电影《寄生虫》和穷人的自尊心有什么关系?

云飞航空申老师


这几天看完韩国电影 寄生虫 ,在这仅写下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儿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区做家教,服兵役两年+高考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于是伪造学历靠着高考的那几年备考经验就去了,一个真敢教一个真敢学,在此尝到甜头之后,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亲人,几经曲折想方设法把他们都调到富人区来工作。

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社长大人不喜欢别人逾越自己的线,认为司机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雇主与佣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来关系自己。穷人的父亲认为富家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是因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的核心之一,“有钱而且善良,有钱所以善良”“钱是熨斗,能把一切东西都熨平”,所以在这里画一个问号,是因为有钱得变得善良么?

常年住在地下室与富人区的小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下大雨的时候地下室时最惨的,所有的水都堆积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穷人家的姐姐为防止马桶兹水,坐在马桶上抽着廉价烟的无奈;相反富家人天气好与不好没什么大碍,生活依旧过得没差。最后刺死社长大人的是有味,一个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长鄙人的眼神彻底击垮了穷人父亲最后的挣扎,冲动的刺向社长,社长大人一家永远不会知道有味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

看完影片,阶级很难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么,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逍遥笑沧海


为什么富豪不喜欢学渣一家身上的味道?但他们都闻不到这种味道?这种深入骨髓里面的东西,没那么容易改变的,就像榨菜一直被淹着,味道很难改变的,何况他们也没有改变,每天还是回到了地下室去居住。难道说富豪一定要喜欢他这样的人吗?这个答案我觉得是否定的,就像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乞丐,一身恶臭在那里乞讨,我们路过,我捂住鼻子走过去,我觉得这个应该属于正常的行为

钱这个东西,是生活的必需品,他能让穷人更有底气,能让富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说,我们只有在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以后,才能更好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精神自由。电影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钱是熨斗,它能熨平一切。这是我们都要赞同的。


神秘的帅哥8


寄生虫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前有一家做烧砖生意的有钱人,收留了一对流落街头的兄弟。

转眼已经十多年,这家人和俩兄弟同吃同住,关系很好,亲如一家。

然而在一个除夕夜,兄弟二人却因为藏在家里的四十多万现金,把这一家人全部杀死,并携款出逃。

后来凶手被逮到并正法,世人皆认为这对兄弟忘恩负义,就算伏法亦不足以偿还血债。

我也对这种恶人深恶痛绝,但对其杀人动机,仍然存在疑问。

对一家善待自己的恩人,竟能下得了如此狠手,究竟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建议看一下原著和电影,

电影中的穷人,生活在富人的家庭当中,毫无尊严可言,像是一条行尸走肉的人,电影深刻描述了这些镜头,让人触目惊心,从故事的本身来说,并没有对错可言,穷就有理吗? 并不是!穷人不应该去仇富,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努力就行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经在现在的社会蔓延穷人就应该被理解,富人就就是坏的,当然每个人应该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你只有去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并不是让别人去同情可怜。



影视小羊l


《寄生虫》,很好的介绍了现实中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精神内在,两者之间都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四口之家,通过计谋在一个有钱人家找到工作,从而引发一场人间悲剧的故事。

一家四口没有工作,在地下室居住,依靠做一些零碎工作挣钱,使用手机都得借用楼上的WiFi。

朋友给儿子基宇介绍了一份工作,去一户有钱人家当家教。他们伪造大学证件,让没有上过大学的儿子冒充大学生去面试。富人太太很善良也很单纯没有疑心,很快就接受了他,让他给女儿当家教。基宇成功入职,并且取得太太的信任,得知他们家的小儿子需要一个绘画老师,把自家的妹妹基婷介绍过来。

基婷背了一些绘画心理学,说他们的小儿子有心理阴影,需要接受治疗,让惊慌失措的太太全盘接受她的辅导。

当天晚上富人家司机送她回去的途中,她把内裤塞在车里,以至于后来富人丈夫发现,以为司机乱搞,开除了司机。

基婷介绍自己的爸爸基泽来当司机,把爸爸包装成开了30年车的老司机。

父亲成为了司机,他们开始计划除掉家里的帮佣,利用帮佣对毛桃过敏的弱点,让富人太太误以为她得了哮喘,从而开除她。

母亲忠淑成功上位成为富人家里的帮佣,至此他们一家四口都寄生在了这个富豪家里。

如果说前半段一家人利用计谋找工作算是轻松幽默,后半段的故事就变成了惊悚诡异。

事情的转折点是富人一家要出门给小儿子过生日,忠泽一家人趁机享受豪宅。

晚上天气突变,电闪雷鸣,一家人在客厅喝酒聊天,看着窗外的暴雨,突然有人按门铃。

前任帮佣回来要拿东西,进门后却直奔厨房,打开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室。原来她的丈夫躲在地下室里,并且已经躲了四年多了。

还没等他们消化掉这些事情,一家人串谋取得工作岗位的事情就被前任帮佣识破了,两家人开始厮打起来,最终基泽一家取得上风控制住了前任帮佣两口子。

还没等喘口气,宅子主人就打电话说马上到家了。

他们把前任帮佣关在地下室里,争抢的过程中导致对方脑袋被撞。

匆忙打扫客厅的卫生,母亲忠淑慌忙做炸乌冬面。

主人回来的时候勉强收拾好,几个人却没有逃出去。

并且被迫躲在了客厅的桌子下边,等待在客厅的富豪夫妇睡着,趁机逃出去。

富豪夫妇却在客厅亲热起来,三个人在桌子底下无比尴尬。

三人从宅子逃出来以后,往家里跑,却发现地下室已经被淹了,他们只能和其他受灾的人一起睡在体育馆里。

第二天富人家里要举行庆生会,请他们参加。

他们来富人家里帮忙,忠宇拿着石头到地下室想杀死帮佣夫妇,发现前任帮佣已经死了。

帮佣的丈夫突然冒出来,砸晕了忠宇,此时已经疯狂的男人一心想要为妻子报仇。

他拿着刀跑到会场里,一刀刺进基婷的胸口,母亲用烤肉叉子杀了男人。

富豪男主人走到男人身边拿起掉在地上的车钥匙,男人身上的酸臭气让他掩鼻,这一个动作深深触动了忠泽的羞耻心,他拿刀捅死了男主人。

最终女儿基婷死亡,父亲潜逃到地下室,母亲和儿子被判缓刑。

这部电影故事处理很优秀,前半段欢快幽默的部分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后半部分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人时刻为男主一家人担心。

后半部分的处理很有希区柯克悬疑剧的味道,无论是一家人躲在客厅桌子下的场景,还是庆生会时担心地下室的前任女佣被发现的情景,都让人提心吊胆,担心事情败漏,悬疑效果出众。

当然故事也有一定的瑕疵,男主一家人每一个人的专业能力都不错,无论是父亲忠泽的开车能力,母亲的家政能力,还是女儿的作图能力,儿子的代课能力也可以,就这样一家子居然都没有找到工作。既然有能力不可能四个人都找不到工作,甚至还要花费更大的功夫进入富豪家里做事。有这样的手段,在社会上找其他工作岂不是更简单。

但是相对于电影优秀的故事,出彩的人物刻画,一点瑕疵也并不能掩盖它的精彩。

很多人对忠泽杀害男富豪的事情不能理解,可以解释为冲动杀人,因为富豪、富太太、富儿子都说过他身上有说不出的味道,像是发霉的葡萄干,其实就是穷酸气。忠泽对这一点非常在意:在逼仄的地下室住着,穿着破旧的衣服,不能够每天按时洗澡,难道是我的错吗?我已经够努力了,却还是被你们闻到有酸臭味……

最后男富豪因为掩鼻的动作让他彻底爆发,拿起刀子捅了对方一刀。

美好的富人生活总是那么体面、从容,而穷人们却只能为了生计奔波,住在狭窄、肮脏的地下室;富人们相互友善的聊天、游戏,穷人却为了蝇头小利打的头破血流。差距是方方面面的,仇富看起来是那么的无知,似乎更应该“仇穷”,因为穷才是这一切的原罪。

造成电影悲剧的原因也就好理解了,穷人们如果只是处于逼仄的穷人巷中生活,也不会在意什么,可是当穷人遇见富贵,感受到了富贵的美好,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可忍受,谁要是阻止你美好的生活,他们就是你的敌人。

基泽一家和前任女佣两口子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敌人,对方都影响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忠泽强烈的羞耻心却导致他进一步滑落深渊,甚至白白牺牲了男富豪的性命。

小编认为穷人不要太在意自尊,混乱的生活已经够糟心了,自尊心太强只会让人崩溃。


影视闲鱼说


《寄生虫》也算上是好片中的好片了。不过我总感觉电影里的是事件有些夸张,可能现实中也存在类似的事件吧,最起码这种贫富差距是明显存在的。

都说穷人和富人没有交集,但是你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点交集的,就像电影里一样,你要找辅导老师,你要找佣人,这些人都是穷人,你只要找就会和他们产生交集了。在我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没有特别想到穷人和富人有交集又能怎么样呢?但是我看到这个电影之后真的体会到,穷人和富人真的不是一个世界上的人,最好不要有交集,有太多的交集的话可能会酿成类似于电影中的悲剧。

首先说下这个寄生虫家庭吧,他们穷没工作,但是欺骗忽悠人的技术咋这么过硬呢,一个穷人把一份富人忽悠得团团转,一家穷人把一家富人折腾得支离破碎,他们能把这个能力用在工作上我感觉他们也会慢慢变成富人,我感觉还是他们的阶层意识吧,他们会感觉我能占有钱人的便宜已经知足了,能忽悠有钱人他们也会感觉这是他们的能力所在。

电影中另一个震撼我的地方,居然是上一位保姆也是一个寄生虫。他把它丈夫丢在了地下室,还有我现在还不理解的是,这家主人不知道他家有地下室吗?难道从来不去地下室?到最后基泽的爸爸居然还在那个地下室。可能我计较的太多了吧,电影终归还是电影。

电影最让人震撼的是最后,前任保姆死了,前任保姆的老公跑到室外来报复基泽一家,寄生虫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殊死搏斗,而在一旁的富人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好像给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悲哀是寄生虫们的悲哀,是穷人的悲哀。但是穷人看到富人又如此冷漠,穷人也心生记恨,接下来又造成了穷人和富人的悲哀。

或许富人和穷人真的不应该生活在一起,更值得深思的是穷人该如何变成富人,富人又该如何多了解穷人。这样会少一点矛盾,少一点悲剧。








l十月山城l


《世界上只有一种罪,那就是穷罪》

有个古早的笑话说,穷汉想象皇帝家,一定有吃不完的米面和白糖。倘若让穷汉一直这么认为,那是极好的,因为这样穷汉就能自慰:“皇帝也不过是比我多吃了些米面。”

可假如让穷汉跟着皇帝住上些日子呢?

穷人和富人能够暂时相安无事,那一定是因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也就是说,和平是由隔绝所建立的。

奉俊昊在采访里说:“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把差异隐藏起来,互相隔离,并用现代化的“人生而平等”理念蒙住双眼,穷人才能心安理得地过穷日子。

而那个找穷孩子代班的学长,就是在为这家穷人打通了这个管道。送来的石头,就是钥匙,最后穷儿子把石头丢了,则是重新封住了这根管道。

当一家人都亲身进入富豪家工作,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薪水。更是通过这种体验,打通了信息管道。

割裂的韩国社会两端,被折叠起来,戏剧化地相遇了。这种桥段,发生在香港也不意外。

通过这跟管道,穷人看到富豪的车库比自己家客厅还大,冰箱里有吃不完的高级食物、美酒,地下室放满了可以用几年的生活用品,购物不用看价钱,随手拿就好,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做家务也能获得“爱”……

更重要的是,没有醉汉在富人的头顶撒尿,他家居然连地下室都有信号,天公不作美没办法露营干脆在自己家院子开派对,穷人一家发现,钱真的可以熨平生活的褶皱。

地下室的窗户和别墅的窗户,决定了两家人看到的世界。

通过这跟管道,他们知道了,原来皇帝的生活不仅仅是米面多些这么简单。人和人的区别,真的就比人和狗还大。

他们有儿子口中“从容”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不疾不徐,节奏稳健,不用疲于奔命,不用讨生活。而是有精心设计的聚会,优雅的美术和音乐以及脱离了物质牵绊的,最纯粹的爱情。

穷人们心想:“这和肥皂剧里为钱打得死去活来的富人完全不一样啊!他们处处完美,这也太不公平了!”

一个人没有招人恨的地方,反而最招人恨。

之前被阶级隔离封锁的信息阴差阳错地被穷人知晓,并痛击着他们。一种莫名的、丑陋的怒、恨、妒相互缠绕,正在滋生,这是邪恶却又十分悲怆的无明业火。

有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最后穷爸爸会捅富爸爸。问出这种问题的朋友,生活得一定不错。

那一刀,其实是在管道打通后量变引起质变的崩塌,是蓄谋已久的“冲动”。

一个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光生活水平是恶性循环的,心态也是恶性循环的。为什么白人歧视黑人,不光是因为白人的偏见和傲慢,也是因为那些最贫穷的黑人自己,也陷入了某种宿命般的,不得超生的梦魇和泥潭。

在首尔江南富人区的爸爸,可以给孩子家庭教师,印第安帐篷,和随时待命的牛排乌冬面。而在西海岸黑人贫民窟,爸爸带给儿子的,很可能就只有滥交、毒品、枪支和莫名其妙失踪。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有钱的人就会越来越好,而越穷的人就会越来越糟”。

让穷爸爸起杀心的源头,其实还是绕不开那个雨夜。

尽管朴社长一再强调界限,气味,让穷爸爸心里有不快,可在薪水面前,这些形而上的东西都不值一提。

可在那个雨夜,在那个全家人只能躲在沙发下面听富人调情,谈论地铁气味的雨夜。

穷爸爸作为男人和人的自尊,顷刻冰消瓦解。

他仇恨于别人的顺利,也仇恨于自己的内卷和破窗效应。

原来刚才一家人在沙发上饮酒的场景,终归是梦。

穷人在富人家做工,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薪水,也为了那种欺骗和羞辱上层的僭越快感。勾引富家女如是,鸠占鹊巢如是,设计陷害司机女佣如是。

因为富人出门而暂时让渡了“主人”的权利,穷人们获得了“好梦一日游”式的自我满足。可这种靠小聪明获取的自得和存在感,这种取笑富人“愚笨无知”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所有一切,都在沙发下蜷缩着幻灭了。

富人真的被你们耍得团团转吗?还是你们在得知他们回来时四处抱头鼠窜呢?富人真的在乎是谁为他们服务吗?他们真的在乎是不是被欺骗吗?工具只要好用就行了,他们不在乎你们这些穷人在地下室玩的那些把戏。

《大话西游》里,落魄者被嘲讽:“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寄生虫》里,你也可以看着那场雨夜闹剧,哭着笑出声来:

“你看那家人!好像一群蟑螂啊!”

暴雨之夜,穷人沿着楼梯拾级而下,水渐渐淹没了脚踝、小腿、胸口、脖子。这世上,还真是连地心引力都势利得很呢。

坐在不断喷涌污水的马桶上抽烟的女儿突然察觉到,原来淹没自己家的洪水,也是滋润着富人区的清新雨露。

在体育馆里质询爸爸“计划”的儿子也突然意识到,原来阻碍自己家庭的,不是没有“计划”,而是过一天算一天,得计划且计划。就像他自己说的,伪造学历只是提前“取出学历”。

可这种市井的小聪明终归是走不出市井的。

靠着小聪明,穷人一家几乎犯遍了七宗罪:懒惰,贪婪(用假身份骗高收入),色欲(勾引富豪女儿),贪食(趁主人不在家偷吃偷喝),嫉妒,愤怒(最后对富豪的杀害),傲慢(认为富人“单纯愚蠢”,并反复戏弄之)。

然这些种种罪过,最后的指向却几乎一致。

套用药神里的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罪,那就是穷罪”。

反观富人似乎很好,待人温和豁达。就算说坏话,也是夫妻夜话,体面得很。

但富人的恶是无意识的。他们的恶不是由具体的某个人发出的,而是由阶级本身发出的。朴社长只是一个被推上前台的倒霉的替罪羊,也就是说,在一种语境下,你身为富人,你就有罪。你罪在锦衣玉食,你罪在强调界限。

你罪在不辩气味,却又嗅觉灵敏。

穷人进入富人家工作,他们倒是打通了管道。可富人们却还是始终无法确定,那种气味到底是什么,他们看下面,还是浓雾一片。

草坪惨案,是整个社会酿造的恶。可悲剧却真实地发生在两个家庭。

那一刀,和穷人自以为玩弄富人于股掌一样,它只能带给穷人暂时性的快感——它自欺欺人地宣布,其实富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在生物性面前,大家都挨不了一刀子。

是啊,可之后呢?

穷人还是会乖乖地钻进属于自己的地下室,上面的主人还是会换了又换,即便你捅杀一万个主人,上面又何曾轮得到你?

就好像穷爸爸曾开蛋糕店,而在地下室里的那个男人也曾开蛋糕店,最后他们蜗居地下室的命运也殊途同归一样。

这个对照就是在说,你们不是不同的人,你们就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一代代轮回着的、无法解脱宿命的、重叠且循环往复的寄生虫。

电影结尾给了一个期待,儿子想象自己奋发努力,终于买下了房子,给父亲以阳光。可观众心里却是绝望的,因为他们太清楚这件事实现的概率了。

这种绝望感最妙的点在于,它不是电影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儿子在信里说得很清楚,要买房子呢!

可为什么观众就是不信呢?

用你自己的观念诛你自己的心,这是最毒辣的手段。

电影看似在留白,给了个开放性结局,可现实社会,似乎不允许它开放。






吃瓜专业户


基宇(崔宇植 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之中,和妹妹基婷(朴素丹 饰)以及父母在狭窄的地下室里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一天,基宇的同学上门拜访,他告诉基宇,自己在一个有钱人家里给他们的女儿做家教,太太是一个头脑简单出手又阔绰的女人,因为自己要出国留学,所以将家教的职位暂时转交给基宇。 就这样,基宇来到了朴社长(李善均 饰)家中,并且见到了他的太太(赵汝贞 饰),没过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虫一般的进入了朴社长家里工作。然而,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坠入了爱河。随着时间的推移,朴社长家里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了水面。


聿铭


你好这部电影与贫富无关

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很多生活中我们无法言语或者羞于言语的事情,在电影中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传递。2019年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凭借一个韩国底层家庭向上流社会寄居的故事,反映了韩国贫富阶级差距和人性自私贪婪,一举荣获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成为了韩国电影的新标杆。但这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电影并不是韩国人的专利,早在2年前的中国台湾第54届金马奖最佳影片《血观音》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寄生虫》与《血观音》是两部带有批判色彩讽刺社会现状揭露人性的电影,两者的故事情节都非常的紧张饱满具有张力,反应的问题也都非常的尖锐和深刻,但出发的角度却完全不同:《寄生虫》是从社会底层出发,讲述一个贫民家庭通过一个偶尔的机会在富人家里获得了工作机会,然后一步步利用谎言让身边家人都寄居在这里的故事;而《血观音》则是从社会顶层出发,讲述了一个富贵家庭通过高超手腕及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却泯灭人性的故事。两者一个低一个高,一个贫一个贵,一个广一个深,联合在一起仿佛道明了一个主题:与贫富无关,我们都面临着一个不完整的世界和自己。





三生侑幸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虫》,听起来像是部科幻片,实际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恐怖片。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韩国,阶级对立、贫富差距、财阀比国家拥有更大的权力,这些都是活生生发生在韩国这片狭小土地上的事情。

真正的韩国,远没有韩剧中刻画的那么引人向往,走两步遇到一个高富帅。而是像《天空之城》那样,普通人为送子女进入好的大学费尽心力,在韩国,如果你考不上首尔三大高校,从此基本就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贫穷远比魔鬼恐怖的多,穷人生长为寄生虫,寄附在骨瘦如柴的国家身上。影片的主角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家庭:爸爸金基泽、妈妈忠淑、哥哥基宇、妹妹基婷。一家四口住在一间半地下室的房子里,房子“一半是地上,一半是地下”。

半地下室里,空间逼仄,不时有虫子出没;需要四处找信号蹭别人的wifi,不时还有醉汉在他们窗前尿尿,但是他们一家人也不敢说一句。甚至,窗外别人消毒的时候,他们也不关窗,想蹭别人的杀毒剂,杀杀家里的虫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儿子基宇凭借伪造的文凭进入有钱人朴社长家当起了家教。穷人一家犹如寄生生物般寄生到了富人家中。

但是阶级的固化远比一切东西都根深蒂固,尽管贫穷家庭可以寄生到朴社长家,但那种属于下等阶层的气息始终与社长一家格格不入。对于雍容华贵的家庭而言,那是一种令他们浑身不自在的气味。以至于朴社长从死人身下拿钥匙时,也忍不住捏着鼻子。

就是这个对富人来说下意识的普通动作,生生摧毁了基泽一家最后的尊严。他愤然捅了朴社长一刀,也就是这一刀,将这些自欺欺人的看似弥合的阶级融合生生拉扯开来。

基泽一家想攀附有钱的富人,却在经年累月的歧视中无法摆脱自卑的可怜自尊心,住在豪宅的那些日子仿佛黄粱一梦。穷人们把梦想寄托在富人身上,一旦那种幻想中的阶级平等被某个微小的动作打破,梦就像海市蜃楼一样突然破灭。

基泽一家挥向社长的一刀,正是破灭后绵长的痛苦转化的本能行动,穷人永远不可能主宰社会,甚至是自己的命运。“世上的喜剧不由金钱而产生,世上的悲剧大都和金钱脱不了关系。”在这种境遇下基泽一家居然还拥有着可怜的自尊心,无异于饮鸩止渴。


AHTV朱七七


这个从电影的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

一、电影的前面,一家人住在破乱的地下室,四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但是,从电影画面可以看到很多奖牌以及那块传家宝般的石头,可以看出一家人虽然很穷但是对于那些荣耀还是很在意的。后面,甚至在大雨淹没了地下室时,第一件事就是先救家里的奖牌和那块石头。

二、电影里,一家人虽然打入了富人的内部,但是他们并没有露怯。儿子的老师,姐姐的艺术家,爸爸的艺术家,妈妈的厨师,都表现的十分专业,完全骗过了富人一家。这也是电影看似剧情逻辑的问题,但是其实影片想表的是,穷人一家虽然穷但是对富有的追求和对与贫穷的厌恶,想极力摆脱现状。

三、影片中不止一次提高了穷人一家的气味问题,这个气味的标志很明显,即使装的再像再专业,还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穷人始终是穷人,披上伪装的外衣,气味还是会暴露出来你是一个底层的人。这也是,后面爸爸爆发的导火索,阶级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而且,朴家夫妇不止一次提到开窗、扇风,这也深深地刺激了他们的自尊心。

四、电影最后,朴男主不仅要爸爸扮演小丑配合演出,指挥爸爸就像指挥一条狗一样,后面还做了一个你鼻子的动作,这一些列行为暗示,终于是爸爸的自尊心彻底爆发,认为这是他们富人对我们穷人的极度鄙夷。

所以,如果不是穷人的自尊心,电影最后就不会出现那么惨烈的情况了。

而影片恰恰是通过一列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对比,给了他们摆脱贫穷的希望然后一点一点地摧毁希望,告诉他们阶级之间的差距就像天与地,富人对与穷人的鄙夷和厌恶有多么严重,自尊心在逐渐的践踏下,彻底爆发。

这在我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共鸣,一些农村出身的人极力掩饰自己的过去,不惜贷款购买名牌来装扮自己,甚至连自己亲爸妈都不认。所以,穷人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也很脆弱,有时候应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会引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