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下令38名妃嫔殉葬,其中包括贵妃,为何张美人幸免?

逻辑文史游


说到张美人,那就必须说到她与朱元璋的女儿——宝庆公主。

宝庆公主是朱元璋的最后一个子女,她出生时候,朱元璋已经六十六岁高龄的人了,在古代女儿地位并不高,但是宝庆公主却非常讨朱元璋喜欢。

朱元璋本不关心这个女儿,可晚年的朱元璋,儿子全部派出去镇守天下了,甚至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已经死去了,对于女儿来说,此时宝庆公主最小的姐姐也已经出嫁,宫中唯一能够陪伴自己的儿女,只有宝庆公主了。

朱元璋的宝庆公主,从小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这样的宝庆公主,朱元璋不喜欢都不行了。

更重要的是,宝庆公主给了晚年的朱元璋最后的亲情感,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宝庆公主到朱元璋的身边,说到:“父皇,您要好好休息,第二天就可以好了,因为我生病的时候,母亲大人就说,好好休息,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就没事了”。

这样的话让朱元璋倍感欣慰,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女儿,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而这一次的朱元璋,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

朱元璋留给后宫的遗诏中,后宫三十八位嫔妃以及曾经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但念宝庆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张美人养育。

这就是朱元璋给出的张美人没有殉葬的原因,可能朱元璋也不愿看到自己没有长大成人的女儿,一时间失去双亲吧。

但作为统治者的朱元璋,我认为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朱元璋让自己的嫔妃殉葬,完全有可能是害怕自己后宫的嫔妃,干涉朝政,或者与自己在外的藩王儿子勾结,从而对国家造成影响。

因为朱允炆尚年轻,并且为人忠厚,如果因为自己后宫之事,给自己的大明江山带来影响,这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让自己后宫殉葬,完全有可能是为了稳定朱允炆的政权。

张美人,所生的是女儿,才仅仅四岁,对于朱允炆来说,构不成任何的威胁,即便是女儿长大了,那此时的朱允炆也已经当政十几年,不会有政权不稳的现象。

之后的张美人,也并没有什么记载,看来也是安稳度过余生,至于宝庆公主,长大后的她性情纯淑,也深得自己哥哥朱棣的喜爱,朱棣也亲自为她选取驸马,并为其制办丰厚的嫁妆。


历史文武君


女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解决生理及生育的工具。因此,朱元璋对待女人很矛盾,既爱又恨,更多的还是薄情寡义。

朱元璋在攻取婺州(今浙江金华)的时候,就曾经得到过一位才色俱佳的美女,这可能是他起兵以来第一次意外的收获。所以,朱元璋春风满面,可谓是心花怒放,对才女爱不释手。可是没过几天,朱元璋就把该女子杀了,理由是成大事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杀此女子不足已起到警示的作用,于是牺牲才女,成就自己。朱元璋心思之缜密、之冷酷无情,可见一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按理说朱元璋应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但是见了美色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此时朱元璋又有了想法,因为陈友谅是汉王呀!不用说坐拥后宫佳丽无数,如果放任自流不就成了暴殄天物了吗?于是朱元璋亲自挑选,将姿色过人的汉王妃嫔都收入自己囊中。可是没多久,朱元璋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又把这些女人统统处理掉。不过,这次除了影响事业外,又多了一条强占对手女人不厚道的理由。

朱元璋称帝之后,后宫的女人也不少,除马皇后外,光是有编制的妃嫔就有二十多位。这些女人先后为朱元璋生下26个儿子、16个女儿。朱元璋对后宫的女人很苛刻,规定平时生活所需物品统一到指定部门领取,既不能冒领,也不能多领,否则就有性命之虞。朱元璋还要求她们每人抄写一本《女戒》,时时刻刻做到谨言慎行,恪守妇道。朱元璋在67岁高龄的时候,美人张玄妙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女宝庆公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临死前下诏赐后宫38位妃嫔殉葬。原本张美人也在殉葬名单之中,但是朱元璋最终豁免了张美人。那么,为什么张美人能够幸免了呢?原因就是小女儿宝庆公主救了她一命。

朱元璋大限将至,心里很难受,尤其每天看着自己那些花枝招展的妃嫔们颇多感慨。她们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而自己却要孤独的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朱元璋本身就很迷信,于是产生了让她们陪自己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想法。而在朱元璋病重期间,年轻漂亮的张美人负责照顾朱元璋的生活起居,当时宝庆公主年方四岁,所以经常带在身边。这样一来,朱元璋就能经常见到这个小女儿。


小孩子聪明伶俐,一来二去,父女俩就熟悉起来。后来,小女儿一有空闲就跑到朱元璋跟前,陪着朱元璋说说话、解解闷儿。此时天真无邪的小女儿并不知道父亲将不久于人世,只是一味的安慰父亲安心休息,早日康复。因此,小女儿的陪伴竟然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朱元璋虽然做不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他很明白一个四岁的孩子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无论在心灵及成长上都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因此,朱元璋最终决定,将张美人的名字从殡葬的名单中去除。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明太祖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但性格非常残暴,比如恢复了活人殉葬的制度,据说朱元璋临终下令38位嫔妃为自己殉葬,只有张美人幸免。


张美人名玄妙,她是朱元璋晚年最喜欢的妃子,并且在公元1395年,张玄妙还为朱元璋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公主,这个公主就是后来宝庆公主。

宝庆公主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66岁了,老来得女自然是非常喜欢这个小公主,加上朱元璋是非常重视骨肉亲情的,所以这个小公主从一出生就得到了朱元璋所有的宠爱,而张玄妙也凭借自己的这个女儿,在宫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当时朱元璋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每天都要服用大量的药,即使这样也不能恢复健康,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命不久矣,于是也开始为以后做打算。

在朱元璋去世之前,有一次张玄妙带着宝庆公主来看望他,朱元璋非常高兴,让这个小公主坐在自己的床前陪自己说话。


宝庆公主当时还不到四岁,见到父亲朱元璋躺在床上,她好奇地询问父皇为什么一直躺在床上?

张玄妙听到以后,本来想训斥公主,可是朱元璋却并没有生气,只是慈眉善目地回答说自己病了,所以不能起床。

3岁多的宝庆公主听了之后,她眨了眨大眼睛,笑着说:“那父皇就就快点好起来,这样就没事了。”

朱元璋听后反问小公主说:“那要是我的病一直不好怎么办呢?”

小公主不假思索的说:“父皇以前生病,只要睡一觉就好了,这一次也一定是这样,只要好好睡一觉病就会好了。”


然后她就趴在朱元璋的床前握住朱元璋的手,装模作样地哄朱元璋睡觉。

这让当时已经70岁的朱元璋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亲情,自从做皇帝以后,亲情对于朱元璋而言就是无比奢侈的东西,此刻朱元璋再度感受到了亲情,不禁老泪纵横,看这个小女儿的眼光也越来越慈祥。

没多久朱元璋就去世了,这个传奇的皇帝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并且留下遗诏,其中特别提到张玄妙不用殉葬,留下来抚养年幼的宝庆公主。

朱元璋虽然是至高无上的明朝开国皇帝,但是得到最高权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亲情,他本人虽然非常重视骨肉亲情,可是他的亲人们却畏惧他的身份,即使有心想要亲近他,因为碍于礼制也不能表现出来。

在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女儿最真挚的感情面前,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生感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朱元璋不忍心年幼的小女儿在失去父亲的同时也失去母亲,所以张玄妙才得以幸存。

就这样,张玄妙在当时几十个嫔妃中,她是唯一幸存下来的。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时,宝庆公主只有八岁,朱棣命徐皇后照顾其如同自己的女儿。

后来宝庆公主长大成人,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公主,明成祖朱棣也对这个妹妹关爱有加,在她出嫁的时候,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所用的花费是其他公主的好几倍,可见宝庆公主确实有别于其他公主,是一个惹人疼爱的小姑娘。

公元1413年宝庆公主18岁,当时千户赵辉在镇守金川门,二十有余,相貌英俊非凡,因此被选为驸马,而且宝庆公主结婚以后,朱棣此后还常常赐给妹妹大量财宝。宝庆公主性情纯淑,公元1433年宝庆公主去世,享年38岁。


厚德载物49847


殉葬就是用活人给死者陪葬,是一项非常残忍的制度。

殉葬制度发起于原始氏族社会,在商、周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大多为王公贵族陪葬。权贵们生前有人服侍,死后也同样需要各种服务人员。秦始皇去世后,胡亥就曾发布命令: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这次殉葬人员的具体数量不得而知,只是后宫中没有儿子的都要陪葬,大量的妃嫔因此而死。殉葬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断断续续,直到明代,又被朱元璋继承了。

史料记载:

“孝陵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

朱元璋去世后,遗诏宣布三十八位嫔妃殉葬,只有张美人幸免于难。美人是嫔妃的称号,除了美人,还有婕妤、才人、选侍等等。最高级别是皇后,美人属于级别较低的妃嫔,那么为何只有张美人免于殉葬?

洪武二十八年,张美人为朱元璋生下最小的一个女儿,宝庆公主。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宝庆公主才三岁,这么小的孩子可能还无法表现出什么天赋。也许是宝庆公主的一个笑脸或一声啼哭,让朱元璋生前动了恻隐之心。

主要原因应还是孩子太小需要母亲照顾,随即张美人才获得新生。母凭子贵,后宫的妃嫔大多以生儿子为荣,这皇子的待遇比公主要强很多,最起码是个亲王,母亲也会因此提升待遇。好运的张美人虽然没有生出儿子,但在关键时刻生下了宝庆公主,保住了性命。

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成祖靖难继位后,对待这个小妹妹也极好,不仅让徐皇后亲自抚养,还为其婚事准备了厚礼。宝庆公主最后嫁给了千户侯赵辉,朱棣的嫁妆异常丰厚,赵辉因此也成为皇亲国戚。为了表示重视,宝庆公主出嫁那天,是由朱高炽亲自送入官邸,以显示尊贵。

富贵的外表下,宝庆公主的婚后生活却颇为不幸,宝庆公主生性乖巧贤淑,但赵辉的妻妾就有一百多人。况且赵辉还喜欢奢侈声色,宣德八年,宝庆公主就去世了,年仅四十岁。赵辉则一直活到了九十岁,享了六十年富贵,可谓时也运也命也。

明代的殉葬由朱元璋开启,但并没有到此为止,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征途中走完了一生。在朱棣生前并没有明确要求殉葬,不过按照祖制,也就是朱元璋的传统,殉葬仍旧被执行了,据记载:

“至太宗长陵,则十六妃具殉矣。”

为朱棣殉葬的有十六个妃嫔,殉葬的那天,先让这些妃子们吃顿丰盛的饭菜,估计到这个时候谁都难以下咽。接着宦官把他们带入准备好的房间,里面已经摆置好了小木床。此时房内哭声一片,也无可奈何,手无缚鸡之力的嫔妃,被强迫站到小木床之上,将头身进绳套之内,一旁的宦官撤掉木床,妃嫔便香消玉殒了。

嫔妃们可能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殉葬制度的血腥、暴戾可见一斑。

仁厚的仁宗、精明的宣宗也没有取缔这一暴行,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

“己巳,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

至此殉葬制度终于被废除,朱祁镇糊涂半生,还是在死前做了一件对的事,挽救了无辜的妃嫔们,也让其在后世的评价中多了一丝亮色。

出于恻隐之心,朱元璋饶过张美人一死,而明代的殉葬祖制是由朱元璋开启的,那么为何朱元璋要采取这一残酷制度?

朱元璋为了子孙的天下安危,不仅杀掉了数不尽的功臣和官员,还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他想让子孙们以此执行,就可以保证国家万世长存。想法很好,执行则很难,随着时间推移,明代皇帝们也逐渐不把祖训放在心里。朱元璋曾严令禁止宦官干政,然而明代却成为宦官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例如王振、魏忠贤等等,都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辈。

史料记载:

“凡吾平日持身之道,无优伶进狎之失,无酣歌夜饮之欢;正宫无自纵之权,妃嫔无宠恣之专幸。朕以乾清宫为正寝,后妃宫院各有其所,每夕进御有序。”

朱元璋曾在祖训中要求后世皇帝,要洁身自好,不能纵情饮酒欢愉,嫔妃不能专宠,后宫要有严格规定,妃嫔要分配好住所,每天行事有序。朱元璋出生布衣,对官员几乎没有任何信任感,而除了马皇后,他也不在乎后宫的妃嫔,大多只当作生育的工具罢了。

朱元璋也曾对大臣说过: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不为祸。”

后妃母仪天下的同时,也可能会干预政事,况且还有外戚干政的先例,很多政变,都是由内患引起,要引以为戒。朱元璋做事都有其强烈的动机,他也许有暴力倾向,却并非杀人狂,他之所以要严格要求妃嫔,并以身作责,就是害怕由内宫祸事,败坏了江山社稷。

继承殉葬不一定是朱元璋想干的,他只是不放心身边的妃嫔。朱标已经离他而去,朱允炆很年轻,经验不足,为了帮助孙子铲除未知的威胁,朱元璋选择了杀戮,在他死亡的同时也带走了几十条无辜的性命。

想得多看得远的朱元璋也无法预测未来,他以为他江山能万世不朽,而在去世后不久后,朱棣就起兵造反,朱元璋在天有灵,估计也会后悔不已。为江山社稷着想,这可能就是朱元璋开启殉葬的原因。

太祖、成祖把殉葬确立下来,下任皇帝也就继续执行了,在英宗废除殉葬之前,皇帝们也只是奉祖训操作,妃嫔们成了牺牲对象。明代后期的妃嫔也并非那么乖巧可爱,小万历继位后需要李太后的扶持,梃击案、红丸案也跟郑贵妃有关,魏忠贤的对食客氏阴狠毒辣,内宫干政也不可避免。

朱元璋以为他能帮子孙处理好一切,事实则是他什么都没有处理好,当然他也无法保证帝国的未来。殉葬让珍贵的生命白白牺牲,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之后的皇帝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本事来解决问题,遵守祖训也就变得可有可无。

当一个人突然从一贫如洗,到掌握绝对的权力后,他往往会把这项权力发挥到极致,或许重启殉葬制度,这也是朱元璋掌权后,发泄的一种方式吧!

而题目中问的张美人被赦免,或许那是朱元璋临终前,心中尚存的那一点善吧。


杨角风发作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哪怕是暴虐杀戮果断的朱元璋也概莫能外,这一点他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的春节刚过,老朱病倒了,这一年他71岁,虽经过御医的多方治疗却不见好转。

人在大限来临之前,好像隐隐约约有一种预感,老朱突然想起刘伯温生前曾对他说:“遇到虎年春节要小心,陛下的性格强如猛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今年恰好是虎年,难道是我人生的一道坎儿?

朱元璋不敢想下去,他也明白人都有这一关,世上还有不死的人吗?但轮到自己却万分的沮丧。



朱元璋的情绪糟糕透了,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卧床不起的程度。宫里的嫔妃和御医轮流伺候,老朱看不到这些女人心情还好些,这些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却又让他恨得咬牙切齿!

老朱的心情我能理解,面对一个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却无能为力,这如同守着美食无法吃一样难受,尤其是温柔美丽的张美人。

张美人名叫张玄妙,她是朱元璋最年轻的一个妃子。他和老朱生的女儿今年刚好三岁,是老朱的幺女(第16女)――宝庆公主。



有一天轮到张美人伺候老朱,女儿非要跟着,说要去看看父亲。

三岁的女儿一年见不到父亲几次面,老朱太忙了,老婆孩子一大堆,哪能全部照顾到呢?

女儿拉着妈妈的衣角来到了老朱的病床前,老朱睁开死鱼般的眼睛看着女儿,女儿吓得躲到母亲的身后。

老朱不由得一阵心酸,“父皇这个词对于女儿太陌生了,要不是自己病了还见不到女儿呢!”

张美人抚摸着女儿的头,仿佛说“别怕,你不是整天闹着要见父亲吗?”小女儿仿佛受到了鼓励,怯生生地上前拉住了父亲的手。



“父皇,你怎么了?”小女孩奶声奶气的问。

朱元璋从来没有听到过别人这样问过自己,包括御医、妃子们都是说一些好听的话,比如陛下洪福齐天不日可愈等等……

朱元璋柔声说道:“好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会好吗?”

这个问题把一旁的张美人吓坏了,他害怕女儿童言不忌惹下大祸。然而小女儿却天真烂漫的笑着说:“父皇别怕,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儿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明天就好了”。

朱元璋内心的父爱被女儿唤醒了,继续问女儿:“如果父皇好不了你会哭吗?”

小女儿急了,用小手摇着父亲的胳膊,着急地叫了起来:“父皇一回一定会好的,父皇一定会好的”。



老朱看着女儿涨得通红的小脸,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从小失去双亲艰难度日,而眼前的女儿自己又给了她多少关爱呢?

老朱深深自责,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此时张美人为了让老朱好好休息,拉起女儿要送她回去。

小女儿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告别了朱元璋。曾经杀人如麻,剥皮揎草的老朱此刻老泪纵横。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主持大葬的官员,向跪了一地的嫔妃们宣读皇上得遗诏:“后宫38位嫔妃以及曾经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宝庆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张美人养育,钦此。”



刚宣布完,宫中一片哭声,这是一个残酷而无法改变的现实。张美人紧紧抱着女儿他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女儿不懂发生了什么事,茫然地看着母亲。

三天以后,宫中的38位嫔妃被逼上吊而死。随后埋在了老朱的身边。张美人是朱元璋女人中唯一幸存的一个,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好女儿!


秉烛读春秋


这不得不提起朱元璋的小女儿“宝庆公主”。

《明史•后妃传》里是这样的记载;“伺寝宫人尽数殉葬,没有具体人数,只要侍寝过的妃嫔宫女都陪葬”。朱元璋可谓是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当然,这也是大多皇帝的一个通病。驾崩前明明说得好的遗诏是,越简单越好,要行简葬,私下却又是妃嫔们全部殉葬。

“人殉制度”一种古代封建背景下人性欠缺的制度,本是废除了许久,而朱元璋弄得嫔妃殉葬,却又再次搞了起来。什么是人殉制度呢?就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考古学家们考古中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殉葬者的尸骨,此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很多史载文献都有相关记录。

且不细说了!



我们回到正题。宝庆公主在我们眼里可能会显得陌生,她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十六女),也十分深得朱元璋宠爱。朱元璋在驾崩后,宝庆公主还非常的小,朱棣上位,此时宝庆才是个8岁的小朋友,便嘱咐徐皇后照顾自己的小妹。

正是因为朱元璋对宝庆公主的宠爱,张美人才得以幸免,逃过一劫。宝庆公主是如何走进朱元璋的内心呢?朱元璋大限将至时,当他看到自己的妃嫔们正是青春年华,如花般的肉体灵魂,而自己与她们已是“见一面少一面”的为数不多日子。不免伤感了起来,多了诸多感慨。



要说人死亡这个问题,就论我来说;我是相当怕死的,想想在你老了之后,某一天有了一种预感“自己已是掐着手指过活的人了”,这美好的世界、这世间的人情冷暖,已是没多少时间去体会了!不舍得的事,还没完成的遗憾,都在深深的刺激内心。这一眠便是千年、万年,永久,每每想到这里,都会有种惊恐感。而像帝王这样至高无上的人,更是不舍离去。封建的思想下至少让我有了喜感,不过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至少不会是一堆没有意识的躯壳躺在那里,至少我有意识有能量啊。但拥有科学的我们,这是不切实际的。

朱元璋的封建思想下,便让他有了妃嫔们陪自己而去的想法。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妃嫔们轮流去照顾他,貌美年轻的张美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时,年方四岁的宝庆公主便是常陪在母亲张美人身边。接触得多了,一来二去朱元璋便与自己的小女儿有了情感上的交织。对于这个父亲,小女孩是陌生的,毕竟这个父亲之前的爱是甚少的,但我可爱的宝庆公主聪明伶俐,对于父亲自是疼爱,常跑去朱元璋的身边陪他谈话交心,解闷。安慰老爸早日康复,好好休养,朱元璋在女儿天真无邪的面容下深有感触,也在生命不多的时刻感受到了女儿对他内心迸发出的爱。



大多数人几乎如此,在最感性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那个人,特重要,尤其还是与自己起和落之间。最后朱元璋为了不让宝庆公主失去母亲,产生对她心灵上的伤害,便把张氏的名字从妃殡葬的名单中划了去。

朱棣在位时对于宝庆公主也是格外宠爱,犹如照顾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据说,宝庆公主长大后,那可是相当的漂亮,姿色过人,只可惜嫁了个渣男。



回头来想想,封建时期的女子们还是蛮可怜的,男人三妻四妾,得不到好的疼爱。就拿朱元璋的妃嫔们来说;偶像朱对她们没啥根本的爱,大多是解决生理上,或生育的工具,有点薄情寡义。这要我也能有这么多美女……不谈了,不谈了。(哈哈)


红樱枪杆子


这有母以子贵的意思,全因老朱生前喜欢宝庆公主,而宝庆公主是张贵妃的亲女,所以,对张美人网开一面了,宝庆是老朱接近耄耋之年(68岁)才生下的女儿,所有孩子中她最小,按年龄当属爷孙辈,人说“隔代亲”,我认为人类真存在这现象,大概在心理上,老朱当宝庆是孙女了。


正如康熙65岁诞下了十公主,也是他最小的孩子,康熙爱之入了骨髓,老爷子生气谁也哄不好,但只要十公主来了,并对老爸耳语两句,老爷子马上嬉笑颜开,烦恼全无;老朱与之类似,这宝庆公主也成了他的命。

况且,宝庆公主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聪明伶俐! 老朱卧病不起时,宝庆随张贵妃来探望病情,天真无邪的小宝庆看到父亲憔悴的面容,痛苦的模样,异常担心。

没任何人暗示,便“连哄带骗”地对老朱讲:“不怕,睡一觉就好了”,这时小公主年仅八岁,如此善良真诚,对自己关怀备至,铁石心肠的老朱纵使在伏尸百万、流血成河的战场也没流下一滴泪水,但此时,老态龙钟的他,竟艰难地绽开笑脸,泪光点点!

他想到自己一旦驾崩,张美人陪葬后,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就成了孤儿,以后没有人来照顾她了,此时,这个时候,老朱便暗自决定留下张贵妃!所以,张贵妃的命,是 女儿的一句话救下来的!而其他环肥燕瘦、姹紫嫣红的妃嫔却都随老朱离世而一命呜呼了,真叫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说到朱元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残暴,大肆残杀功臣,蓝玉一案就有数万人被牵连,诛杀贪官,说到历史上哪个皇帝对贪官最严格也就是朱元璋时期了。还有死之前还让数十人殉葬。朱元璋的名声在历史上好像确实不太好,除了残暴还是残暴。但是老朱恢复了汉人江山,而且还建立了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朱元璋死的时候确实让很多人都殉葬,对于殉葬制度其实在先秦时期早就有了,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殉葬制度也是一直都存在的。对于殉葬的人,当然是皇帝的后宫佳丽是首当其冲的。朱元璋死的时候也是让自己的佳丽都陪着自己去阴曹地府了。古人认为人死后还是可以继续享受到阳间的待遇的,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帝王之家就把自己身前的一些东西都带到陵墓里,包括自己最爱妃子。

给朱元璋殉葬的人据说有数十人,包括就是自己的38个妃子,但是其中却有一个幸免了,那就是张美人。张美人也是朱元璋的妃子里面唯一一个免于殉葬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只是说张美人生了一个好女儿,而且还生的正是时候。据说这个张美人和马皇后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朱元璋其实对马皇后还是真爱的。所以张美人在朱元璋后期也是成为了他最爱的妃子。而且在朱元璋66岁的时候,张美人竟然给朱元璋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宝庆公主。朱元璋老来得女儿,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女儿也是特别的喜欢。而宝庆公主也是非常的讨朱元璋的喜欢。据说有一次朱元璋生病了,当时张美人和自己的四岁的女儿去看他,当时朱元璋就问宝庆公主:要是父皇的病一直不好怎么办,宝庆公主就说:以前父皇生病的时候就是睡一觉,这一次也是只要睡一觉就好了。当时四岁的宝庆公主还哄着朱元璋去睡觉,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也是很久没有这种亲情的感觉了,也是很受感动。这一次朱元璋也没有好起来,所以在朱元璋死之前也是下令张美人不用殉葬,继续抚养宝庆公主长大。后来朱棣夺位了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妹妹也是特别的喜欢,还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在宣德八年的时候宝庆公主去世。


中国历史研究所




朱元璋68岁的时候,美人张玄妙为他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宝庆公主。

张玄妙时常都会抱怨,要是自己生的是儿子该多好,将来能封王划一块疆域,也不需要担心自己会下场凄惨。

不过孩子生都生了,张美人也只是在心里嘀咕几句,还是好好带着宝庆公主。

在众多儿女中,宝庆公主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她的年龄最小,又是个女孩子,朱元璋基本注意不到她。

就这样过了3年,朱元璋71岁的时候病倒了,张美人每天都要去服侍朱元璋。

而宝庆公主还是个3岁大的孩子,人生地不熟的,对陌生人也比较害怕,所以总是跟在母亲身后。



你知道这样的宝庆公主有多可爱吗?宝庆公主在张美人身后胆小的抓着张美人的衣服,只露出头来,眼睛里充满着好奇,扑灵扑灵闪的看着自己的父皇。

朱元璋感觉自己这个小女儿挺有意思的,就把她叫过来。宝庆公主先是和朱元璋行礼请安,然后问道:“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道:“父皇生病了,你觉得父皇会好吗?”,这句话一出口,把张美人吓的冷汗连连,生怕宝庆公主说错话。

不过宝庆公主抓着朱元璋的手开心的说:“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啦,父皇只要好好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元璋勉强挤出一点笑容问道:“那要是父皇再也好不起来了呢?”

宝庆公主急了,本能的哭喊着“父皇一定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朱元璋看着她,陷入了沉思,当自己临近死亡时,别人都是假惺惺故作伤心,只有天真的宝庆公主打心底关心自己,而朱元璋也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没过多久,朱元璋逝世了,他最后一道圣旨是除张美人外,其余38位嫔妃以及他宠幸过的宫女,全都要殉葬。

为什么只有张美人幸免呢?我觉得是宝庆公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宝庆公主发自内心的关心,让铁石心肠的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世界上最动人的,或许是如宝庆公主般的赤子之心。


逸闻轶事


明朝的皇帝都有个通病,喜怒无常,朱元璋也是,死前的遗诏要求要行简葬,但私下又要自己妃嫔们全部殉葬,《明史·后妃传》记载:伺寝宫人尽数殉葬,没有具体人数,只要侍寝过的妃嫔宫女都陪葬,在《明朝小史》给出了数据,殉葬者有46名妃嫔、10多名侍寝宫女,其中38人集中在一块处理的。

图为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他死时其王妃殉葬。

人殉,这个野蛮的陋俗早在秦始皇时期就被废除了,但皇权专制的社会,各朝代鲜有出现,元朝时中华文化殆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恢复了很多汉人古制,有好的有坏的,人殉,这个在蒙元盛行的遗风,这个几乎在中华大地消失的恶制被朱元璋捡起来了,《明史》早在儿子朱樉死时,朱元璋就下令他王妃殉葬,后来的成祖、宣宗、下面的藩王都有案例出现。

据说朱元璋殉葬妃嫔宫女的埋骨地在明孝陵的西边,也就是今天的植物园内。

不过朱元璋殉葬的妃嫔宫女们,有个女的幸免于难,也是朱元璋死后唯一得以善终的女人,她叫张美人,本名张玄妙,没有背景,美人的等级也十分低下,就是因为她在朱元璋近70岁了给生了个女儿,也就是朱元璋最小的宝庆公主,朱元璋临危时才3岁,看其母子可怜,也许触动了朱元璋心弦,特许留下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育。

图为宝庆公主墓,在其旁边有驸马刘辉之墓。

张玄妙以后的身世已不可考,而宝庆公主身世很详细,她长到8岁时朱棣登基为皇帝,特令徐皇后照顾这位妹妹,徐皇后也视如已出,19岁时嫁给将领赵辉,此人是开国功臣赵和的儿子,赵和早年征越南时战死,朱棣赐下了很多嫁妆,送婚人是太子朱高炽,宝庆公主在宣德8年去世,活了3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