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即使自己懷孕成家了,父母還是控制慾太強怎麼辦?

親子關係:即使自己懷孕成家了,父母還是控制慾太強怎麼辦?

懷孕、分娩、產後、育兒,長輩都會給予我們一定的支持,但是為什麼矛盾卻一再激化?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總對父母有不滿和抱怨?

我們父母這一代人經歷過非常特殊的時期,生活動盪,物質生活匱乏,他們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忍耐力去應對生存問題;他們的父母也不懂得什麼叫給子女的“愛與自由”。這些特殊的經歷可能會導致我們的父母內心總處於不安和恐懼之中,那麼他們最長做的事情可能是“控制”,控制越多,他們感覺越安全。這樣的控制習慣一路延續到孩子成人之後,直到“孩子”都要生孩子了,控制依舊還在。當我們有反抗與掙脫時,可能又被加上不孝順、不聽話的帽子。

在臨床中,我們有時也會發現孕婦說:我媽媽說讓我這樣做,所以我沒有聽您的醫學建議。或者請丈夫簽字時,他需要考慮丈母孃的意見,自己母親的意見等等。是什麼讓這些成年人不敢做主,不敢夫妻一起決定一些事情,需要在意長輩的臉色?怎麼做能不讓自己總暴露在這樣的氣氛中呢?


親子關係:即使自己懷孕成家了,父母還是控制慾太強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理解父母這一代人的問題從何而來,理解他們,與他們和解。真正的和解是:我們肯定父母已經盡其所能做到他們的最好了。

再有,處理與父母相處這些年積累的情緒。內心的難過痛苦一定要和朋友說說。在這裡不是說只要我們體諒父母而忽略自己,畢竟情緒狀態影響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但是如果負性情緒不能夠緩解,就應該找專業人士幫忙,在孕期和產後爭取擁有好的心理狀態,好的狀態也是想為寶寶帶來溫馨穩定的養育環境。

我們是從心理層面處理與父母的不一樣,而不單純是從大腦層面處理這些問題。我們不是去發洩情緒攻擊父母,而是自我成長,成為真正能對父母說“不”的人。我們掙脫父母的控制是為了更好地關係,而不是破壞關係。我們要注意情景適時地表達“不”,溝通中如果沒有攻擊性、沒有控制對方的意思,表達的“不”就不會破壞關係。


如果被定義“兩小孩”要生小孩了,夫妻的生活中被做了種種限制,我們就要學著心理成長,學會界限。我們也不再依靠控制自己的丈夫、孩子而得到安全感,新一代的家庭流動就有了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