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朱䴉俗稱吉祥鳥、美人鳥,被譽為“東方寶石”,它棲息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溼地、沼澤和水田。

朱䴉的棲息地不是很多,洋縣是一個,更靠近西安的寧陝寨溝,也算是朱䴉的一個棲息地,準確地說,它是朱䴉的一個野化放飛基地。

週末的一天,我們跟隨雪豹戶外,踏上了前往寧陝的路程,去尋找心目中的“吉祥鳥”,欣賞朱䴉修長纖瘦的優美體態,飄飄如仙的驚豔飛姿。

寨溝溝口,有一個小眾景點石佛臺,文化與自然景觀兼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蓬萊仙境”之稱。

石佛臺,當地老百姓稱為老母臺,建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據記載,石佛檯面積約100平方米,有殿房1間,神龕2座,石造像17尊,整個建築建在一塊巨石之上,這也許是“石佛臺”名稱的由來吧,至於為什麼叫老母臺,沒有見到權威的解釋,據說是降雨過後,山間雲霧繚繞,四周群山若隱若現,如蓬萊仙境,廟宇也似老母盤坐蓮花之上,故稱老母臺。

今天恰好是一個小雨天,陰雨霏霏,這應該是一個容易出現騰雲飛霧的日子,但願我們上山後能夠欣賞到雲霧升騰,縹緲如仙的瑤臺景色。

寒冬的山谷,草木凋零,寂寞蕭殺,雨中的林徑,峭冷溼潤。我們沿著一條曲曲折折的山間石階歡笑而行,朗朗的笑聲打破了的寂靜的空谷,為沉默的峰山增添了勃勃生機。五顏六色的花傘,為蕭凋的山林增添了絢麗色彩。一行人說說笑笑之中,不一會就到達了峰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五步懸跡”的摩崖題刻和一塊刻有“石佛臺石窟及摩崖石刻”的文物保護石碑,繞過石碑,拾階而上,登上頂層,眺望四周,遠山間雲帶環繞,騰霧縹緲,山峰時隱時現,村落時有時無,真如仙境一般,果不負“蓬萊仙境”的號名。

看完石佛臺,沿著一條鄉村水泥路,步行一公里多,就到了寨溝。寨溝四面環山,溝壑連連,水田片片。遠遠望去,深褐的群山,潔白的村舍,層層疊疊的稻田,宛如一幅典型的陝南山村水鄉的畫卷。我們沿著公路前行,不停地環顧打探,尋找著吉祥之鳥,轉過一道彎,猛然發現幾隻朱䴉就在不遠處的稻田裡低頭尋覓,幾個旅友遠遠地望著它們,不靠近,不喧譁,靜靜地欣賞著它們美麗的身姿,恪守著朱䴉的寧靜。偶爾幾隻朱䴉凌空飛翔,一行人趕緊舉起相機手機,但往往還沒抓拍,朱䴉已經遠飛成一個小黑點了。有幾隻朱䴉養在大籠之中,可以近處觀賞,但似乎失了一些激動,缺少了野外觀賞的心境。

今天的天氣不是很爭氣,霧朦朦的,不通透,朱䴉也不是很多,看的不過癮,期望有機會再來寨溝。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寧陝“吉祥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