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永乐皇帝偏爱甜白釉看来也是证据确凿啊!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之前热播的《如懿传》又带火了一波清朝宫廷瓷杂器物的热议,其中后期反派大boss魏嬿婉刚被封了常在,便带着自制燕窝去皇上面前献殷勤时,因不小心碰倒了皇上心爱的甜白釉香炉而错认成普通白釉,遭到皇上一个大大的白眼而被嫌弃。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被永乐帝深爱的甜白釉,同时也迷倒了乾隆皇帝,证明甜白釉在清朝也是受人欢迎,同时,清朝也有仿甜白釉的白瓷,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甜白釉”的艺术特征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形与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形基本相同,主要有碗 盆、高足杯、梅瓶、僧帽壶,多为小件,较少大件,此外还有爵、扁壶、盏托、盖豆、花 浇、印台、小盏、葫芦瓶、双耳瓶、玉壶春瓶、荷叶盖罐、鸡心扁壶、圆筒型器座、波斯型执壶等。


胎釉


明代永乐甜白釉是在元代卵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用原材土矿经过淘炼,所用釉料也是降低了含铁量的,所以出产的甜白釉比卵白釉瓷胎更薄更白更有 韧性,胎釉佘泽莹润,微泛米黄,在积釉的地方,釉面呈现湖水绿颜色。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清代仿品胎釉虽洁白细密,亦人工拉坯,但胎体偏厚,且上下相对比较均匀,釉面平整,做工规整,釉色细白,时见宝光,但积釉处无湖水绿现象。现代仿品,机械陶胎,灌浆成型,修胎和釉面缺乏精美,釉色多用化学料调配,发色极不自然,看不见宝光,且“贼光”显然易见。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如果用灯光甄别,永乐甜白器物透光度由上至下,逐步减弱,这是因为永乐瓷,从底部、腰部到口部,坯胎由厚逐渐变薄的缘故。而清代仿器,全身胎体薄厚均匀,所以灯光之下透亮度基本一致。现代仿器由于淘炼粗糙,杂质颗粒较多,灯光之下,胎体不匀现象较为普遍。20倍显微镜下看气泡,永乐甜白器气泡大、中、小共存密布;清仿器物,气泡大小疏朗分布;现代仿品气泡大小均等密布。


款识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明代永乐甜白釉款识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多为暗刻,款识外边以划花或者印花纹做装饰,或许是釉料较高的乳浊度的关系,使得写法不太规整,字迹 也不清晰。清代仿制的甜白釉款识为“永乐年制”也为四字篆书款,但是写法与永乐时期的不同,写法规整、字迹清晰可辨。


永乐甜白釉鉴定要点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 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让永乐帝深深着迷的“甜白釉”,到底有何魅力?


永乐甜白瓷之所以与其他白瓷不同,是因为工匠们在瓷胎时增加了高岭土的比重,以固定造型;精洗原料,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配料中增加铝氧含量,提高烧制温度与瓷胎强度;改进装匣支烧方法,提高成品质量。工艺的改革,让白瓷面目一新。又甜又白的甜白瓷,其足边和折角积釉处还常常闪烁灰青色的光泽,让人观之叫绝。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