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打游戏是谁的错?

虫子咕咚


为什么孩子在接触电子游戏时会容易沉迷,回溯孩子的成长历程,在他/她们小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他/她们天然寻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好朋友的陪玩。往往是因为,有些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图省事,期望孩子可以安静下来,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了孩子,孩子就会从用手机看动画片,到点击探索手机里的其他按钮,到发现电子游戏的过程,也有些小孩是从父母、老人自己玩电子游戏的时候认识到电子游戏,并想一起参与到电子游戏中的。所以,家长有觉察到吗?

电子游戏不会在小孩子提出陪伴需求的时候,说等一下或者拒绝。小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即时反馈和鼓励,即使孩子失败了,电子游戏系统,也会告知孩子,自己的成绩打败了多少玩家。这种即时鼓励,父母都未必能坚持做到。比如,小孩子趴在地上玩泥巴,凹凸造型,正高兴想着和父母分享的时候,父母一声吼说,你怎么可以把衣服搞得那么脏。你看,孩子分享的兴趣由此慢慢减弱。

随着年龄长大,孩子们会通过身边的同学来认识到其他的游戏,他们会通过玩这些游戏,或者看电子游戏的攻略来彰显自己的玩家身份,甚至表达自己对网络游戏文化的理解,有个学生在咨询时告诉我,老师,我不玩游戏,我只是看游戏的攻略,和同学分享一下。看,孩子们通过电子游戏在获得群体的归属感。但往往家长看到孩子玩电子游戏就容易焦虑得不行,想改变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就变成了断网络、没收手机、限制时间、投诉游戏公司等等。但你知道吗?这种“严防死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真正要做是,提高孩子的陪伴质量,探讨和电子游戏合理相处的方式。


MISSCHEN


【观点】

孩子沉迷游戏是大脑的错。

如果不采用正确方法让他改正,那就是家长的错。

【分析】

如果把现在的孩子进行分类,大体上可有两类:

一类是玩游戏的,无论入迷程度如何。

一类是不玩游戏的,对游戏不感冒。

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大脑的认知不同。

对游戏痴迷的大脑,它的特点是:

l 大脑喜欢即时的回报。游戏里设置了种种精彩关卡,通过了就有奖励,大脑对于这种能尽快得到的回馈非常感兴趣,非常有满足感、成就感,继而对下一关充满期待,让人欲罢不能。

l 大脑喜欢新鲜的东西。智能手机里有多少好玩的?可能数也数不清,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库。总有新的东西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l 大脑认为自己在学习。电子产品让人们眼耳手脑并用,各种信息数据扑面而来,大脑以为你在学习,至少在接收知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它与理性是违背的,孩子自己也知道玩游戏不好,但难以自拔。

难道对游戏不感冒的孩子,大脑认知机制就不同吗?

非也。机制相同,但着眼点不同。

远离游戏的大脑,它的注意力被别的内容所充实,比如阅读、做实验、手工、探究学习、讨论、写作、绘画、锻炼等等,不胜枚举。

这个时候,大脑的特点是:

l 大脑仍然喜欢即时的回报。除了家长给与的物质或精神鼓励,孩子自身也有一种认同:无论是哪种学习,都能带来愉悦,一丁点进步就是收获,大脑就会觉得受到了奖励;

l 大脑仍然喜欢新鲜的东西。每天不断有新的知识需要领略,新的领域需要探究,何谈无趣、乏味?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

l 大脑仍然认为自己在学习。只不过这是真的学习,不是大脑的错觉。此时大脑的理性与感性是和谐统一的。

【做法】

家长应该让孩子的大脑主动建立一种隔离游戏的屏障。就像那些对游戏不感兴趣的孩子,哪怕游戏的页面就摆在眼前,他也不为所动。

对于沉迷游戏的孩子,这可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l 不能把游戏作为一种放松或休息方式。孩子可能会说,“我已经学习很长时间了,能不能玩几分钟的游戏?”这种原则不能打破。

l 作为替代,给孩子安排他感兴趣的、游戏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越多越好,越新鲜越好,让他的注意力转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起游戏;

l 让孩子从游戏的人际关系中撤离,包括同学圈、共同游戏爱好而组成的小团体等;

l 清除家庭环境中的游戏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

l 多创造一些陌生化的学习情境,结识新的伙伴,让孩子从原来的熟悉模式中脱离出来。

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那就是一种胜利!


家庭自助游学


你好,我是路漫漫走远兮

孩子沉迷打游戏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1、孩子父母,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缺失,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没有树立榜样,自己也是不善于学习,休息时间也是不断的玩手机,孩子肯定会模仿。

2,学校教育,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提高,学业的压力使得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变得不愿意学。

3,孩子本身因素,因为年龄小,经不起社会诱惑,学习和打游戏就变得很好选择,

4,科技的发展,使得玩游戏的方法跟更便捷,一部手机可以实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必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学习,少年强,则中国强!



路漫漫走远兮


孩子沉迷游戏是谁的错 ,其实是谁把手机送到孩子手里的,我们一边痛斥游戏 ,又一边毫无意识的把孩子引导到游戏里面去。

对待孩子 ,用心不是呵斥 ,不是监测 ,不是唠叨 ,不是责骂 ,不是体罚 ,而是 陪伴和引导 以身作则 ,用心了解孩子的需要。

1用心陪伴 从放下手机开始

2用心陪伴 寻找孩子需要的乐趣

3 用心陪伴 引导孩子提高自控力

4让孩子明白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什么可有可无 什么最珍贵 学会取舍 学会自控 学会追求。




吾不知叔


孩子打游戏是谁的错?

站在各子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是没有错误的。其实我的孩子也在玩游戏,还在往游戏里充值,但我很清楚这样做是不对,可解决问题不能强硬,大人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去玩游戏,游戏只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很小的点,如果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那咱们就要一起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真正的得到孩子的认可。



弹琴说爱love


孩子的自制力大多比较差,作为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家校共管,疏导为主,切忌训斥,引起孩子反叛心理,制定好时间规划,每天几点看书做作业,几点玩游戏,慢慢养成时间观念,提高孩子自觉性,表现好鼓励表扬,表现不好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指定分数表,表现好加分,表现不好减分。积极同老师沟通,掌握孩子在家和学校的动向。


MathPhysics


孩子沉迷网游,有游戏开发商的诱因,更与家庭教育缺位息息相关。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困惑甚至创伤,需要父母扮演好“导师”和“朋友”的角色,倘若家庭、学校不能及时补位,就可能为网络游戏让位


我家驴会端水杯


不单是家长或学校或孩子一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长及学校的教育,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等


栗子山书匠


孩子沉迷于游戏是父母在孩子成长时陪伴少,疏于监管,责任感缺失,使孩子没有明确目标,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长期玩游戏所致。做父母的要防微杜渐。


远方教育2008


我觉得孩子沉迷打游戏,首先应该是父母的错,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如果父母管不到位的话,或父母教育的方式不正确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成长。孩子在学校,老师更多负责教育知识。孩子沉迷打游戏可能这也跟时代有关系吧?现在是信息网络的时代,那孩子肯定对什么都比较感兴趣。像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些问题,其实主要还是看父母对孩子教育以及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