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1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老子认为天地之间,人如同小石头,小木头。比自己强的人,虚心地和他相处;比自已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对话,把功过放一边,个人的评论放在一边。功利和个人意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改变。现在强不代表一直强,现在差不代表一直差。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辦。于是洞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俯首臣服。

听过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是愚蠢和狭隘。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有人学了点本领,就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极强,到处招摇,总感到自己要比他人强,要高明,处处事事都显示出盛气凌人的样子,自以为是,对他人说起话来总有居高临下一副老大的味道,平时的一言一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样子,不会平等待人,颐指气使。结果呢?由于这种高傲和高调,周围的人都逐渐对他疏远了,一方面因为不愿意,另一方面怕被瞧不起。

在他人都对你敬而远之,躲得远远的情况下,他一般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2

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青山楼外楼。

高傲自负的人,完全按自已的主意行事,与人交往和自己心思则留,不合则去;比自己强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迁就。自己的心灵也很寂寞,也感到压抑。哪里赶得上抱着一种自然的态度与人相处。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这多好。

老子认为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能力。谦虚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

3

老子的大度

阳子居往南方的徐州去,恰巧碰到老子向西去秦国的某地方。郊外相逢,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傲慢,老子便为阳子居深为惋惜,当面批评阳子居:“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不可教诲。”

阳子居听了老子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那样。老子也很失望。

回到旅店后,阳子居觉得自己应当作得自然一些,起码要敬重长者,敬重有道德学问的老先生,便主动给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膝行到老子面前,谦虚地说:“学生刚才想请教老师,老师要行路没有空闲,因此不便说话。现在老师有空了,请您指教我的过失。”

老子说:“想想看,你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庄严,一举一动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没有,这样,将来谁和你相处呢?做人,没有他人围绕着你,行吗?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总认为自己远不十全十美,你的学问虽深切地了解了,但在许多方面还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还有不足,这才是最大的智慧。知道自己行的地方,眼里只看到自己行,实际上你很多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先是吃惊,渐渐地脸上浮现惭愧的神色,随后谦虚地接受了老子的批评。

老子智慧:做人一定要低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4

做人不自满自傲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告诉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哪方面很出色、很优秀时,不要做作、不要自满。因为肯定有人在这方面更出色、更优秀。

很多事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情都处于变化起伏中,你举步不前,就会被超越被赶上。每个人都有不足的一面,也有优势和强项,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信来源于自知,而自知自信的反面是自满和自傲。

结语:

老子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是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不要自傲自满,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信受挫,反而能做好以前做不好的事。人各有优势,无法相比,不具可比性,更不能不加条件和具体背景地横向对比。另一个人或许在某方面比你强,但他未必凡事都能做好,尤其是你自己能做好适合你自己的事。这不仅是因为你本身的某些能力上优势,更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更了解你要做的事,你更了解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