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邦的“白马盟誓”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可比性吗?

大马哈鱼12


我觉着两者差别很大,刘邦是在灭了诸异性王后杀白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是想以此控制诸大臣的权为,来加强刘氏中央集团的巩固,是带有威胁强制性的,此盟不久刘邦死后,吕后首先违背了此盟,大封诸吕为王几乎吕家控制了朝政,吕后死后幸有周勃,陈平设计灭了诸吕,正如刘邦生前所言兴刘者必勃也,刘邦出自于草莽,对待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哥们,是以杀戮结束的。而宋太祖赵匡胤则不然,杯酒释兵权做的多么好,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时走马灯般更换朝代,天下人谁都想做皇帝,宋太祖对自己的宝座也感到忧患和不安,但他不是採取霹雳手段,而是把几个位高权重和他一起创江山的重臣召集在一起,用谈心的方式说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诸大臣惊出了一身冷汗纷纷跪地,求陛下给他们指出一条生路,宋太祖也没有亏待他们给他们没有实权的高官和厚禄,子女联姻,以示共富贵,有宋一朝很少出現藩镇作乱,把兵权集中在中央禁军手里,同时也出現边境虚弱的弊病,宋太祖仁德之君也。谢谢。


韩I949


汉高祖刘邦的“白马盟誓”说的是“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说的是“武将可以贪污,不可以贪权”。

这两件事可以说有点可比性:它们的真实性都是存疑的。

刘邦可能根本就没有和大臣达成什么“白马盟誓”,这可能是后世为了防止外戚或者权臣干政而伪造的“善意的谎言”。这件事说起来话就长了,我们只需认定:如此重要的大事件,史书上完全没有记载,都是刘邦死后、吕雉开始膨胀之后,才有大臣开始提的,而且每个说法都不一样。并且,燕王卢绾可是刘邦晚年亲自册封的一位异姓诸侯王啊。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当然也不是这么轻巧的,纵观中国历史,不杀功臣的开国之君有几个?赵匡胤为了避免这种悲剧,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呢,难道真的一杯酒就能解决君臣之间的矛盾?“杯酒释兵权”是解除了部分大将的兵权,但是只要士兵还在,将军就会在,赵匡胤只能喝完这杯还有三杯了。

至于其他的可比性,可能有很多,也可能没有了。


国史通论


以我之见,汉高祖的“白马之盟”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同之处在于汉高祖的“白马之盟”是对于同姓诸侯和下手将领,而“杯酒释兵权”则是对军队高层领导

白马之盟 是汉高祖在位时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的方式订立盟约,其内容如下

1.国以永存,施及苗裔

2.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杯酒释兵权 则是宋太祖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级军官交出兵权,究其原因在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乱局,以此加强中央集权而制定的策略

总结 汉高祖白马之盟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华大一统王朝,但宋太祖的以文御武,文官坐镇中央,致使宋朝丧失了积极向外拓展疆域的精神


景粼玖序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有两个重要的使命,一个叫安内,一个叫靖边。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朝之后,内部勉强算是安定了。刘邦想要完成靖边的使命,就发动了对匈奴的进攻。刘邦出师的时候,可以说是自信心爆棚。刘邦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他的大汉江山,不是捡来的,是经过亡秦灭楚两场大规模战争打出来的。

刘邦的开国精锐部队,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拥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刘邦以为他很快就能完成靖边的使命,没想到掉进了匈奴人的包围圈。刘邦为了活命,给匈奴人送钱送女人,可以说是备受屈辱。这场战役,史称“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是刘邦人生最大的耻辱,或者说是污点。

白登之围的耻辱,刘邦到死都没有洗刷掉。一直到了刘邦的曾孙汉武帝刘彻手上,大汉朝才洗刷了白登之围的耻辱。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汉武帝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名将。

宋朝开国之后,赵匡胤一直在忙着安内的事业。赵光义接过哥哥的枪之后,就想完成靖边的历史使命。赵光义率领着大宋开国精锐,向契丹发起了猛攻,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场战役,宋朝输得很惨。宋太宗赵光义差点被打死了,非常狼狈地逃了回来。从那以后,宋朝就一直没有能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人生的这个耻辱,一直也没有洗刷掉。

图为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刘邦剧照,感谢原作者陈道明老师

李世民刚刚登基没多久,连年号都来不及改,突厥人就打上门来了。突厥的铁骑打到了大唐首都长安的大门口,李世民没办法,只好和突厥人签订了著名的《便桥之盟》。《便桥之盟》是李世民人生最大的耻辱,或者说是污点。

在签订了耻辱性的城下之盟以后,李世民励精图治,积攒实力准备洗雪耻辱。三年之后,李世民向突厥发起了反攻。这一场战争,大唐军队在李靖和李绩等人的指挥下,进展非常顺利。大唐军队势如破竹,不仅击溃了突厥主力,还活捉了突厥的颉利大可汗。从便桥上的耻辱,到顺天楼李靖献俘,李世民只花了三年多时间,就彻底洗刷了耻辱。

刘邦的耻辱,要曾孙子才能洗白。赵光义的耻辱,到宋朝亡都没有洗白。李世民的耻辱,为什么能这么快就洗白呢?这件事情,就得说一说刘邦、赵匡胤和李世民建国之后对功臣,尤其是对武将功臣的处理问题了。

刘邦开国之后,对武将采取了打压和打杀的策略。彭越被杀了,韩信被刘邦打压。大汉开国战争中最能打的韩信,在白登之围前一年,由于害怕刘邦杀他,和刘邦离心离德,跟匈奴人勾勾搭搭。刘邦打匈奴,肯定是指望不上韩信,所以才要自己带兵亲征啊。

打压功臣的举动,很难说谁对谁错。刘邦打压功臣的举动,让功臣们跟朝廷有了芥蒂。刘邦不信任功臣,功臣也不愿意为朝廷卖命。抛开打压功臣的对错不谈,单说打压功臣的负面影响,就在白登之战体现出来了。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是韩信带兵与匈奴决战,他会犯轻敌冒进,中敌人埋伏这种低级错误吗?

图为张丰毅老师饰演的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张丰毅老师

赵匡胤开国之后,搞了一个大派对,把一起打天下的武将们召集到一起喝酒。赵匡胤这顿酒,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杯酒释兵权之后,经过战争考验的名将们,个个成了富家翁,他们的部队,都收归朝廷统辖了。

杯酒释兵权事件,让朝廷加强了实力,避免了武将尾大不掉的现象,从这个方面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凡事兴一利,必有一弊。名将们回家抱孩子了,部队就得交给那些差一点的将军统辖。重文抑武的策略,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要打仗的时候,没有将才可用。

能当皇帝的人,未必会打仗。刘邦御驾亲征,差点就回不来,就证明了这一点。赵光义打仗的功夫,确实不怎么样,所以才会在契丹的交战中吃了大亏,差点就回不来了。

李世民跟刘邦和赵匡胤他们不一样,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并没有清洗打压开国名将,而是让名将们继续统兵,向突厥发起猛攻。大唐将士与突厥决战的时候,李世民没有像刘邦和赵光义一样亲自上场,而是留在后方搞后勤工作。

图为陈建斌老师饰演的赵匡胤剧照,感谢原作者陈建斌老师

大唐与突厥的这场决战,出动的兵力并不多,只有十万左右。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典型的名将高超指挥艺术的胜利。李靖在后方粮草补给还没有完全上来的情况下,率领三千骑兵,袭击了定襄,取得了定襄大捷。

定襄大捷之后,李靖和李绩等人,又屡出奇兵,袭击了突厥的王帐。大唐与突厥的这场战争,从出兵到抓获颉利大可汗,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不到半年的功夫,就解决了突厥边患问题,这样的闪电战,换另外一个人去指挥,是非常难办到的。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世民也像刘邦或者赵匡胤一样,让经过开国战争考验的李靖和李绩靠边站,再换几个差一点的将军统兵出征,他们能像李靖一样做到闪电战吗?如果做不到闪电战,就只能等粮草辎重都运上来之后,与突厥人打消耗战了。真要这样打,谁胜谁负还真是未可知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名将,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刘邦和赵匡胤家族,把开国名将弄下去了,换一些差一点将军统兵,这是他们靖边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李世民不打压开国名将,让名将们出征,是获胜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对于刘邦和赵匡胤家族来说,打压功臣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们做了打压功臣之事,就必须承担打压功臣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月夜luck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和功臣的关系都是一个难题。

汉高祖白马盟誓

刘邦开国初分封了一批异姓功臣做诸侯王,但不是一家人他就放不下心,后来逐一地将这些异姓王剪除,这个过程免不了心狠手辣,最终诸侯王都换成了同姓兄弟。

做完这些他还是不放心,怕他死后异姓大臣会卷土重来,所以他杀了一匹白马,让大臣们发誓说“非刘氏而亡,天下共击之”,就是要彻底断了异姓为诸侯王的路。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是靠黄袍加身政变当上的皇帝,上位初政局还不稳定,他当然担心手握兵权的功臣起兵再反了他。

在一次和功臣的聚宴喝酒,觥筹交错中,赵匡胤开玩笑似的透露了自己的心思,那些功臣也都是人精,第二天上朝就纷纷交出了兵权。

不过当初酒宴上,赵匡胤许诺给功臣们的好处,之后基本都兑现了,给他们派到一些肥差上,和皇家联姻等等。这些功臣都得以善终,君臣关系和睦。

对比来说,赵匡胤做的比刘邦厚道多了。

能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并称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可以算一个。

汉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

和刘秀一起反王莽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都是功成名就,得享天年。

刘秀是怎么做的呢?

建国后,他表彰功臣,都给予了他们崇高的官位,但同时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另一面,他恢复西汉察举制,重建太学,选拔出很多儒生文吏,填补原先功臣们占据的职位。

刘秀既防止了功臣和自身产生冲突,又保全了功臣及功臣家族,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也没有像刘邦那样“狡兔死,走狗烹”,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可并称古代处理功臣问题的典范。


天桥底下说历史


首先,我们从白马盟誓和杯酒释兵权发生的背景对比下:

白马盟誓,是在刘邦打败英布后,箭伤复发,刘邦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又害怕自己死后诸侯王造反,然后想出的这一个办法,杀了一匹白马,端着马血让大臣们起誓永远辅助刘家子孙,不得有二心,从此就有这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白马盟誓是在刘邦晚年仍不放心自己死后怕有人造反,然后想出的一个法子。

杯酒释兵权,是发生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发生的,此时赵匡胤还是壮年刚刚当皇帝不久。宋太祖是一代英明的仁慈之主,他不舍得将自己手下追随自己开国的功臣杀掉,又不得不面临开国帝王必须面对的难题,所以采用了这种柔软的办法借着酒醉与部下交心获取部下谅解,让自己的部下放弃高官,安度一生,子孙富贵的方法。

二者对比,可见宋太祖在部下心中威信是极高的,部下相信他不会做兔死狗烹的事情,所以才纷纷放下手中权力。而汉初刘邦部下接连造反,可以看出,刘邦在部下心中的威或许很高,但是信却很少,他们是不信刘邦会让他们安度晚年富贵一生的,既然有了猜忌自然要纷纷反抗为自己谋得出路,所以才有了汉初诸侯王接连起兵造反。


幻海尘封


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首先,白马联盟是刘邦的无奈之举。汉初为了击败项羽,刘邦给予哪些投靠他的人非常高的待遇,而当政局稳定时,这些功臣又成了国家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功臣们都想列土封疆。

所以老刘就用这样一个方法来稳定他们,意思是,诸位兄弟,老刘我也知道你们都想要成为大王,而且我也不能怎么样你,比较你们手里的兵不听我的话。但是呢,我是真的不想给,也不能给,不如这样,美女财宝土地你们顺便拿,只要不封王,干什么都行。

而宋太祖呢,表面上是,大家喝喝酒,谈谈事,你们这些骄兵悍将是国家不稳定的分子,本想一了百了全杀了,但是念在旧情,你们回家当个富家翁,快快乐乐一辈子好不好。如果你们不听话,看见外面的刀斧手吗,就是为你们而准备。

所以呀,一个是无奈¬_¬`,一个是给面子,你说一不一样。


乡人谈历史


汉高祖刘邦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为加强自己皇权统治,巩固自己江山而采取的两种不同方法是他们共同之处。不同之处也有:汉高祖刘邦的“白马盟誓"针对的异性诸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针对的开国武将、军队高层。前者没削弱军事实力,后者猜忌打压武将、重文轻武削弱了宋朝军事实力,也埋下了宋朝灭亡的伏笔。


小龙女5505


应该说宋朝“杯酒释兵权”与汉朝“白马盟誓”没有可比性。白马盟誓为的是解决异形诸侯王问题和保障功臣集团的利益,进而维护刘氏皇族的统治地位,有打有拉,刚柔并济。杯酒释兵权解决的是武将造反问题,以柔性手段打压武将集团,维护赵氏皇族的统治地位,但后遗症极大,造成了对外作战的弱势。


月影漫千峰


刘邦白马盟誓是非刘不王,不姓刘不得封王,因为自古的异姓王都没有好下场。杯酒释兵权是解除功勋战将的兵权,使他们解甲归田,省的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