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後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國老頭

人才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才層出不窮。但在科技落後、物質匱乏的上世紀,由於時局動盪、戰亂頻繁,我國的人才卻屈指可數,改革開放後,我國重新制定了人才計劃,為了培養和引進人才,各大高校在上世紀80年代結合實際,破格錄取一些獨特天賦、聰慧好學的人精心培養。一個人才的培養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時間、金錢,這些人才享受著國家的特殊獎勵、優厚津貼,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像錢三強那般心繫祖國。學有所成的這些人才會何去何從?

人才抉擇無關乎對錯,關乎於本心,畢業後何去何從考驗才子本心!

有的人秉承使命,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感恩祖國的培養、感動母校的付出,在去往國外留學之後,毅然決然地放棄高薪回到祖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有的人背信棄義、拋根忘祖,為了一己之私遠離國家、背叛母校。這些人的抉擇無關乎對錯,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後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國老頭

有這麼一個女子,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她在13歲時被北大發掘,精心培養四年,畢業後,她赴美留學,一去不回,後來入了美籍,嫁給了一個美國老頭,跨國戀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已見多不怪。

出生於書香門第,成名於豆蔻年華,這個女孩生來就贏在起跑線?

1971年,這個女孩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知識分子家中,她的父親畢業於山東大學,是某高校的一位教授,她的母親也常年從事文字工作,這個女孩出生後,父母給她取名為田曉菲,對其寄予厚望。在書香門第的家庭中,田曉菲在耳濡目染中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先天的優良基因加上後天的引導,田曉菲自幼勤奮好學、天分頗高,小小年紀就能識字上千。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後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國老頭

14歲的田曉菲在父母的鼓勵下,開始拿筆題詩,她不僅在天津日報發表了第一首詩,後來還陸續出版了五本詩集。詩集對於一個人的文學素養、知識儲備具有極大的考驗,但田曉菲通過自身專研對這些詩集格式早已輕車熟路,成為了名噪一時的文學“小神童”。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很多文學壇的大亨,按照她這樣的發展速度,田曉菲的一生必定前程似錦、不可估量!

13歲時,田曉菲因表現突出,斬獲獎項眾多獎項,15歲被北大破格錄取,成為天之驕子的一員。在此期間,她和著名詩人海子還有過一定的詩集交談心得,年少有為的田曉菲明顯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眾人想要的模樣。

為了愛情更改國籍、一去不回,值得嗎?

田曉菲從北大畢業後,選擇了去往美國的哈佛留學,攻讀哈佛的文學博士。北大給了她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為她提供了一個施展自我的平臺,很多人以為田曉菲學有所成之後,必定會凱旋歸來。然而她到美國後不久,卻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事情:田曉菲在哈佛讀書刻苦努力,1998年6月順利拿到了哈佛文學博士學位,年輕的她和自己的導師歐文開始了師生戀,這段戀情一經爆出,就引發了國內外的轟動。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後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國老頭

歐文比田曉菲大了25歲,且不說國際文化差異,田曉菲在父母的一路指導下,難道要遠嫁他國一去不回嗎?這令田曉菲的父母難以接受,但田曉菲決心已定,她力排眾議、不顧世俗眼光在1999年的元旦和歐文成婚。

後來的她索性改掉中國國籍,留在美國一去不返,放棄了家人、夢想、榮譽,跨了種種障礙遠赴重洋只為一生所愛。二人婚後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田曉菲從一代神童逐漸隱藏天分成為歐文背後相夫教子的妻子。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後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國老頭

雖然田曉菲找到了人生真諦,但她這個行為卻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北大把她辛苦培養了四年,結果卻是為他國做嫁衣,田曉菲固然有才,也不應拋棄自己的祖國;也有人說:人往高處走,中國女人大多在愛情中失去理智,歐文是她的一生摯愛,為了丈夫留在美國也無可厚非,田曉菲留在美國,或許一半為了愛情,一半為了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