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一場疫情突如其來,百業待興。而隨著全國民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隨著3月份的到來,除湖北以外的各地城市企業,相繼的開啟了復工潮。道路上的車輛、行人都開始逐漸多了起來,地鐵上的早高峰限流措施也如期而至,我們一直期待的繁華景象又回來了,一切都在漸漸踏入正軌。

眾所周知,湖北作為一個汽車工業重地,此次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多巨大。好在其他省市的車企大多恢復了生產,加上這段時間中央和地方政府紛紛頒佈扶持政策,為的就是穩定和鼓勵汽車消費市場。

作為支柱型的汽車產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僅僅是作為國家GDP的來源之一,更是穩定了民生就業的產業。並且每一輛成品汽車落地的背後涉及的產業鏈更是龐大,小到螺釘螺母,大到玻璃車架。這樣的支柱型產業是不能夠被下滑的,去年整體汽車市場下滑將近10%,而今年由目前看來走勢也不容樂觀。

為了“救市”有延遲國六排放的推進、廣州佛山有地方購車補貼再加車企補貼和一線抗疫人員補貼、提高舊車報廢補貼、搖號競標等也同樣做出了放寬執導,部分城市購買指定品牌車型也可享幾千到1萬不等的補貼。無論何種政策的出臺,都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只有消費者願意買車,經銷商資金就能夠流動起來,有更多的資金向車企提車,整個車市便能夠繁榮起來。但怎樣讓消費者願意買車才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出於自身經濟考慮,一方面是用車養車方面,經過相關民意調查,呼聲最大的便是降低購車成本。消費者能夠花更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車輛,除了經銷商降價之外,政府更應該在稅收方面做出調整。其中購置稅是購車預算當中佔比較大的開支,如果能夠夠免除或減少購置稅,降低車企的稅收,攤算到消費者的購車預算上就會減少,這也是降低成本的辦法。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再者,用車難、停車難的問題也同樣是阻擋消費者購車的腳步,興建智能停車場,學習國外的停車場建設等,解決基本的設施,使其不再成為消費者的困擾後,購車慾望也自然會上升。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另一個則是車輛年檢方面,簡化年檢流程,提高年檢流程效率,都能最直接的讓消費者受益。3月份也出臺了不少新政,除了記分減免、年檢合格標誌電子化等,年檢相關的費用也有所變動。由之前的140元調整為290元/次,具體費用以當地車管所公示價格為準。原因為以私家車車輛為主的增加了一項OBD檢測項目,柴油車的增加了NOx排放檢驗等項目,同時增加了車輛汙染控制裝置的完好性檢查。這都是從環境保護方面出發,可以諒解。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同時關於年檢的態度、檢測手段等都需要提升服務,網上曾曝光監管部門對車主車輛進行暴力年檢的事件,甚至因此導致車輛發動機報廢。開放年檢過程的監管,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能夠讓消費者買得輕鬆、用得放心、檢得安心。這才是從源頭解決消費者的購車顧慮大患。

新政不斷出臺“救市”,不妨調整稅收降低購車成本,真正振興車市

寫在最後:“救市”措施不斷出臺,電子化流程便民利民,從根本上了解並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對症下藥,才能夠真正起到助力車市、振興車市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