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打仗却伤亡甚微,为何美军在战争中的伤亡率如此低下?

吴少洪


美国佬打仗从来不怕浪费,但是对战士的生命他们极端重视,传统战争状态下,他们一般都是超强火力覆盖之后,装甲战车再出动,这个在韩战中表现突出,原来的老志愿军一线战士深有体会。在现代战争中,美国人打仗更是把高科技广泛应用在现场上,千里之外用精准制导的强大火力广泛覆盖,取少将头颅如探囊取物,这个伊朗人深有体会。这样的打法,自己的伤亡当然非常微小


阿砂之乡


美国频频打仗,却如此伤亡率低下,很奇怪?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

比如说,将世界所有的国家都缩小成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上大概就只有200来号人。这200来号人中,有强壮如牛的,也有弱不禁风的。其中最强大者,自然就是这个叫美利坚的。

这个美利坚,喜欢打人,为了利益,常年累月打了这个打那个,大多数的时候,常常将别人打得鼻青脸肿,自己却毫发无损。

但也有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时候,辟如对日本;还有被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例如对越战争;更有被打得心服口服的时候,朝鲜战争就是如此!

那些毫发无损的打斗,一般都是找准了对象,以一个最强大的身躯,去欺侮小孩老人妇女病人,当然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仔细理一理,看看美国佬引以为傲的斗殴,有几次不是实施群殴,专挑弱者下手?

说得不好听,对于稍具实力的国家,美国佬,还真没有什么单打独斗的胆量!更何况挑战极具实力的对手。


宋思考


美国人嘴里对于战争伤亡情况有过实话吗?答案是没有!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美军方面对外公布的伤亡数字仅仅是29000人,而德军却有将近200000人被俘虏。试想一下,在如此惨烈的登陆战役中,战损比例如此悬殊可能吗?

近现代局部战争

从两个角度来说: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凭借着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战争财富的影响,一跃成为


了世界顶级军事大国。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如今,美国所参与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像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等,都是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胜利。

另外,美国在参战时通常会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这样一来,美国人的优势更加明显,再加上装备、军队素质和国家经济等各方面影响,美国人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付什么代价就取得了胜利,能有多大战损。

惨烈的二战战场

除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局部战争中,二战时期美国的战损还是比较高。欧洲战场上,美国得益于本土距离以及作战时间等优势,面对的德国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战损低也是情理之中,而且美国人还经常对战损情况做虚假宣传。



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可谓是吃进了苦头,面对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日本海军,美国人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实事求是的说战况和战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在面对连命都不要了的日本人时,美国人同样伤亡惨重。所以综合而言,美国人战损低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既有其本身强大实力的因素,也有各种机遇巧合在内。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还是观念的问题。

美军军事作战上,第一强调胜利,第二强调尽量减少伤亡。

比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伤亡非常惨重。

伊拉克的36万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

最保守估计,伊拉克军队2万5000人死亡,7万5000人受伤,伤亡总数10万人,还有10万人被俘。

但也有说法为认为伊拉克军队死亡接近20万人。

无论哪个数字比较可靠,伊拉克军队伤亡都超过10万。

而美军伤亡非常轻微,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

总数只有283人!

为什么会伤亡如此至少?

并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战术等的优势?还有美军刻意避免伤亡。

海湾战争开始,美军采用非接触的饱和轰炸。这导致伊拉克一线军队损失百分之五十战斗力,二线损失百分之三十。

而且从伊拉克到科威特的补给线路被切断,科威特地区的伊拉克军队缺少粮食和弹药,很快不战自溃了。

然而,单靠空袭使得伊拉克屈服,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美军进行了100个小时的地面战。

谁都知道地面战会有较大伤亡,所以美军采用了重装部队,比如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3装甲师、和第2装甲骑兵团等部队。

这些部队都在重武器的保护下,美军又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伤亡自然不可能大。

总之,美军开战之初就尽量强调0伤亡,减少本国士兵的伤亡数量。


但这种打法对于反恐作战就不太合适。

以阿富汗为例,塔利班往往隐藏在普什图民众中,身穿平民服饰,以各种手段发动袭击。

这种情况下,美军的空中和重武器优势难以发挥,很多时候双方向西部牛仔一样对射,所以美军伤亡较大。

截至2018年底,总计有超过2,400名美军人员在阿富汗战死。

表面上似乎死人很多,但塔利班伤亡自然更大,死亡人数是美军10倍以上。

另外,最倒霉的是阿富汗平民。

阿富汗平民有20万伤亡。根据联合国报道,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伤亡是塔利班造成的。

搞笑的是,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却完全不同。

几乎是同一时期,俄罗斯打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面对军事实力不到伊拉克军队百分之一的车臣武装分子,俄军大败。

俄军承认,第一次车臣战争阵亡2837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被俘432人。

而西方认为俄军伤亡总数至少超过3万,甚至更多。

车臣领袖杜达耶夫则宣称俄军在新年攻势中就损失超过4000人。

要知道,车臣族总人口才50万人,武装分子不过3到4万,却把俄军打成这样。

伤亡如此之多,并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较差,而是对人命根本不重视。

车臣战争中,开始就让俄军步兵和装甲兵,同敌人短兵相接,打城镇战,伤亡自然惨重,换美军来也是一样。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采用远距离狂轰滥炸方式,将车臣人的据点全部炸平,然后再推进,步兵伤亡就少的多了。


萨沙


在我们的印象中,打仗肯定要死人,规模越大的战争可能的死人越多。长平之战中,前后大约五六十万人被杀。一战中,英国、法国等国家战死士兵均超过一百二十万,法国伤残士兵达到了三百万。二战中,德国士兵伤亡近千万士兵,而苏联伤亡士兵则超过千万。美国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在战争中的伤亡则要少很多。

二战中,美国阵亡士兵大约为30万,在主要参战国中算是比较少。朝鲜战争中美国阵亡人数为36574;越南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为58307;海湾战争中美军直接阵亡人数为148,直接伤病人数为458人;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阵亡4497,其中绝大部分为2003年以后的维和阵亡;阿富汗战争到2010年,美军阵亡约为1000人。

通过上述战例,我们可以看出美军的阵亡最大数字是二战的30万,其余战争伤亡都相对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就以二战之后,美国历次战争为范本,看一下为什么美国频频打仗,伤亡比例却非常小。

美国打仗之所以伤亡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美国除了建国时和建国初期打仗是以弱敌强,其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强凌弱。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攻打的国家则相对较弱。美国攻打越南的时候,两个国家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越南则是殖民地国家。海湾战争时,美国依靠的是世界上多个一流强国,伊拉克则是一个被两伊战争打残的国家。阿富汗战争时,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阿富汗则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美国以一个超级强国的姿态,欺负弱小国家,伤亡率自然会小很多。

在美国人看来,自己的小命远远比武器和金钱等消耗更重要

如果美国在战争中伤亡惨重的话,国内极有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战浪潮。美国在打仗的时候,往往不会顾及武器弹药的消耗,尽量先用先进的武器打击敌人,最后才会派出地面部队进攻。海湾战争中,美国各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伊拉克的国防力量还没有见到美军,几乎已经被完全摧毁。美军通过现代高科技武器,速战速决,很快打败了伊拉克,地面部队只需要负责捡人头即可。美国先进的武器,强大的军事后勤,也大大降低了美军的伤亡率。

美军平时训练严格,战法革新快

美国人给人的感觉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但是美军平时的训练却非常严格。美军依靠严格的训练造就了一支战斗力强、纪律严明的强大部队。美军在作战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使用熟练度,单兵作战素质都远远超过自己的对手,在作战中自然会占据优势。

美军也善于研究和革新战法。当世界大多数国家还停留在武器数量和人数碾压的阶段时候,美国已经研究出更加先进的战法。比如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将直升机战术发挥到极致,直升机被称为空中坦克。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让世界见识到了什么现代化高科技战争。侵略南联盟的时候,美军又进行了高科技信息战。由于先进的战术、战法,美军伤亡人数也大大减少。

美军的整体文化素养也非常高

可能不少人认为文化素养在战争中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其实现代战争从来最倚重的都不是体力。高素质的士兵便可以快速掌握更为高科技的武器,也容易掌握更加复杂、新颖的战法等。美国的士兵文化素养极高,尤其比战争对象高很多,在战场中也可以转为优势,从而降低自身的伤亡。

美军实战经验丰富

二战之后,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几乎时不时就要打仗,美国大多数总统几乎都要在任期内打仗。一方面打仗固然会造成士兵伤亡,会造成军费消耗;另一方面战争也可以积累美军的实战经验。当今世界上除了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军队的实战经验比美军更加丰富。比如上一次战争的中普通士兵,可能就会是下一次战争的基层指挥官。美国上到军方高层,下到普通士兵都从历次战争中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实战经验,自然有利于在战争减少伤亡。

美军确实在历次战争中的伤亡率比较低,也能在大多数战争中获得一定利益。但是现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与他国的交流中,应该秉持着和平原则。殊不知“国虽大,然好战必亡”,穷兵黩武必将没有好下场。


依稀说史


美国确实常年打仗,但是美军出现的伤亡如此之小,似乎不像是打了这么多次战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美军的技术优势不可忽略,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作战的压力极大减小了。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海空军无可争议地拥有制海权和制空权,尤其是美国空军的强力制空和对地支援能力,基本上伊拉克军队对美军空袭没有一点招架之力。而美国陆军不仅在自己的装备上优于对手,由于拥有了制空权,美国空军先把对手炸的失去大半战斗力后陆军才来清场。即使是陆军介入之后,美国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速度和饱和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能对手的目标一出现,美国陆军呼叫空军打击立刻就解决来,而缺乏现代化战争技术的对手则无力回击。

在技术优势存在下,美军的战术也十分先进,他们崇尚的是非接触作战,尽量把对手消灭在精确制导火力中,极力发挥技术优势不打地面战。毕竟面对弱小对手,空袭损失较少飞机是可行的,极端情况下不损失飞机或者损失飞机飞行员也能跳伞,那么出现零伤亡都不是梦。此外,即使迫不得已打地面交战,美军就尽量用重型装备打,不用轻步兵,要打也尽量在野外用重装部队打野战,这就使得部队的伤亡进一步减小。

当然除去技术和战术优势以外,美军过去这些年打的对手实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伊拉克空有其表,实际上技术已经落后现代战争了,南斯拉夫虽然能够作出有限抵抗并一度击落一架美军飞机,但是面对不需要地面介入一个劲空袭的美国人也是望洋兴叹,只能偶尔反咬一下。至于阿富汗战争前期,塔利班选择正面对抗美军,结果什么装备都没有的塔利班只好在正面对抗中迅速败下阵来。不过说美军在所有战争中伤亡甚微也是说不过去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呈现出一个趋势,就是正面作战阶段伤亡极小,反恐作战阶段伤亡持续攀升。

在伊拉克战争正面对抗阶段美军战死148人,结果在后续的反恐作战中死亡4000多。在阿富汗战争初期美军死亡人数200人左右,结果打到今天阵亡2200多,加上受伤的过2万了,这可不算“伤亡甚微”。战事后期出现美军伤亡增加,实际上是美军不得已被拖入了最不愿意发生的地面交战中的轻步兵交战,在维护地区治安的时候,必须要步兵出动,此时是绝好的袭击美军的机会。哪怕用重型坦克来巡逻,也顶不住人家把几枚甚至十几枚大口径炮弹绑一起埋在必经之路上炸。

在这些需要地面作战尤其是近距离战斗,以及类似阿富汗那种特殊山地地形的情况下,美军技术优势被极大抵消,其伤亡数量也就开始攀升了。这说明美国人不是神,他们只不过是用技术优势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伤亡而已。


科罗廖夫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就因为美军的技术先进,所以他们的伤亡率,才会比较低。但是只要会一下越南,在越战中,美军的对手越共,在技术、装备和技能方面,越共都是全面落后,可美军的伤亡女,仍然是居高不下。

让美军真正的开始,去重视伤亡率的原因,居然是来自新闻改革。在越战期间,美军平均在每周,都要阵亡二百人左右。这个数字持续了很久,反正打仗就是要死人的,整个美国社会,对二百人这个数字,也没啥反应。

但有家报馆,突然做了个改革,它不再简单的,登出美军的阵亡名单就了事,而是将二百个阵亡将士的相片,印刷在报纸上。就这样一个变化,用活生生的照片,代替冰冷的铅字后,引发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关注,也从此了改变美军,对将士伤亡的政策。

要知道在二战时,美军还是依靠规模,才战胜了德国和日本,比如:美国的坦克产量,是德国的36倍。这种优势至上的传统思想,是一直到了越战期间,才开始行不通的。

美军是在整体上改革,从战略、装备和具体战术上,提高战争效率。

在越战期间,美军可以打赢每一场,他们想打的战斗;守住每一个,他们想守的阵地,可到最后,美军却输掉了整个战争。战后,美国人,乃至整个美国社会,都开始深刻检讨越战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成本太高了。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后,从八十年代开始,美军才真正具备了,高效使用战争资源的能力。

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军进入全球开战阶段,但是他们打的全部战争,在表面,都是低伤亡率,而骨子里,却都是低成本。为了节约战争成本,美军甚至愿意,把军队的后勤运输,都发包给民营机构;美军很多的无人机操作,居然是在拉斯维加斯的空军基地控制,让操作人员三班倒工作,把加班费都省了。还有,美军开始大量职业化,即提高军队素质,还节约费用。

美军的很多具体措施,目前还没有完全披露,但少花钱、多办事这个大趋势,却是清楚的,而且这个趋势,还在持续中。




圆窗观点


看了这么多真的很汗颜,打仗不死人?训练都会死人,何况在境外战斗?美军阵亡人数少是因为美军阵亡有极多的抚恤金,所以美军的阵亡评定极其严格。

第一个就是必须要在正面交火的过程中,被敌军的火力直接击中而当场毙命。也就是说在穿插,佯动,敌后偷袭以及秘密渗透之类的任务过程中牺牲的,不能算作阵亡,这叫遇难。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在正面作战过程中,一旦脱离了正面作战环境,其他伤亡都与阵亡无关。

第二,一定是被敌军的火力直接击中,间接的也不算阵亡。例如在朝鲜战场上曾有大兵被子弹反弹击毙致死的,还有在索马里被游击队炮火轰塌的墙压死的,这些全不算阵亡,只能算意外遇难。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容易理解,那就是被友军误伤,而且美国人经常作出这种事,前些年在伊拉克把英国给灭了。

第三,当场击毙。就算是在担架上死掉不能称之为阵亡,这叫其他原因死亡,连非战斗遇难都算不上。

第四,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士兵往往会被打的面目模糊,死无全尸或尸沉大海。这个时候只有身份标牌能够确定你的身份。当然有人会说人都炸烂了,完整的标牌还在吗?这也不难解决,直接放到失踪名单,一切战后再议。

也就是说,美国大兵要在正面战场被敌人一枪毙命,还需要身体完整、证件齐全,才能算阵亡。当然还需要人证,必须要有人证明你是符合以上条件的,没人能出来证明,只能列入失踪名单。

综合以上因素,美军阵亡才如此之少!


冷月龍吟


我是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美军建国200多年,90%的时间在打仗。当然了,谁叫他是世界警察呢!另外的原因,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很有势力的。不打仗花钱,军工公司老板挣什么?

1美军在朝鲜战争(美军伤亡14、7万)和越南战争(美军伤亡35万)后,逐渐总结经验,提高科技含金量。从钢铁之战变成电子信息之战。既要打胜仗,又要零伤亡。(美国的选举政治,使伤亡对选票影响太大,总统为了竞选,连任必须考虑)必须火力优先。满天的军用卫星(总共413颗卫星,纯军用90多颗),美国在武器和技术上的优势,首先高调获取不可质疑的制空权(空军制胜论)和制海权。然后,步兵才上阵,而且使用电子干扰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制导炸弹,隐形战机各种手段。美军的先头部队,5分钟之内就可以呼叫炮兵和空军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的英雄时代已经过时了。军方也禁止类似歌颂宣传,防止引发反战情绪。能用火力解决的问题,决不用人命去填,木有什么不能用一次火力解决的的问题,不行的话,再来一次火力。

朝鲜战争,美军害怕夜战,现在有了红外线夜视仪。夜战木有问题了。反而,成了美军强项。

2科索沃战争,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仅仅依靠空军的狂轰滥炸,就取得胜利。达到战争目地。在极端情况下,飞行员还可以跳伞求生。身上有必要时,用于贿赂买命的金条,无论在任何地方,晚上,直升机来救,必须的。这一仗打醒了很多人,作战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国战斗机现在已经是五代机了。f22猛禽战机。

3伊拉克战争,美国先是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头阵。从陆地,海上,空中各种各样的平台发射。在GPS导航系统引导下把重要的军事目标犁一遍。比如。对方指挥部,通讯中心,防空力量(雷达),空战潜力(飞机场),后勤补给系统,打得稀巴烂(定点清除),然后是五代机,把漏网之鱼再翻一遍。确保完全的制空权,制海权。接着轮到轰炸机出场了,这时敌方地面上不管明显,还是不明显的军事目标与集团存在的成建制武装部队都会遭到地毯式精确轰炸;最后,轰炸后残余的地面部队就要面临阿帕奇武装直升机,a10攻击机的“点名”了,当尘埃落定,最后才一纪左勾拳,陆军坦克机械化装甲部队来摘果子。最先进的m1a1坦克。伊拉克几无还手能力。伊拉克的坦克钢铁洪流成了死亡墓地。地面部队成了活靶子。伊拉克军队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的投降。美国的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占90%以上。战斧式巡航导弹从地下工事的出气口,钻进去。

4美军在颜色革命中,出现重金收买,挑动内乱,借刀杀人,心理战的手段,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地。比如,美军到处撒传单,宣传恐吓伊拉克人民不要反抗,类似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的意思。用各种媒体散布各种伊军投降、领导人被捕等假消息,这些等等措施有效地瓦解了伊拉克军队的抵抗。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高级军官,被美元收买,不战而逃。部队瓦解,失去指挥,像没头的苍蝇。大幅降低了抵抗力度。减少了美军伤亡。战后萨达姆,潜逃9个月,藏身之地。也是被亲信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卖的。在中东叙利亚扶持库尔德武装。在阿富汗扶持喀布尔政府军。在利比亚扶持哈夫塔尔的国民军。世界乱不乱,美国说了算。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军打仗不但靠勇气,也靠才艺。

6美军也不是万能的神,有长处,也有短处。在阿富汗战争中,后期的治安战。不对称战争。美军的科技优势无从发挥出来,在山区,在农村到处一抹黑。出了军营,仿佛睁眼瞎。有劲无处使。有火无处发。一百万美元的导弹炸了个几十美元的破帐篷。被塔利班武装的游击战打得晕头转向,一点脾气都木有。好比当年鬼子进村,皇军扫荡。2011年到现在,美军已经阵亡2200人左右。负伤2万人。地盘越打越少。阿富汗总统被戏称为喀布尔市长。还是老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无能的扎心君


在越南战争之前,美军的伤亡率并不低。当时,美国的战争观念相对落后,虽然注重战略设计,但轻视了战术能力。这带来严重的问题,即美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打仗总是显得很吃力。有一段时间,美国军方流行所谓的“导弹万能论”,这使得美国飞行员的作战水平出现滑坡,后来吃了大亏。

这种观念的落后,源于美国在“二战”中的经历。美国人轻视战术,是因为其自身拥有的强大物质实力。例如,在战争中,美军喜欢发挥火力优势,后来就依赖于火力优势。久而久之,美军就产生了“躺赢”的观念,而在“冷战”前期,美国却在局部战争中频频吃亏,经常被实力不如自己的对手给击败。

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输掉了这场战争。此后,美国人便痛定思痛,反思了很多问题。例如,美军的战术能力问题,这是必然要改进的。其实,后勤保障方面,一直是美军的强项,这一点在越南得到了印证,而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进一步提升了保障能力,例如伤员救护。

美国军方开始了革新之路,他们充分吸取在越南的教训。事实上,这场战争美国人败的彻底,而他们也获取了很多经验。此后,美军对“小单位作战”更为重视,对战术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这也就是说,经历了越南战争,才使得美国军方明白了战术能力的重要性。

1980年代后,美军更倾向于使用高技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提升战争能力。1990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就是利用科技优势,对伊拉克实现暴打。毫无疑问,海湾战争,使得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美军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员伤亡率也随之下降,此前某些需要出动地面部队的作战任务,逐渐被高科技武器替代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美国在国际上搞霸权主义,经常欺负实力不如自己的国家。换言之,美国喜欢打非对称性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从未与真正的现代化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伤亡率当然会很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


PS:文中图片,皆来源于Wikiped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