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距离 Apple 19年的秋季大会过去,差不多快半年了。往年大会的我,是一个蹲在电脑前,算着又得花多少钱的贫穷粉,而19年的我有一丢丢不一样却因为连续分享几代 Apple Watch 的体验内容,成了喜提 3 秒发布会露脸的幸运女孩。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虽然只有 3 秒的小水花,但自己内心是超满足的。这也似乎用另一种方式向我证明了「坚持分享美好,生活就会出现美好」。所以咯,我的第四块表 —— Apple Watch S5 与我的运动故事开始了。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依照我一直以来的(擅长一丢丢)体验方式,这次 Apple Watch S5 的体验,依然从「运动」、「健康」方面跟大家聊一聊。


不熄灭的屏幕给予运动者的便利


在 Apple Watch 的每一代更迭上,外形层面会有或大或小的改动。比如从 S2 至 S3,给蜂窝版加上测表冠加上红色标志用以区分;从 S3 至 S4,屏幕占比增加了 30%,表背的心率传感器设计更新为更有整体性的圆环。到今天的S4至S5呢?最大的改变便是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

之前我使用过的 S2 \\ S3 \\ S4,每一代的外形都或多或少有改动。但作用于我的日常运动,并没有过大的实质性改变,更多直观感受是眼睛看上去的观感变化。今年 S5 外形变化所带来的意义不一样,一块不熄屏的屏幕,会帮我省去运动过程中的很多麻烦小细节。


Apple Watch Series 4 与 Series 5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Apple Watch Series 3 与 Series 4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Apple Watch Series 2 与 Series 3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比如游泳,日常在泳池训练除了常规的游泳之外,我会做一些憋气、倒挂泳池的法兰佐练习,期间的「时长」「心率」是观察我训练成效的关键数值。

以前的 S4 进入水中会自动熄屏,每次观察数据都是要一套动作结束,再浮出水面去查看我的这两项数值,再根据数值与前次对比,是否有进步。

现在的 S5 在水中时就能告诉我「当前的状态」,能更准确了解:

1. 憋气训练时,遇到第一次横膈膜抽动的时间是否延长了?

2. 法兰佐训练时,是否做到不费力且轻巧得完成一次法兰佐?

(如果方式不对,过分用力会增加耗氧,让心率加快)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其实,在 Apple Watch 的宣传中,还会提及跑步时候,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可以帮跑者省力,不需要抬手腕就能了解当前状态。

不过在我实际体验中,第一,因为我近视手腕太远看不见数据;第二,抬腕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时候要瞥一眼数据,我还是避免不了抬手腕的动作……尴尬


户外运动的硬伤终于被弥补了


其实有关的更新就是「指南针」了,如果定位于都市里的上班族,怕是对指南针的作用没什么感觉吧?但对于有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有极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国内的不少绝妙的徒步路线,暂时还没有香港麦理浩径、少女峰这些商业路线成熟。所以,一长段路线中,有很多小段得靠肉眼辨识哪些是人踩过的路来寻找方向。

万一迷途,相信我,指南针是最效率的找路工具。同样,指南针也适用于越野跑,虽然在越野跑中迷路是小概率事件,万一出现找不到路的情况,加上越野中途没有信号或GPS 失灵是常事,那么指南针可以担任寻路的角色。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不过要使用 S5 指南针的话,需要提前在watch app 商城中搜寻下载。APP 中会显示当下的朝向、斜度、高度,以及经纬度。如果指南针功能使用频繁的话,把它直接放在表盘上显示,也可以方便不少。

差不多在两年前 ,我在《两个Apple watch 陪伴下的「健身之路」》的分享中聊过,从 S3 开始,AW 就逐渐扩展了不少健身运动类型,室内运动的重要数据也能监测记录,但唯独缺少了户外跑步/徒步项目中与难度相关的「爬升数据」。

要说实在与高度相关的,应该是每日会记录爬升楼梯数了。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其实从 AW S3 开始,表中就具备了衡量高度所需的气压高度计,但在运动应用上,一直未做任何爬升高度的计算。但户外跑步、徒步项目中,1000 海拔和 3000 海拔下运动,心率飙升的速率大不一样;在山路上的爬升高度不同,也代表着训练难度的不同。

运动过程中,S5 可以实时显示「当前高度」和「总爬升高度」,从我自 2017年 至 2019 年最近的一些运动项目的记录中也会发现,从 S3 进化 S5 的 AW ,在跑步、徒步项目下完善了不少数据。


Apple Watch Series 5 跑步数据界面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Apple Watch Series 4 跑步数据界面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Apple Watch Series 3 跑步数据界面 ⬇️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健身记录越来越系统化

除去这些「硬」的改变,S5 伴随着 Watch OS 6 的发布,在系统体验上也升级了不少地方。上一篇 中,我已经聊过了「噪音监测」和「经期跟踪」的新增 APP 体验。

这次就补充与健身相关的一点系统体验,Watch OS 6系统的健身运动记录更加系统化,当然这一点也全适用于 S3S4 系列。

在 Watch OS 6 新升级之后,在健身记录APP中增加了「趋势」板块。

从S2至S4的年代,健身记录 APP 分享的内容是「圆环记录」、「体能训练」「奖章」「共享」这四项。新增加的「趋势」板块,是将这些数据规划更整体化,更多是「动力」和「引导」的作用。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我所实践的使用中发现,与日常圆环对应的三个指标「活动」、「站立」、「锻炼」,是不需要解锁的。再加上一项距离。

APP 会根据佩戴者的近 90 天的数据情况,用箭头趋势来告知用户:你近期每日站立、走路、活动的量是越来越健康?还是懒惰懈怠了?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而其他趋势「站立分钟数」「有氧健身」「步行配速」「跑步配速」需要收集佩戴者 90 天或者 6 个月以上的数据才能解锁,我戴着 S4 的时候,6 月就升级至了 Watch OS 6 的测试版,也意味着从6月我的趋势数据就已经开始收集。

不过就实际体验来说,配速类的趋势,讲真一直都没想到任何实用的场景哎……

而其中「站立分钟数」应该是我最想解锁的趋势了,毕竟一个久坐码字狗,总是坐上一整天真的太常见了。能直观了解自己每日站立的时长和趋势,也是另一种去督促自己的方法。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紧急呼叫新技能加成


从 S4 开始 AW 就在做健康管家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安全」相关的更新。比如心率临界值预警、摔倒监测的功能,一旦意外情况被监测到,会自动触发紧急呼叫,不过这只适合你的手表有蜂窝网络接入,且仅运营商所服务地区。

S5 这一次在监测之后的呼救体验,做了进一步细化。

如果在其他国家旅行而需要紧急呼叫,在没有当地电话卡,或者手机蜂窝网络接入的情况下,也能呼出当地的紧急呼叫电话。想必跟我一样惜命的佩戴者,会多一份安全感吧。

虽然紧急呼叫功能与我每次的接触,要么是误触弹出,要么是评测需要时特意打开看一眼……em……我还是希望不要有实际体验 8!

喜提 3 秒发布会后,我于 Apple Watch S5 的运动体验


截止我敲完文章的时间,戴着 S5 刚好体验了半年多。近期因为疫情关系我的手表运动数据越来越少。看着趋势里锻炼趋势一直下降,还有真有「被支配的恐惧」啊啊啊。

之前在与Apple 的工作人员 FaceTime 时,对方问我,觉得 Apple Watch 带给你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想来用着 AW 的这几年,最大改变,便是让我我从一个「被」男友赶着去运动的人,慢慢转换成一个「主动」提醒自己去运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