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河南话的“台湾豫剧团”,是如何形成的?


台湾还有人唱豫剧,并且还有一个豫剧团,这是大部分河南人都知道的,但外省人未必可知,听我简单说来: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原因,在内地学成的张岫云、毛兰花等一批豫剧名家,早在60多年前就把豫剧带到了海峡那边,使它生根发芽,并且成立了一个豫剧团,一直延续至今。

满嘴河南话的“台湾豫剧团”,是如何形成的?

老一代的著名演员张岫云女士曾被誉为“台湾豫剧皇后”,她退休后,她的徒弟中的佼佼者——王海玲就接替了这个称谓,自然,张岫云就成了“豫剧皇太后”。台湾远离豫剧的本土,要学好豫剧困难多多。现在台湾豫剧团的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王海玲表示,自己自幼入团,师傅们要求严格,连日常说话也不能说普通话,得说河南话,否则便要受罚。

满嘴河南话的“台湾豫剧团”,是如何形成的?

也正因此,她才练成了地道的河南腔。台湾豫剧已从昔日慰藉河南籍的老乡之思乡情结的小众艺术,变成拥有广泛观众基础的艺术门类。王海玲介绍说,台湾的年轻观众喜欢流行艺术和西方的舞台剧、歌剧等。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台湾豫剧团一方面努力提高技艺,每年要排3个新戏,另一方面发力“笼络”年轻观众。

满嘴河南话的“台湾豫剧团”,是如何形成的?

王海玲从艺53年來,总计演出154出戏,饰演过140种人物角色,她可男可女,文武不挡,从老生、丑角,演到花脸,每个角色都恰如其分,践行了她舞台形象“不重复”的戏曲理念,呈现出多姿多彩来。台湾豫剧团曾在第三届豫剧节上献演了《刘姥姥》一剧,如今的她既演传统戏,也演新编戏。

满嘴河南话的“台湾豫剧团”,是如何形成的?

扮演人物从传统戏包大头的周凤莲,到现代时尚化妆的武则天,再到乡村打扮的刘姥姥,一个个人物鲜活生动,各具特色,她演来也非常松弛自然,毫无雕琢痕迹,把这位台湾豫剧皇后的艺术才华张扬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