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懂槍帝壹哥是軍武次位面公眾號輕武專欄的官方賬號,關注輕武相關,每日關注分享


在當今一些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影視作品當中,“加特林”機槍的數量就多如一戰中的“馬克沁”。而不少西部片更是將其作為吸引觀眾眼球的亮點,甚至不惜讓荒漠中的匪徒也用上這種足以橫掃千軍的逆天大殺器。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機槍實際在南北戰爭結束後 才逐漸得到普及和應用


事實上,這款誕生於南北戰爭時期的傳奇武器,直到戰爭後期才得到有限的應用,而正式列裝美軍更是要等到戰爭結束以後。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加特林”機槍才逐漸得到普及,而就在它即將大開殺戒之時,又被更具革命性的“馬克沁”奪走了光環。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誕生於南北戰爭時期的“加特林”實際 在戰爭期間只得到有限應用


而現代意義上的加特林,除了在機炮方面有所應用外,在傳統的機槍領域反而沒有太多存在感。堪稱硬漢標配的M134“米尼崗”機槍,更多的則是出現在電影銀幕當中,而很少被當今軍隊作為制式裝備採用。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M134實際很少作為步兵武器使用 (絕不僅僅是重量的問題)


航炮今後的前景暫且不說,即便是作為艦艇的貼身保鏢,近防炮的未來同樣讓人堪憂。密集陣系統在面對當今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時就已經力不從心,更不要說去攔截那些行蹤詭異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了。


那麼,這種在近兩百年間就經歷了幾起幾落的“加特林”,真的就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擺設嗎?答案是否定的!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確實終結了一個時代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在有關機槍早期的應用記載中,長期存在著一個誤區,那就是“馬克沁”曾在非洲大陸橫掃“祖魯人”。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1879年祖魯戰爭期間 使用“加特林”機槍的英軍部隊


事實上,祖魯戰爭發生於1879年,此時距“馬克沁”機槍誕生還有好幾年的時間,而“馬克沁”機槍真正投入到實戰中,已經是19世紀90年代的事了。在祖魯戰爭期間,真正得到廣泛應用的恰恰是本文的主角——加特林。


不過,由於“馬克沁”機槍在1893年取得的戰績要更為耀眼(即所謂50人用4挺機槍阻擋住了5000人的進攻,實際守軍人數遠不止50人),且進攻方又與祖魯人同樣來自於祖魯蘭地區,這使當今很多人將那次慘敗記在了祖魯人的頭上,並流傳至今。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馬克沁”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取代了“加特林” (一根管子夠用,還整那麼多幹啥?)


雖說傳聞有誤,但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劃時代的“馬克沁”機槍誕生後,作為人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獲得自動火力的一種特殊解決方案,“加特林”機槍很快便銷聲匿跡了。


不過,消失了足足有半個世紀之久的“加特林”,卻又在上世紀60年代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關於“火神”機炮的重要性 曾經吃過虧的“鬼怪”表示有話要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美國的“火神”機炮了,其在越南戰場上空一度是比空空導彈更值得信賴的格鬥武器。實際直到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期間,“火神”機炮都是一種在近距離格鬥中能與“響尾蛇”空空導彈平分秋色的空戰利器。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系列堪稱銀幕中的硬漢標配 (M60機槍也只能屈居第二)


當然,關於現代“加特林”,最為人熟知的恐怕還是在電影中經常露面的M134“米尼崗”機槍了。實際上,它也是進入現代以來,“加特林”系列中真正意義上的輕武器(當代的“加特林”多為機炮)。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是科幻電影中必不可少的暴力元素


包括《終結者》、《鐵血戰士》在內的諸多科幻電影中,這款狂暴的多管機槍不是超級戰士的標配,就是殺人機器手中的終結武器。甚至一度超越《第一滴血》中蘭博手裡的M60通用機槍,成為如今反映硬漢形象的第一選擇。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機槍更適合作為載具武器使用


除了作為飛機航炮和“電影道具”外,近防炮恐怕是“加特林”在當今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了。面對高速逼近的反艦導彈,此時艦員們不會嫌自己機槍的管子多,只恨攜帶的彈藥少。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尤其是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之後,近防炮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西方國家海軍中的標配。在危險面前,射速再次變得重要起來,而這恐怕也是“加特林”能夠在這個並不缺少自動武器的時代,仍然能夠成功復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馬島戰爭加速了近防武器的發展與普及


受當時導彈發射裝置的技術水平所限,早期採用發射臂的中遠程區域防空導彈系統難以應對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這使近防炮在上世紀末的艦載防空反導體系當中,就顯得特別重要。以至於大到航母、小到驅護艦,近防炮都是公認的最後救命稻草。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有人嗎?開門查水錶了!


作為近防炮的代表,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系統被數以百計的艦艇所採用,甚至一度成為西方近防系統的代名詞。


該系統於上世紀80年代初投入使用,包括警戒雷達、跟蹤雷達、機炮和電子計算機等設備,可在5000米內確定反射面積為0.1平方米的目標位置,並計算出運動軌跡,同時通過監視己方炮彈的飛行軌跡,自動校正射擊參數。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面對超音速目標,傳統近防炮存在著 口徑小、射速低等問題


面對如此兇悍的海上門神,上世紀末誕生的大多數亞音速反艦導彈,都無法保證能在最後一刻成功“破門”,包括在實戰中屢屢擊沉敵艦的“飛魚”反艦導彈。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以法國“飛魚”為代表的一大批亞音速 反艦導彈難以突破近防炮的攔截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今反艦導彈最有效的應對辦法,就是依靠隱身、機動或高速度來實現突防。其中,以極高的速度逼近敵艦,將使敵艦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從而使其攔截成功率減小。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問世的一大批亞音速反艦導彈雖然性能優異,但飛行速度普遍都不快,近防炮面對這一類目標往往會有較好的攔截效果。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相比亞音速反艦導彈,超音速目標 留給近防炮的時間極為有限


早期近防炮的有效攔截距離只有1500米,若以法國“飛魚”反艦導彈為例,其飛行速度大約為300米/秒,導彈進入近防炮的射程後,仍需要飛行5秒左右,此時近防炮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出反應,並在這段時間內為艦艇打出一道寬廣的防禦彈幕。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近防炮對目標的跟蹤與鎖定都相當靈活


同樣以美國海軍的“密集陣”系統為例,其最大射速可達4500發/分鐘,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嚮導彈來襲方向發射數百發20毫米彈藥,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彈牆。


而當今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夠以每秒1000米以上的速度飛向目標,高超音速飛行器則要更快,導致近防炮的攔截窗口時間大大縮短,不僅系統來不及反應,即便在最後一刻開火,過近的攔截距離同樣可能會給艦艇造成傷害。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超音速反艦導彈技術的擴散 使傳統近防炮面臨著空前的技術挑戰


雖說擁有警戒與跟蹤雷達的近防炮並非是靠“瞎貓碰死耗子”來解決問題,但面對如今在速度、飛行軌跡等方面都愈發詭異的新一代飛行器,發射足夠多的彈藥依然是成功攔截目標的基礎。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形成彈幕是近防炮成功攔截目標的基礎


由於傳統近防炮在面對這些高速目標時,難以在較短的窗口時間內打出足夠嚴密的彈幕,導致近防炮在攔截這些高速目標時成功率大減,這也是當今一些國家開始逐漸撤裝“密集陣”系統的原因之一。


隨著導彈技術的不斷髮展,近防炮正由原先的近防干將淪為艦載防空體系中的一項補救措施,從艦艇的救命稻草變為諸多點防禦方案中的一個選項,且並不唯一。因此,其地位的下降也是必然。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美軍正逐步用“拉姆”近防導彈 取代“密集陣”近防炮


而對於當今那些幾乎武裝到牙齒的神盾艦來說,近防炮的重要性更是有所下降。首先,隨著垂直髮射系統的普及,艦艇中遠程攔截效率在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也有效減輕了近防系統的負擔,因此留給近防炮的“漏網之魚”變得越來越少。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拉姆”的設計初衷只是為填補 “海麻雀”與“密集陣”之間的火力空白


其次,近防導彈技術的逐漸成熟,又進一步“搶了近防炮的飯碗”。導彈的射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當前的近防導彈射程普遍接近10公里,即便是速度高達3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要飛行近10秒鐘的時間,從而有利於外推攔截線以確保艦艇的自身安全。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防空武器多少都會幹一些“兼職”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近防炮就失去了價值。在美國海軍當前的防空體系當中,由於已經有了“拉姆”與“改進型海麻雀”構成的雙保險,也就沒有了對“密集陣”系統進一步升級的必要,其目前僅在艦上少量保留以備不時之需(並非全面撤裝)。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1130近防炮在我國艦載防空體系當中 依然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對中國而言,新一代1130近防炮的技術起點要遠高於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美國密集陣系統,堪稱當代近防炮中的精英。由於射速幾乎兩倍於早期的近防炮且彈藥口徑更大,使其在面對超音速反艦導彈時能夠更加從容。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近防炮能把海盜打到懷疑人生,圖為用AK-630 打擊水面目標的“俄(mao)式”反恐


更重要的是,當今世界各地的恐怖主義活動依然猖獗,在“全盤導彈化”的今天,軍艦上的艦炮數量已十分稀少,而在執行護航、反恐等低烈度作戰行動的過程中,槍炮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加特林”已被終結?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總體而言,近防炮在今後的反導作戰領域中可能不再是首選,但近防炮卻依然能夠完成一些導彈所無法完成的任務。作為一種最先陪伴人類走進現代的自動武器,“加特林”在今後的戰場上是否會再次崛起,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近防炮即將被淘汰?“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