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南懷瑾先生曾講過一個玄奘法師取經途中遇見迦葉佛時入定羅漢的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說是當年玄奘法師到印度取佛經,翻過雪山,在一座山頭,別處到處都是雪,只有這個山上沒有雪。玄奘就去一看究竟,發現了一條又長又粗不同尋常的頭髮辮子,他看了半天,認為這裡頭可能不是這個劫數的人。

於是就挖出一個非常巨大的羅漢,正在打坐禪定中。玄奘大師用引磬把他喚醒。那位羅漢出定後,說自己是迦葉佛末法時期的僧人,自己修行得定,在這裡入定等待釋迦牟尼佛出世,好跟釋迦佛學習。

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玄奘法師說:“釋迦牟尼佛已經圓寂一千年了。”羅漢說:“那我接著入定等待彌勒佛出世吧。”玄奘法師說:“你不必等了,萬一你又錯過了怎麼辦。釋迦牟尼佛雖然涅磐走了,但教法還在,我現在去取經,我告訴你,你去東方的長安,有一所最豪華的宮殿去投胎,等我取經回去找你,你跟我一起學習和弘揚佛法。”羅漢一聽有道理,便入滅去投胎了。

玄奘法師回到長安,滿以為羅漢會投胎到皇宮,沒想到羅漢找錯地方,投到尉遲恭家。玄奘法師就去度他,然而那活羅漢入胎,仍有隔陰之謎,不能記得前世。跟玄奘說:“要我出家也行,要一車酒,一車肉,一車美女陪伴,我就出家。”玄奘大師當即答應。

當尉遲公子步入佛門,聽到寺院的鐘鼓聲,喚起前生的記憶,這才大悟,退回了三車,潛心修行,終成一代宗師,因為這個事情,窺基法師又被稱為“三車祖師”。

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玄奘法師

上面的這個故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但仔細考證就會發現這個故事其實是個訛傳。經編者考證,在《大唐西域記》卷第十二,以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五,確實記載了一個迦葉佛時期的羅漢入定的故事。但記載中的故事其實是下面這樣的。

玄奘法師在印度學成,取得經典後,在回國的途中,從朅盤陀國往東北走了五天,遇到一夥盜賊,同行的商人驚恐登上,大象被驅逐,在水中淹死了。盜賊走了以後,玄奘法師與商人們緩緩向東前進,冒著嚴寒和危險,走了八百里,才走出蔥嶺到達烏鎩國。此國城西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大山,山崖險峻,上面有座佛塔。

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聽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天雷震動,山體崩塌,山裡面現出一位比丘,身體異常的偉大而枯槁,閉目盤坐,鬍鬚頭髮披肩下垂並遮住了面部。有個上山打獵砍柴的人看到後報告給了國王。國王親自前往觀瞻禮拜,士人庶民聽到傳言,無論遠近都趕了過來,焚香散花,爭相的獻上供養。

國王問道:“這位是什麼人呢,怎麼身量這般巨大?”有位比丘回答道:“這位身上穿著袈裟,乃是入滅心定的阿羅漢。因為入定歲月已久,所以鬚髮垂長。”

國王說道:“如何才能喚醒使他出定呢?”回答道:“凡是入滅心定,預先自己會設定個期限。這中間或者聽到揵槌的聲音,或者遇到太陽光照,便會被喚醒從定中出來。如果沒有遇到這些喚醒覺察的因緣,便會一直端坐,寂然不動。因為有定力持身的緣故,所以身體不壞。這個身體本來依靠食物而成的,這般長久的時間後,一旦出定便會衰敗。應當先用酥乳灌灑,滋潤腠理,然後敲擊揵槌,使他感覺到聲音而醒悟,或許可以出定。”

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國王說道:“好啊!”便依照僧人的話,灌灑酥乳,敲擊揵槌。尖銳的聲音一響,這位羅漢便睜開了眼睛,向高處凝視,這樣過了很長時間,才說話:“你們是什麼人,身材矮小形容醜陋,竟然身披法服袈裟?”回答道:“我們是比丘啊。”

羅漢說道:“我師父迦葉波如來,如今在哪裡呢?”回答道:“他涅槃已經很久了。”羅漢聽到後,閉目感懷,悵然若失。不一會又問道:“釋迦文佛出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嗎?”回答道:“已經成就了,釋迦佛教化利益眾生圓滿,也已經入涅槃了。”

羅漢聽了後,低頭沉思良久,用手撥開面前的頭髮,升到空中,現大神通變化,化出烈火焚燒身體,遺骸墜落在地上。國王和眾人收拾骸骨,建塔供養。烏鎩國城西二百里山上面的這座佛塔就是當時所建的羅漢舍利塔。

以上就是真實記載的入定羅漢的故事,對於窺基法師被稱為“三車法師”,這在《釋氏通鑑》、《佛祖統記》、《宋高僧傳》等等很多書中均有記載,所以“三車”這個故事應該是真實可信的,而說窺基法師的前身是迦葉波佛時期入定的羅漢,則未可信。

對“三車法師的前身是迦葉佛時期入定的羅漢”這個傳說的考證

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想象歷史上的故事傳說,很多的故事確實是由來有自的。然而真實的故事,隨著時空的轉換,隨著歷史的風沙的吹埋,不免會有很多的失實。同樣的就我們自身來看,前塵往事又何嘗不是幻化如夢,捉摸不到呢?

故事就像是從歷史的浩瀚江海中捧起的水,我們可以捧起一捧水,但卻捧不起整個的江海。在虛實之中如何汲取經驗教訓,來勵志並促進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才是故事應有的本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