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應用“邊界”何在:半小時20餘顧客無人刷臉支付


● 刷臉支付仍處於試行階段,若要大範圍地運用,不僅需要對軟硬件設備加大投入,更需要一系列安全措施來保障用戶安心使用

● 面部採集技術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得到保護和確認,具體包括採集主體是否有權採集;採集後的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是否合法;被採集者的授權是否得到保障等

● 對於面部信息濫用的類型、方式、主體都應該在法律上有所界定,從而進行相應的判定和處罰。對於人臉識別,需要完善立法和強化監管,讓這項技術更加規範、恰當地得到應用

2019年11月15日,成都,某小區人臉識別門禁。紅星新聞 呂國應/

近日,因為拒絕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升級年卡,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起訴至法院,這被認為是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被越來越廣泛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人臉識別技術給社會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人們對於這項技術在安全性方面的擔憂也逐漸增長。

人臉識別遍地開花

隱私問題引發關注

如今,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新一代手機中,刷臉解鎖已經替代了指紋解鎖,一些支付系統也都紛紛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在現實生活中,人臉識別已經被應用得越來越廣。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來到一家便利店,發現不少人在自助結算機前買單。在掃描商品二維碼後,機器上出現了包括刷臉支付在內的三種支付方式。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半個小時內,付款的將近20多名顧客中,沒有人選擇刷臉支付。

一名購物者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便利店刷臉支付,這不就是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網絡?感覺不太安全。萬一被人拿去盜用呢?其他支付方式已經很方便了,不一定非要使用刷臉支付。況且還涉及財產安全問題。”

便利店店員稱,之所以開通刷臉支付,是為了最大化節省客戶的時間。

近年來,一些高校也陸續開始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來自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馬瑞(化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學校在沒有徵求過學生與教職員工意見的前提下,今年寒假期間就安裝了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門禁設施。

“學校在大門口安裝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門禁,主要還是為了儘可能保護學生們的安全,可以理解。”馬瑞說,“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後,校園裡外來人員大為減少,更加安全,出入校園也更加方便,不必每天都攜帶校園卡或學生證。”

對於人臉識別帶來的安全隱患,馬瑞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到目前為止,自己還未考慮過與人臉識別有關的隱私權或個人信息洩露問題,“如果是學校使用人臉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