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究竟是老子还是孔子?为什么?

公义律师


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是孔子。一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一直是几千年来各朝各代推崇的正统文化。二是孔子虽然向老子问过道,学习请教过,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而且“青出入蓝而胜于蓝”。三是传统的道教文化影响面还是没有儒家文化那么广泛,没有儒家文化那么深入人心。


山边人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儒、道、释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而道学又与炎黄文明相始终,老子的职业本身便是2500年前的中国君王师,孔子被后代帝王奉为“至圣先师”,两位思想巨匠影响中国2500多年的思想文化进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是中国2000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仁政德治,在思想上强调一种子“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他认为一个人应做到:大智者应有力而不骄,有勇不暴,富而益俭,一部《春秋》是孔子的代表作,经孔子之手整理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历史上称《六经》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孔子大半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又不断总结经验,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都作了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都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世才干,因而首重礼乐,即政治标准第一,道德品质第一,孔子自己好学、乐学、博学,虚心地学,实事求是地学,学习结合、学思结合、学行结合,自己身体力行,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弟子。他一生有三千弟子,其中身通六艺即学习成绩优良的七十多人,在当时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儒家学说群。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概况地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呢?

1、“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地。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

2、“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

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

孔子不但明确提出“正名”的主张,而且还通过编修《春秋》,对种种违礼僭越的行为进行了讥刺贬斥。
3、孔子还提出了“中庸”思想

其要点有二:第一是“中”,第二是“和”。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

4、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经验丰富,“教”与“学”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他的上述思想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讲气节,重道义,关心别人,提倡宽忍平和、豁达乐观;关注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讲求修齐治平,这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朝代的有道国君都遵循孔子的思想治国平天下。

对于孔子,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评价是:《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但读书的人都尊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因此,知中华者必知孔子,不知孔子就不能真正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老子,中国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前37章为卷上,后44章为卷下,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

后世有许多人将《老子》一书看作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真正有缘的人却将其视为得道修炼之法,并依此进行修炼,达到了返本归真的人生目地。正如老子在开篇中就讲:“道,可道,非常道。”

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样,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在于他在中华文明经历了神人共处时期后,第一次告诉了人们返本归真的途径,他启迪人们如何认识天、地、自然、宇宙、社会和自身。比如老子认为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因而人们在世间的生活也要顺其自然。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老子》的主旨归结为“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简言之,儒家是“入世”的思想,道家则是“出世”的思想,他给人留下的是修炼的方法。后来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从老子的道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学道渊博深邃,源远流长,这是乾坤所定,为万世师表,所以后来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鲁迅先生所言: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王东岳对于老子的评价极高,把老子称之为中国思想文化之元祖。

老子的思想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了柔韧耐久性,也为其“厚德载物”的精神增加了博大宽容性。

《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之道是天地运行的总规律,而人之道则是人类文明的行为之道。我们需要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天之道,才能说人之道应该如何运行。这一脉思路就是狭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称之为追究终极。所以老子才能称之为中国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

也应该说一点,从隋唐之后,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比较广泛的。主要表现在:其一、中国传统艺术,如建筑、塑铸、雕刻、绘画、音乐、戏剧等出现了大量与“佛”有关的作品。其二、中国文学作品出现了切音、文法观念、名词新增、文体之开新、诗歌、语录体、小说传奇杂剧等新概念及题材。其三、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影响。此外,佛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比如医药、天文、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不是下结论的结论

就中国社会而言,作为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基础上建立起的学说,儒家的思想学说显然比道家更重要,中国文化传统的主线,始终不离祖先崇拜、血缘关系、家庭伦理等儒家思想,并与时俱进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主导进程中。可以说,中国人的主体思想来源于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

但如果我们跳出中国文化固有的生态圈,从世界范围来审视中国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这两位思想巨匠在国人和西方世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最有代表性,他在《哲学史讲演录》里将老子与孔子进行了一番比较,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他做了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而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占据中国意识形态两千多年的孔子和儒学学说,竟然在西方世界如同家长里短。而老子及其道家文化却被奉为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是“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更是把老子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他在《世界文明历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2016年底,《道德经》销量超过了《圣经》,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道德经》的外文译本超过500种,研究老子的专著高达700余种。

有专家说中国传统文化从不产生哲科思维,但老子却是中国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他的思想表现出狭义哲学的某些深在特征,其高度即便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大哲相比,也毫不逊色。老子的目光别致而深远,思想高深,其后人无人可与之比肩。

曾经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有道题是这样的: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有好事的记者联系了一些名人来作答,答案各不相同:

1、作家方英文接到题目后,笑称:“我帮孔子,因为孔子弱,老子会打太极拳。”

2、作家李春平略带狡猾地说:“我可能谁都不会帮。看他们打架的过程一定很好玩,也能够让我获得一些智慧。因为他们都是圣人,是智者。如果打架,也是一种智慧的PK,因为老子崇尚‘道’,道为万物之源,知道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主张清静无为,他不会把孔子怎么样的;而孔子呢?他虽说习过武,但他崇尚仁,仁者爱人,讲究‘和为贵’,他会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子,放他一条生路。”

3、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这样回答:“如果是我,我中立。我不可能帮哪一方,我不能用儒家否定道家。孔子主张积极入世,老子主张消极避世,两人观点相差很大,孔子讲究进取,老子讲究避让,一个讲顺境中怎么做,一个讲在逆境中怎么活。”

我认为,这题目出得挺好,既有深度,又不死板,还不乏幽默感。这个题目要改得正规点,可以改成: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及至世界都有较深远的影响,你更赞同哪一个?面试所要求的就是自圆其说,不一定有标准答案。像这个题目,说帮孔子可以,说帮老子也可以,说谁都不帮调和他们让他们和谐相处更可以。

老子与孔子是师徒关系,孔子对于这位老师,留下了一评价:“吾今日见老子,其犹见龙也。”这是著名的犹龙之说。我今天见到老子,终于是知道龙长什么样子了。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对于博大精深的真正中华文化,只有真正放下世间俗念的人才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彻悟其本,而常人中即使最伟大的学者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能真正的明其里。笔者认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是积极入世,倡导只有个体为社会和他人作出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道家的人格力量是无为,是自然本性,是在超越于世俗的利益得失中发现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境界。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文化没有鼻祖的说法,文化可谓浩如烟海、广若寰宇,包括从儒释道三家文化发展出来的各种艺术、包括唐诗宋词汉赋、包括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的东西,无论老子还是孔子,或者说任何一个古人,都没有资格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既非中国古代某一个人发明创造的,也不是源于某一个人的思想理论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的广阔博大,它只能是由中国古代先辈们一代又一代的学习、劳动、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结晶、成果发展而来——

1、老子的最大成绩是写了一部《道德经》,于是后人根据《道德经》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流派,还有后人从《道德经》里抓了几句话,“理论联系实际”创建了各种宗教,包括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后来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道教。所以你可以夸大一点说老子是道家的鼻祖、甚至是道教的理论渊源,但距离中国传统文化鼻祖这个地位还差了百八十万公里的距离;孔子没有确定的著作留下,他的子弟根据他话写了一本叫《论语》的语录著作,从此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个思想流派叫儒家,后来被帝王利用,来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中国古代一、二千年来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而源于儒家思想发展出来了儒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不少艺术,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艺术比如唐诗宋词,虽然其中渗透着儒家文化,但却不能说唐诗宋词是儒家文化的产物,不是,起码我不认为唐诗宋词是纯粹儒家文化的产物,它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形成的,儒家文化并没有在唐诗宋词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不可忽缺的作用,所以孔子距离中国传统文化鼻祖的地位,同样有着百八十万公里的距离。

2、尤其是,在老子孔子之前,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并非是空白的、并非只有“土著”文化,比如中国文字和语言的源头,要远远早于老子和孔子诞生年,老子和孔子都是后周春秋时期的人,老子稍微年长一些,但是,中国文字源头起码可以追溯到殷墟甲骨文,那是商朝后期,而且近几十年考古已经发现了比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各种刻画、彩绘符号、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各种符号,它们成了中国汉字起源上溯到了更早的时期;再比如中医的起源,中医粉肯定清楚“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也就是说,中医的源头可以一直上溯到中国原始社会,口口相传,中医理论其实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基本形成,老子和孔子恐怕还是娃娃呢。稍微阅读过中国历史的人,起码应该知道《易经》,又叫《周易》,因为它属于周朝的算命理论,截至目前的说法都认为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文王生卒年是哪年?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而老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时期的人,晚了好几百年,单西周要二百七十多年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中医和《易经》都居于举足轻重、不可忽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起码今天的我们的汉字是从那个源头发展而来的。

3、唐诗宋词属于格律诗词,中国的格律诗是从近体诗发展而来,而近体诗是从古体诗发展而来,而古体诗的源头是《诗经》,《诗经》里的诗是来自于西周初至春秋时期的总共311篇诗作,要么老子和孔子还没有出生,要么两人还都只是小娃娃。所以起码唐诗宋词的鼻祖轮不到他们俩,唐诗宋词的鼻祖是《诗经》。

4、中国瓷器的源头是中国原始青瓷,迄今可以说最早的原始青瓷,被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离今天有大约4200年。有罐和钵两大类,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很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瓷器的源头看来比《诗经》还要早的多,和老子孔子完全无关。

5、中国戏曲包括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它们都源于中国原始歌舞,在上古时代是用来娱乐原始人想象中的神仙的,原始人想象神看到他们唱歌跳舞一高兴,也许就不会降下灾难惩罚他们。而后主要经过先秦、汉、唐、宋的发展,各种演变,到了元朝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元曲成了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我不知道《道德经》和《论语》或者说老子和孔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多少作用,但起码源头创始者,和这两位老祖宗无关。

——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太庞大了,要一个个说清楚源头,不是一个问答可以做到的,甚至不是一本书可以做到的。提问者的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无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重要东西包括上述的唐诗宋词、元曲、瓷器、汉字等等,其源头都早于老子和孔子诞生年,根本不可能轮得到他们来做鼻祖。其实,文化这个概念是非常庞大的,无论哪个国家,一般来说,文化没有鼻祖一说,只有文化源头的说法,即某一种文化源于哪个时期、或者某一种文化源于哪个民族群体,而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有人就说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但我说也就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一直上溯到三皇五帝、原始时期,而老子也罢、孔子也罢、《道德经》也罢、《论语》也罢、哪怕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只能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也许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还是一部分,远还谈不上覆盖中国传统文化,更遑论覆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假使你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粉丝,那么在这些基础的常识性问题上,一定不能搞糊涂了,否则要闹笑话的。

如上。


天淞子


骑青牛、出涵谷,老子姓李!学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英荟萃,众人拾柴。文化是精英和大众共同创造的知识、习惯、信仰等的总和,不能认为某一个人就是源头,老子、孔子只能说是华夏文明过程中有突出贡献者。其他人也成就不蜚,如文王演义《周易》,伏羲巜太极八卦》、《黄帝内经》等,鬼谷子也堪称一代奇才。中华文化实际上就是一锅大杂烩,东北人叫乱炖,包容开放,海纳百川,融汇贯通,互学互鉴。国人若胸怀博大,自由创新,凭借深厚底蕴,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芽,将创造出顶级文明,再成世界中心;若盲目封闭,自高自大,浮燥唯利,极端守旧,将退步落后于世界,再遭蹂躏。


文学者277


老子和孔子出生在一个年代,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往前的历史推演下去是三皇五帝,单单讨论孔子和老子的话,老子算是鼻祖,因为孔子多次问道于老子,老子的思想等级是孔子所无法比拟的。另外还有一个道家的隐士就是荣家的鼻祖荣启期,叫荣子!孔子找了荣子十八年最后在山东泰安市宁阳县的彩山之阴找到了荣子。很远就听到荣子的大笑声,孔子随后问荣子,为何这样高兴,荣子回答:天地生万物而人独贵,我生而得人身是为一乐,男女有别,男人为无漏之身,我得男儿身是为二乐,人有生老病死灾祸疾难,而我健康长寿是为三乐!随后孔子问道于荣子。这个在荣家族谱中有记载。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受道家的影响很大。


申静斋


应该讲是起源于老子,发扬补充于孔子!老子早于孔子,据史料记载曾有孔子问道于老子的记载!

老子讲述是天地人的关系,注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方法论和辨证法!

孔子继续发扬了老子的学说,但更侧重人与人的关系,注重教导教育,教世人处理好人际的关系!

老子与孔子学说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东方文明的人骨髓的部分,在华夏大地传承发扬!


布衣遇上茶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们都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宝贵遗产。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是老子呢还是孔子呢?我认为是孔子,孔子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带动是奠基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己有两千多年,至今仍影响我国乃至世界。被称为东方文明影响最深远的人,被国人称为“圣人"。


用户1517745155972张o


山 西 省 有 一座 悬 空 寺 , 建 于 北 魏 , 已 有 1000 多 年 的 历 史 。 悬 空 寺 建 有 禅 房 、 佛堂 、 三 佛 殿 、 太 乙 殿 、 关 帝 庙 、 钟 楼 、 鼓 楼 、 纯 阳 宫 、 三 官 殿 、 观 音 殿 、 雷 音 殿 、 三 圣 殿 等 大 小 殿 阁 。 全 寺 最 有 特 色 的 是 最 高 层 的 三 教殿 。 三 教 是 指 佛 、 道 、 儒 三 教 。 三 教 教 祖 释 迦 牟 尼 、 老 子 、 孔 子 同 在 一 殿 受 供 奉 , 体 现 了 “ 三 教 合 一 " 的 思 想 , 形 成 了 一 处 信 仰 自 由 、 和 平、共 存 的 人 间 天 堂 。 甘 肃 省 崆 峒 山 的 道 教 三 教 洞 是 窑 洞 式 建 筑 , 内 奉 释 迦 牟 尼 、 太 上 老 君 、 孔 子 , 是 佛 、 道 、 儒 合 一 的 表 现 。 开 封 三 教 堂 也 是 佛 、 道 、 儒 三 教 鼻 祖 同 殿 受 供 , 上 述 寺 庙 文 化 反 映 了 历 史 上 “ 三 教 合一 ” 的 思 想 潮 流 和 民 间 信 仰 。

所以,不能就单论哪一个来说明老子或者孔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了。


逃之幺幺


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是老子,《道德经》高深莫测,包罗万象,实为文化、思想的源泉。儒家孔子从中汲取一部分,形成儒家学说,因儒家学说更适合社会的人情世故,故儒家学说大行其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法家从《道德经》中汲取一部分,形成法家学说,因法家学说更适合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故法家学说大行其道,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孔子问道于老子,事后对老子作如是评价: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迁更直接将法家视为道家旁支,指出法家事实上源于道家。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大秦铁鹰剑士


中国文化的鼻祖应该是《易经》,易经可谓是万经之首。这个易经其实也不是某一个人所作,而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归纳总结的。老子和孔子都是易经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老子的道德经更深奥难懂一些,他是在为少部分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而孔子的著作更侧重于为普通大众解说易经,提升生活的智慧。如果从时间上来讲,也是易经在先,其次是老子,再是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