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雷海为告诉你“诗”和“远方”

外卖小哥雷海为告诉你“诗”和“远方”

外卖小哥雷海为刷屏了!碾压北大文学硕士,摘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这位外卖小哥从2001年开始辗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18年来做过电工、洗车工、服务员、推销员、外卖等工作。

在这样繁忙的日常中,雷海为却争取时间,每周末都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去书店再校对一遍,多年积累诗词达八百多首。

雷海为的“诗”算是有了,不但有了诗而且一夜之间出了名成了“网红”。可是网友们并不看好啊!你瞧瞧这些个说法。

“有什么用呢?诗背得再好,不还是得去送外卖?”

“雷海为的诗在外卖车里,可是外卖车开不到远方去!”

“只有诗没有远方,也是徒伤悲啊!”

是的,雷海为拿了诗词大赛的冠军之后,已然去他的外卖了。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沉稳内敛又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人,一定不会只送外卖。

正如比赛中现场老师夸奖他:他读诗时,有种汉军的气魄。

当北大硕士听错题目,抢答错误时,外卖小哥宠辱不惊,微微一笑,淡然自若。相反,那个志在必得的北大硕士却因为胜的太迫切而尽显紧张,乱了方寸。

康震老师画画,只画了一扇窗,一个人,人坐在窗下,他就能答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连老师都吃惊怎么能做到?他却说“窗户在西边”。

是看似无用的“诗”增加了他内心的力量,找到自我的价值,拥有面对世间万物“得知不惊”、“失之不惊”的勇气。

俪波老师赞美雷海为:“开阔天空,大有作为。”

董卿说,“你所有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的辛苦,你所有偷偷地在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雷海为以一个外卖小哥的身份在央视的舞台上,在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视线里所绽放出来的光彩,就已经是他十几年来读书的回报了。

我们都相信,他赢得的回报肯定不止这些。

雷海为的故事让人想起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初中辍学,匆匆嫁了人。日子过得很辛苦却没日没夜“玩”手机的女人——马慧娟。

从2010年开始马慧娟利用种地、打工的空闲时间在网上写出40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她的作品吸引了网上众多“粉丝”,一些作品在文学刊物上发表并出了一本叫做《溪风絮雨》书,已经是草根作家的她当上了镇上文化站站长并且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外卖小哥雷海为告诉你“诗”和“远方”

马慧娟的成功逆袭不是她的幸运,是她内心长存的信念和对美好事物如诗般的追求,正如她所言:

心灵的孤独是我所不能忍受的。”

“我想有一天能自由的行走。”

还有一位我特别喜欢的作家李娟。李娟的写作也不是坐在书房里或者办公室里,她在新疆阿尔泰地区当裁缝、开杂货铺、跟着牧民转场,从春牧场、夏牧场一直到冬牧场,她干着实实在在繁重的体力活,凌晨四五点就起来赶羊、挤奶,晚上睡觉前,把日子记录在本子上。她的作品《冬牧场》、《我的阿勒泰》、《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都读过,文字无比的朴实,又无比的华丽。体力活并不意味着粗糙,干体力活也并不意味着脑子中空空无物,这其中其实蕴藉着最原始的生命张力。

我想无论是雷海为、马慧娟还是李娟,他们都没有高贵的出生和宽裕的物质生活,恰恰相反,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但他们却有相似的地方——没有被生活压垮,不轻易随声附和平庸和碎片化,在生活喘息的间隙里种下了一颗颗种子、种下一颗诗意的信仰、把不懈的追求深深埋于内心,然后静悄悄地等待开出花儿,花香怡人。

改变,或许就从这里一点一点开始了。

没有“诗”,就没有“远方”。那些和我一样不甘于脚下的人啊,如若要行去远方,你的眼中要有光、有诗一般的美好信念常驻于内心、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气魄、有对“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向往。。。。。。

最后引用王尔德诗句:“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中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外卖小哥雷海为告诉你“诗”和“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