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多活兩個月。”


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別人的肯定和稱讚,孩子亦然。


它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強了自信心,但誇孩子也是一門藝術,不正確的表揚方式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美國暢銷育兒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曾提醒廣大家長:“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時間、劑量都要謹慎小心,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生活中,大人對孩子最常說的誇獎是:“真棒!”、“真聰明!”,事實是,這種浮誇的誇獎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其中誇獎就是很關鍵的一點。


曾通過實驗發現:


誇孩子聰明,孩子會習慣把失敗原因歸咎為天賦不高,自己天生就笨,陷入“固定型思維”。


而誇孩子努力,孩子更關心過程,懂得成功與失敗其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更具有“成長型思維”。


許多玻璃心的孩子,禁不起批評,其實就是這樣誇出來的。


一個孩子總是被誇聰明、有天賦,當他認識到自己的平凡、普通,是很痛苦的。遇到挫折的時候,自我暗示:“原來是我不夠聰明”、“沒有天賦”,不會想著去努力、去改變。


他們不會正確看待自己,又把“失敗”放大,害怕挑戰和承擔風險,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所以不要總是表揚孩子的天分和才智,這樣會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


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那麼誇孩子可以從哪些地方入手呢?給大家3個建議。


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誇過程


儘量誇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而不是單純地對成功的結果給予表揚。


拿孩子考試這件事來說,很多家長會說:“哇!考了第一,寶貝真聰明!“


這是在誇結果、誇天賦,表面上看沒毛病,但副作用是下次考試結果不好時,孩子可能比你更接受不了。


更好的表達是:“這次考試你認真了,下了苦功夫,爸爸媽媽都看在眼裡,希望你再接再厲。”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自己是如何進步的,即使下次失敗了,他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夠認真努力,面對挫折也會更積極。


大人不需要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過多的表揚和讚美,相反,堅持、勇氣、勤奮、努力、毅力、認真的態度......這些才值得你分析給孩子聽。


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誇細節


表揚細節,越具體越好。


父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細節說出來,指出他到底是因為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夠好。


孩子把玩具收好了,不妨說:“今晚你把玩具收拾得很整齊呀!”


孩子寫完作業,不妨說:“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工整!”


孩子畫了一幅畫,不妨說:“你這畫顏色搭配看起來真不錯啊!“


描述得越具體,讚美和誇獎越有說服力。而且這種有針對性的表揚,孩子才會知道往哪些方面努力。


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誇的態度要真誠


《禮記·中庸》雲:“唯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這個世界上,唯有真誠能感動人心。


誇獎亦是如此。


打個比方,有個很重要的聚會,你試了一套又一套衣服,去問另一半的意見,每一套他都說好看,你也會覺得他敷衍了事。


拒絕泛泛地誇孩子真棒的原因之一,是這種誇獎籠統、空洞、缺少真誠,顯得太敷衍。


試想,孩子每次興沖沖地跑過來問你,你的回答都是很棒,可到底哪裡棒、怎麼辦,又說不出來,這種話術並不能讓孩子更自信。


在誇獎孩子方面,不僅在於是語言上,更重要的是在態度上。


看著孩子的眼睛,基於客觀事實,告訴孩子哪裡做得好,發自內心地去肯定孩子,孩子才能從內心真正認可自己。


誇獎不難,足夠真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別再用“你真棒”誇孩子了,這樣誇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