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家庭教育強勢VS民主?都不及“合適”二字

劉墉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著,接觸過很多的家長和孩子,許多家長想幫助孩子,可是往往“有心無力”,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掌握分寸。太過寬鬆,擔心孩子養不成好的習慣;可是太過嚴厲,又擔心影響孩子的自由成長。

劉墉本人是美籍華裔,1949年2月生於臺北,祖籍浙江臨安,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現居美國,育有一子一女。可以說,親身體驗過中國式嚴格教育與西方民主教育的他,有著相當的發言權,並且是一個很好的踐行者。

劉墉認為:一方面,在規矩、原則上,要堅持中國式教育;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應該更主張家庭的民主。

強權式教育

父母要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在兒子劉軒小時候,劉墉因為忙於工作而忽視了他的成長,孩子7歲的時候,全家定居到了美國紐約。

剛來到國外的劉軒,因為環境的陌生,身邊沒有朋友,以致於他變得膽小、自閉、內向、怕與外人溝通,作為父親,劉墉這才意識到,要採取強制措施才能使他樹立堅強自信的品格。

於是他採取了中國的“強權”式教育方法,給兒子制訂了嚴格的生活制度:

嚴格作息,不準偷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還要自己做飯。

從前嬌生慣養的劉軒,突然被強權管制,自然很不習慣,但如果因為孩子的不適應就就此打住,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得到成長。

這就是需要家長“強硬”的部分。

但是,“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隻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

規則總是會被忘記的,但思考與行事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以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就能很容易地、自然地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劉墉:家庭教育強勢VS民主?都不及“合適”二字


劉墉曾經就想著不同的方法,塑造孩子能獨當一面的能力。

在孩子剛來美國的時候,因語言不通,不敢和同學打交道,整天鬱鬱寡歡。之後,劉墉便經常帶著劉軒去看電影,並且在路上總是會讓他問警察、路人、賣爆米花的“現在幾點了”,剛開始的時候,劉軒特別緊張,舌頭打結。但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劉軒漸漸地敢於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了。

多年以後,他對孩子說:“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如果口都開不了,怎麼與人打交道,怎麼能成功?”兒子這才恍然大悟。

民主式教育

規矩上做一個有原則的人,生活中應該給予孩子更多關心。

這個生活上的關心並不是縱容,而是與“強權教育”相輔相成的。

由於劉墉的強權教育,劉軒在很小的時候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了,衣服髒了,自己動手;父母不在家,飯要自己做。因此,劉軒很早就能夠自己做飯,甚至燒得一手好菜,這讓很多自詡獨立的美國孩子都自愧不如。

在教育劉軒的過程中,劉墉是個絕對的“中國式父親”。兒子看電視要管;兒子打電話要限制;為了鍛鍊兒子的膽量,把他送到曼哈頓“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每天路上要花三個小時。

也正是因為他的專制,父子關係一度很緊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逆反的心理。

劉墉說:“我所認為的‘叛逆’是,孩子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狀況在作戰——身體已經長大,茁壯到覺得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離開父母獨立;而經濟上卻依舊需要依附於父母,迫使他必須留下,兩種力量常常打架。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在身邊好好耐心勸導,以消除“強權”教育對他的心理影響。

除了抵消“強權”教育帶來的負面情緒外,“民主”還意味著,給孩子更多的選擇空間,並支持他們。

在兒子劉軒上中學時,劉墉堅持為兒子選擇了一所離家很遠,單程需要90分鐘車程的中學。

幾個月後,兒子提出說,週末要與同學一起去新澤西州旅遊,這讓一家人都很驚訝。90分鐘的路程,使孩子的視野和心胸同離不開家的孩子不一樣了。

“如果因為爬山危險,就不讓孩子去爬山,或許劉軒在性格上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劉墉說,“作為家長你要想好,是想培養一隻乖貓睡在你腿上,還是培育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男子漢呢?


劉墉:家庭教育強勢VS民主?都不及“合適”二字


“強權”教育的結果,是讓孩子能夠與懂得了自強自立;而民主的方式,更多的是讓孩子懂得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兩點都是在教育上不可或缺的。

劉墉的小女兒劉倚帆,劉墉對她的教育原則是:“讓她自己把握生活,但原則問題堅決不放任自流。希望女兒做個淑女的同時,又希望女兒做個女強人。”

“合適”是最重要的

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才是好的教育方法,要在嘗試與尋找中獲得。


什麼是教育?

“教育”就是教書育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傳授其作為“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本領。

教育教的既是“人”,也是“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純真善良的天使,需要父母付出心血和時間好好培養教導。

教育的方法沒有絕對,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具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也沒有絕對教不好的“壞孩子”,作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心來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要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嘗試,總結經驗,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從很多途徑獲取教育諮詢。有教育專家的教育心經,有成功家長的育兒寶典。

可是不管有再多的方法,都不及“合適”二字。不管是打罵也好,放縱也好,嚴肅批評還是鼓勵表揚,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和成長特徵,來制定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只有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劉墉:家庭教育強勢VS民主?都不及“合適”二字


劉墉


劉墉:家庭教育強勢VS民主?都不及“合適”二字


知名華人作家、畫家。

他的處世散文和溫馨勵志散文書籍經常成為華人世界的暢銷書,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