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美術學科 周韶華的現代水墨畫之意境解析

在五四運動後的文化改革中,周韶華是現代水墨藝術創新的先驅。他所開創的氣勢派山水畫在山水畫領域獨樹一幟。現已80高齡的周韶華老先生的一生曲折坎坷,但是他一直堅持藝術創作,在我輩人眼中是榜樣力量。周老先後創作的《夢溯仰韶》《漢唐雄風》《荊楚狂歌》等系列倍受世人矚目,並且他的創新性理論"全方位關照論""橫向移植論""隔代遺傳論"等理論也受到了激烈的討論。從對周老個人對水墨畫藝術的不斷探尋,到深入周老的藝術思想,我們不難發現周老在藝術創作的路上一直向深挖掘中華的傳統美,拒絕匠氣,而是要求每一個美術創作者都要不斷提高自我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涵養,才能在藝術創作中迸發出新才幹。

一、現代水墨畫新意境開創者——周韶華

周韶華現代水墨的革新大家。1929年10月出生於山東榮成。1941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隨軍渡黃河南下,在解放戰爭中曾榮立一等功,並且在大型報刊上發表作品。195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美術系。先後創作了《夢溯仰韶》《漢唐雄風》《荊楚狂歌》等至剛大美的優秀作品。水墨畫作品《渤海灣的晨光》及《黃河魂》等藏於中國美術館。因舉辦《大河尋源畫展》《六十年藝術探索展》《夢溯仰韶畫展》《漢唐雄風畫展》收到世人的矚目,創新性理論抱一論,橫向移植論等多個理論提出更是引起了水墨畫界的熱烈討論。

周韶華對中國畫的創新探索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他主張超越文人畫,但他的創新方案不同於直接借用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和手法改革傳統水墨的人士。周韶華想將現代的時代精神通過水墨畫表現出來,並且他認為現當代的文化氛圍與繁榮景象與漢唐時相近。周韶華對漢唐朝文化進行不懈的探索,汲取漢唐文化的深沉雄大力量。所以他的水墨畫用大寫意,大手筆以及滿幅創作的畫法表達他崇尚的至剛至陽的大美。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再發掘,周韶華又能以極為開放的眼光看待中西藝術的結合。他的作品給人強烈的視覺印象和巨大的心靈震撼,給人以氣吞山河的強大氣勢。與此同時,周韶華在理論上也發展瞭如"全方位關照"論,"隔代遺傳"論和"橫向移植"論。"全方位關照"論是他在《大河尋源》中探索出來的一種審視世界的新方法,及"天,地,人融貫一體,過去,現在,未來相聯"。"隔代遺傳"論是指擺脫宋元明清文化畫柔弱纖細的文人畫風氣,直追魏晉,漢唐的陽剛之美,吸收春秋周殷,直至仰韶文化的精魄。"橫向移植"論是指借鑑過濾西方的藝術手法,考慮當代藝術的民族化與世界性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大河尋源》的組畫成功展出後,周韶華以氣勢派山水畫家的身份站立在中國水墨畫創新河流的洶濤浪尖之上。

二、周韶華的現代水墨之意境特點

周韶華的畫概括來說就是大手筆,大氣象,大境界。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裡提出來的四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神品位居第一,所謂神品是什麼?就是一種大的氣勢,一種追求。在《大風吹宇宙——論石魯》一文中,周精闢的寫道:"所謂風格,就是藝術家真正找到了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表達自己感情的獨特語言,風格就是他的純潔心靈和本質力量的結晶。"雖然是在說石魯,確也是說自己。周崇尚超大靈魂和浩然之氣,這種精神是符合時代的。如今國家在強大,我們在精神上面更需要漢唐時期的氣魄,好的作品需要反映一個時代的需求。

周韶華講課時講到"中國畫的發展,不但需要有前瞻思想的引領,需要有原創意義的作品,而且需要有理論的支持;不但需要對五千年文化傳統的傳承,而且需要傳統與當代融合。尤其需要與時代結合。"對於畫家來說,他筆下所流淌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不只是形式,不只是語言,而是當代文化。中國畫講文以載道,詩情畫意。他不斷的告訴學生要多讀書,以喚起大家的文化意識,大美意識和生命意識,真正的去了解中國文化傳統。我們知道中國的山水畫有別於西方的風景畫追求物體的逼真,追尋自然的美而中國的山水畫則是追求天人感應,天地同和,是一種感性思維,是一種意向的表現。他重理念,重文化情感,所以中國畫更需要畫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古人畫竹"固畫竹,比先成竹於胸。"這是周韶華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的研究也是他在中國山水畫筆墨創新的堅持。畫者必須有內涵,有人品,有學養的否則畫出來的畫是空洞的,是麻木的,俗氣的。我輩的擔當是需要去傳承中國畫這一門國粹,不是依葫蘆畫瓢,我們要從微觀,宏觀來認識山水,從內在出發,感受天地。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才能取得發展,在倚靠雄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創造新生事物,將傳統傳承延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