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在正月裡,如果出現打雷天氣,很多有經驗的老一輩農民就會感到緊張。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畏懼雷電的威力,而是因為他們想起了這樣的一句話:正月雷,黃土堆。

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對於華夏文明來說,能從幾千年前一直傳承到今天,需要感謝黃河。因為黃河的衝擊為華夏先民可以發展農業提供了可能性。有了農業發展,才能讓人民解決吃飯問題,進而獲得長足發展的資本。當然,空有黃河流域的平原還不夠,還需要總結大量的農業經驗來保證生產效率,並且根據經驗做好應對災害的方法。所謂“正月雷,黃土堆”,正是這種經驗的一種體現。

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先說“正月雷”。我們知道,一般來說,農曆正月大多在公曆的一月底或者二月中旬之前開始。而雷電,正常情況下是出現在驚蟄以後,在時間線上,驚蟄和正月幾乎很難碰上。所謂“正月雷”,指的就是在正月裡出現雷電現象。這種現象屬於反常情況。

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再說“黃土堆”。在古代,“黃土堆”是一種比喻,其實指的是墳墓。聯繫上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正月裡打雷,可能會導致死亡率高漲。因為一般來說,正月打雷,代表著這一年的農業生產、收成會遭到巨大破壞,而古代生產力本來低下,家家戶戶的糧食儲備都十分有限。如果遇上災荒年份,很多富足人家尚且勉強度日,窮人所面對的,要麼做賊被官府圍剿,要麼則是死於戰亂或者飢餓,總之,會有很多人失去生命。只是,為什麼正月打雷會導致莊稼受影響?現代氣象學家提出這樣的一個理論:那就是冬天打雷的本質,在於冷熱氣流發生碰撞,其主要的因素在於寒潮大幅度南下。而如果這股寒潮不能及時消除,那麼,會導致春耕受到影響。如果春耕受到影響,那麼,大概率是出現顆粒無收的局面,災禍就會發生。

俗語“正月雷,黃土堆”,是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當然對於這類現象,古代朝廷也十分重視。早在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就制定了糧食儲備制度,在豐年的時候,官府收集糧食,等到災年的時候,用來維持百姓的口糧,防止大規模動亂髮生。之後的後世王朝也基本上繼承了這個制度。因此,當古代出現“正月雷”的時候,地方官需要將這類信息及時報備給朝廷,讓朝廷較早做好準備。而在當代,隨著農業技術發展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今人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完美解決。但即便這樣,自然災害如果不能及時預防,依據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破壞。因此,國家層面設立了氣象局等機構,專門針對氣象進行觀測,與此同時,上文提到的俗語,也可以讓農民朋友對未來的局勢有所預判,加之當下農業保險制度日益完善,因此,即便是某年寒潮影響了農耕,相信也不會真正擾亂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