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适度扩大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发行额度。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

23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

23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

那么针对近期理财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137份银行理财产品收费研究:超额业绩报酬高至100%,销售管理费率0-0.5%

疫情期间,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启线上直播,投资经理变身网络主播开启“带货”模式。

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下,投资人一般关注收益率、期限、起购门槛等。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程中,理财产品销售、管理费用受到关注。

有机构针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137份热销理财产品进行了大样本测评(截至2019年12月末),通过对收费、收益、信息披露等多维度展开详细调查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管理费、销售费用、超额业绩报酬收取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而且不同银行理财子公司收费标准差异过大。

在137份样本中,有32.84%的理财产品收取高达60%的超额业绩报酬,有4.38%的理财产品收取100%超额业绩报酬。

需要指出,很多机构在产品说明书中声明,业绩比较基准只是作为收益的参考,不作为实际收益保证,但当机构收取100%超额业绩报酬时,用户能获得的最高收益就是业绩比较基准,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部分将全部归银行所有。

国商信达的专家认为,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应抓住机遇,参考发达市场资管机构,将产品销售导向转向服务导向,盈利模式也应从过去的“类信贷”下交易的手续费模式,转向按管理客户资产规模收取顾问费的模式。

理财子公司产品多元化势在必行 衍生类或成发力重点

从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发行的产品类型来看,当前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随着利率的趋势性下移和对A股市场的普遍看好,未来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布局将从以固收为主逐步转向大类的资产配置,搭配发一些权益性的资产。指数类、衍生类及养老产品也将成为发力重点,产品多元化势在必行。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12日,发行机构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共608只,涵盖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邮理财和兴银理财等9家理财子公司。不过,权益类产品仍仅有1只,为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CFLH01;固收类产品473只;混合类产品134只。

从收益率来看,多数固收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部分可达8%;混合类产品收益率相对稍高。国商信达的专家预计,中长期来看,利率中枢会趋势性下移。在低利率将成为常态、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优质资产荒的环境下,理财子公司如何进行布局,实现产品的更高收益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

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要在考虑客户接受程度的基础上,以固定收益资产打底,精选优质资产,并从指数型产品开始,逐步建立起权益产品线。具体来看,在固收的基础上增厚收益,当债券利率有大幅偏离收益率下行时,及时采用跷跷板原理,减持中长期利率债品种,同时把收到的资金投向股市。

随着长线资金陆续进入资本市场,市场对不同类型指数产品的需求渐趋多样化,指数产品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理财子公司可积极布局指数产品。此外,理财子公司也可以考虑发起设立ETF产品,如国债期货ETF和商品类ETF。此类ETF有助于对冲风险、提升收益、降低波动。未来,养老产品也可以成为理财子公司的重点发力方向,建立风险等级不同的养老产品体系,增加波动层次,提供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