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社工当起“田螺姑娘”,36技帮居民解烦难

疫情当前,当各种社会服务与我们拉开距离的时候,社工们便走上前来客串起各种角色、为居民服务。在东城区,遍布各个街道、社区的社工不仅是宣传员、安全员,还是理发师、翻译官、制图人、程序员、粉刷匠,他们仿若有36种技能傍身,为居民们从容处理各种生活所需,俨然默默无闻的“田螺姑娘”。

东城社工当起“田螺姑娘”,36技帮居民解烦难

北新桥街道社工姚红艳当起理发师,为居民剪发。

最近,安定门街道分司亭社区社工穆天翔得了个美誉——“制图大师”。一台电脑、一个Excel表格,穆天翔仅花了三个晚上,画出了自己管片小经厂胡同所有的楼门路线图,哪些胡同是相通的、哪些胡同出不去、哪个院里有楼门院长、哪家要多去看两眼,都在这张图里标得清清楚楚。

分司亭是老旧平房社区,老年人多、外地商户多,为了精准防控,社区建立“一院一图”防控机制,社工们不仅将所有的楼门院落,绘制成为疫情防控图,还在绘制好的院落图中,将常住户、租户以及未返京住户,通过○、△、☆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进行标记。

因为图画得清楚明了、科学合理,同事们便赞穆天翔为“制图大师”。“虽说做专业社工有些年头了,但制图做表完全不擅长,这次还真是像小学生一样边学边干,没想到竟然做得挺好。”穆天翔自豪地说。

科学防疫,不仅要制图做表,还要用上大数据手段。在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社工倪京维发掘自己的“程序员”潜质,制作并上线了“社区志愿者招募”的小程序。这款小程序借助第三方平台模板,根据志愿服务需求设计选项要求,通过小程序面向在职党员、楼门院长、社区党员招募,科学有效、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已迎来80余位志愿者报名参与。

东城社工当起“田螺姑娘”,36技帮居民解烦难

东城社工为外籍人员讲解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社工转换各种角色,服务本职工作还不够,更为居民带去便利。一个多月宅在家,很多居民都想理个清爽的新发型。在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会议室临时变成理发店,在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器具消毒后,会剪发的社工姚红艳拿起剪刀、推子,错峰为辖区居民义务剪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长度有啥要求?”一番细致问询后,姚红艳开始理发,中途还不忘拿出镜子让“顾客”看看是否满意,及时调整剪发思路。大伙儿纷纷竖起大拇哥、手动点赞“社工托尼老师”。

东城社工当起“田螺姑娘”,36技帮居民解烦难

社工当起“粉刷匠”

东城社工们的“临时角色”还有很多。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郭鸿翔当起“粉刷匠”,在小区入口处用黄色油漆,写下“一米线”三个大字,提醒居民有序进入小区;在建国门街道,社工赵晓晴当起“翻译官”,帮外籍人士做信息登记、提供服务;距离广外南里不远的东花市南里社区,社区书记杨立新为了方便社工开展工作,把工作秘籍编成了顺口溜:“接通电话问声好,告知我是小社工,询问返京可安康,在哪开店家住哪......”秘籍好记又好用,同事们笑赞他为“段子手”。

“社工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些‘临时角色’应该成为社工们的长效技能,不断把更专业的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