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門洗車公司創始人自述:死亡與活著

兩年前,O2O項目熱錢滾來,有過“街頭撿到一個IDEA,就能拉到錢”的極度狂熱,但經歷一年的冷靜、重組、淘汰,加上資本寒冬,這些O2O項目很大部分連同當時洶湧的潮水逐漸退卻,直至消亡。

作為O2O項目中的一個分支,上門洗車服務也無法倖免,而且“傷亡”的情況尤為突出:e洗車、雲洗車、智富惠、嘀嗒洗車、趕集易洗車等均關門倒閉。這並不是上門洗車公司死亡名單的全部,有的還在勉強維持,有的資金鍊斷裂,瀕臨死亡……

赤裸裸的現實,告訴我們,創業九死一生,即使有強大資本在背後支撐,也會倒下。比如獲得2000萬美元投資的e洗車。

為什麼過去一年,諸多上門洗車創業項目出現倒閉潮,到底是什麼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把眾多看上去美好而光明的項目送上“斷頭臺”?

元寶,本名袁寶劍,他曾於2008年創辦了汽車清洗服務公司,後來一度中斷,但於2013年經過沉澱與思考,重拾舊業,創立“悠駕”車主生態圈,其中O2O上門洗車服務是公司目前核心業務——目前,“悠駕”也正處於上升期。

一位上門洗車公司創始人自述:死亡與活著

創始人元寶

元寶重新涉入這一行業,有他自己獨到的思考,他也習慣研究失敗案例,從而避免走錯路、走彎路。

作為上門洗車服務公司的創始人,看著那麼多同行進入一長串的死亡名單,他是如何解讀的,又是如何讓公司活下來的?以下是他的自述(有節選):

三大原因導致它們的“死亡”

去年影響最大的就是e洗車的倒閉,這就代表這個行業的失敗了嗎?我不這麼認為。但失敗的案例值得研究,研究失敗的企業往往比研究成功的,還有意義。

首先,我認為過分補貼,是導致它們(包括e洗車在內)“死亡”的一個首要原因。它們補貼,首單免費,首單1塊錢或者1分錢的也很多。

如果說我們就算給工人付一臺車要花15塊錢洗車的成本,你獲取100萬個用戶,就要燒1500萬。但問題是:你這1500萬獲取的這些用戶,第一這些用戶是非常沒有忠誠度的。

e洗車,拿了平安創投的2000萬美金。(有報道說,僅僅是兩個月就燒完了)跟著補貼跑,或者就為了佔一次便宜的,這樣的用戶沒有用。

第二來講,即使留存下來的用戶,這個用戶開著20萬、30萬的車主,他當真就差你那一次15塊錢嗎?其實很多的車主需要的是你10次、20次、30次、50次更優質的服務,而不是你一次讓他佔個十幾、二十塊錢的便宜。

當然有便宜大家誰都想佔,但是你讓他佔那個便宜沒有意義。

所以我一直就說,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個風氣就開始,互聯網就得要補貼,就得要燒錢。送外賣的,我經常弄個百度外賣、餓了嗎,20塊錢的外賣送到我手上我只要付5塊錢,各種給我補貼。

我就說這個e洗車,e洗車除了做上門洗車,還做到店洗車。我就在我們家旁邊去洗車,那個老闆看我來就說,你要洗車?我說是,他說你過來,我給你說一下,不要錢。我說為什麼洗車不要錢?他在我手裡面給我下了一個TT快車,一個途虎養車,一個e洗車,還有一個什麼養車點點,然後分別幫我都註冊了一遍,每一個他大概都可以拿到10塊錢、12塊錢左右的紅包,然後他下了四個,他大概自己拿到40多塊錢,他店裡面本身洗一次車20塊錢,這樣他等於給我洗了一次車之後,我1分錢沒掏,他撈了40塊錢。所以你說這種補貼這樣的燒錢到底有沒有意義?

一位上門洗車公司創始人自述:死亡與活著

洗車補貼

我覺得這個雖然說僅僅是舉一個例子,不能代表所有,但是我一直是很反對,因為你做互聯網也好,做任何東西也好,我給你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我跟你收我的服務相關的費用,沒有任何問題。

我不知道為什麼,什麼東西什麼行業,不管傳統行業新興行業,只要沾上互聯網就得補貼,就得免費。我認為它在這一塊,尤其像e洗車這塊,燒了那麼多的錢,你如果從財務數據上了解一下,它從平安創投拿的2000萬美金,有70%以上的錢是花在補貼上的。你花在補貼上這種事不就是不務正業嘛。

還有一家洗車企業(不點名),現在還活著,也拿到了不小的投資。但我認為,它實際上也有硬傷——它們的洗車設備就是一臺類似送快遞的小三輪車,非常簡陋。

如果說我是一個二三十萬的車主的話,你這樣的設備讓我看起來,我是不放心讓你來給我服務的。

第三,這個行業過去一年做得不太好,不代表就是行業的問題,有很多是企業的問題。

做任何一件事情,哪一個行業,你說做房地產的,有人賺到錢了,但還有人做房地產公司不賺錢的。

因為洗車這個事情對於所有的車主來講,你說它是不是剛需?肯定是剛需,我上門有沒有解決你的痛點?因為現在尤其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城市交通擁堵非常的厲害,我出去洗個車,再加上在洗車場的排隊,我往返的時間,時間成本最少最少洗一次車是一個小時,對吧,這是其一。

其二,像傳統的門店的洗車,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它的房租高居不下,我們沒有房租,所以我們在北京洗一次車25塊錢,像北京傳統的門店的洗車,基本上現在都五六十,四五十,三四十算是比較便宜的,因為它的房租成本在那,人工成本高居不下,房租成本也那麼高,20塊錢洗一次車他們沒錢賺的。

既然洗車是剛需,上門洗車也解決了用戶的痛點,為什麼這個行業沒有前景?你的設備有沒有足夠的專業?如果說你解決了這些的問題,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發展下去完全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