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導讀: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大約從西漢時期,四川便開始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在近乎完全封閉地理條件的限制下,加上安土重遷的社會風俗,四川人矮小精悍、嗜好麻辣、個性鮮明,給人以相對穩定深刻的印象。

可熟悉歷史的朋友大概都曾有所瞭解,實際上,現在常住四川的民眾大部分都算不上是“土生土長的蜀人,他們的祖籍都不屬於蜀地,而多是旁的省份移居過來的。

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那麼,這些人都是從哪裡遷徙到四川的呢?

四川在歷代各個時期經歷了數次大規模的人口變動,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大致算起來,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歷史階段。

先秦時期,古蜀人部落沿岷江而下遷徙至成都平原一帶,並在後來建立起了覆蓋整個四川盆地的古蜀國杜宇王朝,成為最早的四川本土古蜀人群落。

後來戰國時期秦滅蜀國,“移秦民萬家”填充川蜀,極大地增加了構成四川人的複雜性。

而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裡,四川人口的變動則更加頻繁。

由於政局動盪等社會環境因素,分別在東漢末到西晉、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以及明清

的朝代政權交接時期,四川都有過較大的人口遷徙運動。

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在這裡著重講一下發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兩次“湖廣填四川”事件。

所謂“湖廣填四川”,顧名思義,就是在中央集權政體的控制下,通過人民自發或是政府督促的方式,遷調湖廣行省的人口來填充四川戶籍的空缺。

那麼當時究竟是因為什麼,要調動這麼多地方的人丁來填補四川這個不算太大的盆地,又都是從哪些地方調來這樣多的人口呢?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最初的起因是在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南下時,四川等地的激烈抵抗造成了蒙古軍的大量傷亡,憤怒的蒙古軍隊在四川全域大肆燒殺擄掠,當時僅成都周邊人口就縮水上百萬。此後在元朝當政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受限於生產力的匱乏和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四川的經濟和人口一直無法得到恢復,常年作為全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直到明初朱元璋執政時期,長江流域開始推行“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政策,四川的人口才逐漸得以振興起來。

崇禎元年(1628年),張獻忠同李自成發動農民暴動,後來張獻忠攻陷四川,建立了大西國政權,這段時期在正史中稱“大西國之亂”。

張獻忠個性嗜殺暴戾,在張起義到建國到最終兵敗的數十年中,巴蜀人口空前銳減,據《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歷史上經張獻忠大西國之亂及滿清入川后殘酷屠殺兩次兵燹,四川95%以上人口滅絕。

後清政府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的不同姓氏入川進行恢復生產與統治,即第二次“湖廣填四川”,其中又以楊、李、張、王、曾、汪……等姓氏家族居多。

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但由於地域文化差異過大,福建、廣東、江西三地遷移過來的民眾雖經數百年同化,仍頑強地殘留有明顯方言發音特徵和宗教文化習俗,同時他們也始終寄希望迴歸原居住地,自稱客居他鄉,故稱為客家人。

而相對來說,湖南湖北人則更安分於在四川居住,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逐漸壯大成為如今四川的主要群體。

歷經百餘年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以後,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商業交流、文化碰撞和姻親關係等同化,現已基本沒有太多差別。

所以說,自清初以來四川便趨向於形成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

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這些移民以湖南湖北人為主,佔據了幾乎四分之一的份額,至於先前提到的古蜀人,基本上都已經在與其他各地移民文化習俗相互滲透與融合過程中同化消弭,開始以嶄新的勤勞果敢、奮發向上且富有生命力的“川漢子”和“川妹子”形象活躍於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四川人獨樹一幟的社群特點。

每日更新,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