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夏侯惇是《三國演義》中相當有個性、有勇武的名將,具有相當的人格魅力。在三國相關的很多遊戲中,夏侯惇也往往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當大家想更加了解夏侯惇從而讀完《三國志·夏侯惇傳》後,不少人會覺得——夏侯惇也不過如此嘛,還以為夏侯惇有多厲害、有多會打仗呢。明明就是個沒有什麼戰績功勳的肉票將軍(因夏侯惇曾被敵人挾持,故網友戲稱)嘛。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麼?恐怕並不是。

侯惇的主公曹操,極為重視對部下的封賞。這些封賞也十分影響將軍們的經濟條件。那時候,這些將軍們的爵位、封邑,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反映他們的戰功的;戰功多者,爵高食邑多,日子才能過得滋潤嘛。

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東漢列侯,又分為三個級別,從小到大依次為:亭侯、鄉侯、縣侯。

那麼,差不多是在建安初時,夏侯惇就已是鄉侯(此時的曹操其實也不過是剛封縣侯,其餘曹營諸將則無鄉侯者)。在建安十二年又是一輪增邑,合計此前所封,共計二千五百戶。

在當時,曹操的部下中已經沒有人比夏侯惇爵位更高、食邑更多的了。

可見夏侯惇的戰功有多麼的卓著,並非《三國志》中記載的那麼簡略。

有些讀者朋友看到這,難免要質疑了:為什麼夏侯惇的爵位、封邑就非得是以戰功而得,不可以是憑藉從事後勤運輸、或者治理後方郡縣而取得的功績嗎?

關於這一點,其實舉兩個例子就夠解釋了——荀彧與杜畿。曹老闆經常征伐在外,後方事務多是荀彧在籌劃。曹操在建安十七年以前,一直非常倚重荀彧。那麼荀彧的爵位與封邑如何呢?

荀彧是亭侯爵位,在建安十二年食邑二千戶。明顯就不如夏侯惇了。難不成還要說夏侯惇在後方的貢獻,比堂堂尚書令荀彧還要大嗎?要知道,夏侯惇當時除了為帶兵打仗而兼任的將軍號以外,只不過是個河南尹而已,也就管理河南(並非今天的河南,也並非指整個黃河以南,這裡只是說當時的一個郡級機構,也即東漢在建安元年以前的京畿所在)一地。

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治理一郡的貢獻,哪裡比得上打理全國政治、統籌運輸軍資的尚書令呢?

杜畿的例子就更直觀了。建安到延康年間,杜畿任河東太守十六年,治績“常為天下最”。可是呢?杜畿一生算下來,爵也只是亭侯,封邑也只不過是百戶;就這還是因為曹丕即位後對群臣們大規模的施恩,杜畿才得以封侯。並非完完全全憑藉自身功勞。

那麼夏侯惇就算治陳留、濟陰、河南等地治的再好,也不可能憑藉政績在當時熬出個鄉侯、熬出個封邑二千五百戶來吧?人家杜畿是政績常常天下第一的太守,一輩子都才只是亭侯呢。

綜上所述,夏侯惇只能是憑藉戰功才獲得了這麼高的爵位、這麼多的食邑。而秦漢時的封爵,其實一直以來受戰功影響的因素都很大。

還有一些讀者朋友可能會質疑說——曹操是因為夏侯惇的資歷與名望,所以才給夏侯惇這麼高的爵位與食邑。

其實並不是這樣。

將軍裡曹仁、曹洪、夏侯淵的資歷,與夏侯惇其實是差不多的吧?可曹仁、曹洪、夏侯淵無論是爵位還是封邑在當時都不如夏侯惇,這該怎麼去解釋呢?

荀彧也是一個例子。荀彧的名望肯定是要比夏侯惇強吧?荀彧的資歷也與夏侯惇差不多,兩個人都是當初曹操任奮武將軍時候的心腹。可是荀彧的爵位、食邑,又明顯不如夏侯惇。

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事實上,即使是到了曹丕即位以後的黃初年間,朝廷的那些極具名望,且又富有很深資歷的三公九卿(例如鍾繇、王朗、華歆他們),他們的食邑、爵位甚至不如當時曹魏的一些雜號將軍;畢竟那些雜號將軍在建安年間就開始征伐克敵了,戰功卓著;就像我之前說的,當時賞功封爵其實是非常受戰功因素影響的。所以即使是三公這種高官也未必高爵多邑。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曹操會不會是特意偏向於親人家屬,才給夏侯惇這麼高的爵位、這麼多的食邑的呢?其實這就有些誤會曹操了。曹操雖然確實偏向於讓自家宗室、或者讓姻親鄉黨夏侯氏的人出任一些核心職務、掌握部分重要的軍權。

但是在賞功上,曹操並沒有過分的給他的親人們特權。功勞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

我舉幾個例子吧。比如曹操的堂弟曹仁。他是在什麼時候封侯的呢?——曹仁是在建安十年,曹操打下壺關後獲封【都亭侯】。

那麼樂進這位外姓將軍是什麼時候封侯的呢?則是要早在建安二年,攻破袁術手下的橋蕤等諸將以後,樂進比曹仁早了這麼多年;難不成樂文謙還能是曹阿瞞失散多年的親弟弟?很明顯並不是這樣的。

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夏侯淵這個例子應該是最直觀的——夏侯惇與夏侯淵同出一族,兩個人又都是曹氏的姻親親家(夏侯惇的兒子娶了曹操的女兒;夏侯淵的兒子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兒,且夏侯淵的妻子是曹操原配丁夫人的妹妹)。

兩個人的出身、資歷、以及與曹操的關係十分相近。可是兩個人獲封列侯的時間、爵位的高低、食邑的多寡,可謂天壤之別;夏侯淵於建安十七年才獲封亭侯,此時離夏侯惇獲封鄉侯已經過去了十五六年;讀者朋友們可以想想這個時間差是什麼概念,十六年光陰,如果有個孩子,都該長大成人了呢。

但凡曹操對宗室、姻親等等這些親屬濫封濫賞的話,夏侯淵何須遲至夏侯惇獲封鄉侯後十多年才獲封亭侯呢?

上述幾個典型的例子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曹操長期以來並不會以諸將與自己的關係、血緣,來決定他們的爵位與封邑。更多的還是看重功勞。確實可謂一代雄主。

亦可見夏侯惇確實是極富戰功的將軍,並非是常敗鮮勝、缺乏功勳。只是記載遺漏而已。

夏侯惇:不要認為他真的是個“常敗”將軍

​《三國志》其實也沒有否認夏侯惇的功勳。

明確有寫夏侯惇是因“錄前後功”而得以增邑。可具體都是什麼功呢?很可惜,並沒能具體記錄下來。但可能沒有功麼?不會的。沒功的話還怎麼會有錄功的記載呢?

別的不說,就說官渡之戰,夏侯惇就肯定是參加了,並且是有功的。

袁曹之間起衝突的時候,夏侯惇就已經兼領河南尹了,官渡大戰的範圍其實也就在河南尹的轄內。並且當時的夏侯惇還是建武將軍;在袁曹起衝突的時候,曹操安排一個統帥重兵的將軍到河南郡擔任河南尹,目的是什麼讀者朋友應該都可以想明白;轄內爆發這麼大的一個戰爭,建武將軍領河南尹的夏侯惇可能會不參與麼?不可能的

但《三國志》卻沒有記錄夏侯惇參與了官渡之戰,就可想而知夏侯惇有多缺史料留於晉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