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曹操集團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就是夏侯惇。夏侯惇常常被網絡上調侃為“種田將軍”、“肉票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卻很是不理想,先後被呂布、高順、劉備擊敗過,但是在曹操集團中的地位卻非常高。所以有一句話形容他: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在東吳也有類似這樣的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世說新語》中評價諸葛亮是龍,諸葛瑾是虎,還有一個諸葛家的諸葛誕被評價為狗(非貶義)。

諸葛瑾能成為東吳的股肱,官至大將軍、左都護,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證明諸葛瑾確實有一定的才能,不至於出現大的錯誤。但是總結一些史料來看,諸葛瑾可以說是“成事不足”。小編說的“成事不足”,指的是他辦不成什麼大事,沒有足以彪炳史冊的戰績。整體上來看,諸葛瑾的軍事才能相較於周瑜、呂蒙、陸遜、朱然這些東吳名將來說是有所不足的,敗仗也打了很多。下面小編就來分別介紹一下。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曹丕三路伐吳

孫權在襲取荊州之後,知道必然要接受劉備的報復。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只能向曹魏表示臣服。這種臣服自然不是真心實意的。曹丕向孫權索求質子,被孫權拒絕;在“夷陵之戰”之後,西線的威脅被解除,孫權對曹丕的態度更加不遜。於是曹丕發動三路大軍伐吳。其中兩路大軍在江淮戰場,一路大軍在江漢戰場,進攻東吳長江防線的軍事重鎮江陵。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當時諸葛瑾的職位是公安都督,就在江陵以南,他肯定要有所作為,率軍支援江陵,但是被曹魏將領夏侯尚擊敗,沒辦法給江陵更多的幫助。江陵成為一座孤城,在江陵都督朱然和五千可戰之兵的堅守下堅持半年的時間,最後由於瘟疫橫行、春水上漲,曹魏決定放棄江陵。在這個時候諸葛瑾才進攻江陵中州到江陵的浮橋,對曹魏軍隊造成一定的殺傷。總體而言,諸葛瑾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得並不好。史料中的評價是“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孫權徵江夏、襄陽

在東吳黃武五年、曹魏黃初七年(即公元226年), 曹丕病逝,曹睿成為曹魏的皇帝,就是魏明帝。在這種新舊政權交替的時間裡,最容易發生動盪或者人心上的浮動,也是頻繁動刀兵的時間。所以在同年七月,孫權也對曹魏發動進攻。諸葛瑾、張霸一路進攻襄陽;孫權、朱然、潘璋等人進攻江夏石陽;另外還有一路屯兵皖縣,似乎對淮南地區有動作。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在這三個地區的戰場中,曹休擊敗了皖縣的東吳軍隊;文聘堅守石陽,最後趁孫權撤兵的時候打了一個追擊戰;在襄陽這邊,東吳同樣吃了敗仗,司馬懿率軍擊敗諸葛瑾,斬殺了張霸以及一千多東吳士兵的首級。在這次北伐的戰役中,諸葛瑾無疑是吃了敗仗,面對司馬懿的戰績同樣不理想。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第四次“合肥之戰”

在東吳嘉禾三年、曹魏青龍二年(即公元234)年,孫權再一次對曹魏進行北伐。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出兵呢?因為當時諸葛亮也發動了第五次的北伐,將司馬懿牽制在關中地區。於是孫權配合諸葛亮一同進攻曹魏。這一次孫權還是分兵三路(沒辦法東吳和曹魏接觸的戰線太長,一打仗就是多路進攻),陸遜、諸葛瑾從江夏進攻襄陽;孫權親自進攻合肥新城;另外孫韶進攻青、徐地區。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雖然有蜀漢方面的配合協作,但是東吳這次北伐還是失敗了,合肥新城久攻不下,曹睿御駕親征,孫權、孫韶等人於是撤軍。這個時候陸遜、諸葛瑾的軍隊還停留在江漢戰場,也得到撤軍的消息。軍中一個叫做韓扁的人與孫權通消息,在回來的路上被曹魏軍隊截獲。這個時候對陸遜和諸葛瑾來說比較危險,畢竟東吳主力已經撤退,他們成為曹魏的目標,而韓扁被抓也導致軍中的一些情況洩露出去。

面對這種情況,諸葛瑾的表現很是驚恐,催促陸遜立刻撤軍。陸遜的表現則遊刃有餘。他先是以一種從容不迫的表現安撫軍心;然後假裝攻打襄陽,讓襄陽守軍不敢隨意進攻,隨後安穩有序地撤退;在撤退的時候,陸遜還突然襲擊新市、安陸、石陽等縣城,獲得一些戰功(雖然受到了裴松之的批評)。二者對比起來,很明顯陸遜的表現更有大將之風,諸葛瑾有失分寸。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芍陂樊城之戰”

曹睿去世,曹芳即位。上面小編也說了,這種情況最適合用兵,況且曹芳年齡幼小,國政都在曹爽、司馬懿的操縱之下,主少國疑。當時零陵太守殷禮給孫權出了一個主意:聯合蜀漢,讓蜀漢進攻隴右;東吳這邊全力進攻襄陽、壽春,以及徐州等地。這個計劃非常激進,孫權沒有采納。不過在次年東吳赤烏四年、曹魏正始二年(即公元241年),孫權還是進行了北伐。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東吳說是四路大軍北伐曹魏:全琮、全緒、全端、張休、顧承、秦晃等人進攻壽春;諸葛恪等人進攻六安;朱然、朱異、孫倫等人進攻樊城;諸葛瑾、步騭等人進攻柤中,其實還是兩個戰場——江漢和淮南。像朱然、朱異、諸葛瑾、步騭這些將領也可以歸為一路。在這次“芍陂樊城之戰”中,東吳又一次失敗。其中江漢戰場的損失比較大。司馬懿率軍進攻朱然等人,先是做出佯攻的態勢逼退東吳軍隊,然後進行追擊。根據《晉書·宣帝紀》中的記載,這次司馬懿又獲得喜聞樂見的“斬獲萬餘人”的戰績。《晉書》當中的記載當有所誇張,但是《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中也有“大殺獲”這樣的記載,與《晉書》互為佐證。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懿斬獲的東吳士兵應該是朱然的部隊,因為作戰的地點是在三州口。按《水經注》的記載,三州口當在襄陽東北方;而按《讀史方輿紀要》的記載,諸葛瑾入侵的柤中是在襄陽的西南方一百五十里。按理來說司馬懿的軍隊應該接觸不到諸葛瑾。但是無論如何,這次北伐是失敗了,諸葛瑾作為江漢戰場的主要將領之一,也應當負有一定的責任。

東吳版的“夏侯惇”——諸葛瑾,敗仗一籮筐,卻是股肱之臣

小結

從上述的一些戰例來看,諸葛瑾在軍事上的能力確實是有所欠缺。然而諸葛瑾的權重卻非常大。呂蒙去世後,諸葛瑾擔任南郡太守、公安都督,與江陵都督朱然處於面對曹魏的前線之一;孫權改年黃武(還沒稱帝,不過基本上脫離了曹魏)的時候,諸葛瑾遷左將軍;等到孫權正式稱帝,開創東吳政權的時候,諸葛瑾擔任大將軍、左都護,與上大將軍(高於大將軍)、右都護陸遜成為孫權在軍權上的左右手。“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不僅可以形容夏侯惇,也可以形容諸葛瑾。從諸葛瑾的仕宦生涯來看,搞好與領導的關係果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啊。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讀史方輿紀要》、《水經注》、《中國歷史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