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之后,古代寡妇如何排解寂寞?守寡79年妇人道出真相

自从“靖康之变”之后,中国妇女的贞操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在1127年金军南下的时候,不仅对中原地区的财宝进行了掠夺,并且还将北宋30万百姓全部掳走,其中对于女性的折磨更是令人发指。因此,从南宋开始,中国以朱熹为首的理学家就开始提倡“三从四德”,并且立起了很多的贞节牌坊用来表彰那些守节的妇女们。

丈夫去世之后,古代寡妇如何排解寂寞?守寡79年妇人道出真相


因此到了清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清史稿》的记载之中,妇女守节的最高纪录是101年,可想而知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不知有多少妇女饱受岁月寂寞的煎熬。那么问题来了,在丈夫英年早逝之后,守寡的妇女们要如何排解寂寞呢?下面一位名叫段氏的节妇守寡79年后道出了真相。

丈夫去世之后,古代寡妇如何排解寂寞?守寡79年妇人道出真相


在清代历史上,虽然段氏本来的姓氏是“段”,但是她的丈夫却姓高,因此历史上将其成为高节妇。17岁丈夫早逝之后,她一生没有再嫁,整整守寡79年,独自一人将儿子和孙子抚养长大,最后成为了清朝著名官员,因此在当时也算是一位有名人物。只是晚年,她明明可以安逸的躺在家中享受清福,但是她却喜欢夜以继日的干各种家务活,并且起早贪黑从未间断。

丈夫去世之后,古代寡妇如何排解寂寞?守寡79年妇人道出真相


对此,她的儿子们和孙子们都很不理解,但是却也认为是老人家习惯忙碌了,因此也没有放在心上。实际上,她的这种行为是可以解释的,那就是虽然段氏能够在精神上保持贞洁,但是她在生理上的旺盛精力却是她难以抚平的。为了让自己感到困倦,她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之中度过,不让自己闲下来,因为一旦闲下来,就会有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围绕自己,让她感到深深地恐惧。

丈夫去世之后,古代寡妇如何排解寂寞?守寡79年妇人道出真相


但是要想度过79年守寡的光阴,光是忙碌可能还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段氏在临终之前道出了自己排解寂寞的方法:原来为了防止自己睡不着,因此她在床头专门准备了200枚铜钱,如果白天的忙碌未能让她在晚上入眠的话,她就将这200枚铜钱往空中一扔,让它们随意散落在房间的角落之中,然后强迫自己去找。根据她的说法,这就像是在自己的房间之中洒满了星星一样,只要她找齐了这200枚铜钱,自然也就精疲力尽,能够安然入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