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提起姜文的名字,愛他的人會稱他為天才,他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能為影迷提供某種極端意義的視覺體驗,恨他的人,會說他是個瘋子,他那些超前的表現力,總會讓影迷一頭霧水,無法接受。

他熱衷於歷史,熱衷於自我表達,影迷想吃的是餃子,他想給的只有醋,也正是這個原因造就了姜文近兩年來在影迷印象中的兩極分化。

用王朔的話來說:姜文不幹行活兒。

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人,在中國影壇從演員到導演,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才華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僅僅是導演生涯的處女作,就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

初出茅廬,演而優則導

高考落榜的姜文,在朋友英達的推薦下,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一年後就開始自己的熒幕生涯,先後與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多位知名導演進行合作,如此發展軌跡,放在許多演員身上可以說是望塵莫及。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拍完《大太監李蓮英》後,王朔搬到了姜文家的對面,拿著自己的小說《動物兇猛》找到了姜文,希望可以將這本小說翻拍成電影,王朔自己不想做編劇,兩人聊了許多次,姜文就跑去拍《北京人在紐約》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其實在與張藝謀的合作中,姜文層與當時還只是初出茅廬的張藝謀發生多次爭執,那時候張藝謀就說過,姜文是一個心比天高的人物,將來肯定要當導演。

從美國回來後不久,姜文就在重慶組建了劇組,文雋幫助姜文拉了一筆資金,姜文用幾個月時間,拿出了一個比小說還要長的七萬多字的劇本,連王朔都感嘆自愧不如。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這事就這麼被定了下來,1995年就有了那部驚豔世界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軍區大院帶來的創作情節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故事,乍看之下並不複雜,夏雨所飾演的馬小軍,生活在20世紀的70年代,從小在軍區大院長大,姜文將自己的成長經歷與王朔的小說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保留了原著的血與骨的基礎上,重新為整個故事注入了新的靈魂,在影片中融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回憶,以及個人的感情色彩。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因為時代的原因,父母大都不在身邊,比他們大的孩子都去了農村和部隊,在幾個主人公看來,這座城市是屬於他們的。

王朔和姜文從小都是在軍區大院長大,同時代的多個文藝創作者都與他們有著相同的成長經歷,因為從小受到的都是與戰爭有關的教育理念,加上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多是打一頓,所以他們這一代人做事風格簡單明瞭,不計後果,講義氣大過一切。所以童年時期的他們特別熱衷於通過打架了解決問題。

當他們開始創作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將那種狂野氣息代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不遺餘力的創作著一部部被那個特殊時期所影響的文藝作品。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陽光燦爛的日子》可以說將這一類創作推到了一個巔峰,姜文在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將自己的鏡頭對準這個時代,以此來審視它,在他的鏡頭裡,故事單純的被放在了對於那個時代長得的美好回憶之中,影片中的馬小軍與他的幾個朋友從小都在大院長大,熱衷於逃課,打架,有著向各種危險探索的野心,儘管如此,在他們看來,這個時代讓他們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去學習那些後來註定要忘掉的無用知識。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正是因為這樣純粹的敘述,讓整部電影變得更為純粹,使這部影片成為一部一流的青春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被現實與幻想所交叉的成長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主題其實並不複雜,它很純粹,也很直接,講述了一個關於男孩青春期成長的寓言,在充滿夢幻色彩的成長中,經歷的那些關於友情,關於愛情的故事。

據說姜文原本的七萬多字的劇本中,還包括馬小軍一幫人長大之後的故事,從現在普遍放映的版本來看,影片同時具備三個時空,包括幼年時期,少年時期以及成年時期,如果按照原版劇本去拍攝,影片過於之長,故而最終呈現的版本,將少年時期作為重點去展現,幼年和成年後的時空基本都是輔助性的展示。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幼年時空主要展示了馬小軍所生活的背景,以及通過這幾組鏡頭,充分的說明馬小軍這一角色的性格特點,在影片的開頭,馬小軍的父親就去了貴州公幹,成了他一直羨慕的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在貼近部隊的成長環境中,幼年的馬小軍就具備強烈的英雄主義:

我最大的幻想便是中蘇開戰,因為我堅信,在新的一場世界大戰中,我軍的鐵拳定會把蘇美兩國的戰爭機器砸得粉碎。一名舉世矚目的戰爭英雄將由此誕生。

幼年時期,王學圻所飾演的父親這一角色,就是馬小軍心目中的英雄,在父親出發前將自己脖子上的哨子交給父親,是對自己那個英雄夢的期盼。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帶著這樣的憧憬,影片進入了少年時空,這個時候馬小軍與自己的好友重新聚集在一起,童年的英雄夢發展成了一種無處釋放的原始的野性。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劉憶苦這個角色可以說是馬小軍這個時期的一種嚮往,長得精神,當過兵,打架手黑,迅速的成為這群小夥伴中的第一人,而這一切都是少年時期馬小軍所渴望能夠得到的,與之相反的是,馬小軍一直若隱若現的懦弱性格,在多數情況下他會表現出一種慫的形象。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在劉憶苦一行人去給傻子和洋搞報仇的時候,馬小軍一直拿著磚頭所在角落裡打轉,直到打完架,大家把對方最後一個人包圍的時候,才衝上去直接拍了那個人一磚,回去洗澡的時候,因為這一磚,說話都變得充滿了底氣。

影片中關鍵的女性角色,米蘭也基本是圍繞著馬小軍這種渴望成長的幻想而存在著,對於米蘭的詳細解析會在下一部分做整體的敘述。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成年時期,最後只是單純的在結尾的黑白畫面中閃現,成年後的一幫人坐著加長轎車,少年時期的目標劉憶苦被炮彈炸成了傻子,一幫人在車裡陌生而又熟悉的互相寒暄,

這一段落的黑白色調以及那種陌生的遊離感,已經說明了姜文對於那個時期最關鍵的表達,一夜之間長大,原本那種嚮往危險的野性力量也早已經被丟失在那段美好之中。

青春的荷爾蒙和性幻想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伴隨著馬小軍等人的有兩個女性角色,一個是陶虹飾演的餘北蓓,一個是寧靜所飾演的米蘭。這兩個角色基本承載了馬小軍青春時期的性幻想和蓬勃的荷爾蒙。

餘北蓓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劉憶苦帶來的,在2013年修復的藍光版本中,交代出餘北蓓就住在劉憶苦家裡,在人們好奇他和劉憶苦怎麼睡在一起的時候,馬小軍會趁只剩下他和餘北蓓的時候告訴對方,這樣容易出事,這個時候的馬小軍在懵懂的性意識中還保留著對於一份純真的幻想。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米蘭這一角色可以說是影片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女性角色,最初選角的時候,姜文認為寧靜並不符合原著中大颯蜜的描寫,所謂大颯蜜是北方的一種特有的形容詞,這類女孩,沒有公主病,你打架她給你遞磚,後來在管虎的《老炮兒》之中,許晴飾演的就是一個標準的大颯蜜。

寧靜最終還是用自己的演技征服了姜文,同時這部影片也可以說是寧靜的演藝生涯的一個巔峰。

整部影片隨著米蘭出現的有兩個關鍵性道具,兩個不同的鑰匙。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第一個鑰匙是對於馬小軍熱衷上開鎖後所打造的鑰匙的統稱,在遇見米蘭之前,他極為享受那種用鑰匙打開一把鎖時候的感覺,尤其是他熱衷於打開那些未知的門鎖,鑰匙成為了馬小軍探索大人隱秘世界的一種工具,他也是用這個鑰匙打開了米蘭家的大門,在床底看到了突然回家的米蘭。

這裡出現了第二把關鍵性的鑰匙,被米蘭用皮筋套在腳腕上的家門鑰匙,也是因為這個特徵讓馬小軍有了之後在警察局和米蘭回家的路上與米蘭相遇的段落,這把具象的鑰匙,成為了青春期馬小軍性幻想的一種美好向往。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影片講述到一半的時候,在老莫的生日會上,劇情突然急轉直下,姜文的旁白聲中,告訴觀眾,一直以來的故事都是馬小軍的一種幻想,這種表現充滿了青春的質感,少年時期的我們總是喜歡用情感去裝飾那些年少無知的回憶,讓一切看起來都變得美好而又順理成章。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這時候觀眾也知道對於馬小軍和米蘭的很多鏡頭大多都是幻想,馬小軍一開始並不認識米蘭,關於米蘭的很多記憶都是他所臆想出來,而這個鑰匙就是他這一切幻想的具象。

在修復版中,他得知米蘭與劉憶苦多次脫光在一起的那一刻,衝向了米蘭的家中,雨夜的表白讓兩個人相擁在一起,到了第二天米蘭依舊與劉憶苦親密的走在一起,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一般。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這個時候馬小軍的少年幻想基本已經到了破滅的邊緣,只需要他自己親手去粉碎這一場夢,脫光雙腳,衝進米蘭的家中,這個時候他已經不需要鑰匙就能打開米蘭家的房門,其實這裡有一個細節,馬小軍進去的時候米蘭並不在家,一扭頭卻又出現,這就更充分說明了,米蘭這個角色的不真實性。

馬小軍撲倒米蘭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拽斷了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皮筋,也徹底斬斷了自己青春期的美夢,當米蘭在混亂中把馬小軍反壓在身下的時候,馬小軍又一次慫了,推開米蘭逃離了現場。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馬小軍的少年時期,一個十八九歲的男生,他心裡對女孩子的想法比廁所還要骯髒,但同時他又在渴望一份純真美好的愛情,從幻想中開會時,在幻想中結束,他扯斷了自己那份純真,卻也無法直視自己內心的骯髒,只能快速的逃離現場。

而這一個男孩也真正的長大成了男人,自己少年時期的野性被徹底的丟在了過去。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無法超越的青春片

《陽光燦爛的日子》拍攝了25萬尺的膠片,創造了國產電影的記錄,拍到一半連投資人文雋都被拍跑了。由於拍攝週期過長,現如今看到的很多在陽光下肆意宣洩的鏡頭,都是在寒冷的冬天拍攝完成。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寧靜那張打開馬小軍性意識大門的照片,也是拍了無數次都不能讓姜文滿意,最後直接採用膠片進行拍攝,在23000多格中挑出一張最滿意的進行沖印。

從演員被敲定的那一刻開始,就被穿上了軍裝,送到了部隊的營房,給他們營造姜文他們小時候的環境來體驗生活。

《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場被幻想和野性包圍的青春

姜文這種偏執的製作,讓這部影片一經推出就享譽世界,17歲的夏雨,拿下了當年的威尼斯影帝,創造了95年國內最好的票房紀錄。

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沒能看到一部能與其比肩的青春電影,對於《陽光燦爛的日子》來說,它準確的拍出了一個男孩青春時期的那種迷惘與幻想,那種無所畏懼的野性與探索精神,而這些東西終將因為一夜之間的突然長大,被遺忘在時間的角落裡,再也無法被找回,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青春片,總是莫名其妙的長大,莫名其妙的撕扯。

卻沒有了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