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張飛,一個屠狗一個殺豬,又都是皇帝親家,誰的情商更高?

劍膽琴心蜘蛛俠


當今的職場都講究一個情商,智商已經不再是成敗的關鍵。

豹眼不太清楚情商到底是個啥東東,但感覺好像就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無論智商高低,能力大小,只要處理好與老闆、同事的關係,就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提出了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豹眼理解的也不很透徹,感覺就是類似於這個情商。

人畢竟是情感動物,需要溝通交流,處理好與老闆、同事的關係很重要,而且溝通、交流的方式也很重要。但豹眼認為,這僅僅是方式、方法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能力及作出貢獻,也就是要付出。

精緻利己主義者,情商都很高,但一切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縱然關係處得再好,無非是索取利益,對於社會、別人來說,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從這個角度來看,樊噲與張飛,情商都不是很高。他們雖然都是皇親國戚,並非依靠情商高就得到了利益。在豹眼看來,他們依靠忠誠度和能力得到的信任,而非是依靠情商。

樊噲的確是屠GOU的,與劉邦經常玩城管與小販的遊戲。劉邦吃GOU肉不給錢,樊噲見了就跑。如果情商高的話,樊噲就該主動搞好與劉邦的關係。既然呂太公慧眼識人,把千金小姐嫁給劉邦,就說明劉邦有非凡之處。樊噲就可以早點投資,做一個大賭注,為將來做打算。

但樊噲卻避之唯恐不及,直到劉邦答應把小姨子介紹給他時,才同意給劉邦吃GOU肉。

這哪裡還有情商可言,簡直是赤裸裸的交易哦。他就不怕劉邦將來發達了,嫉恨樊噲不給他GOU肉吃嗎?

至於說張飛是個殺豬的,這就是演義的說法,在史書中並沒有說張飛是啥出身。但不管是幹嘛的,但張飛這個情商也讓人捉急。

劉備對張飛非常的信任,在劉備與袁術交戰的時候,把老婆孩子都委託給他。這是老闆多大的信任哦,可張飛卻只顧喝酒,腦子裡就沒有意識到劉備老婆孩子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處理好老闆老婆孩子的事,比干好工作更重要。可張飛幹了些啥呢?

喝高了就鞭打同事曹豹,導致曹豹忌恨聯合呂布抄了劉備的老窩,把劉備的老婆孩子全給俘獲了。就這一點,張飛的情商就跟零差不多。

之所以張飛還能夠活著,是老闆劉備情商高。劉備清楚,就算是把張飛殺了,呂布也不會把老婆孩子還給他,還不如做個人情,收買一下人心。於是乎,說出了“老婆如衣服”的話。

張飛自然是感激涕零,關羽等人也感覺劉備仗義。這不是張飛情商高,而是人家老闆劉備情商高。如果劉備真的認為“老婆如衣服”,咋以後再也不敢把她們交給張飛保管了呢?不是不想難為張飛,是不放心哦。

就算老闆真的把老婆看做衣服,老闆可以說扔就扔,作為打工仔不能把老闆的衣服說扔就扔了吧?

哪個男人忙活一生,不是為了老婆孩子呢?就算曹操老婆孩子很多,但也沒有多餘的哦。難道劉備就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嗎?

如此看來,張飛的情商的確是差了不少。

但之所以樊噲、張飛混得不錯,並沒有因為情商不高影響了自己的前程,還是得益於他們的能力和忠誠度。

鴻門宴樊噲能夠挺身而出,保護劉邦安然脫險,這可不是連襟倆揹著老婆小姨子去偷雞摸狗,樊噲那是忠心護主;張飛國士無雙,素有萬人敵之稱,雖然好喝酒經常誤點大事,但畢竟對劉備忠心不二,而且勇猛無比。

如果沒有這兩點,樊噲、張飛的腦袋不管有幾個,恐怕早就不在脖子上了。

無論演義還是史書,基本都可以看出樊噲、張飛不是高情商的人。從他們人生經歷來看,情感高低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在很多情況下,忠誠度和能力更重要。特別是遇到優秀的老闆,情商就更不是主要問題了。

像劉邦這樣的老闆,不需要很高的情商,只要一腳就能把他踹醒,不需要啥交流、溝通的技巧,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就行。

但遇到袁紹這樣的老闆,情商就很重要了。不僅要具備能力,還需要很高明的溝通技巧。沮授、田豐都是一等一的謀士,之所以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就是建言的方式方法不對,你說曹操行,說袁紹不行,袁紹能高興嗎?

如果荀彧、郭嘉也如此,恐怕跟沮授、田豐的結局差不多。

因此,在豹眼看來,情商很重要,但要看老闆是誰。樊噲、張飛本人情商都不高,但遇到了情商都很高的老闆,所以才能夠混得風生水起。

這恐怕也是職場通行的潛規則吧。


豹眼看歷史


當然是張飛了。當年主張桃園結義的就是張飛。後來,劉備進攻西蜀,也是張飛義釋嚴顏,才使得進軍一路順利。

張飛,字翼德,今河北涿州市人。漢末,黃巾軍風起雲湧之際,他結識了劉備和關羽,決心為國效力。當時,是張飛提議,說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並聚鄉中勇士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由此,三人才正式開始了殺賊立功之旅。

從這段經歷上看,張飛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他絕不是隻會舞動丈八蛇矛衝鋒陷陣的一介勇夫。他心懷大義,對時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謀圖大事,也有清醒的認識,知道只有結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去奮鬥,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當時,他應當說比關羽比劉備站的高度不低。也正是由於順應了他的主張,才有了劉備後來的風生水起,才有了蜀漢政權的順利建立。換句話說,是他打下了劉備起家的基礎。

後來,劉備背離曹操,投奔劉表,遭到了曹操的追擊,在當陽長坂,劉備丟開妻子逃跑,讓張飛帶領二十個武士在後面掩護。那真是危急時刻。要知道當時曹操的追兵乃數萬之眾。二十個人去抵擋數萬之眾,可謂是以卵擊石,換個人不可能受命,換個人早嚇得腿軟了。但張飛沒有被曹軍的聲勢浩大嚇住,他欣然領命,就帶著這二十個人來迎戰曹軍了。但他並不是真的去以卵擊石,而是以他的智慧佈下了一個迷魂陣,讓曹操摸不著頭腦,不敢再前進一步。他是怎麼做呢?他領命後,引這二十人,至長坂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便教這些人砍下樹技,將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他自己則獨自橫矛立馬於橋上。這就讓曹操見了,還真以為他身後埋臧著千軍萬馬而不敢再向前了。據史書描寫,當時,他圓睜著雙眼,橫著他那杆丈八長的蛇矛,大吼一聲,我就是張翼德,誰敢與俺決一死戰?曹軍陣中沒一個敢上前的。三國演義中,更有精彩的描寫:他的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傑早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曹操在驟馬奔走間,帽子都跑飛了,是披髮奔逃。

而在劉備進入益州進攻劉璋時,張飛率隊沿江溯流而上,兵到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地段,他攻破巴郡,活捉了太守嚴顏。當時,張飛喝問嚴顏:我大軍到來,你為什麼不投降而膽敢抵抗?嚴顏回答道: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大怒,令左右拉出去砍下嚴顏的腦袋,嚴顏面不改色,說你砍頭就砍,吼什麼?張飛立刻露出笑容,親自為他解了綁繩,並取衣讓他換上,扶他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稱老將軍為豪傑之士。這一舉動,感動了對方,對方乃降。嚴顏的這一投降,為張飛的進一步進軍鋪平了道路,因為凡到之處,盡是嚴顏所管,他都喚出投降。有遲疑未決者,他說我都降了,你們還猶豫什麼?接下來,自是一路望風歸順,並不曾廝殺一場。

這就是張飛。可以說,張飛乃智勇雙全之人,又是懂得以情動人之人。

相對於張飛,樊噲就沒有這些動人之處了。樊噲最動人的,無非是項羽擺的鴻門宴上,他大口吃生肉的場面。從情商上講,他與張飛還真沒有什麼可比性。連韓信都覺得他不過是一個粗魯之人,羞於噲伍,這個成語,就是源自韓信對他的評價。



夢野豔齊


說起樊噲和張飛,哪個情商高,當然是樊噲的情商高。情商不高肯定挨刀!樊噲差點就捱了刀,結果竟然沒死。張飛結果就捱了刀,被部下殺死了。

實際上大家有所不知,張飛就是樊噲的來世,樊噲本是張飛的前世。樊噲本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水豹下凡,剛開始的時候無以為生,只能殺狗度日。遇著角木蛟下凡的劉季,箕水豹哪裡幹過角木蛟,所以劉季就吃定了樊噲,樊噲只好拿狗肉孝敬劉季。

當時的天下是老大亢金龍的天下,就是一掃六合的秦王嬴政。嬴政是亢金龍下凡,緊接著沒幾年角木蛟劉季也下凡了。亢金龍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時候,輪不到角木蛟出頭,所以角木蛟混的很差勁,竟然跟箕水豹搶食。

亢金龍秦始皇發覺東南有龍氣,就前來厭勝,這不來還好,來了被角木蛟劉季看到了。這麼排場,劉季說大丈夫應當如此才有派頭!由此就得了亢金龍的龍氣,增加了氣場。

到了亢金龍來到了沙丘,擱了淺,亢金龍就死了。亢金龍一死,由於龍氣沒有跟公子扶蘇接上,又被角木蛟得到一部分,於是劉季就化蛟為龍。

這時候箕水豹樊噲看到角木蛟劉季已經升級了,就緊隨其後,不再以屠狗為業了,搖身一變,變成帶兵打仗的將領了。

張飛就是樊噲的下一世,那時候殺狗由於出了樊噲,再殺狗不好意思了,因為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中的婁金狗說了,你上一世已經殺了那麼多狗,這一世就別再殺狗了。箕水豹就答應了婁金狗,不再殺狗,轉行殺豬了。所以張飛早期是殺豬的。


乙丙丁6


導語:

因為影視劇的誤導,很多人把樊噲和張飛類比成相似的人,那就是屠狗殺豬的莽夫形象。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兩個人之間雖然有相似的地方,卻也有比較大的差距。

樊噲和張飛都是皇親國戚,這一點不假。樊噲的媳婦兒是呂后的妹妹,所以樊噲跟劉邦,那是連襟關係。而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媳婦兒,所以張飛跟劉備是親家關係。

兩個人的情商其實完全不同,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就能發現,這兩個人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01樊噲和張飛,都曾經靠機智救過他們的主公。

劉邦帶著一幫兄弟們,擊敗了守城的王離大軍,從而順理成章地第一個進入了咸陽城。秦王子嬰奉上王座,顯然劉邦這就是要稱王了。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史記》

很多人不解劉邦為何要這個時候稱王,其實在關中稱王對任何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誘惑,因為當時的咸陽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財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1. 劉邦的行為觸怒了項羽,所以項羽出兵攻打函谷關,結果劉邦兵敗,只好前去赴宴。這一場鴻門宴,本身就是項羽要殺掉劉邦而準備的。
  2. 可是在宴會之中,樊噲忽然冒了出來,他跑到項羽跟前要酒要肉
    ,而且是大快朵頤,吃起來一點形象都不顧,完全是一副英雄豪傑的模樣。
  3. 項羽看到這樣的好漢,心裡非常高興,給了他各種酒肉。就這樣樊噲居然轉移了項羽了注意力,為拯救劉邦贏取了寶貴的時間。後來劉邦能夠順利逃走,這要多虧了樊噲的功勞。

劉備集團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只好到南方劉表這兒安家落戶。劉表給了他一個縣城新野,劉備在這兒度過了幾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可是伴隨著曹操大軍來得實在是太快,劉備只好帶著新野百姓逃難。結果因為行走太慢,所以被曹操大軍給追上了。

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三國志》

為了掩護劉備主力和百姓離開,張飛帶著二十來個騎兵,在當陽橋上等候著曹軍的到來。因為張飛比較勇猛,無人敢跟他較量。

而且張飛只帶了二十來個騎兵,所以曹操認為這一定是個埋伏,所以這件事成功化解了劉備的災禍。為拯救劉備集團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02樊噲基本沒有情商可言,張飛倒是情商蠻高。

樊噲這個人一輩子,所留下來的,基本上就是建功立業的事情,很少有提及情商這塊的事情。可能唯一提到的就是鴻門宴上吃肉的事情,稍微顯得有點情商。

此外,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比較勇敢的人。當年劉邦比較寵幸一個太監,常常跟太監在一起睡覺。手底下的大臣們沒有人敢去勸說這件事,可樊噲聽了這件事,立刻就跑過去找劉邦,告訴他難道他忘了秦始皇和趙高的故事了?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三國志》

劉邦聽了以後雖然有些生氣,卻還是哈哈大笑了起來,因為劉邦知道,樊噲是個心直口快之人,也只有他敢這麼說了。

相比較之下,張飛的情商就比較高了。比如說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張飛的情商就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當時劉備攻打雒城,久攻不下,還把軍師龐統給搭進去了。所以劉備就請諸葛亮帶著張飛趙雲進入益州。

  1. 當時張飛獨自領一路軍馬從陸路出發,攻城略地。在打到江州的時候,江州守將嚴顏死都不投降,張飛一怒之下帶兵打下了江州。
  2. 嚴顏也因此被張飛俘虜,張飛本來還比較生氣,可是看到嚴顏這位老將如此忠勇,心裡就有收服他的想法了。
  3. 所以他故意裝作生氣要宰了嚴顏,可嚴顏卻充滿了豪情壯志。於是張飛便將嚴顏給釋放了,並且引為上賓,對嚴顏非常尊重。

這一招最大的好處就是,張飛此後攻城順利多了,因為多了一個益州本地人引路,而且他禮賢下士的名聲也傳出去了,一路上基本上沒有什麼阻攔。由此可見張飛並不是一味只懂得攻城略地的武將,他的小心思還是蠻多的。

03樊噲命大,張飛的死則顯得很可憐。

漢高祖劉邦活著的時候,其實就對呂后干政的事情非常不滿了。可那個時候他歲數大了,很多事情都管理不到位。

這個時候劉邦剛剛擊敗了英布,身上的傷勢再次發作了。而北邊的燕王盧綰又開始作亂了。無奈之下,劉邦只好派遣樊噲前去鎮壓。

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太后及呂嬃讒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呂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則赦復爵邑。---《史記》

可回頭劉邦就後悔了,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婿,早晚會幫助呂后奪權。所以劉邦便吩咐陳平和周勃前去把樊噲給替換下來,並且要求陳平宰了樊噲。

  • 陳平將樊噲羈押以後,周勃取代了樊噲的職位。
    可這個時候一個問題擺在他們面前,到底殺不殺樊噲?陳平表示不能殺,因為劉邦老了,如果殺了樊噲,等到呂后真正掌權以後,那他們可就沒有退路了。
  • 這個時候恰逢劉邦病逝,陳平為了解釋清楚這件事,立刻飛馬前往長安,在劉邦面前哭訴整件事,並且表示他們沒有對樊噲下手,這是說給呂后姐妹聽的。這才保住了樊噲一條命。

張飛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本身就喜歡喝酒,而且喝醉了就喜歡打人。恰逢關羽在荊州被孫權的人馬給殺了,而劉備暫時還沒有報仇的計劃。

所以張飛日夜都在喝酒,想要借酒澆愁。可是這一天他喝醉了,鞭撻了範疆張達二人,而且看樣子十分嚴重。

這兩個人心想,與其被張飛給打死,還不如殺了他投靠東吳去算了。所以他們在夜裡趁著張飛喝醉酒在睡覺的時候,把張飛的腦袋割了送到東吳去了。誰也想不到的是,一代猛將,最後的結局居然如此淒涼。

總結:張飛的情商比樊噲要高。

其實我們從這些故事裡,就能夠看得出來,這兩個人的情商是有很大差距的。樊噲可以說是沒有情商的人,不過他運氣不錯,娶了呂后的妹妹。雖然也為他帶來了一些風險,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而張飛的情商則不簡單,據說張飛並不是樊噲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他家是殺豬的,可不代表他就是一個粗魯的漢子。

很多資料表明,張飛不僅不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還是一個小白臉,而且是文武雙全,尤其是書法的造詣相當高。很難想象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小白臉,在戰場上廝殺的時候,為何還能夠如此神勇。

《史記》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歷朝歷代開國功臣之中,粗中有細之人才能活到最後,也越活越好。就只有唐朝時期的陳咬金了,陳咬金本身就是一個大老粗,但精的又和猴一樣。所以這種粗中有細的人精才能活到七十七歲,安然而終。但樊噲和張飛,雖然同樣也是粗人,但他們兩人的智商和情商都遠遠不如陳咬金。樊噲後期倒是學聰明瞭,但他的轉變差點兒害死自己。而張飛乾脆就不提了,情商低到可怕,在蜀漢之中張飛屬於那種人見人厭的角色。張飛的死和他的低情商也不無關係。

樊噲曾是沛縣的一個殺狗屠夫,因為和劉邦是莫逆之交,所以在劉邦起兵後開始跟隨劉邦造反。樊噲作戰勇猛異常,每戰必爭先,立下無數戰功,所以樊噲非常受劉邦的重用。除此之外樊噲和劉邦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而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因此劉邦和樊噲的關係就更加的親上加親了。兄弟加連襟,簡直不要關係太好。有的時候很多人不敢說的話,不敢勸諫劉邦的事情,都得由趕快去做。畢竟疏不間親嘛。

除此之外,歷史上樊噲對於劉邦還有著救命之恩。楚懷王當年和眾諸侯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而劉邦先入關中佔據了關中之後,引起了項羽的不滿,所以項羽決定要滅了劉邦,劉邦拼著被殺的危險前去鴻門赴宴,其目的就是要說服項羽繞自己一命。在此期間樊噲持刀舉盾入宴會之上阻擾了項羽對劉邦的欺辱,在之後項羽賜給了樊噲生豬腿想要為難他,但樊噲直接就把豬腿給吃了。項羽看到樊噲的勇猛,也不敢在太過於逼迫劉邦,劉邦因此逃得一命。

但樊噲最為愚蠢的地方就是他在劉邦奪取天下之後開始一改之前大大咧咧的性格,開始深居簡出了起來。一個粗人一下人變了性格,這就不得不讓劉邦懷疑他。後來盧綰背叛劉邦之後,劉邦傷心欲絕,對於自己的臣子們越發的不信任。但還是有人對劉邦說“樊噲和呂后關係莫逆,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而劉邦早就對呂后插手朝政不滿了,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劉邦派遣陳平和周勃前去誅殺樊噲,但好在樊噲命好,在陳平和周勃還沒有趕到樊噲所處的時候,劉邦就病死了,而陳平和周勃忌憚呂后,因此也留了樊噲一命。

為什麼說歷史上張飛就是一個人人厭惡之輩呢?因為張飛這個人殘暴粗俗不堪,張飛經常鞭打士卒,所以在軍中張飛並不得人心,士兵只是害怕張飛,而不尊敬他。歷史上張飛的死也是因為他暴打了麾下將領張達﹑範強之後被二人刺殺。陳壽對於張飛的評價也是“暴而無恩”。而且蜀漢時期的臣子都十分的討厭張飛,歷史上張飛曾經想要到劉巴住所借宿,但劉巴並不願意搭理張飛。深知劉巴還說過“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怎麼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談”?可見其有多麼看不上張飛。蜀漢很多人也是迫於無奈才交好張飛。但對於張飛的人品並不認可。做人如此失敗,可見張飛的情商如何。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樊噲和張飛這兩個歷史人物,非常相似,他們都出身屠夫,都是皇親國戚,又都是勇猛過人的萬人敵。於是,就總有好事者,將兩人作各種比較。若論武功,兩人高下,真還不好評判,但若要比較兩人的情商,則樊噲遠非張飛所能比。樊噲絕非一個屠夫這麼簡單,他的情商甚稱一流。

張飛,留給世人映像最深刻的,當屬武力超群,在三國第一武功高手呂布面前,他都從不畏懼。但要說智商或者情商,最多隻能用“粗中有細”來概括。他最出彩的智謀,也只不過是二件事:

當陽橋頭退曹軍。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急追劉備的軍隊,並在當陽長坂,將劉備的軍隊擊潰。形勢萬分危急,張飛獨自立於當陽橋上,對著曹軍大喊:“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前來決一死戰!”。同時,讓騎兵在橋東的樹林裡,將樹枝拴在馬尾上,往來奔跑,揚起大量的塵土,故作疑兵。曹軍既害怕張飛的勇猛,又擔心樹林中的伏兵,沒有人敢上前追趕。劉備的軍隊因此獲救,最終才得以逃到江夏,與關羽匯合。

義釋嚴顏。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張飛率領荊州的兵馬,入西川增援劉備。當大軍到達江州時,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破城後將其生擒。張飛不但沒有殺嚴顏,還釋放了他,並以禮相待,將其引為上賓。最終感動嚴顏,自願投降。在嚴顏的幫助下,西進道路上的守軍,一路望風而降,張飛不費一兵一卒,平定了巴郡、巴西兩郡,順利到達成都,與劉備會師。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三國志》

樊噲與劉邦同是沛縣老鄉,是最早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人之一,對劉邦忠心耿耿,深得劉邦信任。後來又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與劉邦成了連襟,關係更加親密。最能反應樊噲情商和智商的,主要有四件事:

劉邦率領大軍一路攻打到達秦朝的都城咸陽,秦王子嬰不戰而降。順利進駐咸陽城的劉邦,被城中宏偉華麗的宮殿、貌美如花的女人和不計其數的珍奇珠寶所迷惑,消弭了鬥志,打算在咸陽常住不走了。劉邦手下眾多將領,也大都有這種好好享樂一番的想法,無人上前勸諫。大智若愚的樊噲,及時主動站了出來,極力勸劉邦要趕快離開咸陽。之後張良才藉著樊噲的話,做通劉邦的思想工作,離開秦朝的皇宮,回到霸上的軍營中。如果不是樊噲的力諫,繼續呆在秦宮享樂的劉邦,等到項羽趕到,會是怎樣的結局?樊噲的卓識遠見,非同尋常。

再看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更是智慧光芒四射。張良從宴會上出來,告訴樊噲情況很緊急。樊噲沒有絲毫遲疑,手持劍和盾,撞翻門口的衛士闖進大帳。怒髮衝冠、雙目瞋圓。項羽問明瞭樊噲的身份之後,叫人給了他一杯酒和一隻生豬手。

此時的樊噲,雖然很氣憤,但並沒有發作,而是先向項羽行禮拜謝。之後,再給他講道理,大概的意思是:我大哥劉邦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按照之前的約定,應當封王,但劉邦不但沒有要求封王,還對咸陽秋毫無犯,主動退回霸上等待你項羽的到來,可謂勞苦功高。而你項羽卻不問原由,就打算誅殺有功之人,你的所作所為與滅亡的秦朝又有什麼區別?天下的諸侯又怎麼能信服呢?我認為你項羽這樣的做法,將會失去人心,實在是得不償失!

這完全是站在項羽的立場為項羽著想。項羽完全被樊噲說動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客氣地請他就座。此時,如果換作是張飛,會是什麼結果?一定是手持長矛,衝殺進來,“項羽匹夫,休想傷害我大哥,拿命來!”試想想,有用嗎?

劉邦藉故起身上廁所,樊噲拉著劉邦就準備逃命。此時的劉邦,還斯斯文文地說,“我是借如廁的名義出來的,沒有辭行,怎麼辦?” 樊噲生氣地說,“大行不顧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是多麼的經典和睿智啊!

樊噲在整個鴻門宴上的表現,完全顛覆了他作為一個武夫的傳統形象。

再從樊噲對待韓信的態度來看他的情商。韓信雖然曾經是樊噲的領導,但後來被人舉報謀反,被貶為淮陰侯。而樊噲為舞陽侯,兩人的地位已經完全平等。更關鍵的是,此時的韓信,已經完全失去劉邦的信任,除爵位之外無官無職。而樊噲則正如日中天,深得劉邦和呂后信賴,是手握重點的大將軍,還是皇親國戚,勢力與威望已遠在韓信之上。而樊噲每次遇到韓信,都行跪拜之禮,稱韓信為大王,自己謙稱為臣子。韓信甚至轉身就說,與樊噲這樣粗鄙的人為伍,是人生的恥辱!但是,樊噲下次見到韓信,仍然相待如故。

如果是張飛,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在他的眼裡,除了他的大哥劉備和二哥關羽,他還真正信服過誰?尊重過誰?要是讓他聽到韓信的話,一定是“韓信,你這三姓家奴,看我不打死你!”如此來看,兩人的情商,孰高孰低,已經很明顯了!

劉邦晚年在征討黥布反叛的時候,中流箭受傷,回來之後就病得很厲害。一代梟雄,突然病得不成人形,就如同一代絕色美女,突然毀了容,自然不想見人,只讓一個宦官在宮中照顧,連續十餘天不與群臣見面。

這樣的後果非常嚴重,一旦劉邦不幸去世,那麼這個身邊的宦官,如果與人勾結,就完全有機會假傳遺詔,決定皇位繼承人。群臣中如絳侯周勃、灌嬰這樣的人物,都不敢進宮。這個時候,又是樊噲挺身而出,帶領群臣闖宮而入。這也只能算是壯舉,接下來的一番話,就足見其情商和謀略了。

樊噲見到劉邦之後,痛哭流涕地說:“想當初陛下和我們一道從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麼樣的壯舉啊!而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憊不堪啊!”言下之意,您帶領我們打天下,是偉大壯舉,您是天底下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如今疲憊不堪,是因為奪取天下時奔波勞累所致,這不會影響您在世人心中的偉大光輝形象!

“況且您病得不輕,大臣們都驚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見我們這些人來討論國家大事,難道您只想和一個宦官訣別嗎?再說您難道不知道趙高作亂的往事嗎?”這是一語中的。您不想見我們沒關係,只是後果很嚴重。您難道想讓秦朝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詔,私自廢立的事情發生嗎?還有下半句,樊噲沒有明說,但彼此都懂了,那就是:您難道想讓大漢的江山,也二世而亡嗎?

這話說到劉邦的痛處了。劉邦聽了樊噲的話,苦笑著從床上爬起來,接見群臣,處理政務。

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絳、灌莫敢入。十餘,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相比張飛,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只知道日夜喝酒,借酒澆愁,喝醉了酒還任意鞭撻身邊的親信,最終被親信範疆、張達所害,腦袋都被割下送到敵國東吳。一代猛將,最後結局淒涼。

此時,如果還有人跟我說張飛與樊噲的情商與智商相當,我真想跟他急!


晨風曉月趣歷史


雖然樊噲和張飛一個是漢初名將,一個是漢末名將。但兩個人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給人形象都是五大三粗,豹眼虯髯。但真要細細對比,似乎樊噲的情商更高。至少從史書記載看,樊噲在政治上、為人處世上比張飛更成熟,比張飛看問題也更深刻。



比如,當劉邦帶兵進入咸陽,曾經的小小亭長,不入流的小官,見到了金碧輝煌的王宮,很快迷失了自我,想要入住皇宮,實現自己“大丈夫當如此也”的夙願。在眾將都在分搶財寶的時候,是樊噲第一個勸諫劉邦,展現其清醒的政治頭腦。比如,在鴻門宴上,面對萬分危急的情況,樊噲奮不顧身衝進營帳,並義正辭嚴指責項羽,功高不賞,一番慷慨陳詞,說得項羽啞口無言,成功打破殺局,讓劉邦成功脫身。在商議辭行時,樊噲主張不辭而別,說了一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立即被劉邦採納。比如,在英布叛亂時,劉邦正在生病,誰也不見。十幾天後,樊噲再也按捺不住,帶領群臣闖入宮中,只見劉邦正枕著宦官睡覺。樊噲說陛下生病,不合大臣們商議大事,卻和一個宦官呆在這裡,難道忘了趙高的事情了嗎,最終劉邦帶病出徵,平定英布叛亂。


而張飛,由於《三國志》記載比較簡潔,只記載張飛據水斷橋,呵退曹兵,義釋嚴顏、大戰張郃等寥寥幾件事,主要突出其勇武,雖有義釋嚴顏之舉,也指出張飛敬愛君子不體恤士卒的性格缺點,而最終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殺。這也表明張飛的情商還是有重大缺陷。但是因為張飛敬愛君子,想必在蜀漢上層名聲不差。

而樊噲帶領群臣直闖劉邦寢宮,也可見樊噲在群臣中是有一定威望的。特別是樊噲在韓信被貶成淮陰侯後,仍然對韓信畢恭畢敬,見到韓信行跪拜之禮。可見,他是很會處理與同僚關係的。再加上其政治上的清醒,要在張飛之上。


一壺清茗品春秋


樊噲與張飛屠夫身份: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

大概意思就是:舞陽侯樊噲是沛縣人,以殺狗賣狗肉為生,曾經和漢高祖一起隱藏在鄉間。

樊噲確實是屠夫出身,以屠狗為生,但在歷史資料與《三國志》中並未記錄說明張飛以前的事蹟,以殺豬謀生,只是在電視劇中把張飛塑造成了殺豬匠。

也正因為樊噲以前是以屠狗為生的,在後面跟隨劉邦戰鬥中才回殺人如麻,建立赫赫戰功,可以說樊噲的軍功都是用人頭堆起來的。

當初樊噲經常跟隨在劉邦的身邊,劉邦在濮陽攻打章邯的軍隊,攻城的時候樊噲最先登城,斬首二十三人,被賜爵為列大夫。後來又跟隨劉邦攻打城陽,又是最先登城,同時還打敗了秦將李由的軍隊,斬敵首十六級,被賜上間爵。在成武,樊噲跟隨劉邦圍住了東郡守尉,擊退敵軍,斬敵首級十四,俘虜十一人,被賜爵五大夫。在後來的戰鬥中又是率先登城的,殺死察兵的頭目,斬敵首六十八人,俘虜二十七人,被賜卿爵。在隨後的戰鬥中殺人無數,不斷升爵。

樊噲與劉邦關係: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大概意思就是:樊噲因為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為妻,生下兒子呂伉,因此和其他將領相比,高祖對樊噲更為親近。

也就是說樊噲是劉邦姨妹的丈夫,是呂后的妹夫,還把自己的兒子姓呂。直接成了皇親國戚,與呂家拉進了關係,有呂后作為靠山。

再看張飛與劉備的關係:

很多熱愛三國的小夥伴肯定會說:“這還用說嗎,張飛與劉備是結拜兄弟!”是的,在《三國演義》裡張飛與劉備確實是結拜兄弟。

《三國演義·第一卷》:“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但在歷史記載中並沒有說明張飛與劉備是結拜兄弟,最多也只是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提到:“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大概意思就是:“劉備在家鄉招集兵馬,關羽和張飛擔任他的護衛。劉備任平原國國相後,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管所轄軍隊。劉備與關、張二人連睡覺都同一張床,親如同胞兄弟。關、張二人在大庭廣眾之中,整日侍立在劉備身旁,跟隨劉備對敵作戰,從不懼避艱險。”

《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張飛字翼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意思就是:“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年輕時與關羽一道侍奉劉備。關羽比張飛年長几歲,故張飛把關羽當作兄長侍奉。”

最多就是說明張飛與劉備、關羽關係好而已,除了《三國演義》裡就並沒有提到張飛與劉備是結拜關係,更別說是什麼親屬關係了。

至於樊噲與張飛誰情商更高,個人認為還是樊噲情商更高一些,樊噲懂得經營關係。把自己與呂后捆綁在一起,成為了呂后的妹夫,才在最後劉邦要殺樊噲的時候救了自己一命。

而張飛就不一樣了,莽夫一個,對下面人嚴苛,導致最後被自己手下殺掉。

各位看官有其他不同看法的,歡迎評論留,說出你自己的看法!

參考文獻:《史記》《三國志》《三國演義》


熠良晨


英雄每多屠狗輩,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屠狗輩裡的英雄就要屬西漢的開國開國大將樊噲和三國時期的蜀漢車騎將軍張飛了。樊噲和漢高祖劉邦是連襟,就是呂皇后的親妹夫。而張飛除了是蜀漢王劉備的結義兄弟還是劉備的親家,因為他兩個女兒都嫁給劉後主劉禪。大女兒是敬哀皇后,二女兒是張皇后。雖然兩人都是屠夫出身的下層階級的人士,但是他們有共同的機遇都生在亂世。兩人在亂世中憑著拳頭和勇猛無比,不怕死殺出了人生的輝煌,最後都拜將封侯,流芳千古。

雖說這兩人都是粗人,但是他倆人卻有一定的情商,甚至高過一些文臣。先說樊噲:

西漢開國大將軍、楚王韓信被漢高祖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擒獲後,便將其貶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師洛陽。

在漢朝諸將中,舞陽侯樊噲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他個性開朗,一向勇悍又重義氣,且對淮陰侯的軍事才華一向十分推崇,多次向韓信示好,想跟他交往,卻總是得不到韓信的垂青,兩人處於郎有情妾無意的狀態。

這次韓信左右無事,便想順路去他家玩一玩,韓信自己認為人生很無趣了,找個粉絲聊聊天也不錯,至少可以滿足一下自己可笑的。

樊噲一見自己的偶像親自登門拜訪,不勝歡喜,二人話不說竟撲通跪下,激動萬分的說道:大王乃肯光臨臣之寒舍!臣是榮幸之至。

淮陰侯大驚,連忙說我不做大王好多年,你這麼喊我好害羞的,而且陛下聽說也不妥。樊噲自覺失言,趕緊改口,並延安入坐談,大擺酒席,招待韓信飲酒。在所有臣工都對淮陰侯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樊噲卻毫不避嫌的交好於天,這麼好的朋友哪裡找去,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讓樊噲怒火中燒,起的簡直要吐血。

事情是這樣的,淮陰侯起身告辭的時候,樊噲又恭恭敬敬的親至門前拜送,完了起身剛要回府,就遠遠聽到淮陰侯的苦笑聲:“生乃與噲等等為伍!”此話直譯就是:我韓信此生,居然淪落到要和樊噲這號人為伍了!悲哀呀!

這句話傳入樊噲耳中,樊噲頓時氣炸了!——與我為伍很丟人嗎?我好歹也是一朝名將,大漢元勳,曾在鴻門宴上生


海納百川233699882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他管劉邦叫姐夫。張飛則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同時又是後主劉禪的老丈人。在個人地位上張飛稍勝一籌,那麼,如果要比較他們的情商,誰會勝出呢?以下詳解:

危機處理:鴻門宴樊噲生吃豬腿,長坂橋張飛據水斷橋

劉邦攻破咸陽後,將軍隊駐紮在霸上,沒有去見項羽。此時他手下有人向項羽告密,稱劉邦要稱王,項羽得知後大怒。劉邦赴鴻門宴謝罪,席間,項羽手下項莊舞劍,準備刺殺劉邦。但劉邦在去鴻門之前已經收買了項伯,因此項伯也舞劍護住劉邦,此時情勢非常緊急。

樊噲闖入大帳。逼視項羽。項羽佩服他的膽量。並賜給他酒喝,又令人賜他豬腿,侍從故意給了他一條生豬腿。樊噲就用盾牌作墊子,將生豬腿放在上面,拿劍一塊一塊切著吃。項羽見狀大為讚歎。樊噲告訴項羽,說有人想陷害劉邦,項羽沉默不語。這時劉邦趁機藉故去廁所,得以脫身。

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 劉琮不戰而降,劉備被迫南逃。曹操派虎豹騎急追,於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劉備軍隊被擊潰逃走。此時張飛負責斷後,張飛令二十餘騎在樹林中來回奔走,使林中塵土飛揚,以做疑兵。張飛自己立於當陽橋上,據水斷橋,對著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翼德,可來決一死戰!”曹軍都害怕張飛的勇猛,又疑林中有埋伏,所以就退兵了。劉備軍逃過一劫。

由上可見,在處理危機時,兩人情商相當。

人際交往:樊噲謙遜,張飛要強

樊噲在老家賣狗肉時,劉邦天天來白吃。樊噲沒辦法,只能躲著他,但有時被劉邦找到了,還是乖乖給他狗肉吃。後來,劉邦沒收了他的刀,他就改用手撕狗肉賣。要知道,打架劉邦是打不過他的,而且劉邦當時還未發跡。只是樊噲不想與他計較而已。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一次,他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此時樊噲已是劉邦的姨夫,但他仍然很謙遜。

張飛對待諸葛亮,就沒有樊噲對韓信那麼尊敬。別外,張飛在待人接物方面沒有什麼耐性。一次,張飛到劉巴家就宿,劉巴卻不理會張飛,這使張飛十分惱怒,他一度要歐打劉巴,但被勸阻了。

由上可見,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樊噲情商比張飛高。

處理上下級關係:樊噲能死裡逃生,張飛死於部將之手

劉邦臨死前,為了防止呂后弄權,下令陳平立即處死樊噲。但陳平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加上樊噲平時的人緣好,就沒有當場處死他,而是押送回京。剛到半路,陳平聽說劉邦死了,就把樊噲放了,樊噲憑藉良好的人緣逃過一死。

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張飛為報關羽之仇出征東吳,出兵前,他喝醉酒後鞭打士卒,部將張達﹑範強不堪忍受,趁夜晚潛入張飛營帳,用張飛身上的新亭侯刀斬下張飛首級,連夜叛逃東吳。

由上可見,在處理上下關係方面,樊噲情商比張飛高。

結語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可知,樊噲情商比張飛情商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