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哪里来的?

手机用户二八


新冠病毒发源地.狭义上代表了病毒的来源.用人类的眼光来臆想是某地创造了病毒.在心理暗示自己是被伤害方,来谋以自身的心理和道德高点.广义上发源地可以更好的研究病毒的起源与发展的脉络.以发源地的脉络更好的控制疫情与开发药物.自从发现美国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图谱上更加相似.这次新冠病毒的起源地之后外网的新闻,与咱们得公知和大v已经不在敢讨论发源地的事了..


你哎叶


新冠病毒,据我看电视看新闻的总结。是去年澳大利亚大火。从森林里面飞出30万只蝙蝠,还有其他野生动物带出来的毒。我原先去过香港,贩卖过东西,澳大利亚过香港来东西。也有很多的走私物品。走私物品呢,其中也有很多的穿山甲鳞片。穿山甲鳞片听说是几种药品必须用的。所以说病毒可以被人类带着到处走。


黄鹤千里


我是武汉人,目前我只知道,汉口华南海鲜城那片,疫情非常严重,是最早发病的地方。有朋友肯定会说,人家一家四口在里面住了40多天没有事啊!什么有有另外啊,我每天下楼有一次摔得鼻青脸肿。我发现这家,没有老人,没有其他基础病,免疫力强。不是第五个也可以这样幸运的。


集成墙面安装


病毒是哪里来的?

其实自然界里自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霉形体,这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病毒在人类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了,只是随着进化,病毒为了生存,在不同物种之间生存,然后随着进化变异,然后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

所谓的病毒传播,也是病毒为了自身生存的原因,如果致死率高,病毒自身存活的时间也很短。如果致死率低,那么病毒就会与寄主共同生活很多时间,并且传播更多人,种群不断扩大!

例如有些病毒在长时间寄生在人身体内,没有发病,最后跟人的适应,成为了人正常携带的病毒,而不会导致人生病!

这次新冠病毒,还没有定出来出处,一是完全之前没有先例,确定病原主需要时间!二是所谓的病毒基因改造,这个也不好说,需要确定改造基因片段证据,还需要原病毒样本,不能盲目确定就是生物战!毕竟现在来说全球的“人”都是病毒的受害者!

所以新冠病毒哪里来的,不能盲目虚假传播信息!

相信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一定会弄清楚!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中国加油!



佳叔看世界


我想说,不仅仅是新冠状病毒,所有导致我们危险的病毒都是在我们贪婪索取的大自然中来的!人类无休止的索取,肆无忌惮的破坏,惨无人道的杀戮,无知愚昧的尝试,沟壑难填的欲望……宇宙乾坤,能量守恒,冥冥之中,皆有轮回!也许就是佛学之中的因果报应吧!也许真的会有一天,让人类走向灭亡的可能不是战争,不是大型灾难,而是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引起的一场看得见瘟疫!


太阳6248182377833


米国来得



龙兆典当


病毒是从美国流感 及其他传染病交叉感染形成 :如流感本身就是种呼吸道传染病了 加上 甲肝 乙旰 或者性病 梅毒 淋病 等一些病人无急时分隔 形成几种细菌交配滋生微生物细菌变性变种病毒而成!建议新冠病者要1日多次口嗽甲硝唑液 杀死口腔呼吸道及鼻孔病毒细菌一一阻止减轻从空气中传染!


幻想创新


关于新冠病毒的来源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准确的消息,网上有很多传言,有的人说是美国投放的毒,有的人说是湖北的华南海鲜市场传出来的,毕竟最先发现病毒的人是在湖北的海鲜市场。 但是病毒真正的发源地不一定就是在我们中国,现在国外也传染的很严重,那些说是美国投毒的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些都是不靠谱的说法。 我们的专家团队一直在努力的查找病毒来源和研究如何预防治疗病毒的药物,在事情没有落实之我们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配合等待我们的专家团队给我们答案。



二吖萌妹子


可能来自外太空……



芳丛阁的日暮时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咱们中国疫情防控的进展非常迅速,湖北之外的很多城市已经很少发现新增的患者,开始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万,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和美国都出现了社区传播的迹象。因为患者基数庞大、传播隐匿性强,我们人类可能将不得不面对和这种病毒、这类传染病长期共存的新趋势。

由于这次新冠病毒是2019年冬天从武汉流行起来的,而且最初不少患者都和武汉地区的华南海鲜市场有过密切接触,因此一直以来的一个主流认知是,这种病毒的源头就在武汉,就在华南海鲜市场。在新冠病毒刚开始流行的2019年,武汉地区的医生们根据患者的生活轨迹,推断出“这种疾病大概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系”。这当然是很合理的推测。这个推论对于他们准确和及时地认识到这种全新疾病的存在,有很大的帮助。这不难理解。新冠肺炎的症状本身并不特别典型,不容易和其他的病毒性肺炎区分。在疾病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病原体是什么,更没有基于核酸或者抗体的疾病检验手段,要是连“华南海鲜市场”这个抓手都不存在,医生们就更难确认他们面对的是一种什么疾病了。不过,即便是在2019年12月份,也已经出现了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实际上,目前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就没有去过那个市场。这就让这种病毒的源头变得扑朔迷离。我得强调一下:有些早期确诊的患者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密切接触,这本身既不能说明新冠肺炎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也不能说明新冠肺炎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联系。道理稍微有一点绕,但是我相信你能够理解:虽然这位患者是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发病的患者,我们有时候会叫他“一号病人”,但他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也就是所谓的“零号病人”或者“初始病例”呢?我们并不确定。也有很大的可能是,那些更早发病的患者由于症状轻微,没有就医自己就好了;或者他们就医了,但是被医生当成其他疾病治疗了;又或者虽然他们感染得早,但是潜伏期更长,所以反而发病时间更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早期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患者,完全可能是被这些至今还没有找到的患者感染的。基于同样的理由,尽管武汉特别是华南海鲜市场周边是本次疫情的暴发源头,这是有充分依据的。但是,我们实际上也没有证据证明新冠肺炎就一定是起源于武汉,起源于华南海鲜市场。新冠病毒确实有可能是在其他的时间和地点第一次进入人体,然后开始人际传播的。这种一开始比较“安静”,突然在某个环境因素催化下开始暴发的传染病,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说著名的1918年大流感,在1918年初暴发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凶险,但是在当年夏天,流感病毒突然进化出了超高的致死能力。这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进一步证明了病毒溯源研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规律和进化历史。

想要搞清楚病毒的真正源头和传播路线,一个办法就是先从武汉、特别是华南海鲜市场入手。毕竟那里仍然是最可疑的地点,不是第一现场,也是第二现场。

但麻烦的是,因为2019年12月底武汉的医生就推测新冠肺炎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所以当地有关部门在2020年元旦就已经关停和清理了那个市场,市场内贩卖的各种动物也不知去向。这个操作本身当然是合情合理的,但遗憾的是,清理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采集那些动物样本,留待日后研究。所以现在,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那个市场里贩卖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身上,是不是真的携带新冠病毒了。历史上,在SARS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锁定果子狸作为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正是因为他们在SARS暴发地附近的市场里的果子狸身上,找到了一种和SARS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99.8%的病毒。尽管后来中国的疾控部门宣称,他们从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也就是土壤和水里,检测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但是这种环境检测的作用,远不如真的找到一只或者一批确实携带病毒的动物标本。当然,我猜想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追踪海鲜市场的工作人员和进货渠道,进一步寻找可能的病毒源头。但是这些研究,可能需要等到武汉地区的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才有可能开展。

既然如此,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采用第二个办法——利用病毒基因序列变异和进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病毒样本,去做追根溯源的工作。

这个研究的逻辑本身很简单。我打一个通俗的比方。比如,我们从三个患者身上分离出了新冠病毒,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序列,发现患者1身上的病毒有基因突变X,患者2身上的病毒有基因突变X和Y,患者3身上的病毒有三个基因突变——XYZ。那么,一个最简单的推测就是,病毒的传播应该是1早于2、2早于3,并且它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基因突变。这个时候,如果你又找到了第四个患者,他身上的病毒没有XYZ的突变,但是有突变W,那你也可以推断,这个患者身体里的病毒,大概和患者123的关系更远一些,可能不是一个家族的。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进化生物学家们一直在用类似的办法分析地球生物彼此的关系。在2004年,中国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绘制了SARS冠状病毒的传播和进化路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过去这段时间,有三篇论文陆续发表。

2020年2月22日,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在论文开放平台上发了一篇论文;

2020年3月2日,协和医学院、疾控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另一个开放平台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

2020年3月3日,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上发表了另一篇。在这三个研究中,他们都用了刚才咱们说到的这个思路,研究新冠病毒的源头和进化传播路线。

三项研究的思路大同小异,但是结论有些技术性的差别。我们就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那项研究,来具体看看科学家们到底做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在这篇论文里,科学家们分析了从世界各地的患者身上分别提取的90多个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并根据这些基因序列的差异大小,把它们分成了ABCDE五组。然后利用咱们刚才讨论的逻辑,以及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的假设,猜测了不同组别之间的传播顺序,结论大致是A-B-C-D/E。而在这个进化和传播链条上,武汉地区采集的病毒主要属于C组,A组和B组的病毒样本则来自武汉之外。其中,A组来自深圳患者,B组来自美国患者。既然更古老的病毒来自武汉之外,于是研究者们就得出了“病毒可能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只是在华南海鲜市场暴发”这样的推论。实际上,对于“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出现在武汉”这个说法,我也一直是比较怀疑的。一个直接的证据是,至今为止完成了基因组测序的新冠病毒大概有130多个,它们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但是这些病毒之间基因序列的差异非常微弱,没有明显的变异和进化方向。这一点和2003年的SARS病毒截然不同,SARS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一直在发生高强度的变异。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这次的新冠病毒已经进化得很适应人体,不需要再进化了。我们知道,新冠病毒是一种来自动物的病毒,在进入人体之前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去适应人体。所以,可能的解释只有两个——要么这个病毒在去年12月第一次进入人类世界的时候,就恰好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各种特性;要么就说明,它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经进入人类世界默默传播一阵子,逐渐进化出了适应人体的特性,然后才在武汉暴发。我个人会觉得,后一个解释更符合常理。

但是猜想归猜想,再合理的猜想也需要具体的研究数据做支撑。而刚才这项研究看起来很合理,但本身的说服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强。

这里面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根据基因组序列的变化给病毒分类,进行传播和进化链条的研究,本身当然是重要的研究思路,但是这些研究必须和病毒在真实世界里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比如前面提到,携带A组病毒的深圳患者和携带B组病毒的美国患者,虽然确实是在深圳和美国华盛顿州被确诊的,但是仔细调查发现,他们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这段时间,都曾经在武汉旅行和探亲。考虑到那时候,武汉地区已经有了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有些模型估计至少有数千人的规模),那这些患者在武汉停留期间被感染的可能性,显然比他们在深圳和美国被感染的可能性大得多。而且,虽然这些患者可能并没有亲自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但我们仍然无法确定他们是不是被某些华南海鲜市场的密切接触者传染的。也就是说,这个证据本身并不能说明更古老的A组和B组病毒不是起源于武汉地区、不是起源于华南海鲜市场。说得更广泛一点,基因组信息要结合大量真实世界的信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根据基因组序列的变化把病毒分成几类,如果每一类都正好对应了病毒传播的时间、地域、路线,或者对应了病毒的繁殖速度和毒性的变化,又或者对应了人被感染之后症状的差异,那就可以很放心地说,这种病毒的分类是有生物学现象的支持的,是有道理的。而现在,这三项研究提出的病毒分型,在基因组序列层面当然是成立的,但目前都还没有找到生物学依据和支持。因此,这种分类的价值以及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这项研究的说服力没有那么强的第二个原因是:利用基因变异的规律分析病毒的传播和进化链条,这个方法成立的前提是,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大量的基因变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分析这些基因变异寻根溯源。但是刚才也提到过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突变其实非常稀少。在至今被测序上传的130多条病毒序列中固然发现了100多个突变位点,但是大量的病毒只携带区区几个基因突变,而且彼此之间的基因突变还不重叠,没有形成特别明确的“热点”。这就给绘制它们的传播和进化链条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还是打个通俗的比方。刚才咱们讲过患者1、患者2和患者3的例子,但如果这三个患者身上病毒的基因突变不是X、XY、XYZ,而是XY、XZ和W,我们就很难判断他们三者的传播顺序了。当然,你可以大概猜!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简单小结一下:

1. 从科学上说,我们确实还不知道新冠病毒真正的源头是哪里。它可能源自世界上任何地方,然后在2019年12月的武汉出现了第一次大暴发。2. 鉴于华南海鲜市场内的动物样本可能已经被破坏,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利用病毒基因组序列绘制传播和进化链条,找到病毒的最初源头。这正是这次我们讨论的三篇论文试图解决的问题。它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都是合理的,但是目前我们掌握的病毒基因组序列数量太低、代表性太差,类似研究的结论可信度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3. 在掌握更多的数据得到更可靠的结论之前,武汉地区仍然是最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和分析的第一或者第二案发现场。分析武汉地区病毒的传播规律、人群的历史感染率,是研究课题的重心。4. 想要真正展开这样的研究,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武汉地区内部的新冠肺炎患者,做大规模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这本身应该没有特别大的技术障碍。目前在不少地方,给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做核酸检测已经非常常规,用同样的样品做一下基因组测序也很方便。而且,我们还需要一个机制来保护检测者的权益,也保证这些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分享和使用。5. 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如果能够结合真实世界的信息,特别是患者发病的时间、地点、症状,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帮我们彻底搞清楚病毒的传播规律,设计相对应的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