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大家逛街买东西,是中意后买了就走,还是不断想找到更高性价比的,总觉得会有更好的在前头?

我老公属于前者,而我之前一直属于后者,所以他不喜欢跟我一起逛街,太累人,后来,我也发现这样得不偿失,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想改也不是那么容易。

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们姐妹,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款式,总之就是多比较,最后再找性价比最高的付款。

我也是这么践行的,所以每次买东西总是忍不住货比三家,不比下,总觉得自己会吃亏,不比下,总觉得会错过更好的。

记得五一假期,我去买衣服,被一家店橱窗展示的裙子吸引了,进店试了试,很合身,就是价格稍微贵了点,店员极力推荐,说这款卖的非常好,M只剩下一件 ,穿着那么合适,不买会后悔的。

这时候,我货比三家的想法又冒了出来,这才逛了一家店,也许会有更好看,价格也适合的款式,所以不论导购如何劝说,我毅然换了下来,接着逛。

继续试过几套衣服,对比了下价格和款式,觉得还是第一家的裙子性价比最高,而且最中意,于是又跑回去买,结果,你猜怎么着,我要的码数没了,剩下的那件M被人买走了。

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你知道我当时内心的感受吗?非常不爽,感觉属于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又非常懊恼,感觉白白逛了一大圈,结果一场空,店员一副早跟你说过你不信的表情,也让我非常郁闷。

后来,我就非常不爱逛街,也不爱买东西,因为会耗费我太多时间和精力,那种纠结的过程,让我非常难受,我想要摆脱这种情绪,却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干脆避开。

直到我看了一篇文章,说到“秒买”也是一种能力,我才发现,我从小养成的货比三家的“好习惯”,现在成了我的购物障碍。

在爸妈那一代,购买商品一般是在市场,产品良莠不齐,价格也不透明,想要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全靠自己实物比对和讨价还价,所以爸妈教我们要货比三家。

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但是现在买东西一般去商场,东西都是明码标价,质量也差不太多,货比三家的作用就不太明显了,而且现在时间才是最宝贵的,所以有必要培养自己快速做出选择的能力。

弄明白这一点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周末,我给自己买了一个双肩包,两分钟就搞定了,没有懊恼,没有纠结,快速解决,那种感觉非常爽。

过程是这样的,我的背包坏了,今天带娃去逛商场,主要是给她买纸尿裤,顺便也给自己买个包。

买完纸尿裤出来,旁边一家鞋店,我看到也挂着几款包,就进去了。因为主要卖鞋,包的款式很少,我就绕了一圈,看到有款双肩包还不错,试背了下,问了价格,就付款了。

这么干脆利索,我老公都不太习惯了,在我准备买单的时候,不断问我,确定不再逛逛?看准这个了?确定喜欢?在我付款了之后,一脸震惊的看着我,仿佛不认识我一般。因为我向来买东西磨磨唧唧,纠结再三,这次这么迅速的拿下一款包,还是价格不便宜的包,改变确实有点大。

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我这个践行货比三家二十几年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么速度买完走人的呢?秘诀就是,对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心里提前筹划好,包括款式,材质,承受价格等等。

比如,我想要的是双肩包,特点要轻,款式简单,夹层够多,容量够大,可以当妈妈包使用。而我选购的这款包满足了这些条件,材质是帆布的,既轻又防水,款式也很时尚,三个夹层,背后还有一个放手机和证件的暗袋,很能装,雨伞,尿不湿,奶瓶,纸巾,湿巾随便放,关键价格在我的预期范围内,既然满足了我全部的条件,没有不下手的理由吧,所以我就买了。

原来对我这种纠结症患者而言,只要掌握了方法,秒买也不是不可能,我终于克服了我的购物障碍,原来买东西可以这么爽,突然就有点爱上买买买了。

经历过“货比三家”的纠结,才发现“秒买”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