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家用汽車後,最後悔的是什麼?

東東是一個土豆


我不太知道家用車是個什麼概念?什麼樣的車型屬於家用車?是不是除去麵包、皮卡、拖掛、微卡、廂貨、輕客都屬於家用車?所以概念的模糊讓我無從具體回答問題,不過可以分享一點點自己的看法。

買車是大事,畢竟要花很多錢除去,所以我們都會想買一輛質量好、舒適性高的車,所以常年糾結我們的問題也就那麼多,我們就在這裡討論一下,我不是專業的車評人,所以只從個人角度的經驗去說。

①是選國產還是合資。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讓人很糾結的事情,首先我們要客觀承認國產車與合資車去比較確實還有差距,畢竟造車是個綜合性的工業生產過程,不是單個企業的事情,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最終反映的也是整車問題。豐田不會去生產輪胎,奇瑞也不會製作玻璃,可一旦輪胎和玻璃出現問題,我們就會罵豐田和奇瑞。所以我們要看到其中的差距不是在某個產品上,而是綜合實力上,這裡面既有品控的事情,也有合作監管的方面,絕非一企之力可完成,再加上我們的汽車工業畢竟發展時間短,更要以包容心態來看待。從現在的市場產品看,國產車也越來越優秀,瑞虎、領克、WEY、寶駿、吉利、哈弗、比亞迪等品牌都有優秀的產品出來,它們的品質與合資不相上下,絕對值得信賴。就像我喜歡微型車,smart買不起,奧拓雖然都不錯,可畢竟淘汰了,同樣價位我可以選擇寶駿310。所以合資不再是首選,工業化生產無論那款車型都會有小毛病,我們重點要看的是車企的服務,只要服務好,沒有什麼不能放心的。如果我的寶駿310壞路上了,4S店或廠家直接開來替換車型,讓我繼續使用,車他們自己修好,而且價格合理,您還有什麼可後悔的?

②談談動力。很多專業人員在選車的時候都在說什麼動力曲線、扭矩啊、峰值啊,弄得普通購車人都很蒙圈,弄的那麼玄乎幹什麼呢?我的經驗,緊湊車型自吸發動機1.6比較合適,1.5也可以;渦輪增壓1.5T比較合適,1.4T也沒問題。再大一點的車,就是B級別的車,自吸發動機2.0比較合適,1.8也行;渦輪增壓1.8T比較合適,1.6T也不錯。SUV的車型不太好說,也不太敢說,畢竟會與主流的有差距,實話講,2.0T一下的渦輪增壓都會比較有壓力,1.8T也只能說還可以,自吸發動機2.5以上的比較合適。我估計會有人和我說奇瑞的發動機怎樣優秀,傳祺的汽車動力怎麼好,都沒問題,我只是說普遍性,畢竟不同品牌和產品的側重點不同,我只說平均概念。所以再看車的時候,比如說哈佛H6,它既有1.5T也有2.0T,我自然推薦您選擇2.0T的車型,動力這東西永遠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

③說安全性。現在很多車評人會跟你說什麼囚籠車身、高強度鋼等等,這些東西真這麼牛掰幹嘛弄箇中保研、什麼C-NCAP的檢測,又怎麼和國外對比有差距的,啪啪打自己的臉,有啥意義?車企沒有不在意安全的,只是安全的設計都有一個範圍,不僅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車內安全和車外安全,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的車型安全設計上,開始考慮車輛與行人碰撞時的行人安全性,這就是進步。所以在我們選車的時候,對基本的安全配置多做關注,剩下的還要自己開車的時候多注意安全、規範。常規安全配置注意安全氣囊數量、車身穩定系統、防抱死系統、防翻滾系統(SUV)、安全帶提醒、前後雷達或影像等等,這方面國產車做的很到位,像哈佛H6基本上配置的就很全面。

④談導向。國家在推動國六標準,可很多車評人還在推國五的優惠力度和車型,我真的說句不讓播的話,有的人花錢買車可能會開上十幾年二十年,一旦強制執行國六,你不是在坑人嗎?好在車企還算良心,現在國六車型非常豐富了,可選的價格段也比較多。我也想換車,轎車的選擇在留意新寶駿的RC-6,符合國六標準,不用擔心會被淘汰。

⑤談智能與互聯。很多車企都將這個作為亮點宣傳,甚至與手機互聯的遠程操控等等。我是從事信息化出身的,只要有互聯就會存在安全性的問題,所以我在看車的時候一般會摒棄這些功能。再一個就是我們都很清楚,機械結構安全性和耐用性最好,電子類出現問題的概率會更高,比如說奔馳的定速巡航問題(不討論真假)。但不能所有問題都這樣一概而論,比如說電子手剎比機械手剎就更好,上坡輔助就更好緩解半坡起步的問題,這屬於我個人習慣問題,在這裡更希望大家能優先提升駕駛能力,而不是單純依靠信息化產品,畢竟倒車雷達和影像壞了我們也得倒車入庫不是,很多交通事故就是太過於依賴這些功能出現的問題,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但請務必練好車輛駕駛技巧。

最後再囉嗦一下內飾,內飾的舒適程度關乎了自身體驗和生活質量,所以好的內飾是需要的,放在最後來說就是想說明它是需要而非必要,車企需要掙錢,所以一分價錢一分貨,別的地方做的好了,其他的地方就要差一點,不然利潤從哪裡來?企業怎麼掙錢,所以內飾放到了最後,再滿足以上幾點要求後,去看看自己鐘意的內飾是對的,畢竟車不僅是工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建議,也是我選車看車的一些小標準,供大家參考。





黑鋒


買了車之後,最後悔的就是買車

買車之後才發現汽車根本不是剛需,買了一年只開了5000多公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停在車庫裡面的,每次4S店的銷售打電話過來問車子開了多少公里了,都不好意思回答。

以上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認識的好幾個人都是這樣,特別是對於一些平常比較喜歡宅在家裡的人來說,買車之後除了上下班代步之外,基本上都不太會用到車子,所以開得比較少,買車就顯得比較浪費。

可以算一筆賬,比如買一輛10萬的車子,一年的用車費用至少也要1萬了,10萬如果用來投資,每年還可以至少產生4000以上的收益,也就是買車之後一年的實際費用在1.5萬左右,平均每天需要40元,就算車子放著不開,這些費用也是不會減少的。

買了車之後,最後悔的就是買錯了車

很多人買車都是因為一時衝動,或者在網上看到某一款車,覺得不錯,然後直接就去4S店買回來了,有些是因為朋友推薦,然後就買了。買車之前根本沒有好好想一想,到底適不適合自己,買回來才發生不合適,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畢竟汽車的消費品,落地就開始貶值了。

總得來說,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買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買車也是一次大的支出,所以在買車之前,還是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沒有買車的必要,選車的時候也要好好斟酌一下。


汽車兄弟


最後悔的就是買了一堆花裡胡哨的配置,最後一點用沒有。

當初買車的時候為了以後方便,咬咬牙上了高配,結果現在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因為當時很多配置現在一點用都沒有,感覺自己真的是白花了這些錢。

最讓人糟心的就是這個仿皮座椅了,這個東西唯一的好處就是看起來高大上,但是剩下的全是麻煩;這個仿皮座椅的異味非常重,冬天凍的慌夏天烙的慌,你不加個坐墊套根本沒法用。買了這個仿皮座椅的配置之後,我開了不到一星期就無奈的去選購了兩套座椅墊:一套冬季一套夏季的;最後一想這錢花的真冤枉,反正都要加坐墊套,當初還不如買個織布座椅呢,又便宜還沒有異味。

再一個就是多媒體顯示屏,這個也就是隻有看起來顯一點檔次了;但是當你自己用的時候你會發現一點不舒服,有時候我覺著按個手機支架都比他方便,畢竟你開車不能低頭去看導航吧?然後前期我用的是手機支架,後期一千大洋改了一個一體機;順便吐槽一下:當初選配一個倒車影像就要一千八百塊錢,現在一看真的不划算。

最後就是吐槽一下天窗吧,光天窗漏水就修了好幾次了,有時候真的是後悔當時幹嘛要買天窗了;當時選配一個天窗就小五千塊錢,加上後期的維修真的是感覺白花了這些錢,虧得要死。


無雙談車


最後悔按照女司機的意願買了兩廂車!2018年老婆懷孕,想著給她買個車方便出行,我自己考慮了幾款轎車,後來人家一句話買了polo,本來也沒啥,她喜歡就行,可是買回家不敢來,我自己開了一個來月開熟了,又帶她去練,練了幾天還是不敢來,然後我就一直開,馬上她產假結束了,再不敢開就去置換個三廂車,也不是這車不好,開是好開,可是空間實在是硬傷,更別提現在有了娃,想帶娃出去,後備箱一個嬰兒車都得強行塞,出遠門回老家,後備箱每次都讓人腦瓜疼!


不吃魚的咪嗷


本人做過5年汽車銷售遠,所以很多車都接觸使用過,感覺車無完車,人無完人,第一量車買的雪佛蘭科魯茲,是因為08年剛剛上市時候深深的被他的外形打動了,開了5年之後開始慢慢的感覺車空間,動力不行了,一開始很想買suv,寶馬,後來去4s店看了開了後,還是選擇了最沒有考慮過的車,開起來感覺沒有科魯茲好開。


歡天喜地1179


我其實沒有最後悔的事兒!主要還是當初囊中羞澀,沒有買到自己心儀的車,但也不後悔!

我今年29,跟老婆結婚4年了,17年我們喜得一子,由於雙方母親都是後媽,而我長期在外地工作,自然而然帶小孩的重任就落到了我媳婦兒身上,說句心裡話我對她還是滿滿的愧疚感的,因為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那不是一般的辛苦,更何況一個弱女子,毫不誇張地說帶小孩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是嚴峻的考驗,如果小孩在生個什麼病之類的,那真得急得團團轉,特別如果還發生在晚上,打車都困難而且還不安全,正是基於這幾點考慮,去年我狠下心掏空口袋給自己老婆買了一臺奔馳A200L。 當時買車的時候,我們考慮過寶馬3系、奧迪A4L和奔馳C級。這三款車可以說各有千秋,論性價比的話,應該是A4L>3系>C級,論顏值,則是C>3系>A4L,從我內心深處講我是更喜歡奔馳C的,因為它的顏值確實很吸引人,包括我老婆在內都被它的顏值給深深打動了,當時C級是最新中期改款C260L,但是大家都知道奔馳向來要價比較高,C260L落地都要35萬左右,而低配車型C180L和C260,不是沒液晶顯示器和全景天窗,就是空間太小,配置被閹割了不少,我們感覺不值得入手,所以當時我們在C260L上糾結了很久,因為如果買了它,我們生活品質很受到很大的影響,包括小孩在內可能奶粉、尿不溼、玩具和新衣新褲都會成為問題,可能銷售看出了我們兩夫妻的難處,最後給我們推薦了A200L這款車,當時,我是100個不願意的,因為對於男人來說,這款車太小氣,太女性化了,但是當進入它內部空間時,我老婆卻被它的內飾給深深折服了,雙聯屏、語音控制、無鑰匙進入、64色氛圍燈等,妥妥就是一個網紅車,最讓人吐槽的是它1.3T排量和板車懸掛[捂臉][捂臉][捂臉],但是這些對我老婆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雖然我跟我老婆據理力爭過,但是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妥協,畢竟這車買回來主要是給她開的,而且等若干年荷包寬裕點之後再換就是,最終我們還是買下了A200L。

現在看來,A200L家用完全夠用,2789mm的軸距,對於我們這樣三口之家來說完全應付得了,老婆也經常開著它帶著兒子去買菜、逛街和遊玩等,並且這車由於排量小,在小區停放的費用都要比別人少一些,加一次油可以開一個月[呲牙][呲牙][呲牙],還是比較實惠的!現在,我們家也算有車一族了,出行也比以往更方便了,想去哪兒,直接一腳油門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買下這輛車也沒有影響到我們家的生活品質,大家都過得其樂融融!

其實買什麼車並不重要,重要要既符合自身經濟狀況,又能解決日常代步的問題,如果這臺車現在不讓你滿意,那你就從現在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為了你心目中更好的選擇去奮鬥……[加油][加油]




寒江孤影and江湖故人


我現在後悔買了輛麵包車,這輛麵包車。開到現在十年了,當時買完接送了幾年小學生。當時村裡買車的人不怎麼多。我開車挺在意的。現在十年後。家家戶戶都買上了小汽車。而我還沒有換掉,感覺開出去啥的特沒有面子。我今年想換輛小汽車了。



諸城柳公子


買了家用汽車我覺得我最後悔的是後備箱太小,整個內部空間太小,還有動力不足。經過這件事情,然後我總結了一下,如果出遠門還是要買空間大點的車,當時覺得一家三口,已經足夠用了,不然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夠用,特別是家有小孩的,每回出遠門都感覺東西太多裝不下,而且長途長時間坐在小空間的車內,時間長了感覺特別壓抑,感覺特別累。還有最讓人頭疼的是發動機動力跟不上,想超車,腳都踩到油箱了,這車就是不走,真讓人著急。當然要是在市區,這車用的也還可以,省油,個子小好停車。所以買車一定要提前想好,要根據自家用車情況而定。






蹦豆兒


既然家用,那肯定是以實用經濟為主!當然,對於經濟實力強大的人來說,是不是實用經濟,也就無所謂了,更談不上後悔,大不了再買一個就完了!自己買了15萬的車子,在八線城市上班,家庭月均收入就一萬左右。買車時主要考慮空間大點,配置好點,省心點的車。於是就買了新智跑,綜合下來油耗7.9百公里,主要以接送兒子上學和上班為主,道路以城市為主。當然了,還有一點就是我和媳婦都喜歡逛,喜歡自己開車帶孩子玩。我是19年8月拿的照,開車四個多月,快7000公里了。目前還真沒啥後悔的,感覺幸虧有車,不然疫情期間就只能待在家裡(寶雞靠近秦嶺,山區景色很好,疫情期間啥人都沒有),我們隔三差五的就去秦嶺玩。回家老家也方便,買東西也方便,走走停停,感覺特別好,車子也比較順滑,總之很滿意,也感覺孩子需要在這個時候多出去轉轉。下一步,想開車去青海,隴南,新疆一帶……有點遺憾的是駕照還沒滿一年,還不能上高速。


大胖二胖和小胖


我看好多人都說,有多大腳穿多大鞋。跟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買車,這話也沒錯,但是事物是辯證的。我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後悔自己的車買的保守了,應該加個一兩萬買個再高一檔的,因為事物是發展的,這個車在當時看還不錯,但是一兩年後就覺得不太好了,比如外觀過時了,空間小了等,人也是在發展的,買車的時候收入少,底氣不足,過兩年收入提高了,想換車了,但是車剛買兩年沒怎麼開,還挺新的,賣了又有點可惜,就後悔當時沒買個再高一檔的。人生哪有賣後悔藥的呀,買了就別後悔,想想您剛買車的心情,恨不能把車當兒子,有一點塵土就洗車,車到你家就是緣分,珍惜它吧,讓它好好陪你走一段你的人生旅途!朋友人生路漫漫,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