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環場中苦苦掙扎的賈雨村二 初次為官失敗及反思

德才兼備的賈雨村,接下來準備在官場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料,命運卻狠狠的作弄了他一番。第一次在官場的經歷書中寫的不長,全文如下:

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一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篡禮儀,外沽清正之名,暗結虎狼之勢,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龍顏大怒,即批革職。該部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


在循環場中苦苦掙扎的賈雨村二 初次為官失敗及反思

第一句寫了賈雨村在官場的表現:

第1,'雖才幹優長',這點沒有爭議,賈雨村能力出眾。

第2, '未免有貪酷之弊',這一點一直被用來批評賈雨村,認為他就是個貪官。蹊蹺的是,上司參他的罪狀之一和這點完全相反,真相如何,需要到參本中仔細分析。

第3, '且又恃才侮上',照字面意思,就是仗著自己有才能,對上司不夠尊重。這一點可見曹雪芹的春秋筆法,筆者前面不厭其煩列舉了賈雨村與他人的交往的細節,特別他中進士後,和冷子興一個古董商人都能成為至交好友。張如圭是賈雨村同僚,他不是正人君子,一有起復的好消息,趕緊告知賈雨村,兩人關係不會差到哪兒去。對於僅僅是一個商人,還有同僚,賈雨村沒有一點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舉止。同時和甄士隱,冷子興的交往中,賈雨村還有善於與人交往的一面,即情商高。他怎麼可能對決定自己前途的上級不尊重呢?當然,與甄士隱的交往中,賈雨村是平等與之交往,說白點就是不屑於拍馬屁。但是,再不屑拍馬屁,憑賈雨村的高智商情商,他平時對上司該有的禮數,態度,以及維持良好關係的手段,這些是不會馬虎的。退一步來講,就算賈雨村不拍馬屁,一般上司最多把他晾一邊,不至於痛下殺手,欲除之而後快。文章中還有一句"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似乎說對賈雨村恃才侮上這種表現很吃驚。試想,賈雨村對上司的不尊重不但明顯到讓其他官員看見,而且到吃驚的程度,那只有一個可能,賈雨村得了失心瘋,他精神出了問題。其實,侮上常常隱含著抗上的意思,真實情況就是,賈雨村在工作上和領導意見不一致,而且常常堅持自己的意見。這些是顯而易見的,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需要到上司參本中尋找。

上司這麼的憤怒,賈雨村就要倒黴了。還不到一年,上司忍不住動手了,參了他一本,罪狀有這幾條:

第1, '生情狡猾',是說賈雨村品德不好。

第2, '擅篡禮儀',這個其實是上司挑刺,而且很能嚇唬人。在專制社會,維護獨裁統治的手段之一就是等級森嚴。禮儀就是等級的外在表現形式,比如它規定了某個級別的官員,必須穿什麼樣的官服,坐什麼樣的轎子,見到哪個級別的上級該行什麼樣的禮。事實上它規定了所有官員在日常各個方面的準則,沒有哪個官員能嚴格遵守,甚至關係好的同僚或上下級之間為表示親近,除了重大場合,在平日裡,互相之間並不嚴格遵守這些所謂的虛禮。因此,賈雨村在平時稍不注意,很容易就被上司抓住小辮子。

第3,'外沽清正之名,暗結虎狼之勢,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這條罪狀先說他'外沽清正之名',這很有意思,上面寫賈雨村的表現時說他有貪酷之弊,上司的參本卻認為他清正是為了沽名釣譽,就是說上司承認賈雨村是清廉正直的,只不過這個清廉正直是別有目的,最有可能就是為了升官撈取政治資本。賈雨村所貪的這麼一點,上司居然認為不算回事,直接劃入清廉的陣營裡。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官場的腐敗之嚴重,像賈雨村這樣有所剋制,有底線的官員已經被視為清廉公正了。罪狀後半段是'暗結虎狼之勢,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最有一段總算來了點實的,不可能全都是虛的,皇帝不是那麼好糊弄的,總要弄點乾貨出來,皇帝才好順水推舟,所以這個應該是有證據的。這些證據估計就是當地鄉紳的聯名控告,因為當地的鄉紳就是當地的代表,像民命不堪這種控訴,由這些人提出來最有殺傷力。這裡面帶有一點推測成分,不過從葫蘆案中門子解說的護官符來看,差不多就是事實。從這裡看出來,所謂的"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就是侵害了鄉紳的利益。這樣整個脈絡就清楚了,賈雨村在處理地方事務時,是持著秉公辦理的宗旨,於是,在大部分情況下,給百姓以公道,致使鄉紳損失了利益,遭受了打擊。這些有權有勢的鄉紳連賈雨村上司都是得罪不起的,甚至有利益往來的。上司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很快,上司給賈雨村下命令了,要求他維護鄉紳的利益。然而,賈雨村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以致屢屢發生抗上的舉動,讓同僚都"側目而視",沒有意外,賈雨村被革職了。丟官後,他的同僚"無不喜悅",可見,賈雨村的行為,讓所有官員少了盤剝百姓的機會,每個人都痛恨他。這樣的賈雨村在這樣的官場,是沒有容身之所的。

在專制時代,官員的前途決定在上級和皇帝手裡,簡單來說,皇帝決定主體的獎懲晉升,上級決定下級的獎懲晉升。這就導致一個官員為了前途,大部分心思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花在上司和皇帝身上。每個人都清楚,如果不能讓上司和皇帝滿意,工作表現再好也是白搭,甚至官都保不住。於是個個對上司逢迎巴結,自我奴化,行賄。還有當地的許多鄉紳,背後的勢力很強,同樣得罪不起。這樣的官場生態是專制制度下的必然,賈雨村在官場時間不短了,他不會不清楚他所處的環境,只是他的良知驅使他不知不覺成為整個官場的敵人。沒有意外,他被逐出了官場。

在循環場中苦苦掙扎的賈雨村二 初次為官失敗及反思


罷官後,賈雨村沒有消沉,他遊山玩水,興致很高。沒錢的時候,託朋友幫忙做了林府的家庭教師。一晃差不多兩年,看上去,賈雨村和當初甄士隱結交的時候一樣,還是那樣瀟灑不羈。事實上,這兩年賈雨村的變化之大,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為過。集中體現在他有感而發的"正邪兩賦論",將文中大概敘概括一下,就是賈雨村做了林府的家庭教師後,有一天閒居無聊,外出遊玩時,偶遇冷子興,兩人閒話漫談,談到了賈府,又談到賈寶玉,然後引出了賈雨村的"正邪兩賦論",兩賦論內容如下: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今當運隆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餘之秀氣,漫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殘忍乖僻之邪氣,不能蕩溢於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內,偶因風蕩,或被雲摧,略有搖動感發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洩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至搏擊掀發後始盡。故其氣亦必賦人,發洩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

"正邪兩賦論"反映了賈雨村罷官後,這些年思想的變化。兩賦論看起來很玄妙,總結下來就是如果不願為走卒健僕,不甘遭庸人驅制駕馭,那就不管正也好,邪也好,能出人頭地就行。曹雪芹擔心讀者不好理解,通過冷子興之口直接說的明白透徹:

子興道:"依你說,'成者王侯敗則賊'了?"雨村道:"正是這意....."

這句話就很直接了,它沒有是非,只有功利,只求目的不擇手段。

在循環場中苦苦掙扎的賈雨村二 初次為官失敗及反思


由此,賈雨村經過痛苦的反思,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賈雨村決定拋棄他過去所堅持的信念和價值觀,決定信奉"成王敗寇"的信條,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什麼情義,公理,統統拋到一邊。

誠然,賈雨村思想的轉變,他的熱衷功名對他有驅動作用。如果這方面的慾望淡一些,說不定就心灰意冷,不再涉足官場。這些年的反思中,他明白一件事,他不可能改變當時的官場生態,要想繼續做官,只能適應這個生態。不過,筆者認為,明白這個道理還不足以讓賈雨村的思想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當年賈雨村窮困潦倒寄居在葫蘆廟,前景黯淡,賈雨村快堅持不下去了。不久嬌杏的兩次回顧,給了賈雨村以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得以重新振作。後來賈雨村對嬌杏的報答,讓嬌杏一下子成為人上人。可見,如果有某個因素能夠給賈雨村以精神支持,他是不會輕易放棄他所堅持的信念。可惜,賈雨村沒有找到任何理由來支撐他的信念,這時他就會動搖,痛苦,對自己堅持的信念產生了懷疑。最後義無反顧的拋棄了自己的信念,轉而信奉'成者王侯敗則賊'這種無底線,無原則的唯成功論信條。

在描寫罷官的一百多字中,沒有提及百姓。由此推測,百姓在賈雨村罷官後,沒有任何表示。為了百姓,賈雨村不惜得罪上司,為了百姓,又得罪了鄉紳和同僚,為了百姓,賈雨村丟官去職。然而,在賈雨村黯然離開的時候,這些百姓在哪裡?他們的麻木冷漠讓賈雨村困惑,痛苦,絕望。如果當時有百姓前來,至少能表示他們對賈雨村的感激之情的話,賈雨村不會轉變的這麼決絕的。在後面無數個日子裡,每一次賈雨村回首往事,他為之奮鬥,為之堅持,為百姓伸張正義,主持公道,得到了什麼? 賈雨村丟官了,百姓們,特別是他曾為之主持公道的那些百姓,全部保持沉默。官老爺是心繫百姓,還是欺壓百姓,對百姓的命運是影響巨大的,可惜百姓對這種影響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事居然冷漠以對。這是賈雨村的不幸,是整個社會的不幸,他開始懷疑並最終否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不再堅持所謂的'正',決定不管'正路還是邪路',能夠得到他想要的就是'好路'。這一點的推測不是沒有根據的,後面葫蘆案中有點到過,這裡暫且不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