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六十多岁的老两口,节衣缩食拿出毕生积蓄,给孩子全款在上海买了房子。房租到期后想要跟儿子住在一起,没成想亲家母捷足先登,推开门一脸他们是外人的样子,儿媳妇眼都不抬,撇一下就走开了。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儿子不仅一句没帮爹妈说话,反而说让他们先走,回头再去看他们。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就这样,两个老人,蹬着三轮车,游荡在大上海,连房子都舍不得租,窝在不到十平米的包子铺里......

这是《安家》里的剧情,严叔两口子没日没夜卖了一二十年包子,天天满怀希望为儿子买房、在上海扎根。我想,他们在憧憬未来三代同堂的时候,同意全款买房加媳妇名字的时候,真的一点都没有考虑过,自己棺材本都掏出来了,儿媳妇会看他们一眼都觉得碍事儿,儿子会连家门都不敢让他们进。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一个结婚成了家也快要当爸爸的人,竟然可以对自己的爹妈绝情到如此,理应被谴责。这时候,再回头看看老严两口子的那些话,显得更是讽刺“咱们这么拼,可不就是为了给儿子在上海安个家,生个上海孙子么”、“只要孩子过得好,咱们怎么都行”、“咱这么干,可不都是为了儿子么”......

可以说,老严两口是用半辈子拼搏和后半辈子憋屈来告诉大家:不计成本、不计回报所做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不知道感恩,不劳而获理所应当。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算下来,老严夫妇满心爱子心切的背后,犯了三个错误:

1,无条件地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在自断后路。

可以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养育孩子传递和传承生命的价值,是每一对父母需要做的事情。但是,爱孩子,要有个底线。一旦对孩子疼惜过度,就是溺爱孩子,会把孩子惯坏,更会毁了自己的后路。

很多父母说,日子是过个孩子,打拼一辈子,最后都是孩子的。这种无私,会让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为人父母就应该为了小孩怎么怎么样,而忽略了为人子应该孝顺、自立。有父母的庇护和家产,会让孩子丧失多少拼搏之心?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李诞在《吐槽大会》里的一个段子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我爸要是王健林,我天天在家睡大觉,我还读哪门子书、拼哪门子博?普通人富养孩子的悲哀,大概如此吧!

2,孩子一旦开启无节制索取模式,半点都退让不得。

剧中老严的儿子在房子过户签字的档口,当着一堆外人的面,提出加媳妇的名字,他料定了老两口善良、不愿下不来台。当然,他们更是会无条件、无保留为儿子付出、为孙子付出。

这种能准确捏准父母脉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一旦孩子得知,父母给他们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妥协都可以接受,自然就会无节制地向父母索取:我上学你应该供养我、我工资不够花你该贴补我、我结婚你应该给我买房子、出彩礼(嫁妆)、我生孩子你应该给我带孩子或者贴补我们生活......

全部都是父母应该给孩子做的,那孩子根本不会有半点感恩之心。父母不再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至亲,而是需要时召之即来、不需要时挥之即去的工具,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3,只要孩子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这是老严夫妻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是真心为孩子付出。儿子住进去他们全款买的房子时,大概一点也想不到他们为了给他买房子,天天凌晨就开始忙活、爹妈累到腰疼、心脏不好吧?如果说有想法,这样的儿子大概唯一的想法就是,离自己土老帽、浑身包子味的父母远一点吧?

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的父母,绝对培养不出心怀感恩的孩子。他们会从骨子里认定,自己的爹妈生来就是为自己服务的。只要自己好,爹妈受委屈、丢人都不算是什么事,这是他们自愿的。

想起三年前,在郑州买下第二套房子的时候,双方父母催生二胎,娘家妈说:你们现在收入也不错,赶紧再要个孩子给妞作伴,以后俩孩子一人一套房,多好。婆婆更过分一点,说都买两套房了,不生个儿子,以后家产都是外姓人的。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当时老胡看出了我神色不对,打哈哈过去了。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这两套房子现在有贷款,即便过几年还完了,这也是我和他的房子,跟女儿没有多大的关系。以后,即便真的会要二胎,也跟二胎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买的房子,父母老了可以居住养老,孩子长大,他们可以暂时无条件居住,直到他们有能力外出租房或者买房。但,这就是我们的房子,跟孩子没有关系,包括车子、存款都一样。

以后,我们死了,名下所有的资产可以作为遗产赠与孩子,同样我也可以选择捐赠出去。怎么处理,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应该被任何人干涉,父母跟孩子也不行。

为人父母,我们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创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都无可厚非。我始终都觉得,这一切的前提是,在我们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的同时,顺带让孩子也过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孩子去逼自己怎么样。两个成年人带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在这点上决定权跟主导权就是在父母手里的。

“一切为了孩子好”,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给孩子添加沉重的思想负担,觉得是因为自己,父母才会那般辛苦;要么孩子会觉得理所应该,父母就应该给自己创造更多、提供更多。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即便是父母血缘关系,也应该计算投入产出比,付出就应该有回报。

两年前,妈妈生病住院,我跟哥哥都主动去交住院费。当时,妈妈觉得自己身体不给力,拖累我们了。总是尽可能让我爸伺候她、不麻烦我们。当时,我和哥哥心里都特别过意不去。爸妈供我们读书,成家以后更是对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平时我们忙起来可以不打电话、少回家看他们。但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我们都不该含糊。他们可以拒绝,但是我们不可以不给。

当然了,换过来,如果爸妈给我们强行摊派的话,我和哥哥也许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一定会不舒服,会觉得父母难伺候。

当然这也不是不孝顺,我门从小看着爸妈伺候爷爷奶奶。这两位老人过世之后,陆续又赶上外公外婆卧病在床。即便农活再忙再累,他们依然端屎倒尿毫无怨言。还会教育我和哥哥:父母养大孩子不容易,一辈子不会图孩子太多东西,临了倒在病床上了,再不尽尽心,良心会不安。大概这就是父母对我们要求的回报吧。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到了我这一辈,我和老胡不像父母那辈人一样佛系求回报。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们最经常告诉孩子的是,这是我们三个人的家,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三岁的小孩说气话的时候经常口无遮拦。无论是跟我拌嘴还是跟老胡拌嘴,她经常说,我不喜欢你了,你走吧,不要在家。

这时候,我们两个一定会同时站出来说,这是我们两个买的房子,可以我们三个人住,但要走也是你走。

即便孩子只有三岁,我们一样会强调归属权:买给她的玩具、书,她想送人、想借给朋友,我们都会尊重她。但是,除此以外,她想霸占任何东西、说任何大话,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制止。

去年,我们去给一个搬到别墅里的土豪朋友燎锅底儿。回来以后,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XX阿姨家的房子那么大,我们家却这么小?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当时,我告诉她,每个人的能力和经济条件有差别。跟这个阿姨比,我们家确实很小,但是,跟有的人比,我们家还算比较大的。不过,我确实跟你一样,都希望住更大的房子。但是想换大房子,需要很多很多钱,既需要我们好好赚钱,还需要我们在生活里节省一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看见什么就买什么了。

从那以后,再逛街,姑娘果然不会再见什么就要买什么了。还会时常问问,她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要跟我们一起赚钱、买大房子。

三岁多的小孩子,身上难以避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会无理取闹,也会撒泼。很多时候,我跟老胡,宁愿会冷处理等她平静下来。比起近乎玻璃心一般的“安全感”,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承担后果,哪怕一时丢人、下不来台,也坚决不给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除了不妥协之外,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尽可能让孩子来主导。有时候,孩子想要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我们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我们在旁边助力,但一定是孩子为主导的。比如,她想吃面包,我会指导着她一起揉面、放磨具,还要看烤箱时间;她想做彩泥画,我会辅助地帮她修整边边角角,但必须她自己来选色、涂色;想下楼练习滑冰,自己穿鞋、带护具,最后我们帮忙检查一下。快要摔倒的时候,大人会上前搭把手,但是,想一直拉着手练习,是不可能的。

从小给予孩子再多,不如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去努力争取。

原来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文章,说孩子有出息,父母一辈子赚不到孩子一年的收入。孩子三观不正,可能一夜败光父母的毕生积蓄。从小让孩子明白靠自己,以后孩子会过得更有目标和方向,父母也会更轻松不至于跟在后边擦屁股,临老再被拖累一把。

我是小姨子叨叨,一个考霸全职妈妈,不定期叨叨点育儿家长里短,关于“白眼狼”孩子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


警惕养在身边的“白眼狼”: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怎么样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