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要懂得的手段和心计(大全集)(安上抚下,以谋立身四)

当严必严,立威而治


20几岁要懂得的手段和心计(大全集)(安上抚下,以谋立身四)


领导=实力+威信。

威信,可以说是管理者头上的光环。

自古以来,政令的推行要靠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则需要强硬的手段来推广,所以,为政没有威严百姓就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则法制越乱,要达到天下大治就十分困难。而对作恶者严惩正是为官者树立权威的重要方法。

提倡仁义道德的儒家祖师孔子在鲁国执政时,曾毫不留情地诛杀了少正卯。这使他的弟子子贡感到疑惑,“不是说要以仁义为本吗?为什么非要杀掉少正卯呢?”孔子对子贡的诘问略作思考后答道:“人有五种恶行,一是通达古今之变而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以惑人心;四是知晓许多丑恶之事;五是依附邪恶并受到重用。这五种恶行哪怕沾染上一种,君子就可以诛杀他。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我不能不杀他。”

孔子的道理十分明确,为了树立统治者的权威,对于有恶行的小人必须严加惩处,杀一儆百,改变社会风气。

在历代统治阶级及领导人的管理方法中,杀一儆百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像诸葛亮杀马谡、曹操杀杨修,都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它的作用远远胜于其他统治方法,因而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因为用这种方法对付那些听不进劝告的下属,可以从根本上打掉他们的傲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社会,从领导学的角度看,严治可以达到震慑下属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下属心怀畏惧,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树立起领导的权威。

有一天,一位电脑控制厂员工不小心将一些清洁用的酒精洒在工厂里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电脑控制厂制造电子零件,保持无灰尘、无静电和无液体是很重要的,而任何污染物都可能导致产品发生故障。问题是这个员工是怎么清除这些污物的,用破衣服、纸巾还是抹布?他的方法倒很简单:点燃酒精将它全部烧光。虽然他是一位优秀员工,他还是当场被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公司的安全规章。没有任何人在安全规章之上。如果有人明显违反了公司的中心价值,他会立刻被开除。对于这种做法,该厂领导是这样解释的:

(1) 中心价值必须实践和强调。用点燃的方法清除易燃溶剂,事实上很危险。没有人喜欢开除员工,但这件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2) 实例管理有时必须凸显负面的例子。我们很少如此严惩员工,但是点燃酒精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3) 不要等待。如果有人违反了中心价值,要立即釆取行动。任何的延迟会使员工有“也许这项价值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想法。

有时候,属下犯的错误非常严重,你必须执行某种形式的惩罚。当你必须用到惩罚时,你就用,不要犹豫。拖得越久,对你和应该受惩罚的人来说,日子就更难过,也越容易使别人误解你的惩罚不公平。

惩罚时,通常要附带某种形式的纠正行动,假若你惩罚的目的只为防止未来,那你应谨记主要应防止的未来因素,而不必太过严厉。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威严的领导往往不是那种动辄打骂的粗鲁之人,而是那种讲方法的领导者。他们能使属下俯首听命发挥所长,并且带动整个团队向上。

在拉丁文字根里,“惩罚”的意义就是“教导”。惩罚的轻重全视领导者想“教导”对方的程度。假若你要团体中的成员尊重自己,要求他们做事达到最高标准,这是要靠慢慢教导。但不是一蹴可就的,你无法平日放松,一下就要求严格。

华盛顿曾说过:“使人达到适当的服从,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甚至也不是一月一年之功。'‘华盛顿明白,要培养一个团体的高标准纪律,乃是件极其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

在如何对待不合作员工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应采取大棒政策,解雇他们以树立威信;有人则认为解雇员工会使部门人心浮动,因此建议使用绥靖政策,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到底该采用哪一种观点呢?其实二者都可行,主要是看一次决定后的群体效应和整体效果,如曹操所说:杀一人而三军士气大振,杀之。奖一人三军士气大振,奖之!

在具体操作上应先指定原先的干部进行管理,取得干部和骨干人员的信服和支持,不配合的人员工作上可以先不要重用,除非是非用不可的人,那要单独沟通,否则就先重用配合度高的人员。如果还是有人故意为难你,而且这其中还有骨干人员,这个时候你要认准一个不太重要的人员,杀一儆百,要注意这个时候一是要份量重,但是打击面不能大,团队牺牲不能大,只能针对极个别而且是可有可无的人员,实行末位淘汰。

威信几乎是每一个管理者刻意追求的东西。

没有威信的管理者,再有能力,在下属眼中也显得可有可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