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洋苏州”暖心助抗疫

连续数日,韩国人朴貞旻每天都到苏州工业园区湖西沁苑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为韩国居民送物资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自从主动申请加入外籍志愿者的大队伍以来,朴貞旻每天会进行2至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防疫工作的效率。

防疫一线多了“洋面孔”

在菁英公寓社区门口,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阿默(Ameur Baail Cherif)正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进入物业楼公共服务区域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查询外来人士、车辆出行轨迹,并协助住户注册苏城码。虽然一天的工作细致繁琐,但阿默不但毫无怨言,还很满足于这样的志愿服务。“我来到园区一年多了,现在是凯宾斯基大酒店的一名员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危急时刻携手共渡难关的决心,非常感动。我也希望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为抗疫献出绵薄之力。”

事实上,疫情期间,像阿默这样主动请缨的外籍友人不在少数。从湖东到湖西、从月亮湾到东沙湖……无论国籍、不分肤色,来自于园区各处的外籍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在澳韵社区逸庭一期门岗,两位穿着红色马甲的外籍友人常惹得来往居民“点赞”。这是一对来自英国的志愿者父子——邓肯(Duncan)和儿子弗雷泽(Fraser)。邓肯一家定居园区多年,目前邓肯在无锡工作,18岁的儿子在园区一家国际学校读书,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就报名了,主要负责门岗执勤,协助发放出入证、进行信息登记等工作。”弗雷泽表示,虽然他和爸爸不是中国人,但在苏州生活多年,这里就如第二个家乡一样。“虽然我们的志愿服务很微小,但是每天付出一点,就能积少成多,希望能协助大家早日战胜疫情。”

为爱助力“不分国界”

在防疫物资紧缺的紧要时刻,园区慈善总会收到克罗地亚小伙马国伦(Goran Martinovic)自费购买捐赠的500只KN95口罩。“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别把我当外人。”马国伦如是说。

在园区,马国伦是“拳王”,也是知名的公益人。他连续多年举办白领慈善拳击赛,并将赛事收入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由于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马国伦得知消息后马上开始行动。“在寻找口罩购买渠道的最初几天,他天天抱着手机,按照通讯录挨个联系在国外的亲朋好友,动用所有社会关系托他们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购买口罩。”马国伦的助理如是说。

由于口罩在欧洲国家使用率不高,生产厂家也非常稀少,马国伦费尽周折才联系到一笔两万只的订单,但又遇到了物流运输的困难。为了随时与采购公司沟通,马国伦一连数日昼夜颠倒;而在国际快运滞缓的情况下,他甚至飞回克罗地亚,亲自了解情况。同时,他又从中国国内购买了500只口罩紧急支援一线。“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了中国政府精准快速的反应、公开透明的态度,也很佩服民众面对各项管控措施时万众一心进行配合。中国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爱这个国家,也更爱我所在的苏州。”

“翻译官”助力防疫大作为

在园区,目前有近4500家外企在这里有序运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连日来,定居在园区的“洋苏州”们陆续返苏。由于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严防输入性病例成为国内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在针对外籍人士进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语言不通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难点所在。”四季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畅介绍,该社区辖区白领公寓、四季新家园小区是两个重点涉外小区,居住着26户日本家庭。最初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时,遇到外籍家庭往往要借助翻译软件沟通,但还是存在翻译不到位的情况。“现在,日籍友人本田俊主动当起我们的志愿者,协助推送疫情动态信息、沟通居家观察措施、教授外卖平台使用方法等,解决了我们的‘哑巴式’服务,很多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如今,还有很多像本田俊这样的社区“翻译官”,活跃在园区不同的社区、微信群。在澜溪社区,由于韩国籍居民较集中,社区组建了专门的疫情防控沟通群,来自韩国的陈女士主动担任翻译志愿者;在海尚社区,精通法语、英语,且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的外国小伙雅克充分利用语言优势,助力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当前,不分国籍。我工作、生活在园区,就是园区的一员,应该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简朴的话语,道出的却是园区所有外籍志愿者的心声。(严春霞王梦菲)

抗击疫情 金融业在行动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