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是如何構思的?(上)

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商周青銅禮器,不僅僅是具有神靈氛圍的聖器,令人肅然起敬,也常常使我們被其巧妙的構思所深深吸引。

一方面它造價不菲,必須迎合使用者即貴族階層審美觀,另一方面,在造型設計上也集中當時最好的設計師與能工巧匠,因而代表了古老商周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與藝術愛好。

他們的才華與靈感,決定了當時所鑄造的青銅禮器不僅莊重,也同樣具有令人喜愛而富有魅力的藝術特質。

商周青銅禮器形制多種多樣,那麼,3000年前的能工巧匠,又是用何種手法能在不同形制的青銅器上完美地將莊重與靈動的藝術因素和諧地融為一體的呢?

3000年前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是如何構思的?(上)

手法之一

在直立的外形剛勁的(如方形、長方形)器身主要部位上,銜接以曲面的幾何形體,從而達到剛柔相濟的效果。

例如此次展覽中的方卣即非常典型。這件方卣的形制與屬於殷墟文化一期(殷代早期)的安陽小屯M331出土卣相近,只是M331卣圈足作圓形。

與此器更為相近的是現藏日本白鶴美術館的傳河南安陽武官村北地出土的亞方卣。此型方卣當是同時期流行的長頸圓腹卣的變異。這件方卣之方形腹鼓張而腹壁豎直,加上方形圈足,使整個器物的重心顯得相當穩重。

但是腹部上面的長頸,實際上是由4個坡面圍成,而從腹壁四稜上端向上伸展出的4條弧形扉稜附在長頸上,再配以長的圓拱形提樑,形成了方形與弧線的對接。


手法之二

在作為器身主體的直立的方形或長方形部位上銜接其他各種不同的平面幾何形體,成功地避免了視覺上的枯燥感。

較典型的例子,即如展品中的方彝,與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方彝形制近同。其造型特徵是,佔了通高三分之二以上的深深的腹部四面均為直壁,無論是正視還是側視,器腹均近於長方形,使全器顯得非常端莊,

如果蓋頂也做成平面,全器即只是個方正的單調的幾何體,所以設計者將器蓋設計為四阿式(指屋宇或棺槨四邊的簷溜,可使水從四面流下)的屋頂式的器蓋,將聳立的四壁轉化為傾斜向上的集湊的四坡。

與此相應,器腹四角直立的折稜向上延綿至器蓋,收攏為4條斜稜又終匯成蓋頂的1條橫向的直脊。

3000年前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是如何構思的?(上)

此外,四阿式的器蓋,其正視為梯形,而側視為三角形。而長方形的圈足四面中間又開有一圓拱形的小口,也都予以了變化的感覺。

全器器表呈現的這種幾何形狀的變化,成功地構合了造型上的多元因素,在保持了總體的莊重氣質的同時,給人一種豐富的多層面的視覺感受。特別是蓋頂上的同樣是四阿式屋頂狀的提手,處於器物的最高端,更會凝聚觀賞者的目光,進一步消除了直壁的單調感。

方彝在迄今經考古發掘的一般商人墓葬中甚少發現,多出於較大型的,也即是較高級的貴族墓葬,殊為珍貴。其整個造型,會使人想見到當時的宮室建築,考古發掘已不可能展示其屋頂,而方彝的四阿式蓋頂,證明了這種中國傳統建築形式歷史之悠久。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