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突破-类型4 程度、最佳类

类型4 程度、最佳类


  高考趋势 此类选择题,由于题干与各个答案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要求选择最优选项,具有一定难度。此类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或者选项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程度性词语按出现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在选择题的题干中,也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要求最佳选择题;一类出现在选择题的选项中,以过于绝对的表述出现。

解题秘籍 要抓住题干中这类题型的标志性特定词句,如“主要在于”“主要因为”“最根本”“最能说明”等,找出答案中涵盖最全面或解释最深刻的选项。对于最佳选择题一般做到“三选三不选”:选全面不选具体,选根本不选直接,选本质不选现象。基于此,如果选项仅仅是对题干材料某一部分的表象概括,即使是对的,也不是要求的最佳答案,要特别注意!对于出现绝对性程度副词的选项,如最、均、全部、彻底、都、完全、始终、一直、开始等,基本可以判定该选项错误。

1.(2019·全国文综Ⅰ,27,改编)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山东更适宜产棉 B.北方地广人稀

C.经济全球化影响 D.地区经济的差异

解析 山东是重要的棉花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山东更适宜产棉无法解释“而后返销棉布”,排除A项;北方地广人稀与产棉、产布均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分工关系不大,排除 C项。

答案 D

2.(2019·全国文综Ⅰ,33,改编)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广泛建立奴隶制度 B.传播了本国落后文化

C.大肆进行黑奴贸易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 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被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故选 D项;北美地区也存在奴隶制度,排除 A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文化对于美洲而言不是落后文化,排除B项;北美也存在黑奴贸易,排除 C项。

答案 D

3.(2017·海南单科,2,改编)“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解析 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的境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D项体现出反专制的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

答案 A

4.(2018·全国文综Ⅰ,34,改编)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乏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前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 材料信息中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前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8·北京文综,21,改编)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B.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C.建立地方体制,强化中央集权

D.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明治政府规定的“凡国民,必须取姓”有利于打破贵族和武士的特权,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国家对百姓的管理,便于征兵、征税等,故B项正确。

“取姓”与引进西方生活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6.(2017·江苏单科,20,改编)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脱离常规建筑风格,被称为“跳舞的房子”,属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向日葵》是印象派作品,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018·重庆三模,24)《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的是(  )。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解析 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而题干中提及的分封的鲁国却为楚国所灭,与周礼相悖,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是鲁国灭亡的原因,故B项正确;我国姓氏多达万个,分封制只是部分姓氏的来源,如姜、姚等姓则来源于更早的母系氏族公社,故C项错误;鲁姓起源于宗法制的衰亡时期,而非兴盛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齐鲁名校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五,25)《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解析 “焚书坑儒”主张打压儒家文化,故A项错误;西汉“罢黜百家”能够体现儒家的正统地位,但不能改变儒家经典的起源地,故B项错误;汉代关中地区的经济最为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儒家经典主要源于今山东附近,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文化盛于齐鲁之地,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26)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

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解析 据材料“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仍旧低下,排除A项;材料“有一等晚年后生”说明是部分人衣装“不体旧规”,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三纲五常,限制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

答案 D

4.(2018·山东济南二模,27)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解析 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的战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宗族建设,但不是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宗法观念不是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儒家进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宗族建设,但不是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更有利于宗族建设,而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北方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承担宗族建设的费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9·广东肇庆三模,27)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B.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清朝相当

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解析 据材料“1776年”“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故选D项;材料“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说明马可·波罗的叙述有其真实的一面,排除A项;材料“几乎一模一样”说明仍存在差异,排除 B项;仅依据材料无法看出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排除C项。

答案 D

6.(2019·山东潍坊二模,29)下表内容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国人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解析 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国人的爱国精神,故选C项;依据材料可知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国人的爱国精神,而非盲目爱国行为,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国人的爱国精神,并未涉及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 C

7.(2019·四川成都一模,32)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的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

B.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

D.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广泛性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根据地儿童游戏经历了从全面抗战初期的玩球、跳绳到中后期的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甚至通过儿童游戏进行了抗战动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广泛性,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根据地儿童游戏种类的变化,没有提及战争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儿童游戏这一娱乐方式的变化,没有体现其他的娱乐方式,不能说明娱乐方式多样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抗战成果的内容,排除C项。

答案 D

8.(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29)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解析 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可知金融政策并不是自由宽松的,故A项错误;材料“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说明民营企业没有获得足够空间,故B项错误;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反映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据材料“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可知D项错误。

答案 C

9.(2014·广东湛江二模,19)《人类的故事》叙述道: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决定寻找一位更仁慈的改革者,最后找到了最佳人选。他给雅典人提出了一整套法案,极好地体现了作为希腊人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适度”原则。这位“最佳人选”是(  )。

A.梭伦 B.普罗泰格拉

C.克利斯提尼 D.苏格拉底

解析 梭伦改革兼顾贵族和平民利益,具有中庸特点,故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是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哲学家,故B、D两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让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与“适度”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 A

10.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

解析 材料表明,1500年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虽然B、C两项说法正确,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传播,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是最佳理解。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34)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

B.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 苏联政府对城市居民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实行的配给制逐渐被取消,说明社会生产的产品在逐步增多,这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193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才真正建立起来,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压制作用,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中不能看出经济中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所以不能得出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 B

12.(2014·河北唐山二模,34)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

调整方向

调整内容

财政政策

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

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膨胀率

税收政策

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

A.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

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D.凯恩斯主义风光不再

解析 “收缩社会保障计划”“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以上信息可以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经开始调整了,但国家政策没有恢复到自由放任阶段,故B项错误;这些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都出现过,不能称之为“新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政策调整说明战后盛行的凯恩斯主义遇到很大麻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突破-类型4 程度、最佳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