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心無止境ghyo


題主的問題是:印度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記得印度的第1任領導人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這樣的國家就應該成為響噹噹的世界級大國,他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一個次要的角色,否則他就沒有必要存在,沒有中間選擇。

從尼赫魯話中不難看出,印度從獨立之初就有著非常大的野心,印度的領導階層希望印度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在世界格局中具有主導地位的國家。而這,並不是印度的第1代領導人尼赫魯個人的想法,甚至不是那個時代印度的領導階層的想法,而是印度幾乎每一代領導人所追求的目標。所以,現任的印度總理莫迪仍然在為這個目標孜孜不倦的去奮鬥。

從莫迪近幾年的政策中,我們就能窺見印度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多大。

  • 首先,印度要成為常任理事國。

印度為了成為常任理事國,做了很多的努力,他曾經和日本、德國、巴西三個大國聯合起來,試圖通過這4個國家相疊加的影響力,迫使聯合國同意他們成為常任理事國。

雖然沒有成功,但到了莫迪時期這個理想仍然存在,並且印度一直在努力。所以,今年印度領導人莫迪在遠東和俄羅斯領導人普京會談的時候,也談到了相關的內容,普京表示俄羅斯會支持印度加入安理會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想法,這讓莫迪深感欣慰。

  • 其次,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軍事大國。

印度,因為他巨大的體量和數十年的努力,已經成為印度洋地區的霸主級國家。

但是,印度仍然不滿意,印度洋雖然不小並不能容納印度的野心。

所以,印度在擁有核武器和龐大的航母艦隊之後,還在努力建設新的國產化航空母艦。

並且,莫迪這兩年一直在推動加大在軍事領域的科研投入,期望在未來印度的武器自給自足的能力能夠上一個新臺階,最好在10年之後,印度能夠成為一個武器出口大國。

一旦莫迪的規劃成功,印度將成為世界十大武器研發生產國之一。

顯然,這非常有利於印度走出印度洋走向世界!

(印度的國產航母)

  • 第三,經濟和科技上印度想成為一個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

印度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迅速,但是從總量上來講還無法進入前5名。不過,印度對未來的期望非常大,希望在2030年之前印度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

並且,印度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航天、核電等高端製造業正在投入大量的資金,並且引進外來的先進技術推動著印度的相關行業向前發展。

(快速發展的印度航天)

可見,印度在經濟和科技上的野心也是非常巨大的。


綜合起來,他的想法就是成為世界三強之一。

可以說,如果印度能夠實現自己以上幾大目標,他將會成為世界級的主要強國,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能夠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局勢。

到那時,估計他的宗主國大英帝國在他面前都得畢恭畢敬的了!


歷史風暴


印度野心大了去了!從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就說,印度要做世界上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一直在努力!

印度一直喜歡和中國比,當年毛主席和印度領導人說的很清楚,中國的目標不是西南方,而是西方和太平洋彼岸,中國和印度可以成為好朋友。

印度身上有各種光環,比如發展中的民主典範,GDP趕德追日,人口爭取成世界第一,要做英聯邦最大的國家,希望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海洋。當然最後一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他真敢實現,美國第1個不答應。

其實印度有很多好東西,比如金銀首飾,比如咖喱,比如印度飛餅,印度是一個真正的野心國家。印度挺好的,光彩燦爛!



孩子是博士


印度是一個典型的福大命薄的“大小姐”,基礎不錯,野心非常大,但是實力卻跟不上野心。印度一直以四大文明古國自居,大英帝國退出南亞地區之後,印度又繼承了英國在南亞的大部分遺產。印度自認為自己要歷史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要實力在南亞也首屈一指。

所以印度的野心也一直膨脹,近些年印度的實力也在增加,但是卻一直趕不上野心的增長速度。

2018年印度GDP達到了2.72萬億美元,排名位居世界前十。印度的人口達到了13.24億,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世界軍事排行榜上印度的各項實力指標為0.1065,位居世界第四,軍費開支為506億美元。近些年印度的GDP增量在大國中也僅次於中國。所以印度的野心不斷膨脹,印度的野心不是近些年才開始膨脹。

印度第一個野心便是南亞霸權。

南亞共有7個國家,分別為尼泊爾、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為。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各國加在一起的實力也比不上印度,所以印度自獨立之後就以南亞霸主自居。稍微能和印度抗衡的也就是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的綜合實力不如印度。在印度的策動與干涉下,孟加拉國獨立。印度曾經還吞併了錫金。一度在南亞已經佔據的優勢,成為南亞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

印度的目光還放在印度洋方面。印度已經多次認為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印度應該在印度洋具有絕對優勢地位。近些年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印度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印度更加想佔據在印度洋的優勢地位。因此印度懷著一顆強烈的海洋大國夢。印度為了壯大海軍力量不惜被俄羅斯一艘“不要錢”的航母坑30億美元。印度有了第一艘航母之後,又積極引進第二艘航母,還想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印度為了實現海洋大國的夢想,為了獲取印度洋霸權,大力發展軍事實力。印度的野心也已經昭然若揭。

印度的另一個野心便是成為亞洲強國,乃至亞洲第一強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印度曾經挑戰過我國。印度被我國收拾一頓之後,老實了幾十年。印度現在處處想和我國競爭。印度自身還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感覺自己已經是亞洲最強國家。印度認為自己的實力強於我國和日本。印度認為自己應該在亞洲範圍內發揮更大影響,成為亞洲範圍內的最強國。

印度現在的實力確實已經算是亞洲強國,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一強。印度認為自己在世界範圍內也應該擁有更多話語權。在印度眼中自己應該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性強國,印度應該在世界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在聯合國內擁有更多話語權。近些年印度積極尋求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的地位。但是印度的入常之路卻十分艱難。美國等國利用印度急於入常的心理,經常把印度當成冤大頭。

其實以印度現在的實力確實已經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只不過印度並不滿意,印度的野心卻非常大。印度現在的實力又不足以支撐印度的野心,所以印度才會給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感覺。


依稀說史


勸君喝杯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

印度13億人口,近300萬平方公里土地,不斷髮展的經濟,大刀闊斧的改革運動,雄心勃勃的軍事計劃、傲視南亞的區域霸主……對於長期居於印度中上層社會的高種姓印度精英們來說,印度為何不能成為世界舞臺上與中美俄並駕齊驅的“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呢?

印度這個社會,其實說穿了還是高種姓精英階層把持的國家,大多數中低種姓尤其是賤民階層的印度民眾對於政治根本就是不懂,或者說只有被執政者不斷煽動激情的水平,他們終日為衣食奔波,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飽受歧視。

而那些人數達到上億的婆羅門、剎帝利高種姓,他們佔據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尤其是精英群體,從小都是養尊處優的,從小就看不起那些低種姓的人,很多人就逐漸養成了狂傲自信的性格。

日子過得太好了,看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樣了。

印度雖然也是幾千年文明,但是它的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後,早就斷了根,形成了獨特的印度教文化,印度的獨立建國也順風順水,說白了就是英國人主動讓予的獨立,這建國沒經過什麼血雨腥風的艱難過程,沒費什麼勁就獨立了。

獨立後,印度把英國在南亞的地盤都當成了自己的後院,鑑於其龐大的體量,除了巴基斯坦還能有點實力和印度磕兩下,其他的幾個南亞小國基本上就是被印度壓的死死的,錫金被吞併,不丹幾乎被完全控制,尼泊爾被嚴重控制,孟加拉國經常被欺負,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都被印度“武裝干預”,南亞就這麼幾個國家,都被印度欺負了個遍。

能把主權國家隨便侵吞、入侵、駐軍的,除了美蘇,世界上也找不出幾個國家了。

那印度人得多神氣:三哥的名號不是蓋的。

在莫迪上臺之前,印度的政壇,大多數時候都是幾個政治家族輪流坐莊,比如著名的甘地家族,長期把持國大黨主席的職務,整個一家族政黨,從尼赫魯開始,就養成了任性的習慣,到處在國外伸手,不聽話就打,最終搞得自家的領導人被活活炸死。

美蘇的縱容也助長了印度的囂張,冷戰期間,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國,印度被美蘇爭相拉攏,印度人欺負鄰國,美蘇也不管,這讓印度很受用。

印度很自信,買了萬國牌的武器裝備,自己也搞這搞那,2款明星產品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機,研究了30年,硬生生都殘廢了,幾十年時間,飛機摔了上千架,花了上億美金修好的潛艇剛開回印度就自己炸沉了,首艘自建航母經過了這麼多年,還沒交付,去年竟然被上百噸不可描述物炸傷了……

印度做事不靠譜,出門愛吹噓,謎一般的印度自信,都過了這麼多年了,你還真叫不醒一個真的裝睡的人。

野心過了頭,早晚要吃虧。


雲中史記


一直以來,印度人對自己的國家都是十分有自豪感的,而印度這個國家也十分的自信,當然這無可厚非,每個國家的人民都希望自己國家越來越強大,但有的時候,印度的自信是過了頭的,總喜歡好高騖遠,自我陶醉和吹捧,因此經常鬧出很多笑話和被現實打臉的事。



就在最近有個說法,指出印度將在2020年成為超級大國,這個說法其實是源自於印度“導彈之父”,前總統卡拉姆的“印度的超級大國2020”這一預言,很多印度網友就信以為真,這讓印度網絡一片沸騰,甚至有印度網友指出,40多天後即2020年1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宣佈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這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自信。40多天能發生什麼,印度的貨幣成為全球通用貨幣?印度的技術能領先全球?印度經濟超過美國?這恐怕是一個超級笑話了。



印度人的野心確實很大,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稱霸南亞,印度甚至宣稱“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由此看來,印度想成為超級大國也就不言而喻,只是現實的實力不允許。

當然也不可否認,印度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發展比較快,而且印度體量巨大,其陸地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已經超過13億,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以印度的體量和發展勢頭,未來這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會佔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印度只不過是一個區域性大國,離超級大國的路還遠著呢,或許它永遠都不會成為超級大國。


錦繡中源


印度在莫迪的帶領下,確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印度已經走出原來的圈子,尋找到一條富民強國之路,莫迪也真正得到了印度人的認可和支持。

印度有多大的野心呢?莫迪以發展的目光,首先取信於印度民眾,大力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印度民眾真正感受到了實惠,莫迪的執政策略是一切為印度平民著想,讓印度民眾真正富起來,而不是過著半死不活的虛假生活。莫迪的務實,真正把印度推向一日千里興旺發達的未來。

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如今的印度,在政府的安撫下,社會慢慢穩定,印度民眾的負擔日益減少,種姓歧視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莫迪認為,一個國家是否富了,要看國民的生活是否幸福,依靠套路國民,利用國家機構強迫民意,讓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個沒有未來的民族。

莫迪也有野心,他希望2025年,讓印度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世界前三。莫迪說,自己的執政是為印度民眾,他希望在自己的任職內,讓印度民眾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讓印度人發自肺腑地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快樂。

印度的野心是想早日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莫迪堅信這一天不會太遠,只要印度民眾富了,國家才有希望。莫迪不支持極少數人富起來,他奉行的執政理念是,讓每個印度民眾真正富起來,這是印度真正強大的基礎。

世界的眼光是亮的,五百強企業先後進入了印度,未來的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印度會通過稅收,向世界宣佈,印度富了,印度成為世界超級強國了。


白這個顏色


從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就說,印度要做世界上有聲有色的大國!

印度的野心確實不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印度的南亞擴張

印度獨立以後,先在領土上進行了一波擴張,收復了法屬印度和葡屬印度的土地,佔領了部分克什米爾、藏南領土、安達曼群島,吞併了錫金王國。印度為了和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發生了三次大的戰爭,小的衝突更不計其數。

然後,印度對南亞周邊小國施行羈縻之策,對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等國進行影響和滲透,從而達到控制這些國家的目的。

第二、印度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使其成為印度洋霸主

印度自身的工業基礎較差,一艘航母造了十幾年還沒有完成,所以印度為了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現代化水平,就向其他國家大量購買武器裝備。

印度主要的軍事武器採購商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尤其是以俄美兩國最多。印度購買的武器裝備包括航母、戰機、軍艦、運輸機、坦克、導彈、預警機、教練機等等,但凡是印度自己不能造的,都需要買。

印度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實力,使自己首先成為印度洋地區的大國,然後再成為世界大國,在世界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第三、印度極力遊說其他國家支持自己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試圖與五常大國平起平坐。

印度隨著自己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提升,急需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但是大國實力的象徵,而且還可以與五常大國平起平坐。所以,印度一直在遊說其他國家支持印度入常,這樣印度就能夠坐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子。

印度人口多,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而且發展環境很好,印度具備比較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印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跟我們比,而且在很多方面還防著我們,所以中印作為競爭對手,又是鄰國,兩國可以合作,但是不可能深入。因為一個整天想著超越你的國家會真心實意的跟你合作嗎?所以,我們只需要在兩國間維持某種平衡就行了。


銘蘇先生


印度可謂心比天高,要做世界大國,但命就不說了,叫人家印度聽了之後不愛聽。

想想世界上所有大國,都經過陣痛才能崛起,而印度沒有經歷過。歷史上印度從來沒有經歷過統一,連邦聯都不是,歷史上只有印度區域。

後來英國來了,把這些小國統一起來成立東印度公司。英國告訴東印度公司,你們屬於世界日不落帝國了,你們的國家就是世界。印度在這種教育下,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和人民。

後來殖民地鬧革命,世界紛紛獨立,也席捲了東印度公司。印度人在他們聖雄的領導下,也鬧獨立,他們不打不鬧,坐著搞飢餓,就不幹活,老闆還能怎麼著?在內外壓力下,英國居然讓自己的公司獨立了。當然老闆還是英國,所以英國現在還是印度的宗主國。

印度一直在想著,他們的國家曾經是日不落帝國,是世界霸主。現在,印度想成為世界大國,比過去要求低多了,眾神仙也會保佑的,所以印度肯定會成為世界大國!

想就想吧,都有想的權利!



大志遠思想空間


近日,印度宣佈取消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特殊地位”,試圖同化克什米爾,並最終完全吞併它。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度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表示了強烈的反對。為了彈壓巴基斯坦,印度陳兵邊境,和巴基斯坦劍拔弩張,試圖用武力迫使巴基斯坦屈服。印度囂張跋扈的行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印度的野心也引起了周邊國家的警惕。因為印度的野心並不僅僅是吞併克什米爾那麼簡單,印度的野心其實很大。

二戰後,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經過英國人二百多年的經營,印度的實力很強。獨立初期,印度是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工業化程度很高,軍事力量也很強,國際影響力更是大的不得了,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者,同時是美蘇拉攏的對象,所以印度的野心和自信心急劇膨脹。印度曾自詡為“世界第三強國”,自認為是和美蘇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流強國。

正是在這種野心和自信心的刺激下,印度人不斷向外擴張,在南亞地區興風作浪。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了三次戰爭,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1961年,印度以武力驅逐了葡萄牙人,收復被葡萄牙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等地區。1971年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又在1975年吞併錫金,實現了稱霸南亞和印度洋的目標。此外,印度還多次出兵干涉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的事務,並出兵平息了馬爾代夫政變。可以說,印度就是南亞及印度洋地區的一霸,誰也不敢惹他,連美蘇都爭相拉攏和安撫他。作為印度二戰後為數不多的幾個領土一直擴張的國家,印度的實力和野心不容小視。


趙靈果爸爸的生活日誌


印度的野心道低有多大,就要看他的野心怎麼來的,當年的印度是被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殖民的,1947年英屬印度和平獨立,1955年法印通過談判,法屬印度交還印度聯邦。而葡萄牙始終拒絕歸還葡屬印度(果阿),最後印度不得不用戰爭的形式奪回果阿,二戰後的葡萄牙隨屬歐洲國家、北約國家。但也是一個不太富裕的國家,他們的武器隨然先進,可兵力只又有三千,還大部是葡屬非洲人,還有500女兵,其中300是葡屬非洲人,1962年初印度人用了兩天死傷不到百人,奪回了果阿地區,葡方死37人。此戰後,印度因用戰爭形式戰勝了歐洲‘強國’,印度野心爆棚。奪回果阿的戰爭也成了印度人的‘立威之戰’。

當年的中國也因印度收回果阿,而中國卻不去收回比果阿小的多的英屬香港、葡屬奧門而被包括蘇聯、印度等國嘲笑。也就是1962年,不自量力的,野心自大的印度軍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的屁滾尿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