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之后,筠连县蒿坝镇一度中断的赶场得到恢复,别有一番探索——科学赶场正成新时尚

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七),正逢筠连县蒿坝镇自疫情发生以来恢复传统赶场习俗不久的一个普通赶场天。然而,场镇上却没有了往日逢场天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唯见农户们背着背篓、戴着口罩、稀稀拉拉地采购生产生活用品。在镇政府倡导下,当地正形成科学赶场新风气。

“我们这里每逢农历三、七、十,都是几十年来农民传统的赶场天,每月共有9天。农民们都会上街赶场,进行买卖交易。”蒿坝镇党委书记邹林易说,“自2月下旬村庄取消封闭管理之后,镇上决定恢复赶场,但是又要避免人流量太大、人群聚集,有效防控疫情,因此,我们探索了疏堵结合、科学赶场的做法,引导老百姓改变传统的赶场习惯。”

自疫情发生之后,筠连县蒿坝镇一度中断的赶场得到恢复,别有一番探索——科学赶场正成新时尚

据记者了解,最开始,蒿坝镇针对该镇高桥、平安、合力、蒿坝等四大片区实行轮流赶场,并固定每个片区赶场日期,劝导群众错峰赶场;此外,培养群众因需赶场的习惯,通过小喇叭、张贴横幅、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开展宣传,淡化群众农历逢三、七、十赶场的旧习,没事不要在赶场天赶场去凑热闹,同时,鼓励商户每天营业,让群众每天都能到场镇上买卖,从而减少人群聚集。

3月10日一大早,蒿坝镇中山村一组农户陶朝芬即在一农资店买了3包玉米种子、又在街上买了一些海椒苗、茄子苗。她说:“我们农村人必须通过赶场才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但是,赶场也在讲科学,要避免人群聚集、扎堆,我都是买了东西就尽快回家。”

“赶场已经恢复有几场了。因为前期是错峰赶场,今天,我所在的蒿坝片区才轮到第二场。今天一早,我就卖了几十包种子出去。”农资店老板刘昌容说,“现在来赶场的,没有疫情发生之前赶场的多了,大家都在逐步改变传统的习俗。”

自疫情发生之后,筠连县蒿坝镇一度中断的赶场得到恢复,别有一番探索——科学赶场正成新时尚

蒿坝镇市场管控组成员张元说:“我们这里是低风险区,自接到县上允许恢复赶场的文件之后,镇上提出疏堵结合、科学赶场。我们市场管控组在逢场天都要劝导群众赶场不要扎堆、进店要戴口罩;对市场加强卫生和消毒监管;不许销售活禽。同时,继续排查省外车辆,强化对场镇车辆乱停乱放、超载等违规现象的制止,为场镇腾出更多空间,减少赶集人员密度。”

现在,蒿坝镇的逢场天,到街上赶场的群众比疫情发生之前减少了4/5,科学赶场日益深入人心。伴随错峰赶场、因需赶场的是,在镇政府引导下,一批自愿者手把手培育群众网上购物、线上“赶场”习惯;全镇四大片区各扶持壮大三至四个小商品供销点,帮助配齐各类生产生活物资,让群众不需赶场即可在家门口购物。


审核:闻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