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最獨特的市井味道,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弄堂,重慶的十八梯,大隱隱於市,又距離繁華很近。


在成都的街頭巷尾,有很多的小餐館和小火鍋店,這些店沒有奢華高雅的裝修,也沒有精緻的菜品,有的只是童年時的美味,像90年代那樣。
而在如今社會快速的發展之下,還能感受到這種煙火氣的店,真的不算多,在市區距離春熙路和太古裡不遠處的龍王廟正街,有這樣一家市井火鍋叫做有拈頭。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有拈頭的門頭很明顯,遠遠的還沒走到就能看見,不到中午12點,門口已經排起了隊,擺了些凳子,大家都零零散散的坐著。
從正面的這道小門進去,上幾個臺階,可以看到這個火鍋店並不大,門口擺放著水壺和一張八九十年代的桌子,就像小時候家裡放水壺的那樣,上面的那盞燈很逼真,把這裡的一切似乎都還原到了20年前那樣。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考慮到小左左感冒了不能吃辣鍋,選了一個鴛鴦鍋,一個邊是紅湯,一邊是番茄鍋,都是紅色的,放在一起還挺好看,鍋底一看就很純正,放了不少調料進去,蔥、辣椒、花椒等等,隨著火鍋煮的時間越久,味道也是越香,當然也是越來越辣。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有拈頭的菜都是這樣一小盤一小盤的,就和小時候經常用的小碟子一樣,這樣除了有情懷,有90年代的感覺以外,也有一些好處,就是可以在固定人數的情況下,多吃幾種菜,不至於量大吃不完浪費。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毛肚用的是竹子做的菜盤來裝的,這個東西其實很多人沒有見過,尤其是沒有在四川生活過的人。竹子在四川還是比較常見的,不少地方的人為了省事,直接把竹子砍斷,然後從中間劃開,一分為二,就可以作為這樣的容器,不管是放菜還是放調料什麼的,都比較好用。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紅糖餈粑,在景區應該還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做三大炮,曾經研究過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大概也很簡單,就是把它從一大堆餈粑裡揪出來,然後在鼓上面談一下,一共要響三聲,然後掉進黃豆粉裡,直接拿出來就可以吃,味道還是很不錯的,糯糯的,加上紅糖和黃豆粉,比較甜,也可以作為小吃零食來吃。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因為我們人比較多,一共有八個人,所以就點了一份9-10人的套餐,菜品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一共才299元,性價比還挺高,其中特別推薦的有脆嫩雞肉片、烤鴨脯、魚仔蝦滑、橋山土豆粉、剁椒魚片以及土地瓜等等,如果吃不了那麼多套餐,也可以單獨點,價格都不貴很接地氣,一般就10多塊錢一份。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9-10人的套餐,菜端上來把整個桌子都放滿了,都還沒放完,一眼看過去還挺壯觀,最後除了幾個素菜沒有人吃以外,基本都吃完了,大家的戰鬥力還是很不錯的。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在四川火鍋中,還是挺有講究的,比如毛肚、鴨腸以及羊肉等等,都是拿來涮的,就是用筷子夾著煮,用四川話講就是“拈到煮”,一般要不了多長時間,基本幾秒到十幾秒就能熟,對於這個火候的掌握,也能看出來是不是真正的吃貨,時間短了沒煮熟,時間長了就煮老了,別看僅僅是吃個火鍋,還真的是個技術活。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成都這家市井火鍋,只有10多張桌子,卻火了一年又一年

尤其喜歡有拈頭的這個紅油鍋底,越煮越辣,越吃越有味,過濾一點油湯放到碗裡,蘸著一點吃更加入味,大概真的是來這裡吃過火鍋以後,都不願意去將就。
除了味道不錯以外,這裡的服務也是很好的,雖然都是年紀比較大的阿姨,但是真的是很熱情,有求必應,比很多餐廳的年輕服務員態度好多了,主動幫我們拿了簍子裝衣服,這一點給人的印象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