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驾崩前为什么说想向天再借二十年?

清水空流


乾清宫大殿之上驾崩的康熙剧照

前言:

通读全篇让你透彻了解《康熙王朝》整个人物关系,来龙去脉,让你彻底清楚康熙为何临死不愿闭眼,而想祈祷苍天再给他二十年的真实原因,其因其果让康熙悲痛万分,但又无可奈何,气数天注定,只可惜人(康熙)定未胜天命。

一生辅佐两代君王的政治女星突然陨落,一个想爱而未曾说出口的“女菩萨”也伴随支柱一同离世,康熙未曾见到这两位最后一面,悔之晚矣!

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同一天归天(《康熙王朝》剧情)

康熙亲征准格尔为了收剿葛尔丹,这是康熙的国策,也是周培公给康熙制定的国策,但是相信这其中也夹杂着康熙看到哭成泪人的蒙古草原月关-宝日龙梅的家仇和国恨,康熙两次分剿葛尔丹终于尘埃落定,并且大皇子胤褆亲手斩下了葛尔丹的人头,插在了毛尖上;

但是喜极生悲的是待康熙班师回朝后,让她一生敬佩的精神和政治支柱孝庄太后驾崩了,与此同时,康熙年轻时的“旧爱”也与当天圆寂,康熙含恨郁郁寡欢多日。

正所谓祸不单行,接二连三,康熙漠北归京竟然做出了“改变”后世的惊人之事,废黜了他亲手册封的皇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荒淫无道,密谋篡逆。

康熙远征期间,太子胤礽监国,索额图依旨辅政,在此期间,太子听说康熙病逝,有可能御龙归天,不仅丝毫没有悲状,而且府中竟然暗中准备皇冠龙袍,康熙勃然大怒,与此同时索额图在朝中暗中找人四处散播谣言,更可怕的是太子竟然与索额图密谋想谋害康熙,且太子还与送花女怀有龙种,最可恨的是此女竟然是前朝欲孽朱三太子的遗孤,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昏庸之人,康熙岂能将自己一手打造的铁桶江山毁在这种逆子手中,康熙忍痛割爱,毅然决然的祭天告祖,废黜胤礽皇太子之位。

快刀斩乱麻,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杀一儆百,天威不可犯,太子位空虚,大皇子胤褆,第一个露头被康熙一枪打回原形,同样被圈入宗人府。

胤褆对太子位早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做事过激,被康熙看透

大皇子胤褆跟随康熙远征期间被葛尔丹所俘,有损大清颜面在先,暗中又有“陷害”太子胤礽的嫌疑,且在李光地查封胤褆府时,有搜出邪恶之巫术,更加表明其用心不止觊觎太子位,更想要的皇帝梦。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炒菜不放一滴水容易糊锅,不放一滴油菜又不香,正是如此,跟随了康熙几十年的爱臣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也被康熙痛下杀手,在劳中颐养天年。

纳兰明珠(左) 索额图(右)

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本身没有错,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想当将军的兵卒不是个好兵。

但是他们两个人错就错在不该拉党结派,不该背后唆使康熙的两位皇子骨肉相残,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实则不然,在康熙看来自己的儿子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后世之君,不然康熙不会从外地调动人员在上书房走动,已然注入了新鲜血液,早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晚年的康熙痛定思痛,感受到极度的孤独和寂寞,身边的亲人儿女逐个离他而去,直到他内心挚爱的女人容妃也离他而去之时,康熙才真正醒悟。

康熙让自己心中的挚爱-容妃背了骂名和黑锅,直到容妃病疾累到后才替其平反,而康熙的命运在孝庄太后死前已然给她规划好了,其遗言就是让容妃誓死保住太子,但是殊不知,容妃的一言一行,康熙了然于心,但是康熙却不能让大清的江山终结在一个愚子手中,所以对胤礽也是废了立,立了再废。

康熙经历了以上的大喜大悲,看透了世间冷暖,观察黑暗,明争暗斗,康熙自知天不假年,但是心中又无满意的后继之君,还担忧源源不断的党争和夺嫡,唯有希望苍天能够再给她二十年,能够在后续的皇子中培养出一个像自己一个全能的太子,才可瞑目。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康熙王朝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电视剧,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多遍!虽然康熙王朝不是正史,但是还是佩服作者二月河先生的文采和功底,把康熙王朝写的太精彩了!也让我门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是一个好皇帝!千古一帝!做的大事太多了,诛杀鳌拜,平三番,收复台湾!给康乾盛世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康熙不是一个好父亲,最后导致九子夺嫡!儿子们互相算计!康熙在位61年,没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我觉得康熙想向老天借20年,是想回归家庭,培养一个合适的盛世名君!

另外康熙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再加上晚年的康熙,对臣子的纵容,使得国库空虚!康熙想向老天再借20年,也有想有多余的时间,整支吏治!充裕国库!使得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一世不弃Y


进入晚年的康熙越发孤独寂寞,亲生儿子之间为了皇位,开始结成党羽,你争我夺。为了稳定朝政,留给后世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康熙忍痛割爱,将自己的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先后废掉,终身圈禁,甚至还为此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容妃打入了冷宫。



太子之位虚悬,康熙对继承人的选拔一直很谨慎,但始终没有再立储君。而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明确提及继承人问题只有一次。

那就是在自己晚年的千叟宴结束后,康熙酒醉朦胧,与自己的老哥们儿魏东亭相互搀扶着聊天叙旧。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继承人问题,于是康熙便拿出传位诏书的匣子给魏东亭看,魏东亭看过之后,对继承人的最终人选大感意外。



看来康熙对自己立的嗣君也不是非常满意,毕竟他用半生时间去培养太子胤礽,希望胤礽能够顺利接过自己的接力棒,继续把这个帝国带向辉煌。但是,胤礽不仅顽劣,而且还在索额图的蛊惑下,提前准备龙袍,妄图谋反。失望至极的康熙最终决定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随后又圈禁了意欲夺嫡的大阿哥胤禔,并将二人背后的索额图集团和明珠集团彻底铲除。

所以,心灰意冷的康熙只能长叹一声,他真的希望上天能再给自己二十年时间,他就能再好好培养一个后继之君了。



结果,看过传位诏书的魏东亭在睡梦中气绝身亡,而康熙决定在朝会上宣布传位诏书,却在拿出传位诏书的瞬间溘然长逝。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导演似乎是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巧妙地回避了历史上的雍正即位之谜。


达摩说




《康熙王朝》是部好剧。

康熙八岁登基,到驾崩,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像擒鳌拜,前三藩,收服台湾,亲征准葛尔……都是大手笔。特别是为大清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然而,晚年的康熙已无年轻的时候那样风风火火,而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了。吏治上的贪污腐败,国库财政的空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特别是太子两废两立,康熙更加的落寞。

之所以康熙临死前向想天再借二十年,就是好好的整治朝纲,培养一个盛世明君。



l

晚年的康熙,已无昔日的锐气!

在征讨准葛尔后,康熙就下旨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民的经济。

在政治上,康熙也没有像以前铁腕治政了。于是,那些吏治上的贪污受贿之风又抬起头来了。

其实,财政库银在太子的带头之下,纷纷向外借,已是徒有数目了。

当四阿哥把这些情况向康熙禀报时,康熙长长的叹气:老了……一副落寞的萧萧之色!

因为,康熙有心无力去处理了。



2

太子两废两立,让康熙彻底的心灰意冷!

对于太子胤礽,康熙一片苦心,栽培,言传身教!

可是太子?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

这件事对康熙打击很大。

加上,晚年九子夺嫡的大戏,如火如荼,图穷匕见,让康熙更加的寒心……

想好好的培养继位的儿子,留给康熙的时日无多了……



总结:面对自己曾经可歌可泣的万里江山,到了晚年却满目苍桑,康熙想整治,从头再来,可是时日无多又有心无力了。于是,就想向上天再借二十年的阳寿。这是多么的无奈和落寞的-


阿邦行走在文化长廊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 紧握着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 安得天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这是韩磊老师演唱的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一部分歌词,这首歌也是作为热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而诞生的,说实话,这部剧只能用精彩来形容,多年前看过的电视剧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回味无穷,有人评价焦晃老师和陈道明老师所饰演的康熙一角的区别,焦晃老师就是康熙本人,而陈道明老师比康熙更像康熙,这主要区别于两人的演戏风格,焦晃老师是润物细无声的类型,而陈道明老师着重于演绎出“帝王气”,不管是那位老师演的,都是精彩至极。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题主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康熙再驾崩前说向天再借二十年?康熙不甘啊!不甘心就这么缤天,手握大权六十一年,擒鳌拜、平三藩、三征葛尔丹、雅克萨之战、统一台湾,一生潇洒肆意、仰天狂笑,谁知道老年力不从心,倦于政务,吏治败坏,加上太子胤仍谋逆被废,九子夺嫡,内外皆乱,奈何又无从下手,时日不多,只能留有深深的无奈和不甘。

不甘其国政腐败,国库亏空,只想向天再借二十年,雷霆手段,整顿吏治,奈何年岁以大,力不从心,只能是将其交由下一代处理,奈何这时太子谋逆被废、大皇子巫邪之术败露,幽禁宗人府,九子夺嫡进入白热化,各方势力混乱,各皇子只顾拉帮结派,造大势争皇位,朝廷大小官员争相押宝,以某其后之福,孤家寡人四个字在这时展现的淋漓尽致,各方压力、时日不多,怎么安心离去,自当不甘。

太子胤仍悉心培养二十余年,不思进取、心心难平,更是串通谋逆,已夺皇位,大道所伤,罪不可恕,康熙悉年五十八,又有几个五十八年,康熙六十一年驾崩畅春园,不甘又无奈:不甘就此归天,无奈未教化一个后继之君,堪当大业


历史伶俜者


看了大家都回答,基本都是偏于认为康熙心愿未了,对清朝以后的发展忧心忡忡,我倒不这么看,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自秦始皇开始算起,到溥仪,四百多位皇帝,除了溥仪比较悲催一点,其他的哪位不是

一句话定人生死,只要是王土之内,一言九鼎,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约束,随心所欲的做任何想做的事,这样潇洒的生活,不要说几十年,再给他们几百年,都活不够

人心都是贪婪的,就是普通人临死之前又有几个能坦然的,更何况皇帝

给你一个帝权,你愿不愿意一直活下去?





乔家老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看一下时间表:丑时(凌晨1—3点),康熙病势加重,诏命胤禛来畅春园;寅时(凌晨3—5点),诏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和隆科多,宣布胤禛继位;巳时(上午9—11点),胤禛赶到畅春园,在随后的时间里,胤禛三次给康熙问安,康熙还能说话,只是“告以病势日臻之故”,避而不谈继位之事;戌时(晚上7—9点),康熙驾崩。

这个时间表不是虚构的,而是根据《清圣祖实录》整理出来的,可以说,是来源于铁证如山的官方文件。然而,这个时间表并不可信,甚至可以说漏洞百出。第一点,西直门畅春园距离南郊祭所不过二十公里,从诏令发出到胤禛见驾,竟然用了8个小时,时间如此缓慢,除非送信人和胤禛爬着去的。

第二点,从胤禛见驾到康熙驾崩,中间隔了10个小时,胤禛三次给康熙请安,不但康熙没有向他宣布遗嘱,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没有传达圣旨,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胤祥和隆科多两位死党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如此违反常理和逻辑,只能说明一点,《清圣祖实录》说谎。

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不要相信官方文件的记载,因为在秉笔直书的背后,往往因为关乎利益和名誉,夹带了很多虚伪的构想。《清圣祖实录》是雍正初年编修的,名义上是马齐领衔,实际由隆科多操作,雍正最后审核把关。乾隆在位六十年,《清高宗实录》编辑了两千多卷,雍正在位十余年,《清世宗实录》也有一百五十余卷。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大事迭出,成就斐然,《清圣祖实录》却只编辑了三百卷。这种巨大的反差,只能说明胤禛继位后,删改了很多于人有利、于己有害的史料。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那只有问一个人,赌徒隆科多。隆科多,步军统领和理藩院尚书,累世为皇亲国戚,康熙的表哥兼大舅哥。步军统领“掌九门之管钥,统率八旗步军,京营马步兵”,达两万多人,整个京城以及畅春园,控制在他的手里。隆科多曾经依附胤禩,胤禩集团垮台后,他因有结党嫌疑,受到康熙的训斥。

隆科多见风转舵,迅速同胤禩划清界限,与靠拢过来的胤禛结为盟友。在康熙生病的这段时间里,他将皇帝的饮食起居,迅速提供给胤禛。历史将隆科多推到了赌桌前。十三日晚,康熙在病床上静养,皇子和王公大臣在病房外守候,隆科多作为步军统领,负责照料康熙,来往传递消息。

到了戌时(晚上7—9点),康熙因并发症,猝然驾崩。康熙在驾崩前,存在三种可能:一、传位给胤禵;二、传位给胤禛;三、因为死神来得过于突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无论是哪种可能,有两件事是确凿无疑的,第一,康熙没有留下过书面遗诏;第二,解释权掌握在隆科多手里。既然没有书面遗嘱,隆科多通知哪位皇子,哪位皇子就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

此时,胤禔、胤礽被囚禁,胤祉孤立无援,胤禵远在塞外,而且,隆科多和他们交往都不深,不可能将皇位安在他们头上。他曾经与胤禩有一段政治恋爱,因为康熙棒打鸳鸯,最后两人分手,促成了和胤禛的结合。胤禩集团党羽很多,有些地位、权势甚至在他之上。官场最忌讳水性杨花,如果再次投靠胤禩,不可能获得首屈一指的位置。而胤禛集团人员较少,如果扶持他上台,自己就会成为白帝受孤的诸葛第二。

权衡再三,隆科多将宝押在了胤禛身上。《清圣祖实录》里记载,寅时(凌晨3—5点),康熙诏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和隆科多,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是一个带有深深加工痕迹的政治谎言,因为根本不存在8人同领皇诏这一事实。

康熙临终前,只有隆科多在跟前。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胤禛在《上谕内阁》中不小心走漏了机密:“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七十年以后,乾隆不相信官方文件的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他谈到前朝皇权交接时认为:“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连乾隆也否认了老爸的谎言。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当天夜里,胤禛就赶回了皇宫。

临走前,他命隆科多严密封锁康熙驾崩的消息,防止引起政治哗变,然后令淳郡王胤祐留守畅春园,贝子胤祹安排乾清宫灵堂,阿哥胤禄和世子弘升负责宫禁,阿哥胤祥护卫着銮舆,像皇帝日常出行般回城。胤禛本人则在隆科多保护下,提前到达隆宗门,跪接灵柩。风云未定之际,胤祉、胤禩、胤禟、胤锇等人一个没用,全部随銮舆而行,在胤祥和隆科多掌控之中。


小王爱看娱乐


是憾恨吧 、对于当时的康熙盛世,天下太平, 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上苍再给康熙皇帝二十年, 或者是十年的时间, 康熙皇帝会有精力,更全身心的培养出下一任 下下任 ,更加有大作为的皇帝, 想大清朝许是另一番盛世太平 、不过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如果历史能够被改写, 那么, 我们这一笔又该记到哪里呢? 总之 一切都有他的命里, 该是怎样该是怎样的 、



九零后的倪


康熙的一生综合下来有五大功绩,也有五大过失。

五大功绩:

1.削三藩,收台湾 2.逐沙俄,签合约 3.征朔漠,治蒙古 4.重农桑,兴水利 5.重教育,编词典

五大过失:

1.大兴土木,挥金如土 2.流放戴梓,错失奇才 3.九子夺嫡,兄弟相残 4.晚年怠政,贪污横行 5.错失大力推行西方科学技术的机会

有人说,人不管飞多高,关键是看能不能平稳落地,很显然,康熙没有做到平稳落地,

当一个人老了以后,虽然对权利有无比的留恋和不舍,但最核心的也是最有责任感的还是对下一代的寄托,也就是皇位的传人,因为这既是对祖先的交代,更是对后世的负责,在雍正王朝里,老年康熙临驾崩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典故,叫束甲相争,

因为储位未定,康熙预感到,他死后,儿子之间要有一场厮杀。康熙说:朕,百年之后,置于乾清宫,"尔等束甲相争耳"。这个典故,说的是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之后,停了尸,还没有入殓,五个儿子就争了,有的儿子在尸体旁边哭泣,有的儿子就拿着箭射他的兄弟,他兄弟一看有箭射来就躲了,躲在尸体的下面,那个箭就射到齐桓公的尸体上,不停的争斗,一直打到停尸房的外边,把停尸房给锁了起来,就这样,死了6、7天都没有发丧也没有入殓,尸体腐烂了,蛆从窗户里面爬出来。

康熙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内心是很悲苦的,作为一名英明伟大的君主,可以说当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不能处理好接班人问题,这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来说,不得不说是心头大事,而这件事,是超越其他任何事情的,而向天再借20年,还是希望从头再来,给历代祖先,也给自己,给后世留一个完美的结局。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历史逗你玩


大家好,我是小赵,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虽然很多回答都是说康熙有未了的心愿,想借二十年继续完成他心中的宏图伟业,但我个人觉得并非如此。

康熙是谁?大清朝站在权利顶峰的人,号称“千古一帝”,但是他想问天再借二十年真的是想要完成其余的心愿吗?这点不置可否,但我始终觉得还是贪生的因素居多,现如今,一提贪生怕死,就好像这个人很没出息是的,但是实际上,哪一个人不贪生呢?秦始皇终年派人找寻长生不老药,嘉靖帝一生沉迷丹药,这些人不都是为了能够在世上多活一段时间吗?

俗语有云:好死不如赖活着,常人固如此,更何况康熙帝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