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庄镇谢集村:冲刺收官,旧貌换新颜

3月11日,徐庄镇谢集村剩余的157处房屋拆除了72处,拆迁率 45.9 %;签订拆迁协议率已经达到了80%;签订拆迁协议正在腾空房屋的50处。3月9日,启动复垦工作,力争3月底全面完成拆迁复垦工作。

昼夜不歇 迅速突破

谢集村共有 1490 人,其中回族村民 298 人;共有 9 姓,其中谢、马、武姓较多。因村庄情况复杂,遗留问题较多,项目自2009年启动,历时11年,尚未结束。尤其是家族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村庄拆迁,制约着村庄发展。县委明确要求3月15日之前必须拆完;3月底前必须达到复垦条件。动员令已发,如何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徐庄镇党委提高政治站位,消除等靠思想,在谢集村建立了项目拆迁指挥部,抽调了 15 名精干力量,常驻谢集,负责谢集拆迁工作。指挥部下设4个小组,分别由科级干部任组长,分包四个小队,将工作目标量化、责任到人。被抽调的同志抱着“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与村干部一起吃住在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每天,天还未亮,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指挥部的灯还亮着,他们在总结一天的成果,分析确定第二天的工作重点和措施。指挥长王震,在指挥部一住就是14天,所需换洗衣物请其他人帮忙捎带,接听父母、孩子电话的时间都没有,经常匆匆挂断或拒接。副指挥长彭继斌,从初二上班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高强度的劳心劳力,让他看上去非常疲惫,额前的白头发愈加明显。“我是党员,不谈条件,不讲价钱”,是常挂在他嘴边上的一句话。项目到了攻坚阶段,为再掀签订协议高潮,将压力传导给未签协议的户非常有必要。指挥部决定,3月15日前签订协议的,享受原奖励政策;3月20日前签订的,奖励减半,3月20日以后签订的,没有任何奖励。信息发布后,当天签协议15户。

宣传到位 群众配合

拆迁谢集村“增减挂”项目自2009年启动,经历了3次乡镇换届、3次村“两委”换届,多年未果,群众怨气很重、诉求较多,给拆迁工作带来的难度不言而喻。如何将政策宣传到位、打消群众思想顾虑配合拆迁,是摆在徐庄镇党委面前的一大难题。镇党委书记姚洪印同志通过村庄大喇叭,向谢集全体村民“隔空喊话”动员:“按照县委要求,这次拆迁,必须拆成,拆不完,不撤兵”;“大家都扪心自问,作为谢集村民,你为村庄发展做了什么?到底是谁耽误了谢集的发展?”

为了形成拆迁强大舆论攻势,指挥部书面印发了《致谢集群众的一封信》,将项目基本情况、上级要求、拆迁政策和激励措施录制成音频,出动宣传车在村庄巡回播放;印刷了50余条横幅悬挂在指挥部、主街道和拒不配合拆迁的户门口,营造了浓厚的拆迁氛围。

项目从动员群众签协议转到了房屋腾空、拆迁、土地复垦阶段,指挥部书面印发了《告知书》,限期3天内腾空,房屋拆后5天内地上物清理完毕。3月 5 日,又抽调53名机关干部充实到指挥部,分成4个大组,23个小组,建立包户台账,负责政策宣传。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已经签订协议的谢加坡,包户干部李保起到他家中去了11 趟,最终被干部的负责和执着打动。从开始村干部带着认门、群众不让进门、到后来能站在院子里,再到后来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从开始的“跟你们无话可说”到“我听群众说”,再到后来“群众听我说”,拆迁僵局慢慢被打破,最多的时候,一天签协议 46 户,腾空 26 户,拆房屋22 处。指挥部办公室对门住着村民武书增。他是年前刚搬迁到新楼居住,旧院落进行了拆除,过了一个舒心的春节。每天看着指挥部的同志忙前忙后忙到深夜,深受感动,家属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热情的送到指挥部。他们发自内心的说,“为了谢集的群众,你们太辛苦了!”

听群众诉求 解群众难题

旧院要拆,安置楼未建,现有的6栋楼房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拆迁户安置;10年前完成了房子评估,随着物价上涨,群众认为“评估价格太低”;“我家有老人,不想住高层,能不能给协调个一楼?”......面对群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镇党委明确表态:“能给群众解决的,一定解决,立马解决;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或政策之外的,给群众做好解释。”为此,经指挥部研究,规划了7#安置楼,按照建设成本价出售,11层带电梯,可安置88户,目前,已经完成了地质勘探工作;为65周岁以上的老人规划3#老年公寓,共四层,双步梯、双电梯,可安置老人 60户。目前已进入招标程序,近期将动工。为了妥善安置群众,指挥部在附近村庄安排了2处可供免费、集中居住的地方;老人如果故土难离,尤其是身患疾病、行动不方便的,可安排板房村内居住,水电费全免。随着拆迁的深入,参与拆迁工作的同志从开始的政策“宣传员”变身成了“搬家队”。同志们以心换心、以情交心感动了群众,态度从开始的“抵触和反感”到后来的“感谢和感恩”。党委委员陈同团颇有感触地说,“只要群众满意,我们再累也值得。”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谢集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拆迁现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的考场。徐庄镇90余名干部每天穿梭在村庄的大街小巷,为群众掏出了心窝子,磨破了嘴皮子,磨薄了鞋底子,为村庄旧貌换新颜贡献着自己的最大力量。不远的将来,谢集村将以“谢集社区”的身份重新进入群众的视线,干净舒适的住宅楼、宽敞明亮的街道,有民族小学、幼儿园,有社区医院、文化健身广场,功能一应俱全,复垦土地收益群众分红,必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推动乡村振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审核:杜秀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