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羅滿元

“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說起來似乎有點“因禍得福”的味道。要不是那一年那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金銀花成了“神藥”,金銀花或許不會像近些年這樣,在全國各地大規模種植,成為一大產業。

湖南漵浦就是如此,金銀花產業已經成為他們農村經濟的支柱之一,全縣的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如今,你走進漵浦的各個鄉村,漫山遍野都是金銀花。

“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正名為忍冬。植物學家說,金銀花夏季開花,到了秋未雖然老葉枯落了,但在其葉腋間又會簇生新葉,新葉是紫紅色的,凌冬不凋,所以便叫它“忍冬”。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又得名“金銀花”。金銀花既是賞心悅目的觀賞花,又是用途廣泛的中藥材。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均效果顯著。

金銀花是一種有很多傳說的花。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裡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大的叫“金花”,小的是“銀花”。有一年,村子裡流行起一種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高燒不退、渾身起紅斑或丘疹,病後不久就命喪黃泉。村裡的郎中都束手無策,全村人眼看著只有等死的命了。在這危急關頭,金花銀花主動要求離鄉去外面為鄉親們尋醫求藥。姐妹倆走遍千山萬水,經歷千辛萬苦,訪遍中老名醫,最終在一位老和尚那裡得知了一位“神醫”般的老郎中,老郎中告訴姐妹倆,說鄉親們得的是“熱毒症”,並告訴她們到上山去採集一種藥材就能治好。姐妹倆按照老郎中的指點,用採來的草藥煎成湯給鄉親們服用,鄉親們服藥後病都很快痊癒了。為了紀念和讚頌姐妹倆的功績,鄉親們便把這種草藥叫做“金花銀花”,後來就漸漸地簡稱為“金銀花”了。

“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金銀花有這麼好的功效,有這麼美麗的傳說,因此很多名人都喜愛金銀花。從漵浦走出來的大作家王躍文,就特別喜歡金銀花。

王躍文成名後,總想回老家去。他總是忘不了那一方平常不過的山水,一望無際的稻稼、橘園、甘蔗、油菜花,低低的山巒,淺淺的河水,還有山巒上的金銀花、淺水裡的小魚蝦。

有一年四月,作家悄然回鄉住了些日子,萌生了在老家“蓋幾間房子”的念頭。於是,父親和弟弟按作家的想法,蓋了一座四周有簷廊、窗戶有木格子,可以徜徉、可以閒坐的兩層小樓,看上去就是鄉下隨處可見的那種漢屋,而且還像是木屋。

“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大作家畢竟是大作家,雖然是座尋常小屋,但總要有點不同,有點文人的氣質。於是,王躍文又要弟弟買了些有些年頭的磚石砌了個圍牆。每次回老家時,他就在這圍牆內的小屋裡喝茶,看舊書,想四散天涯的朋友,還時不時望一眼爬滿圍牆的金銀花。他說:“那是我家鄉常見的物種。金銀花原來有個很雅的名字,忍冬花。忍冬二字很有意趣。冬是需要忍的。世間萬事,很多都需要忍。不忍,又能怎樣呢?我想,忍其實是我們苟活於世的理由。周作人引用別人的一句詩說,忍過事堪喜。此言信矣!”於是,王躍文就把這座鄉間小屋,命名為“忍冬居”。

如果你到漵浦看金銀花,也可以到王躍文的鄉間小屋“忍冬居”裡去坐坐,跟作家一起虛構一下自己的“鄉居夢”。

“我想去看看”之九:漵浦的金銀花,王躍文的“忍冬居”(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