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酒足饭饱"不如归隐"吃土"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陶渊明笔下的诗句给人的感觉总是自然率真,随心恣意但却又透露着平淡美好,描绘出的景象总是让人们心怀向往。对于陶渊明的辞官原因,大家都各有己见,但是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句的人,真的会是因为贪污而辞官吗?

一、陶渊明的性格特点,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1、向往田园,向往自然

作《归园田居》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已经结束了十三年的官场生活,真正回归到田园生活中,并且不会在出仕!其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恰恰以羁鸟和池鱼也比喻自己,表示自己以前虽然身在官场,但是回归自然的愿望从来都没有消失。

从陶渊明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中,也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于自然的向往,当时刘裕用阴谋的手段杀害了晋恭帝,陶渊明当时也在朝为官,对这种事情深深厌恶,却也无能为力,只好以《桃花源记》这样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安静宁和的生活的向往。

2、为官正直清高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应该每一个人都听说过,从《晋书·陶潜传》中可以详细的了解到这一故事,当时,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之下,做了彭泽县令。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在出任八十一天的时候,浔阳郡郡派遣督邮刘云来彭泽巡视,但实际上,刘云只是以巡视的名义前来敲诈勒索,底下的官员处于对其的害怕,纷纷献上贿赂,并且恭恭敬敬的去迎接刘云,一向嫉恶如仇的陶渊明知道了后,坚决抵制这种行为,说出了“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毅然决然辞官而去。

丝毫不在意作为县令每月所得的薪酬,在它看来,在田园种地的清贫生活也要比这种黑暗的官场生活要好得多。

3、淡泊名利,坚守节操

从陶渊明流传的大多数诗句中,都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官场尔虞我诈生活的厌恶,对随心自在生活的向往,即使家中十分清贫,甚至已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但这种在田园耕种的清贫生活却更让他欢喜。其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更是直接表现出了富贵的生活其实并不是他一直追求的。

而入官场更多的原因则是自己生活的清贫,仅仅耕种已经不能够维持,况且他自幼读书,学识渊博,也有为苍生服务的远大志向,但进入官场之后才发现当时的官场已经腐败透了,对于一心向往自由的陶渊明无法忍受这样的官场生活,更不愿助纣为虐,弃自己的节操于不顾。

所以归家的想法一直都非常的急切,想要保持住自己的内心,在随心所欲的田园生活中坚守自己,并且在它看来,悠然自得的田间生活确实更为适合他

二、《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中观点的依据。

《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中与以往主流观念非常不同的一点就是,陶渊明是因为藏污之行也就是贪污而辞官的。那么作者究竟是以哪几点为依据的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1、依据一,督邮的职责为监察

作者对“不为米折腰”这个件事情的一些细节存在有疑问,这件事情发生在陶渊明出仕的第十三年,这十三年里,陶渊明也担任过许多职务,按理说应该已经对官场的风气有所了解,并且陶渊明之前担任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建威参军这样的职务时,去见上司的礼节要更加复杂更加严格,而成为彭泽令的时候。

上级督邮刘云前来视察的时候,仅需要“束带见之跪拜叩首”比之前的礼节要简单的多,但是陶渊明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另外,之前的上司刘裕,刘敬也都不是什么出身好的人,与督邮刘云相差并不大,但陶渊明却将他们区分对待。

愿意对刘裕,刘敬行礼但是却不愿以礼节相待督邮,所以作者认为陶渊明是因为此时贪污心里有鬼才会这样做。

2、依据二,任彭泽前后经济差异大

《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中,第二个依据是在《归去来兮辞》中有提到说是因为家中是在是清贫,仅仅靠着耕种已经无法维系全家的日常生活而去做官,虽然十分的怀念当时的田园生活,但是还是打算要在干一年。可是后来嫁到程氏的妹妹去世了,陶渊明忽然之间就辞职了,说是要去为妹妹奔丧。

并且没有提到上级督邮将来巡查的原因,作者认为此时陶渊明是逃走了,因为按照常理,只有为父母奔丧却从未见到过为妹妹奔丧的,为妹奔丧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更何况,他辞官以后,也没有立刻去给妹妹奔丧而是先回家了,并且在《归去来兮辞》中完全没有提到因妹去世的悲痛,反而如释重负。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对这一点很有疑问,从资料上看,陶渊明担任彭泽令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贫,在担任彭泽令八十多天的时候,家中的情况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如此,家里还有车有船,雇佣了仆人。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之前出仕的十二年里都没有让家中的情况变好,但是作为彭泽县令才八十多天,家中的情况已经大大地改变并且还有些小富,所以作者判定这期间一定有某些灰色收入,并且这些收入在当时是并不合法的。

当上级督邮前来巡视的时候,陶渊明心中有恐慌,等不到再干一年,就马上辞官离开了。综上原因,《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的》作者王青认为辞官的真相其实是贪污

三、陶渊明为何辞官

1、对田园生活的渴求。

新探中猜测陶渊明辞官真相是贪污主要的依据就是《归去来兮辞》,认真了解这篇文章,我们便可以体会到陶渊明的心境变化。

做官的出发点还是因为家中贫穷,孩子又多,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叔父介绍去做官以免受饥苦,选择去彭泽做县令主要的原因就是彭泽的粮食丰收比较好。

去哪里做县令不用担心没有酒喝,但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县令之后,陶渊明的身心都感到十分的痛苦,想念家乡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马上辞官有对不起自己平身所学,所以陶渊明才决定在等一年,就马上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其妹去世,就马上辞官。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不难看出为妹妹吊唁只是辞官的一个借口而已,实则是实在无法容忍官场的生活,觉得做官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自己的本性还是在田园生活中,只有在田园中才能感受的真正的快乐,即使清贫也无所谓。

所以再后来没有去为妹妹吊唁而是立马回到了家中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了,为妹吊唁只是可以回到老家的一个契机,并不足以证明其贪污。

2、对官场的厌恶

陶渊明虽然从小家中就比较贫苦,但依旧刻苦读书,十分勤奋,长大后也抱有远大志向,想要为人民,为天下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成年后就早早入仕,想要做出一份成就,但是当时国家处于动荡时期,官场也是十分的黑暗腐败,十几年的官场生涯越发让他看清楚当时政治上昏庸,对官场不再抱有希望。

并且对这样的官场生活越来越厌烦,觉得只有田园的纯粹干净才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只有回归到田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在他的许多诗句中,也都可以看出他对官场厌恶的这种感情的流露。

例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便写出了官场生活与自己的性格以及本性格格不入,也侧面反映出了这是他辞官的一个主要原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把自己之前的官场生活直接比喻成“尘网”更是说明了他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做官生涯中对其产生的束缚。

这段官场生活引起了陶渊明的极度不适,导致后来彻底的隐居生活,不愿再官场中沉浮。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因贪污辞官?官场

总结:

任何观点的提出都需要有充足的证据,如果单单只从一个方面或是简单的一个怀疑就判定陶渊明辞官是由于贪污未免有失公允。在古代,诗句往往都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表露,从一个人的诗句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人品的高低。

而从陶渊明的诗词中,我们可以频繁的发现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当他回归自然回归田园以后心情的舒适,以及从内心发出的欢快自得,也因此为了回到田园中去而辞官不做,也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陶渊明的性格本来就是安贫乐道,刚正不阿的,对于官场中一些官员的不良作风,他是唾弃的,对于清贫的生活他是乐于其中的,如果真的贪图富贵,在之前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又怎么会一直为官清廉并且坚守自我,所以这样的一个人,不会轻易践踏自己底线,说他因贪污而辞官确实有些牵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