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右惜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流传后世。那么,孙膑到底有哪些厉害的地方呢?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能屈能伸,“装疯卖傻”逃离险境。

孙膑早年跟从鬼谷子学习兵法,他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对于比自己技高一筹的孙膑很是嫉妒。但是庞涓为人奸猾,嘴上从没有流露过。庞涓还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心地善良的孙膑对庞涓毫不设防。

几年过去,孙膑和庞涓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和韬略大有长进。庞涓是魏国人,在得知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后,他下山应招。

庞涓到魏国以后,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封为将军。

但是庞涓知道,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

没人能赶上自己。他想要是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如果不举荐他,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才能来,自己同样不是对手。

于是庞涓就派人给孙膑写了一封信,说是自己在魏国受到重用,并且也向魏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魏王同意请师兄来朝就任将军之职。

孙膑觉得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对庞涓很是感激,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到来几日,庞涓也不提让魏王召见孙膑的事。有一天,一群兵士闯进来,把孙膑捆绑起来,并判定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并要处以膑、黥之刑。

孙膑醒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可是一切都晚了,如狼似虎的兵士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罪犯的标志,孙膑倒在血泊之中。

原来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大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便再也站不起来,而且时刻有人监视着他。孙膑只能在心里谋划如何逃离虎口。

不久,孙膑疯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去。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的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又派人偷偷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的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后来,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孙膑找机会偷偷前去拜访。

齐国使臣见孙膑谈吐不凡,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在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逃到了齐国。

二、颇具谋略,田忌赛马才华初现。

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进行赛马。

当时参加比赛的马分上、中、下三个等次。而齐威王每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马略好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后来,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说,用你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用你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你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你三局两胜就会赢了比赛。果然不出所料。

田忌赢了以后,齐威王询问原因,田忌就借机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孙膑对兵法了如指掌,对答如流,从此以先生相称。孙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三、精于军事,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留下千古奇谈。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发兵8万,采用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就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救援赵国。孙膑提出,可以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弃赵回救。

这样,避免了齐军长途奔波的疲劳,却致使魏军处于奔波被动之中。

孙膑的计策被采纳,齐军杀入大梁。魏军正在邯郸激战,却传来了齐军攻打大梁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带领部队紧急前往大梁。不料行军到桂陵时,陷入齐军包围。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魏国只好和齐国议和。

马陵之战则是又一次著名的战役。公元前342年,庞涓率领1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韩国。韩国国力衰弱,抵挡不住,也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

孙膑出主意说,我们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相救,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

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就可以以少胜多。齐王当即采用了孙膑的建议。

战役之初,孙膑带领部队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得到消息,回师救援。孙膑假装不敌魏军,给庞涓形成齐军军心涣散的假象,诱敌深入。

庞涓果然中计,下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赶齐军。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

这里处于两座高山之间,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

孙膑传令就地砍树,将小路堵塞,再选择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

随后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旁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

到了傍晚,庞涓率领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庞涓听说道路被树木堵塞,忙上前查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棵大树,上面隐约有字,便命人点亮火把。

当庞涓看清楚树上的那一行大字时,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便命令魏军后退。

但是已经晚了,埋伏在山林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便拔出佩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将魏军的后续部队打垮。

马陵之战,庞涓兵败自杀,孙膑终于大仇得报。这次大战以后,孙膑也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著书立说,军事思想广为流传。

马陵之战以后,孙膑开始写《孙膑兵法》一书。这本书中,孙膑的军事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

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孙膑主张要想“强兵”必先“富国”,并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

孙膑还提出将领要知道战争的规律,这样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要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还要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他提出忠君思想,也提出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他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等。这些军事战略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孙膑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在逆境中能屈能伸,并能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脱离险境。

他有勇有谋,田忌赛马使得他的谋略可见一斑。而围魏救赵等战役,又成为战役的典范之作。他的军事思想与理念,对后人也产生深远的借鉴意义。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孙膑是战国时期(约前475~前221年)人,是战国时期齐国(战国七雄之一)的军师。据说,孙膑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后人。另外,孙膑还是一个残废(双脚自膝盖以下都缺失了),孙膑一生只能够坐在马车上!

那么,孙膑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呢?

第一,据说孙膑和魏国(战国七雄之一)的大将庞涓是师兄弟关系,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然后又据说,在孙、庞二人拜鬼谷子为师一起学艺的时候,孙膑就处处都显得高过庞涓一筹了。比如说某一次,鬼谷子出题目考量孙膑和庞涓,要二人想办法将自己(鬼谷子)从屋里请到外面去。结果孙膑说我是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老师请到屋子的外面去的,但是我却有办法能够把老师从外面请到屋子里面来。结果,鬼谷子中了孙膑的计孙膑就赢得了这一次的比赛了。

第二,据说,被庞涓祸害得失去双腿的孙膑,最终依靠装疯卖傻等计谋骗过了庞涓逃出生天来到了齐国了。当然了类似的依靠装疯卖傻得保命等的情况,在演义小说当中也是鲜有所见的。比如说《水浒传》中的宋江等人就用过此招了,这或许只是编故事而已不足为信的。而真正让孙膑声名鹊起的是孙膑指导齐王田忌赢得赛马胜利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曾经入选过初中语文课本,大家对之都是耳熟能详的了,笔者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赘述了!

第三,在后来的诸侯争霸、齐国Vs魏国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的战斗过程当中,孙膑用“围魏救赵”“减灶计”等计谋,最终是打败并除掉了自己的宿敌庞涓,让自己名扬天下赢得了各诸侯国的尊重了。而功成名就的孙膑立马选择了急流勇退、归隐山林去了!

此外,孙膑还是中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军事家之一。据说孙膑著有《孙膑兵法》等军事理论书籍。而围魏救赵等计谋也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了。


骑蜗牛走高速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就是出自孙膑的《孙子兵法》。

大凡优秀之人,也会遇到人生的挫折。比如孙膑与庞涓师出同门,本来应该相亲相爱,一起干出一番事业。但结果是,庞涓小肚鸡肠。明知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就只有想方设法地除掉他,庞涓才能出人头地。在庞涓的眼中,既有瑜,就不能有亮。


最后孙膑成为阶下囚,为了防止他逃走,庞涓还挖去了他的膝盖。我想庞涓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杀了他。多半还是因为,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与国家,常常会有战争的发生。庞涓如果遇上自己搞不定的军事问题,他还可以利用孙膑帮他出主意。

但是,令庞涓想不到的是,孙膑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你都不念及同门之情,那就不能我不义了。借助齐国的力量,终于逃出了庞涓的牢笼。在齐国,孙膑得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最后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中,成功打败庞涓,为自己报仇雪恨。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能力对于一个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面对逆境时,我们要有抗压力的能力。就像我们经常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道理都是相同的。

孙膑能够成功打败庞涓,那是因为他对庞涓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他的致命弱点在哪里。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时,我们都要先了解清楚对方的底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火涅国度


孙膑,许多人都熟悉,战国初期的军事家,天下十豪之一。说到正史记载,《史记》相对接近事实,毕竟才相隔200多年。司马迁把孙武吴起一起列为《史记》第65卷,孙膑作为孙武后代,相隔仅百年,也放在了一起。按照描写的数字来说,吴起的笔墨最多,孙武和孙膑相仿。

孙膑的描述只有四段话,共800字左右。第一段说孙膑被庞涓迫害后,到齐国结识田忌;第二段讲田忌赛马后,孙膑受齐威王重用;第三段桂陵之战中的围魏救赵,军事才能初显;第四段马陵之战中,庞涓被杀,孙膑之名因此传天下。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与孙膑同时代的仅有“田单、赵奢、廉颇、李牧、王翦”。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从天下格局来说,战国初期,魏国是霸主,田氏夺得齐国政权,引进孙膑后军事逐渐强大,位居第二。经过两次战役,特别是马陵之战后,齐国奠定了霸主地位,而魏国一落千丈,虽然有田午的招揽人才之功,但孙膑对魏国的两次打击,才是奠定了齐国霸业的关键。


趣味的历史


我们孰知孙膑,大概是因为几个故事吧。比如围魏救赵,田忌赛马。

当然,孙膑真正出名是因为他超凡的能力。虽然收到了师兄庞涓的迫害受了膑刑。但是后来带领齐国军队,救赵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魏武卒。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打败魏军,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消灭干净,成为了魏国由盛转衰的节点。

孙膑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只不过后期他的故事不多。


看点儿历史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他和庞涓据传都是鬼谷子的门人,庞涓先出山辅佐了魏惠王,被拜为上将军统领三军。由于庞涓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建立了功业,被称为战神。

身陷囹圄,装疯卖傻

庞涓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同门的孙膑,于是他派人把孙膑叫到了魏国,诬陷孙膑用刑把孙膑的膝盖挖去,让孙膑变成了废人。由于行动不便,孙膑无法见到魏惠王,就失去了机会,达到了庞涓不可告人的目的。孙膑为了保住姓名,开始装疯卖傻,做了一把出色的演员,但是庞涓还是不太放心,想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有小人迫害也有贵人相助,如果没有齐国的使者访问大梁,可能孙膑不久就会被庞涓除掉,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还好他遇到了齐国的使者,这位使者认可孙膑的能力,同情他的遭遇,便偷偷把孙膑带回了齐国。

田忌赛马,避实就虚

在齐国孙膑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大将军田忌,他先是做了田忌的一名客卿,等待时机一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终于机会来了,田忌和齐王及诸位公子赛马总是输,孙膑看在眼里便对田忌说,将军我有办法让您赢得比赛,您尽管下重注就好了。田忌十分信任孙膑,便按照孙膑的话去做,邀请了齐王和诸位公子赛马。



比赛开始之前,孙膑说出了自己的谋划,因为比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孙膑要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参加上等马的比赛先输一阵,然后用上等马和其他人的中等马比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去和其他人的下等马比赛,结果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


齐威王很奇怪,以前都是田忌输,这次田忌却一直在赢,便问原因。田忌借此机会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听了孙膑关于兵法的见解后,便拜孙膑为齐国军事,为齐国谋划各项军事行动和军队的改革工作。

围魏救赵,围点打援

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魏国出兵攻伐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使者来到了齐国的临沂求见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准备拜孙膑为上将军出兵救赵,孙膑说自己是个残疾人不能为将,可以拜田忌为上将军,自己为军师,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意见。


田忌是个急脾气,打算直接出兵邯郸,去和庞涓拼个死活。孙膑说魏军气势正盛,且魏武卒战法天下闻名,不可与其正面争锋。现在庞涓率兵在外,魏国的国都大梁一定空虚,不去发兵直取大梁,这样魏王必定要庞涓回兵来救。这样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还可以逸待劳采用埋伏的战法击败魏国军队。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果然击败了庞涓,获得了胜利。

后来魏国攻击韩国,孙膑又故技重施,并且在马陵道杀死了轻敌冒进的庞涓报了自己的仇,击败当时战国的霸主魏国,利用霸兵让齐国从此走向了强国之路,这里离不开孙膑的功劳。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战略格局非常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伐谋伐交伐战!公元前358年,魏国纠结五国联军伐齐国。孙膑先行伐谋,把齐国值钱的物件转移到墨莒两城,制造一种打下齐国也得不到任何财货的表相,然后离间五国联军,让五国联军伐齐乏力;再伐交盟秦,让秦国出兵攻击魏国河西;由于魏国退兵了,孙膑的伐战才能没有在这个时候得到体现。但,没过多少年,魏国伐赵,孙膑所统领的齐军战力明显不如魏武卒,于是,孙膑便设计疲魏,通过攻魏之所必救,让魏武卒疲于奔命,而后用以逸待劳的齐军伏击,由此取得胜利!至此,孙膑已经用实际按理表示了伐谋伐交伐兵的几个实际应用!而孙膑的伐谋还为后期齐国反击燕国做了铺垫!


优己


毛泽东写过一篇军事文章《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文章中,毛主席引用了“围魏救赵”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来自于孙膑指挥的一场战役。

孙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十分厉害的军师谋士。他有哪些作为呢?

孙庞结拜弟兄,两人盟誓互荐

孙膑,原来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因为他受过膑刑,人们叫他孙膑。

膑刑就是把犯人的膝盖骨挖掉。

孙膑是战国时期军事家。

他不是天生残疾,而是被同学伤害致残的。

孙膑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庞涓。

由于孙膑是孙武的后代,鬼谷子给孙膑一点特殊照顾:只让孙膑一个人学习《孙子兵法》,其他学生没让学习。

庞涓很聪明,知道孙膑单独学了《孙子兵法》,便十分嫉妒孙膑。

城府很深的庞涓,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的,跟孙膑结为拜把弟兄,希望偷学《孙子兵法》。

下山取水的时候,庞涓听说魏国正在高薪招才,而且安排的职位是将或者相。

自认为学有所成的庞涓,想到魏国去谋差事,鬼谷子同意他下山。

下山的前一天晚上,庞涓与孙膑二人,来到一处山谷中,对月盟誓:

如果有机会升迁,二人一定相互举荐,共同建功立业;如果违背诺言,一定被万箭穿身。

孙膑非常感动,与庞涓两人泪眼相望。

庞涓如愿拜将,魏王寻求孙膑

战国中期,七个较大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武力统一天下。

如果论实力,魏国最强。

庞涓来到魏国,自报家门说是鬼谷子的学生。魏惠王很高兴,亲自考察庞涓。

能说会道的庞涓,夸夸其谈,向魏惠王了表明了自己的规划、措施、以及能够实现的目标。

当魏惠王听到“庞涓一定能够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的时候,十分高兴,对庞涓赏识有加。

魏惠王拜封庞涓为大将,同时兼任魏国军师。

庞涓大量提携亲戚朋友,儿子、侄儿都成为魏国将军,一支“庞家军”组织成功了。

庞家军在庞涓带领下,整天到晚操练不停,战斗力日渐长进。

很想建功立业的庞涓,主动率军进攻宋国、卫国。由于宋国、卫国比较弱小,庞涓屡战屡胜。

实力较强的齐国攻击魏国,被庞家军打得大败。

庞涓威名大震。

魏惠王更加重用庞涓。

功成名就的庞涓,不想举荐孙膑,担心孙膑抢了自己的功利、盖过自己的风头。

但是,魏惠王听说孙膑非常厉害,而且是庞涓的同学,便要求庞涓劝说孙膑,也来魏国建功立业。

孙膑来到魏国,庞涓设计陷害

不敢违背魏惠王的要求,庞涓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孙膑。

接到庞涓的信件,孙膑感动不已,对庞涓感恩不尽,他收拾行李直奔魏国。

看见孙膑到来,庞涓十分热情,连续几天盛情招待,带领孙膑参观自己的军营。

突然,有人报告魏惠王说:截获了一封齐国军师写给孙膑的信。

魏惠王认真阅读信件,在信中,齐国军师要求孙膑把魏国大将、军师名单报给齐国。

魏惠王把庞涓找来,询问怎么回事。

庞涓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并建议魏惠王可以将计就计,把信件原封不动,传给孙膑,看看孙膑有何反应。

魏惠王委任庞涓去办理这件事。

几天后,庞涓禀报魏惠王,孙膑的回信已经被拦截了。庞涓把孙膑写的信交给魏惠王。

魏惠王发现,在信中,孙膑正是按照齐国军师的要求,把魏国10位大将的信息详细罗列出来。

孙膑私通齐国的事实摆在眼前,魏惠王非常恼火,命令处死孙膑。

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孙子兵法》,庞涓建议魏惠王保留孙膑一条活命,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但是,庞涓又建议:死罪饶过,活罪不免。要对孙膑实施膑刑,再加上墨刑。

魏惠王采纳了庞涓的建议,挖掉了孙膑两条腿的膝盖骨;在孙膑脸上刺字,并且用墨涂黑。

孙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残疾人。

庞涓还要利用孙膑,获取《孙子兵法》。

庞涓假意同情,孙膑真心感动

成为残疾的孙膑,生活上十分艰难,庞涓以老同学的身份,提供食物援助,并安排一个心腹,服侍孙膑。

孙膑由沮丧、绝望,慢慢恢复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出于感激庞涓的大量资助,孙膑无法报答,就想把在老师那里学到的兵法传给庞涓。

直接面授吧,又怕庞涓不答应,于是孙膑打算把背下来的《孙子兵法》默写出来,传给庞涓。

孙膑每天忍受着身心两个方面的剧痛,坚持一丝不苟默写《孙子兵法》。

庞涓派来的心腹,早在心中不满庞涓的奸诈,又看见孙膑如此真心,并告诉孙膑,庞涓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孙膑的全部过程。

孙膑回想很多细节,觉得庞涓心腹没有欺骗自己。孙膑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掉进了庞涓挖好的坑。

孙膑痛苦异常,可是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忍痛活着,等待重见天日的机会。

孙膑佯装疯癫,齐国偷走孙膑

虽然明白了庞涓的奸诈与狠毒,可是,孙膑已经身为残疾,连走路都是奢望,哪一天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孙膑苦苦思索着。

意志超群的孙膑没有彻底沉沦,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有时大哭、有时狂笑,孙膑失去了常人的理智和姿态。

晚上不睡觉,把写好的书稿、准备写的竹简,一片片堆起来焚烧,并大喊鬼来了。

庞涓派人试探,孙膑披头散发,装出要吃人的样子。

庞涓亲自观察,孙膑还是疯疯癫癫,自己吃食大便,还要喂庞涓吃大便。

庞涓疑其有诈,派人把孙膑拖进猪圈。孙膑睡到猪粪上,发出呼声。

庞涓对他的看管放松很多,但是,仍然派人监视。

白天,孙膑被扔到大街上乱爬;晚上,自己爬回猪圈睡觉。

半个月后,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

齐威王听说孙膑在魏国的遭遇,便派遣淳于髡带领一批人访问魏国。

访问期间,淳于髡安排手下人秘密找到孙膑,告诉孙膑,齐威王希望孙膑到齐国去。

孙膑很高兴,接受了齐国特使的秘密安排。

淳于髡的手下人提前带着孙膑,乘坐马车,偷偷回到了齐国临淄。

孙膑能否在齐国大显身手呢?

孙膑跟随田忌,军中出谋划策

到了齐国,特使将孙膑交给将军田忌。田忌很赏识孙膑,孙膑没有辜负田忌。

孙膑略施小技,帮助田忌在赛马中取得大胜。

齐威王亲自接见孙膑,孙膑谈了自己的军事见解与兵书战策。

齐威王觉得孙膑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任命他为齐国军师。

孙膑站上了齐国的军事舞台,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魏国一心想占领赵国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领8万大军,长驱直入赵国境内。

庞涓很快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守将艰难苦守。

赵成侯派人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答应了赵国的请求,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随军军师,乘坐军中马车,负责出谋划策。

田忌与孙膑带领8万齐军出发了。

围魏救赵策略,桂陵消灭魏军

出发之前,田忌主张率领大军直接向邯郸进发,攻击魏军。

孙膑不赞成直接进攻邯郸。他分析道:

现在魏国把主力军队都用来攻击赵国,国内留下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我们避实就虚,进攻魏国都城大梁,攻击空虚的后方,魏军主力一定回来救援。我们就可以解除邯郸之围,拯救赵国了。在魏军长途跋涉的途中,我们创造机会,给魏军致命打击。这样,一举两得,大获全胜!

听了孙膑的分析,田忌非常高兴,立即采纳孙膑的计谋。

为了迷惑魏军,孙膑要求田忌派兵进攻平陵,并且在与魏军作战中,故意失败。

孙膑要求田忌派少量精锐军队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后援军队也安排很少,让敌人觉得齐军力量微弱。

庞涓听说齐军在魏国接连失败,便集中军力进攻邯郸。

公元前353年,魏军终于攻克赵国都城邯郸,庞涓被胜利陶醉了。

突然,庞涓接到魏惠王的文书,齐军兵临城下,大梁告急,命令庞涓快速回师救援。

军队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庞涓便率领魏军日夜兼程,急行军向大梁赶去。

此时,齐军主力部队已经在桂陵埋伏就绪,以逸待劳,张开口袋,等待魏军进入。

当庞涓率领的魏军进入齐军埋伏阵地后,齐军万箭齐发,射伤很多魏军。随后,士气旺盛的齐军像洪水一样冲向魏军,杀得魏军卸甲丢盔、狼狈逃窜。

桂陵之战,魏军死亡几万人马,只有少数败将残兵跟随庞涓逃出齐军的重围。

“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充分显示了军事家孙膑的谋略与智慧。

“桂陵之战”完美实现了孙膑的预定目标。

但是,孙膑还是没有报仇雪恨,因为庞涓没死。两人之间的较量还要继续。

韩国求救齐国,孙膑分析利弊

桂陵一战,魏国损兵折将,但是长久称霸的余威还在,经过休整,又恢复了元气。

几年中,魏国不断发展壮大,魏惠王再次萌生了独霸中原的野心。

公元前340年,也就是桂陵之战13年后,魏惠王派遣庞涓大举进攻韩国,理由是: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诸侯大会。

韩国军事力量薄弱,经不起魏国的进攻。韩哀侯连夜派人向齐国求救。

接到韩国求救后,齐宣王召集大臣开会讨论:救韩国?还是不救韩国?

大臣中有人主张救韩国,也有人主张不救韩国。

犹豫不决中,齐宣王征求孙膑的看法。

孙膑说:魏国打败赵国后,又来进攻韩国,魏国时刻准备进攻齐国。如果任由韩国投降魏国,魏国更加强大,对齐国不利。

孙膑继续分析:如果太早出兵帮助韩国,就是齐国与魏国打仗,齐国消耗太大,对齐国极为不利。

齐宣王急忙询问怎么办。

孙膑说:为了让齐国损失最小,应该答应韩国一定相救。韩国一定尽最大力量自卫;魏军看见韩国抵抗不降,必然尽力攻打。等到魏国与韩国双方消耗殆尽的时候,齐国出兵攻打疲惫的魏国。这样,既可以很快打败魏国,又能拯救韩国,事半而功倍。

齐宣王觉得孙膑分析的非常合理,决定据此行事。

齐宣王告诉韩国使臣:齐国救兵早晚就要到了。

得到后援保证,韩哀侯率领军队奋力抵抗魏军;但是,连续6场战斗,韩国全都失败。

韩国再次派使臣,请求齐宣王尽快发兵。

几场战斗下来,魏国士气磨灭了很多,也有不小伤亡。

齐国判断魏军已经疲惫,进攻魏国的时机已经到来。

齐宣王便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几万大军,精神饱满地去进攻魏国。

魏国吸取教训,孙膑减灶诱敌

决定再一次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齐国大军向魏国大梁直奔而去。

吸取13年前桂陵之战的惨痛教训,魏惠王接报齐军攻来,便立即命令庞涓率军回国。

庞涓这一次没有轻敌,而是集中10万大军,火速回撤,准备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分析魏军此次来势凶猛,不可硬战,只能计取。

孙膑告诉田忌:魏军一向认为齐军胆怯,我们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田忌询问如何用计。

孙膑告诉田忌:我们逐渐退兵。第一天建造锅灶供10万人吃饭;第二天建造锅灶只够8万人吃饭,第三天建造锅灶只够5万人吃饭。魏军看见我们锅灶减少,一定以为我们的士兵逃跑很多。魏军越发追击我们,消耗很大力量。等待时机,我们用计杀敌。

听了孙膑的计谋,田忌十分高兴,决定按照计策行动。

魏军急速从韩国返回魏国,快到都城大梁的时候,发现齐军却已经撤退逃窜。

生性多疑的庞涓担心齐军用计,开始追击齐军时,小心翼翼,保持魏军前后呼应。

追击两天后,庞涓发现齐军做饭的锅灶每天都在减少,判断齐军士气低沉,逃兵很多。

认为雪洗桂陵之战耻辱的大好机会来了,庞涓十分兴奋,传令步兵在后面行走,自己率领骑兵,马不停蹄,尽快向前追赶齐军。

等待庞涓的将会是什么呢?

孙膑马陵设伏,庞涓死于此地

根据侦探的报告,撤退行程中的孙膑,计算着庞涓的路程。

得知魏军已过沙鹿山时,孙膑料定魏军傍晚一定赶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

马陵道,夹在两山中间,道旁树木丛生,地势险峻,狭窄逼人,是设伏歼敌的极好战场。

孙膑命令齐军砍伐树木,堵塞马陵道路,在两边山坡上埋伏重重士兵,准备围歼追敌。

孙膑特别命令兵士将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白色的树干上用黑煤书写8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棵大树位置十分显眼。

挑选精锐弓弩手1万人,埋伏在大树两旁的山坡上。

孙膑命令弓箭手:“天黑以后,只要看见火把,就一齐射箭!”

果然不出所料,黄昏稍后,庞涓率领骑兵赶到了马陵道。

农历十月下旬,天黑较早。

看见路障,庞涓判断齐军害怕,故意阻挡魏军追赶的道路。

刚停下来,庞涓看见一棵树上有大片白色,隐隐约约写有文字,但是看不清楚。

庞涓命令士兵点亮火把,照亮树干。

看清文字的时候,庞涓大惊失色,知道中了孙兵的计谋。

庞涓急忙命令退兵,为时已晚。

看见火光,埋伏的齐军士兵万箭齐发。

魏军乱作一团,无法组织抵抗。乱军之中,多支箭弩射中庞涓。

绝望之中,庞涓对天长叹:

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拔剑自刎,加速自己死亡!

10万魏军几乎全军覆灭。

齐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庞涓被万箭穿身,应验了当初的盟誓。

马陵之战,孙膑发挥聪明才智,消灭了敌人,洗雪了致残的耻辱。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减灶诱敌、马陵之战,这些都是孙膑的智慧,这些超人的用兵策略,都被写入了中国战争史,都成为后人模仿的成功战法。

(图片选自网络)


历史教员张



我们中国人做事讲究借鉴古人智慧,比如遇到一些处境我们就会采取“调虎离山”“声东击

西”,甚至“美人计”“空城计”“苦肉计”还有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些都出

自《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老孙家的军事家都挺厉害的,你知道还有个《孙膑兵

法》吗?今天我们就来知道知道孙膑。



孙膑,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是战国时期的的军事家,效力于齐国,说起来,孙膑去齐国

还有个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同窗,庞涓在效力于魏国,他觉得自己和孙膑比还差了点,

便让人请孙膑来魏国,实际上是为了监视孙膑,孙膑去了魏国以后,庞涓就立刻马不停

蹄地陷害孙膑,孙膑被治罪,遭到了膑刑和黥刑,把他双腿砍断不说,还在他脸上刻

字,经过这样一番折磨,庞涓认为孙膑已经不能翻身了,一辈子就这样了,结果孙膑被

眼尖的齐国使者看上了,带他去了齐国。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孙膑有些印象了?或许还不够有印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孙

膑,你绝不可能不知道田忌赛马,田忌之所以能赢,全靠孙膑给他支招。这种只调整顺

序就瞬间逆转敌我形势的逆天神招,没有人在听过后不为之惊叹。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

已经很熟悉就不多说,从这个故事我们可窥见一二的是,这孙膑被庞涓毁成这般模样,

还能被人发现进而发光发热,可见其才能真是非同一般,这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还

真不是一句只能安慰人的话。


作为军事家,光有小妙招赢赛马是远远不够的,他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是在作战上。孙

膑有两场著名战役被后世称道,即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首先,桂陵之战。这场战役在历史中的著名程度,我们就用四个字便能概括——围魏救

赵。这又是孙膑抛开表象打破常规思维的一次例证。因为赵国和魏国之间的恩怨,两国

开战,打到第二年,赵国像齐国求救,齐王就开了会,让臣子们就“救不救,如果救要怎

么救”的问题进行讨论,孙膑便提出了趁魏过军队主力攻打赵国之时,咱们去攻打魏国都

城,如此一来,魏国必然顾此失彼,趁魏国自顾不暇之时一举拿下,齐王应允,于是齐

国就赢了这场与魏国的桂陵之战。而马陵之战则是孙膑对围魏救赵战术的再次运用,更

加炉火纯青,就是这场战役使得魏国损失惨重,霸主地位尽失。



孙膑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面临人生黑暗之时,不要心灰意冷,应该相信自己的才能是有

用武之地的,并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身残志坚应当是我们从孙膑身上得到的鼓励,

无论人生面临怎样的状况,我们不该被痛苦和绝望打到,决不放弃自己才能找到出路。


一枚俗咖


2资源整合:从田忌赛马事件中能看出孙膑的能对己方优势发挥最高效果,孙膑对整个局面充分了解和掌握具体情况,也从后来围魏救赵计谋可以看出对全战局的了如指掌。

3心理战鼻祖:孙膑对庞涓的两次战役都对庞涓个人态度和心理都把握得当,而庞涓对孙膑行动部署都不知晓,战争一开始庞涓就已经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