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有点不太好理解,求正解?

扎根黑土地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指道的虚空,道虚能容,容纳河流,容纳森林,容纳万物。神,指变幻莫测,是一种特征和状态。不死,是说道永恒存在。玄牝,玄妙的母性,是一种美德,能生天生地,生育一切,是天地的根源。这种玄妙的母性虽然纤细微小,虽然像平常事物一样存在,但她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永远不知倦怠,她的化育能力也是无穷无尽的。

在这一章,老子认为“道”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这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同时,老子在本章还颂扬虚空(谷神),颂扬源头(玄牝),颂扬无限的创造力(用之不勤)。







高尚其事


《道德经》第六章原文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所说的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我们应该统篇去领会,我认为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个柔弱就是道。任何事物的反面就是道开始发动,也就是说道的发动就是否定事物本身开始。

柔弱致极则为水,故老子说上善若水,那么这个长江大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探根寻源是从谷里出来的,这个古就山谷,峡谷也就是两山之间低洼之地,并且这个水永远也不会干枯,所以叫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这个牝字是雌鸟或雌兽的意思,为什么用雌来比喻,因为这个雌物能生育,故此非常玄妙,谷神不死就象雌物能生育一样玄妙。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的根本是能生养万物,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水又从谷里发出而谷神不死,这个谷神不死就是天地的根,形同雌物一样。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个谷神不死的水流非常小,如同绵绵若存一般,不能总去应用,就象雌物不能总去生育一样。

老子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就是说明,柔弱是天地生养万物的根本,从而推导出柔弱胜刚强,柔弱则生,刚强则死。

我们再来看《道德经》第二十八章里说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雄则刚,雌则柔,守着柔弱,就象天下溪水一样,也可以理解成可得天下。又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意义同上,都是要柔弱不要刚强。





寂语堂斋


第六章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二字争议颇多,其实只要将眼光稍稍放宽点,看看上一章说什么,就不会再有争议了。

因为上一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是铁匠铺用于鼓风的风箱,一拉一送就一阵一阵鼓风,原理类似自行车打气筒。籥是箫和笛子之类的乐器,道如中空之箫笛,因风入而起音。橐籥有鼓风、奏乐之用,却离不开虚空,以此虚空喻道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个力量到底是什么?叫什么名字?第六章给他取个名字,进一步描述他。章首就称之为“谷神”——虚静之体也。

道可道,就称之为谷神吧!

本章更容易引起误解的两个字是“玄牝”。牝之本意是雌性生殖器,玄是隐藏之意。牝者,能生之器也。谷神生万物,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如橐籥之中空,其能生之功好像“牝”,但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像“牝”,是谓玄牝。提到生殖器,特别是女性生殖器,后人自然地感兴趣,于是乎发展出后来的“采阴补阳”“采阳补阴”之法,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但离道甚远。

更多注解请参考憨山大师注本:

【注】此言道体常存,以释上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意也。谷,虚而能应者。以譬道体至虚,灵妙而不可测,亘古今而长存,故曰谷神不死。且能生天生地,万物生生而不已,故曰是谓玄牝。牝,物之雌者。即所谓万物之母也。门,即出入之枢机。谓道为枢机,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幽绵不绝之意。谓此道体至幽至微,绵绵而不绝,故曰若存。愈动而愈出,用之不竭,故曰不勤。凡有心要作,谓之勤。盖道体至虚,无心而应用,故不勤耳。



止语终南


道德经第六章是比较难懂的,因为比较玄。不过也不难,我的解释呢,我也自认为是最接近孔子原意的,您认为呢?

配合段原文吧: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原文解释:陆续不断的给予宇宙天地能量的道是不死的,徐徐而来。就像雌性禽鸟在孵蛋一样持续的给予温度。而这个持续给予温度的入口,就是天地的根本,根本,还是道。它是连绵不绝的存在着,也不用很勤力的去做,自然而然均匀的做又永不停息。

这里有几个词容易让人不明所以,解释也五花八门。如:谷神,玄牝,勤。

谷神,是给予不断能量的“道”,称为谷神。

玄牝,是比如成母禽孵蛋,不断的给予温度能量。

勤,不是尽,若是尽,老子直接写用之不尽,用之不竭,意境不会差。所以勤就是勤力,可以为之的意思。

关于这第六章的讲解,我在待会9号凌晨有更全的解释发布在我个人今日头条。关于以上解释,有不满意的不理解的,请留言交流。


命理师陈一宏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对于这章的解读,自古以来就一直很玄,因为有了“玄牝”二字,“牝”字在常规汉字中表示“雌性动物的生殖器”的意思,于是,有的解读就与“生殖”、“性欲”扯上了关系。

其实,在《道德经》中“牝”字只是一种借用,与现实中“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半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去解读这章内容,这章内容一点都不玄乎,而是对“完整的人”的内在“第三层人体与意识”非常形象的描述,以及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不同阶段,对“第三层人体与意识”的感受。

一、“谷神不死”的意思

我们先为新读者介绍一下“完整的人体”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完整的人”由从左到右的三层人体、三层意识以及一个“感知的主体”重叠而成。

其中,右边金文“怠”字中间的“厶”字,才是“真正我们”。

左边甲骨文“人”字与中间甲骨文“身”字,表示承载“真正我们”的“重叠结构人体”。也就是说“人”只是承载“真正我们”的载具,并不是“真正我们”。

“真正我们”在佛家中的称呼很多,比如:如来藏、圆成实性、真如自性、阿赖耶识等,而在道家中称为“元神”、“真君”,以及“谷神”。

“谷”的“源头甲骨文”字义,我们曾经分析过,表示的意思是:天地万物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重叠结构,“山体”表示“显性世界”中的部分,“谷”表示“隐性世界”中的部分。

所以,“谷神”的直接意思就是:陷落在隐性世界载体中的“神”,因此,“谷神”就是“元神”的意思,从某种角度来说,“谷神”的含义更接近“如来藏”的意思。

相对于人的短暂生命周期来说,“元神”、“如来藏”会在轮回中一直存在,所以,“元神”、“如来藏”的生命是“不死”的。

这就是《道德经》第六章一开头说的“谷神不死”的意思。

二、“是谓玄牝”的意思

让《道德经》第六章变得玄乎的,是后面一句“是谓玄牝”。

这一句是对“谷神”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所处的具体位置的描述。

“是谓”二字也是“源头甲骨文”字义的字,

“是”字表示“正”的意思,而不是常规汉字的“这”的意思。

“谓”字表示“内涵”的意思。

“是谓”表示的意思是:真正的内涵。

“玄”字我们在之前解读过,“玄”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表示的意思是: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之间临界面。

“玄”字的“临界面”的含义,其实,在常规汉字中也保留了下来,比如:“玄关”表示“正式房间空间”与“非正式房间空间”、“玄黑”表示“可见”与“不可见”中的“不可见”、“玄奥”表示“明白”与“不明白”中的“不明白”。

“牝”字的“源头甲骨文”字义的意思是:从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的临界面,到深入隐性世界的通道。所以,“牝”字与现实世界中的雌性动物的生殖器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玄牝”二字是对“谷神”所处位置很精准的描述,“谷神”不仅仅是处在隐性世界中,而是处在“深入”隐性世界的位置,我们再结合下图来看一下:

从这张图看,就能很明白。“人”在“显性世界”中,“身”在“隐性世界”中,从显性世界到隐性世界,“身”处在一个“浅”的位置,而“谷神”所处的位置要比“身”更深。


所以,我们看“玄牝”二字是不是对这种大结构十分形象的描述?

但是,这样的描述,显然对于“谷神”的描述还是不够的,所以就有了后句“玄牝之门”。

三、“玄牝之门”的意思

“玄牝”是从大的结构上对“谷神”所处位置的描述,而“玄牝之门”是对“谷神”更为具体的位置的进一步描述。

“牝”字表示:一条深入的通道,在这条通道的左边一头是“玄”,另外一头就是“门”,“之”在“源头甲骨文”中表示“运动”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深入到底”的意思。

“玄牝之门”的意思就是:深入“完整的万物”的“隐性万物”深处,一直到头。

四、“是谓天地根”的意思

“是谓天地根”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显性世界万物”的“隐性世界万物”部分的深处都有“谷神”。

如果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参照如来佛所说的“众生皆具佛性”,这句话也可以转译成“天地万物内都有谷神(元神)”。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是对“谷神(元神)”的具体结构、位置,十分详尽的描述。

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意思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两句是“心智系统转换”者在练习的不同阶段中,对“谷神(元神)”的体验。

“绵绵若存”的意思是:“谷神(元神)”的自我感知是一种很柔和的感受,不是肉体感觉那种强烈的感觉,有时能感受到“谷神(元神)”的存在,有时又无法更难到。

这种时有时无,学习禅修的乔布斯也曾经提到过。

“用之不勤”的意思是:等到能清晰地感知到“谷神(元神)”的时候,一开始还不太会运用“谷神(元神)”。

在“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即使能清晰感受到“谷神(元神)”,但要让“谷神(元神)”主导整个“心智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心智玩家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汉字的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含意会有所变化,且一个字往往有多种意思蕴含其中。前人的文章是在前人所处的环境所写。我们要了解前人所说,必须明白前人所写文字在当时的含意。比如每况愈下这个词,现在的意思是越来越差,但是本意却是指道无处不在。看前人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一个字的所有含意中选取合适的符合文章当初环境的那一个意思。

以上所说是不得不说的题外话。下面说正题。

谷其本义有山谷的意思。也常指粮食,引申为养育,如三国时期曹植的《赏罚令》说:“谷千驽马,不如养一骥。”

也有生存的意思。《诗经》:“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还有其他含意,不再多说。

神: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大恶大善之之人死后的亦被后人称为“神”。如有名的关羽就被佛道两家都奉为神。也指人的注意力。如:“伤神”、“聚精会神”。还有神奇、玄妙、不平凡的意思。如:“神童”。

死:失去生命叫死。延伸开来有放弃的意思,如死了这条心吧。失去作用或效力。

玄:深远奥妙。如:“玄妙”、“玄理”、“玄机”。也有黑色的意思。

牝:雌的、母的。如牝鸡司晨。(也指女性的那个部位,过来人都知道的哈!那个部位什么颜色,过来人也知道的哈!)

我在其他问答中说过《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道生之,德蓄之”。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但是看下面的句子:“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是根本,源头。《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经》首重道,认为世间一切都源于“道”,道“可以为天下母”。那么谷神应该就是孕育万物的存在,就是道。不死,就是永远存在,永远不会放弃或者说失去她的应有的职责作用。

那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按以上所说,这句话就是,孕育世间所有的存在是永远不会放弃她的职责的,她就是万物之母。万物之母就是世间一切的源头。(关于玄牝之门,对于人来说,人是从哪里来到这个世间的?大家意会即可。道可受兮不可传嘛。)

看最后一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是一种细软的织物,比如丝棉;也有连续不断的意思。《道德经》重柔,绵的东西柔软,其特性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有相符之处。

如此,绵绵的意思该是象丝棉一般轻柔且连续不断。也符合上句“不死”之意。

若:如此、这样,顺从。以及其他多种含意。

存:存在、存留、储存、不抛弃不放弃等。

勤字有勤勉、努力等意思。放在“用之不勤”这句话中,都不符《道德经》本意。有的版本“用之不勤”为“用之不堇”。“堇”(jǐn)通假仅。是少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说法,就能说的通了。

用有功效的意思。也有使用的意思。但是使用是不符合《道德经》。道是天地之母,万物只能顺从道,道又怎么能被使用呢?按现在人的理解方式“用之”就是使用他。这就需要说明“之”字的含意。之,在文言文中用的次数很多,是一个常用字,且有很多含意,其中之字也常被用作语气助词,并无任何含意。如《尚书》中说:“殷之即丧!”古人著书用词讲究个抑扬顿挫。所以之在此处为语气助词,没有任何意思。可以试读一下“用不堇”、“用之不堇”看那个顺口。

最后,完整的用现在的言语试说一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句话。

世间万物的创造者是永远存在的,她叫做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的根本、源头。(玄牝)好像棉一样轻柔并且连续不断,顺从并且不抛弃(玄牝),(玄牝)的功效永远不会渐少。

这段话的重心在于玄牝。玄牝一词,在《道德经》中只有此章节出现。《道德经》首重道,重柔、重雌。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依《道德经》一书的内容来看,玄牝应该指的是道。

另外,《道德经》也是道家修行的重要典籍。也依据这一段话来修行。玄牝因此成为道家修行口诀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词语。那么在道家修行法门中玄牝指的是什么?玄牝之门指的又是什么?道家修行典籍中多有记载,玄牝指的是性和命(在道家看来,性、命是二物,又是一体,有性命双修之说)。玄牝之门是祖窍,指的是蕴藏性命的地方。《性命法诀明旨》中说的明白:“二目之中心内即足祖窍,老子曰‘玄牝之门,’是为守中抱一。”

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性命圭旨》中说:“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道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

“唯人,头有九宫,中一宫名曰谷神。神常居其谷,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

谷神即是人的思想。人没了思想还能叫做活人?“谷神不死因胎息,长生门户要绵绵。”

不能再说了,再说就牵扯到道家修行了,其中过于深奥,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弄斧。就此打住吧。


xhscfq


谷(暂且理解为谷物)在尽头留下种子,种子再孕育出谷物,那么谁是谁的母亲?种子为何长生不死?于是,生命存续的方式给出了一个设问:万物啊,亲~你们永恒的不改的究竟的母亲(玄牝)是谁?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看到,谷物只是那个玄奥不可知的生命得以延续的躯壳,本质的它一定有一个进出于此躯壳的方式和门路(犹如女性牝门),那才是天地万物形成存续的根本规律所在。于是另一个问题来了,也是下一章节,长生。~种子之中存在的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生命本质(暂称精与神),它从不呈现它原本的的虚无形态(亲~俺也呈现不了啊),于是孕育寄居于种子这个身形,借以表达自身,种子也不生成种子,而是萌发牙苗枝干这个身形,也借此呈现自己的形态,最终又结出种子,如此往复长生不死。于是,我似乎得到了一个答案,那绝对的精神或生命虽从不见人也不可见,但它已经完全表达了万物,也已经完全表达了自身,有如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知识有限,没能力表达准确,所作的只能尽量不走入玄虚的胡同了,就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


恋物者笔记


第六章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意:虚空的变化是永不停竭的,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地永存着,作用无穷无尽。

拙见:

道在虚空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一直在变化。

之前说过,万物平衡的规律是苍天的道,我们说是天道。一个地方又有一个地方的规律规则,我们说是地道。人与人之间又有共同的规律规则,道在身中,我们又说是人道。我们每个人又有自己的规律原则,这不就是我们自己的道吗?如此,万事万物除大的道以外,又各自有各自的道。这些道相互交错,成为一张大网,我们皆在网中,自然身在道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这就是人道,自己的道影响别人的道,同时别人的道也影响自己。渐渐地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道都相互融合,就成了地道。所有的地道相互融合后,就成了天道,天道之前道包括天道本身都是基于现实才产生的,因为我们的认知受现实的影响,道受我们认知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天道之前的道包括天道本身都是基于现实才产生的。天道与虚无相互融合的道,就是道、大道。

所以人道有变,道自然也变,像父母去迁就孩子一样。但道迁就的不是个体,而且整体。所以它是延绵不绝地存在着,作用无穷无尽。


一灯文哲


《道德经》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也是哲学的鼻祖,它是通过一个无为而治的辩证理论来阐述的哲学智慧。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说第6章不太好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6章的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句话的原因就是说:虚无的道是存在于永恒不灭的状态中的,也就是所谓的能够生育天地能够生育万物,但是它是以一个玄妙的状态存在,玄妙的生母之门,就是被称作为天地生成的根源。它是源源不断的也存在的,使用的价值也是无穷无尽。

我们首先要以《道德经》的角度来理解。

“谷神”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稻谷之类的,“谷神”指的山谷,山谷是一种空荡,而《道德经》中说大道是一种虚无。

他是用山谷来比作大道,用空荡的山谷来养育万物,形容的是大道能够孕育万物。谷和神形容起来就是谷神,他是大道生养万物的一个智慧。

也就是说大道生成万物,就如同人类孕育的一个过程,它是非常神奇的,我们无法看到,但是它是实际存在的。

就像大道生出万物,我们不知道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逐渐生成的,但是大道却是功能无限,这就是一个大道的本质和其永恒不变的特征。

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就是让我们内心要学会归于平静,大多数人忙于自己的欲望,无暇顾及自己清静的灵魂,这是没有得到幸福,反而有更多的焦虑。

很多人经常感叹自己穷忙,正是这样的一种悲哀。

我们应该在自己内心寻找一种解脱,因为生命的短暂,不需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些物质之上。

当我们学会心平气和的听听生命的声音,按照自身本身的顺序去发展,就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人生惊喜。


曾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

“谷神”是静的,空的,如同银幕,可以上映各种剧目,却不随任何剧目而变化。

第六章的“谷神”,来自第五章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段话,重点是这个“虚”字,象笛子,里面是空的,但是只要一吹,就会有音乐流出,而且只要不停,旋律也会源源不断,这就是“虚”的妙用。

为什么说“不死”?因为它本来就是个“虚”,我们讲万物都有生灭,最终归于一空,但“谷神”却本来就是“虚”而无物,既然未曾生,当然也就谈不上死,所以叫“谷神不死”。

但这个“虚”,和“无”还是不同的,这里面用字非常考究,一个东西本来有,后来没有了,这个叫“无”,如果一个东西从来就没有“有”过,那它也谈不上“无”,这是《道德经》里最难理解的地方,需要静下心来慢嚼细品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这个“虚”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成“可以有”的意思,它可以让该有的东西“有”起来,因为它是“不屈”的,就象是演电影,什么电影都可以演,但不管电影情节怎么变化,银幕都还是那个样子,既不会随着电影的开始而“有”,也不会随着电影的结束而“无”。

这里的“屈”是指灯枯油尽后的那个干瘪的样子,而“不屈”则与之相反,相当于《易经.乾卦》里讲的“潜龙在渊”那个状态,暂时不动,一旦动起来,就是“动而愈出”,源源不断,所以这个象山谷一样的“虚”非常的神奇,“谷神”的含义,是这样来的。

虽然“绵绵”不绝,但却是“若存”,并没有真正的存在过。

其实第六章的关键词,只有“谷神”这一个,把字解开了,其它的顺势就都解开了,上面把“谷神”比作电影银幕,它就是产生各类电影影像的“玄牝”,放到现实中,也就是产生万物的“天地根”,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谷神”其实也就是“道”的另一个名字。


“绵绵若存”,“绵绵”指它生养万物的妙用,这种作用是绵绵不尽的,但要去寻找发出这个作用的主体,我们又找不到,它在我们的心里,永远只是一个影子,不能说没有,但总是看不清,“若存”就是这种感觉。

“用之不勤”是老子对我们的建议,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道”的妙用,所以老子后面讲“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在万物中是最有灵性的,但灵性虽大,却生命有限,所以我们万劫修来的人身,是非常珍贵的,要省着点用,不要浪费了。

想想我们平时,有没有纵情挥霍自己的生命呢?可能每个人都有,纵情挥霍是一生,纯心求道也是一生,纵情挥霍的结果就是浪费掉生命,生生世世在天地间流浪,在六道里沉浮,找不着自己真正的家,从而招引百般的痛苦和堕落。

如果我们按照圣人的指点,珍惜生命,一心向道,那又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翻景象,当我们感悟到“道”的奇妙,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获得永恒的安乐和稳定,圣人的境界,也不外乎此,找到了自己的来处,明白了自己的去处,一切明明白白,做回自己真正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