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防病毒電影是電影品種中的不討好的一個種類,因為病毒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像異形那樣,給人以一種可見可觀的外在形體,也不像“活死人”這種喪屍模板,一看上去,就覺得危機四伏,陰氣森森。

所以病毒電影以前很少被人關注。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就像美國2011年拍攝的《傳染病》(又名《世紀戰役》),雖然電影裡有《泰坦尼克號》裡招人喜愛的露絲扮演者主演,但是評分並不高。只是因為電影太過寫實,沒有什麼劇情與人物刻畫,所以看過之後印象不深,而其中的“硬核”的有關傳染病的描寫,卻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後,重新得到人們的關注,竟然發現電影中當時覺得恨不得快速跳過的冗繁的技術介紹,竟然先驗地應證了病毒流行的流程。

非典結束後,國內也於2003年拍了一部抗非典電影《驚心動魄》。

可以看出,電影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電影拍的確實很緊湊,讓人慾罷不能。有的地方,確實也讓人感到一振,很有震撼感。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驚心動魄》拍攝於2003年,的確迴避了《傳染病》中過於採取紀實手段而導致的戲劇性不足的問題,整個影片採取的是一種驚險片的構思風格,它將非典疫情推入到背景之中,而展現了在疫情大背景下眾志成城的行動,而在主體的正能量人群之後,還有一幫社會的異類,構成了電影裡的負面能量,成為病毒之外的人類之惡的象徵,這是所有的病毒影片,都逃不了的一種類型的設置。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影片裡讓人潸然淚下的段落,就是當列車上出現病毒流行的時候,列車長緊急召集志願者,一聲令下,之前只是普通人的素不相識的乘客,挺身而出,加入到救治隊伍,電影還是通過蒙太奇的處理手段,表現了這種更加驚心動魄的靈魂震撼。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而尤其覺得眼前一亮的是,影片裡的小女孩,差一點被感染上病毒的無辜的孩子,竟然是關曉彤演的。她因為她的可愛,被染上病毒的民工抱過,這一情節,與《卡桑德拉大橋》中抱小女孩的恐怖分子游走車廂段落如出一轍。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從一個模樣周正、楚楚可憐的小女孩,關曉彤成為一個影視界的當家花旦,在感嘆女大十八變之餘,也驚愕地體驗到《驚心動魄》這部電影與今天的巨大的時間落差,而電影裡傳導出的那一份劍拔弩張、驚心動魄,依然新鮮得如同發生在昨天。

但是,也有必要指出《驚心動魄》為了提高電影的驚險激烈效果,在情節上,有一點過度向《卡桑德拉大橋》貼靠的跡象。

《驚心動魄》與《卡桑德拉大橋》的相似點,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疫情放在大背景上表現,而前臺侷限在火車之上。

《卡桑德拉大橋》構思很巧妙,帶有對冷戰兩霸的絕妙諷刺。

《卡桑德拉大橋》裡對美國的諷刺是非常明顯的,電影裡說病毒是從美國的實驗室裡流失到社會上的,但同時,電影對冷戰的另一極蘇東集團,也沒有給予好顏色。

電影裡描寫了一個波蘭老人,當年從集中營裡逃出波蘭,現在聽聞火車正向波蘭駛去,頓時產生一種生不如死之感,電影藉此說明了,波蘭的家園,讓老人產生一種驚弓之鳥的條件反射,而當時波蘭是屬於蘇東集團的,所以,一部《卡桑德拉大橋》,表面上看是一部病毒片,但暗中指向的卻是當時在歐洲地區大搞軍事擴張與對壘的冷戰兩霸。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驚心動魄》表現的是非典疫情,但是,並沒有展現全景的抗疫紀實風貌,而是表現了一個帶有病毒的民工,上了列車,從而引發了一連串的緊張激烈的追車防毒的行動,這樣,就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防疫工作,轉化為一場列車驚險,這樣的思路,與《卡桑德拉大橋》的構思是不謀而合的。

二是情感線索是一對情人的舊情復萌。


在《卡桑德拉大橋》裡,張伯倫醫生在車上遇到了前妻,兩個人經過一番磨難,重歸於好。

《驚心動魄》也是這樣的情節主鏈。影片裡上了列車的女軍醫,與指揮部裡的帥哥,本來是一對情人,五年前勞燕分手,現在再次相遇,也激活了他們的塵封的情感,不過電影裡,他們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分手,沒有詳作交待。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這種舊情復萌的情節鏈,很可能也是今後抗病毒電影裡最容易出現的構思。在這一次抗擊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日後展現這場“驚心動魄”搏擊的電影裡,肯定會少不了這樣的最容易想象出來也最容易構成戲劇衝突的影視套路:那就是醫學院裡的一對曾經的舊情人,在抗疫前線相遇了,然後產生了新的情感衝突。

三是帶病毒者上了火車。

《卡桑德拉大橋》裡,表現了一個並不可恨的恐怖分子,帶著從美國實驗室裡無意中帶出來的病毒,上了火車,於是觸發了整個電影的驚險之旅。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驚心動魄》裡,一個民工,查出了發熱,也上了火車,但總該有一個由頭吧,電影裡把民工表現成一個追討薪水的無辜者,這樣,民工上了火車,便沒有了責任,也逃避了電影裡的聲討矛鋒,就像《卡桑德拉大橋》裡,恐怖分子並不可惡,而幕後的黑手才是真正值得討伐的對象。

四是有一個反派人物。

反派人物很有必要,《卡桑德拉大橋》最後直接變成了槍戰片,影片裡的窮兇極惡的殺手,是一幫穿著白色防護服的不見真面目的麥肯齊幫兇,如果沒有這些幫兇,結尾處的激戰也就不會發生,從列車車廂爬上車頂的驚險,也就無處安放。

《驚心動魄》裡,那個唯利是圖的包工頭,承擔了反派人物的人設,是他剋扣民工的工錢,導致民工在火車裡追著他不放,致使病毒四處流播。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最為可恨的是,包工頭在看到自己丑行暴露,以輕生相脅,與勸阻他的女軍醫發生爭執,把女軍醫失手推到車廂外,頓時,使一部抗病毒電影,變成了“列車驚魂”。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然後,我們在電影裡就看到了女軍醫的前男友冒著危險,爬到列車頂上,以飛簷走壁的功力,攀爬著車壁,來到了尾車廂,救了女軍醫,既拉近了與女軍醫的距離,同時也讓電影營造了驚掉人眼球的視覺奇觀。

五是有一個遊走在車廂裡的生意人。


《卡桑德拉大橋》裡,一個波蘭老人,在車廂裡到處推銷他的手錶,成為一個重要的情節推進器。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驚心動魄》裡,也設置了一個買口罩等醫療用品的小商販,在電影裡,也基本起到了貫通各個車廂、聯絡人物的作用。

六是直升機並行列車同步救援。

《卡桑德拉大橋》裡,列車因為載著病毒,不讓在路上停靠,所以,直升機從天而降,把病發的恐怖分子用直升機放下的吊索給吊走。

《驚心動魄》裡也沿用了這一個驚險。影片交待,為了防止病毒蔓延,所以列車不得中途停站,而用直升機飛臨列車旁邊,自上面放下吊艙,送來女軍醫的前男友,給電影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另外,《驚心動魄》裡表現逐個車廂查訪病毒疑似患者的時候,也有破門而入、打破廂裡恩愛的場面,這在《卡桑德拉大橋》裡也是電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之一。


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明顯吸取了《卡桑德拉大橋》技巧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卡桑德拉大橋》裡的設置還是頗為經典的,只要事關病毒的電影,它都能夠提供一個可以套用的模式。

現在看來,拍攝病毒的電影,除了《傳染病》這種全景式表現、揭示人性之源的模式之外,就是《卡桑德拉大橋》這種通過情節轉化而達到的驚險電影。

這提示我們,當日後我們再拍攝我們的抗疫電影的時候,應該如何在這種模式中跳出舊有框架,寫出新意,展現出更為真實的“驚心動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